
【丁香】游览肖劲光的故居(散文)
端午节刚过,气温一天比一天高。炎炎夏日,寻一处清凉地,自然是去桃子湖。
今年离桃子湖不远处的马路边,停靠了很多旅游大巴。一次次乘公交车路过那里,我知道了那附近有个观光景地叫肖劲光故居。
前天查了百度,才知肖劲光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是建国以后的海军司令员。我昨天迫不及待冒着酷暑过江,到了潇湘大道和天马路交汇处路口,看路牌才知绿树掩映中的黛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就是修缮过的肖劲光故居。
肖劲光故居位于湘江边,西边依着天马山嘴,不远处的桃子湖依着凤凰山,我每次去桃子湖赏荷,必经肖劲光故居。
选“七一”建党节参观肖劲光故居,有特殊含义。肖劲光出生在长沙一个农民家庭,曾经就读于长郡中学,青年时去苏联学习。他指挥过解放长春、衡宝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命组建海军领导机关,是新中国海军司令员,也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员,他的事迹载入世界海军史册。
当我慢慢靠近那座白色农家小院,就开始录制视频。我正辩解说边拍摄时,守卫故居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不要拍摄展览室内的录像。我边应着边拍摄故居外景,读着正堂屋门口的对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这反映了肖劲光家的红色家风。我走向室内展区时,就把手机放进包里。
展览室分两个展区、六个篇章,以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展出了肖劲光的生平事迹,介绍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海军武器装备演变。看到他和革命战友的旧照片,就让我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展出的照片和文字诠释了肖劲光充满传奇的一生,让我们知晓他十八岁就作为东方代表前往苏联,聆听列宁的演讲,守护列宁的陵墓。大革命失败后,肖劲光再次出发前往苏联列宁格勒军政学院,进行深造。他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全军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学军事的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赠予的“辽宁号”模型是我国首艘航空母舰模型,展出在故居,是为了纪念肖劲光这位开国大将,另外展出的几艘导弹驱逐舰、导弹核潜艇模型,都见证了我国海军的发展壮大。展区的图片、文字和模型展示了中国人民海军成立以来舰船装备从仿制到创新超越、从沿岸近海走向深远海洋的军事成果。
创造了海军史上奇迹的肖劲光今年诞辰110周年,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观看展出的历史照片,很遗憾不能拍摄。络绎不绝的游客不断进出故居,我被百年风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保持革命激情的肖劲光大将遭遇逆境时,忍辱负重,捍卫真理。他对后代严格要求,为人要正派,要有清高气节,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有诚恳热情,对敌人要狠。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高尚情操和品质影响着身边的家人。
走出展览室,一卧室摆着旧式床,原来是肖劲光父母曾经居住过的房间。那房间隔壁是农家厨房,有烧火的土灶和厨用设施。厨房外的一间房子放着织布机,看来这里曾经是纺线织布的地方。
经过厨房走出去,就可进菜园子,绿油油的蔬菜在烈日下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和普通农家小院一样,依山傍水,菜园子用竹篱笆拦着,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清贫日子,就是普通农人的一生。可当时的社会背景造就了热血男儿为国家、为人民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肖劲光故居前面就是湘江大道,站在江堤上可欣赏沿江风光。“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吟着诗句,毛泽东青年时代和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画面在脑海闪现。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从长沙走出去的肖劲光学成归来,成为军事家,为祖国的军事事业发光发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长沙读书的学子,熟悉周南中学的就知道学校的创始人是朱剑凡,朱剑凡是朱元璋的二十七世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为了与辛亥革命呈呼应之势,朱剑凡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家乡创办周南女子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周南中学。朱剑凡的三个女儿都接受了新式教育,三个女儿学习非常优秀。大女儿朱佛根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详情。二女儿朱仲芷是学霸,后来在金陵大学接触到革命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
肖劲光传奇而光荣的革命历程让湖湘学子感到骄傲和敬仰,他与其夫人朱仲芷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佳话。青春年华时,多才多艺的肖劲光与出身大户人家的朱仲芷经蔡畅介绍相识,出身名门的朱仲芷敢爱敢恨,二人因革命信仰相同,终于走到一起。三女儿朱仲丽是才女、作家、医生,因父亲的关系,她八岁时就认识了青年毛泽东,当毛泽东主席得知王稼祥对朱仲丽有倾慕之意,就让他去找肖劲光,在肖劲光等人的撮合下,朱仲丽后来嫁给了王稼祥,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了大使夫人。
时光荏苒,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沙这座千年老城焕发着勃勃生机。湘江边的肖劲光故居这座清末民居前游人如织,他的革命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原创首发
巍巍雄师护家园。
寻取英雄古居地,
风云人生动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