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读小说《红颜》(随笔)
“自古红颜多薄命”吗?看看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王昭君、貂蝉、西施、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就知道,过去红颜确实命薄。只有西施在被沉湖之后,被后人美化,写成她和范蠡乘舟远去,成就一段虚幻的优美爱情故事。
最开始读作家李冬凤的文章,读的是她的住院手记。她用最朴实的文字,把自己车祸发生前后,住院及手术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觉出车祸的就是读者自己,仿佛能置身于其中,这组织文字的功夫深深地吸引着我。后来看过她一篇拣藜蒿的散文,大意是女人的时间在指缝中流过,生活气息浓厚,非常接地气。再就是她的散文集《鄱阳湖北岸》,直至今日读她写的近两万字的小说《红颜》。
《红颜》一开篇,“对着苦脸要用笑脸,对着笑脸要用苦脸。这是信访职业教给我的处事方法。笑脸能给阴暗的内心送去阳光,苦脸能博得所有人的同情。”作者用“苦脸,笑脸”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她所架构好了的境界。我一气读完,意犹未尽,被《红颜》中的主人公罗飞燕的故事深深地震撼。
作者塑造的罗飞燕,人物形象丰富,有血有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切切实实来源于作者信访接待工作中的原型。小说素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你看作者是如何写女人的,“我的目光从她的苦瓜脸上移到她整个人身上。呀!这个女人天生就是一个让男人心动的女人。一身的纤细好像就是为了胸前两团丰满而生,脸眉的纤细和嘴的小巧又是为一双凤目而生,左唇下一点大小相宜的黑痣是为天下所有的男人所生。这个飞燕除了发肤有些泛黄,脸有些皱褶,让人心生的爱怜一点也不差于传说中那个赵飞燕。”
看看,这人物描写完美吧?连女人都心动了不?一个敢爱敢恨,为了爱,为了一双女儿,历尽万般艰辛的,坚强的鄱湖女人被定格在作者的笔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她的三段婚姻中,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初看起来源于她的无节制喝酒。跟姐夫喝,导致婆婆的不满,姑子的不喜,直至后来木匠为保护她,带她一起上户,她又跟东家喝。醉酒骑摩托车回家,差点导致木匠死亡,这成为婆婆棒打鸳鸯的导火索。而婚姻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是,有四女一子的婆婆,容不得罗飞燕嫁过去四五年都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担心断了自家香火,这才是婚姻失败的主因。她的丰满,她的一双能勾魂的眼睛,才是次要的。
从她二度被嫁给一个比她大15岁的傻子老公,生下个女儿却得了猪毛症,来找木匠借钱治病就知道,她和第一个老公木匠是有感情的。只是后来木匠再次结婚,发现不能生育的是木匠自己,木匠领养了自家姐姐一个女儿后,两个人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直至第二个老公傻子离家出走,女儿又得病,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她又被强势的婆婆,再次赶回了娘家!读到罗飞燕第二任婆婆的那一句“儿子留下,有病的女儿带走”,我不禁想拍案而起,同是女人,又同是红颜,女人翻身能顶半边天,现实却是如此的狠毒,残酷!
读到这里,我家里那位看我如此激动,还以为我血压上升了。受了两次婚姻伤害的罗飞燕,第二度回了娘家,还带了个病泱泱的女儿,娘家嫂子颇有微词,就这样她又三度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一真找不到老婆的男人猫俚。本来一个久旱逢甘雨,一个经历两次婚姻失败,加上瞎子婆婆又是个好心肠的,两个人本可恩爱一辈子。可命运却万般捉弄罗飞燕,遇见个人间恶魔。猫俚的堂兄“正人君子”义海,一直觊觎罗飞燕的美貌,不得手的情况下,竟联合情妇,清国的媳妇,一起散布罗飞燕的谣言,导致猫俚喝药水而亡。药水哪里来的?结果不了了之。
真是红颜写《红颜》,功力非凡。文中的人物罗飞燕,三个婆婆,木匠,傻子,猫俚,义海等,一个个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三段婚姻一环扣一环,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语言朴实,夫妻间的恩爱描写风趣幽默,艳而不俗,雅而不淫,点到为止,你看不出是色,却是满满的情。作者写道,“罗飞燕看到猫狸的头发快掉光了,心疼猫狸,就说:‘你年纪也不小了,少来两次,头发就少掉两根。我是你的,让你慢慢用,用一辈子。’”还有后面的“猫狸欲望比以前还强了,想起那么多人惦记自己的老婆就兴奋,但明显是一种动物身上的冲动,上去没话说,下来也不招呼。”真正惊叹作者的语言,文字掌控能力了得。
小说的结构以及情节安排,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引人深思。“正人君子”义海摔下楼后,压伤坏死的睾丸被医生清理了个干干净净,风流的结果,后半生没了用武之地;罗飞燕的第三任婆婆是个瞎子,心里却比前两任婆婆亮敞,开明;猫俚是瞎子婆婆从湖上捡来的孤儿,曾两次大难不死,最后却喝了药;作者最后对主人翁罗飞燕的安排,升华了主题。红颜不一定薄命,关键是红颜自己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小说末尾写到:“罗飞燕抬头看看我,挤出一丝苦笑,又说:‘我不是要再嫁人,世上再也找不到像猫狸一样的男人!我要去城里租个房,既可以照管大女儿治病,又可以让小女儿读书,我还可以找些零工活做。如果说猫狸的死果真跟义海没有关系,我也愧对义海一家。我母女仨跟铁炉村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明天我就去祠堂拜谢列祖列宗。拜过了,我就可以走了。’”还有:“来时空无一人的寂寥小道,居然挤满了老老少少,泪眼婆娑里全是挽留的神情。两只惊飞的燕儿倏忽不见了,它们是去衔泥筑巢了,还是流浪去了?”“看看车上的母女仨人,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脚下一踩油门,车子就飞快地跑了起来……”
作者这篇《红颜》读来确实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语言功底非常扎实,读来朗朗上口;一些描写信手拈来,词汇丰富,特别感人,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唯一不好的感觉就是,叙述有时太过紧凑,有点机关枪的味道,也许是我年纪大了的缘故,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瑕不掩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颜》是近阶段我看过的小说中的上品,读完《红颜》就读懂了那个时代鄱阳湖上女人的一生。红颜薄命吗?其实红颜也能把控自己的命运,罗飞燕不是一个个体,这种于我个人的认知应该不是夸张。
感谢分享,祝流年写作愉快。

感谢分享,祝流年写作愉快。
谢谢编辑厚爱鼓励
遙祝秋祺!
本是红颜写红颜
吾非红颜却评红颜
飞燕故事天地泣
读罢欲寻红颜看
鄱阳湖上一李冬凤
红颜薄命这个词,在小说主人公罗飞燕的三次失败婚姻中,貌似体现的无缝衔接,但从主人公坐车离开 时又有了翻转。红颜并非都薄命,主要看作为红颜的人咋样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作者描写《红颜》片段的过程中,已经给了我 读这个作品的欲望。从老师的细节描写处我也感觉到了《红颜》作者超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来自生活基层素材的独特。
感谢老师给读者介绍好作品。祝老师秋安!
感谢老师给读者介绍好作品。祝老师秋安!
谢谢文友厚爱鼓励,遥祝秋祺1
谢谢编辑精准解读,学习了,遥祝秋祺
师友好
精彩诠释
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