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修鞋(微小说三篇)
修鞋
王县长下乡刚回来就接到通知,要他接见几家外企老板。他看看脚上的皮鞋被烂泥弄得不成样子,一只还被荆棘划出几道深痕。这样接见外企老板,人家会说我不尊重他们,影响招商引资,问题就大了!怎么办呢?扔到,再买双新的,太可惜;回家换鞋已来不及了。心想,就近找个鞋匠修整一下吧,趁机也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意情况和生活要求。他向四周看了好一会却不见有修鞋的,于是来问交警。交警告诉他:从这里向西走一站路向南拐,再走一百多米,有个刘家胡同,那里有修鞋的。
王县长按照交警指的路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刘家胡同,果然有两个修鞋的。他坐下来把皮鞋递给一位师傅,催他赶快修理。随后叹息道:你们这里可真难找啊!鞋匠同样叹息道:等一份生意可真不容易啊!王县长说,你们设在这么个蹩脚地方,谁找得到?鞋匠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瞪着王县长说:你以为我们想来这里?不瞒你说,我原来在文化广场,他在汽车站,生意好得很!可城管队说我们影响市容,硬把我们赶来这里;一天做不上三五份生意,喝凉水都不够!王县长说,扯淡!在人多的地方修鞋方便群众,怎么是影响市容?
王县长接见完外企老板回到办公室立即打电话给城管队:今后,广场、车站、码头、商场门前、街道两旁,一律允许鞋匠摆摊设点,方便群众。原则只有一个,不影响交通。
名医
刘先生是远近闻名的大名医,许多疑难重症病人久治不愈,经他治疗很快便有起色;如果他推手不治,这病也就不必再治疗了,赶快给病人准备后事吧。这么说并非夸大其词、骇人听闻,几十年间无数病人都验证过。
名医名气大,派头也大,光出诊费就得十块大洋;另外,出诊不论路程远近一律坐轿子,骑马骑驴都不行。这规矩这么多年无论贫富亲疏概莫能破。所以不是十分要紧的病,一般人家也不敢请他。
离刘先生家三十里有个赵家庄,庄上有赵氏两兄弟,虽是贫寒人家,却是至孝之人。这年赵老夫人感染重病,兄弟俩心急如焚,每天请医问药服侍左右,却总不见好,反有日趋严重之势。于是兄弟商量,请名医刘先生来给母亲看病。刘先生的规矩他们是晓得的,两人卖尽家产仅得十元大洋,缺了雇轿子的钱无法筹措。母亲病情严重,奄奄一息。兄弟俩急了,说雇不起轿子,咱们磕头求他,轮流背也要把刘先生请来。
兄弟俩带着十块大洋来请刘先生,说了母亲的病情;刘先生答应出诊却要乘轿子,两人说了实际困难,表示愿意一路轮流背着,让他足不沾地;刘先生说没这规矩。两人无奈一齐跪倒面前,说请不到刘先生给母亲看病就不起来,说罢,连连磕头,痛哭失声,泪如雨下,不胜悲哀。刘先生连连摇头,只说不能为你一家坏了几十年的规矩。
看看日过正午,两人仍长跪不起。刘先生被感动了,从身上摸出一块大洋抛在桌上说:雇轿子去吧。我是被你们的孝心打动了,又怕破坏了规矩,只好自己雇轿子自己坐。
兄弟俩千恩万谢,急忙拿了钱去雇轿子。
“刘常委”
刘先锋在乡党委宣传委员位子上一干就是四年,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虽然没有突出成绩,也没有什么过错。和他一起干宣传的,如今不是乡长就是副书记了,可他还是委员。同事开玩笑都叫他“刘常委”。他听了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但也无可奈何,只有下劲工作。
知心亲友劝他说:“如今是金钱社会,市场经济;你不能光拉车不看路,领导那里也要常走动走动,打点打点。他吃惊道:“我天天宣传反腐倡廉,公仆精神,自己怎么能干那种事?”对方说:“你吃亏就在太老实。那些只是宣传口号,哪个干部真正执行过?”他依然摇头,不以为然。
到了第五年他仍是委员。亲友说:“五年一届,今年再不提,就只好下来干办事员,当个干事、助理,这辈子就别想提拔了。”他终于沉不住气了,狠一狠把平时积存的工资全提出来,准备给领导送一份厚礼。
可是,就在这时候组织部找他谈话了,提拔他做乡党委副书记;还表扬他清正廉洁,坚持不懈。而和他一起干宣传早已当上书记的一位佼佼者,却因为行贿受贿被“双规”了。他暗暗吃惊,庆幸那份厚礼没有送出,否则就成了他终生的污点。
回去的路上他反复想:反腐倡廉,公仆精神,绝不只是宣传口号,更是干部的工作原则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到底,丝毫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