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山村记忆(散文)

精品 【星月】山村记忆(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4发表时间:2023-09-09 16:18:22

在黄陵县有一个叫葡萄寨的小山村,是个水库移民村,我曾经在该村工作过十年,那里的山山水水、淳朴的乡情深深根植于我的记忆之中,成为了我生活中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多年过去了,一直让我惦念着,时时想再去葡萄寨村,追忆一下自己的陈年旧事,常常因工作繁忙,错失了多次机会。
   今年九月的一天,受葡萄寨村书记所邀,我驱车前往葡萄寨,开始了旧地重游的历程。
   当我来到葡萄寨村,该村的变化让我吃惊。眼前一行行精致的两层红色小楼接连成排,墙上绘满了一幅幅充满生活趣味的彩绘。街道整洁宽敞,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安静矗立在巷道两旁。村庄绿树成荫,修剪好的风景树,整齐划一,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缠绕着村庄。巷道边一条条绿化带里,生意盎然,应季花卉依然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天空中,一片片薄薄白云在村庄上空慢慢浮动环绕,好像也在眷恋这片土地,不舍离去。
   村边一路之隔是一片苹果园,果园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红色连廊。当我从村里走出,漫步于红色连廊之上,向两边望去,一台台收割机在大田里来回穿梭,正将沉甸甸的包谷揽入“怀中”;一片片果园内,果农们正在采摘着红红的苹果,乐得合不拢嘴。在他们憨憨的笑容里,已经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眼前醒目的绿色和呈现“苹果红”的楼房村落相互映衬,美美相融,凸显出了一股股浓浓的乡野气息。这里所呈现的美让我怦然心动,如果在这乡野之处,美景之中,开上一片田园,种上喜欢的水果、蔬菜和花草,赌书泼茶,去回味生活,诠释乡愁,这应该是我最惬意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晚霞时分,我来到了村中的文化广场,看到了一片热闹景象。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着身体。在广场中央,还有一群农村妇女,她们穿着一点不比城里女人差,个个淡妆轻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随着动听的歌声响起,跳起了广场舞。她们正在用优美的舞姿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快乐和生活的甜蜜。
   广场不远处,是一座景观涝池。在久旱少雨的旱原上,这个涝池不仅实现了对雨水的再利用,也解决了葡萄寨村果园旱季时灌溉困难。我离开广场,来到这里,看到池内一潭秋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也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白鹭,在水面上嬉戏着,充满了生机。围绕涝池一圈的道路两旁是乔灌搭配、花草结合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我看到在鹅卵石铺设的亲水平台上,有几位闲聊的老人有说有笑,他们在谈论着生活的变迁和未来的憧憬,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农人掩饰不住的幸福。
   在涝池边,我遇见了在外创业,这几天刚刚回村的一位年轻人。在交谈中,他谈了对家乡变迁的感受,说道:“出去到上海打工后,由于路途遥远,几年没有回来了,但家乡一直是我最牵挂的地方。这次回来,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现在,家家有产业,出门就是四通八达的柏油大路,生病了附近有医院,孩子上学也方便,一些家户还办起了农家乐。家乡人也不再受苦了,感到开心。其实,出门在外,打工也十分艰难,既然家乡变好了,回来也就不想出去了,今后就在家乡发展吧。”
   乡村是中国人的根,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国不断层的文明,得益于农业社会,得益于乡村的发展。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林”的和乐景象一直是农村多少代人心驰神往的梦想。
   从葡萄寨村的变化,让我看到了这个村这些年在发展中,真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出了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蓬勃生机。心中迸发出一首诗来赞美这个新农村的改变:“远望村庄绿,果香醉人还。家家建洋楼,留恋山水间。炊烟匀夕照,歌声绕心甜。”
   秀丽的山水曾经的家园
   葡萄寨的变迁唤起了我尘封的记忆。十年前,我在葡萄寨工作时,这个村庄还位于葫芦河岸边,那是他们的祖居之地。听这里的老人讲,因这个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顺着葫芦河蜿蜒的河流,依次排列,从山上高处看,就像一串葡萄镶嵌在河水两岸,因此先人就给我们这个村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葡萄寨。因为六个自然村都有自己单独名字,往往造成外乡人进了葡萄寨,却找不到葡萄寨的窘迫。
   葫芦河是一条黄河支流的支流,在中国的版图上,仅仅是一条细细的线条,在大江大河中微不足道,并不起眼,在流经葡萄寨不远处就汇入了洛河,最后汇入黄河。
   葫芦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春华秋实,这里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2011年,在葡萄寨村附近发现了战国戎人墓地。考古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是草原文化南下、西戎文化东进、中原文化北上的交汇点,是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区域。到了近代,1935年11月21日至26日,在距葡萄寨村不远的地方发生一场著名的战役——直罗战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也让张学良彻底改变了对红军的敌对态度,以至于后来发动了“西安事变”,影响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陕甘宁边区的边界,有许多爱国志士,为了抗日救国的理想,穿越葫芦河,进入到富县红区境内。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有过奉献的热土。
   第二天,我和村支书刘海全一起去看看我曾经工作过的葡萄寨老村。那个炊烟袅袅的山村,因为修建南沟门水库缘故,已经淹没在浩渺的水面之下,几十米深处。
   我们来到南沟门水库岸边一处高地,我放眼向葡萄寨老村的方向望去。眼前,碧波千顷,映出了蓝天白云和连绵不断群山的倒影,风光旖旎。湖水沿着山间,曲折向远处延伸,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沟峁之间,受山势阻隔,渐渐消失在远方。蓝蓝的湖面上飞翔着各种飞鸟,有的如蜻蜓点水轻轻划过水面;有的来回穿梭,时而发出几声长鸣,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还不时有鱼儿从水中跃出,形成了一圈圈涟漪,正应了那首“落霞与孤鹜齐飞,春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美得让人心醉!
   我久久站在湖边,不舍离去,思绪万千。草木情深,故土难离,家乡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最为眷恋的情节。千百年来,葡萄寨人枕水而居,一代代人的命运早已与葫芦河紧密相连,葫芦河早已不是一条单纯的河,这里印刻着葡萄寨村人过往的历史,承载着葡萄寨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葡萄寨搬迁已经过去了十年,对于故土情怀浓重的葡萄寨人来说,在这片水面之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那难忘的乡愁已经清晰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这里永远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永远是他们心中割不断的情缘。刘海全讲道:“搬迁后,每年仍有许多村里人回到这里,去遥望曾经的故土。有的因家族老坟永久淹没在水的深处,他们就在岸边烧些纸钱,或在湖水中洒下一束束鲜花,去寄托心中的惆怅。有的回到这里,默默去告慰先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夙愿,正在这个时代逐渐变为现实。”我想,这种思念就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这种情思一定会在葡萄寨人的子孙后代一直延续下去,刻骨铭心,不会改变。
   水之利民,在于兴一方百姓,造一方文明。在南沟门水库修建之前,延安南部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水荒,也致使一些大型工业项目无法上马,缺水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多年制约延安南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2005年开始,省上决定在葫芦河下游修建南沟门水库,水库总库容2亿立方米,年供水一亿多方。这是一项建设美丽家园、惠及子孙万代的民生工程。这个水库的建成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延安南部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延安南部三县群众的用水饥荒,并且可以彻底改善葫芦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在,这座水库已经开始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开始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助力,而且也成了周围几个县市民远离喧哗的都市生活,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修建水库,葡萄寨村人识大体,顾大局,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挥别家园,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敬佩。
   贫穷的往事是昨天历史的记忆
   “犹记故乡路遥远,难忘旧日穷苦深。”过去的葡萄寨村的贫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许多陈年旧事依然记忆犹新。不了解这里的人,一听名字,可能认为葡萄寨村是一处美丽的地方,应该是葡萄散发香甜的所在。可那些年,这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这片土地并没有给葡萄寨人带来生活上的富足。残酷的生存条件不仅制约了葡萄寨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阻隔了山里人梦想的延伸,贫困的阴影,就像一个魔咒,一直笼罩在这片土地。
   那时的葡萄寨村,山大沟深,消息闭塞,村民不能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加上物流不畅,他们的产品总是和市场严重脱钩,卖不上好价钱。一遇到恶劣天气,蔬菜、小瓜等经济作物就会烂在田里。特别是遇到葫芦河每年秋季涨水,岸边没有像样的防洪设施,洪水就会冲毁了河滩上大片快要成熟的庄稼,让他们颗粒无收。虽然这些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付出,一年到头,也难有好的收成。贫困的生活,致使一些小伙无法有着正常的幸福。有的到了成家年龄,媳妇不愿上门,只好做了上门女婿;有的因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拿不出像样的礼钱,错失了婚姻;有的为了改变命运,无奈远走他乡,到外去发展。这就有了“荒山野草酸枣多,好女不嫁葫芦河”之说。
   那时的葡萄寨村通往外界交通仅仅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遇到孩子们上学,家人生病,就得蹚过河,还要步行翻越很远的一条沟,加上山路崎岖,崾岘地方多,每年都会有几起交通事故发生,也有造成家破人亡的惨剧发生。记得我在这里曾经经历过一件事,那是2011年秋季,葫芦河又一次发大水,冲断了葡萄寨村通往外界的交通。当时,我正在村里开展扶贫工作,被堵一周后,河水依然不退。我住干部家的面缸已经见底了,蔬菜虽然只有土豆,也快吃光了。此时家里有急事,急需我返回,没办法,只好把带的车撂下,早上出发,在村人的引导下,通过村北边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步行七八十里,进入富县境内,才得以返回。那次为了回家,整整走了一天。那辆车在村上停留了一个多月后,才得以开回。
   那时的葡萄寨村,村容村貌给人留下了破败不堪的景象,到处是残瓦破墙,杂草众生。许多家户依然居住在先辈留下的土坯房或破窑洞之中,却无力修缮。这些房子因年代久远,屋内被烟火已经熏得黑漆,加上窗户又小,使房内更加昏暗。家家户户的围墙多是用树条扎成的栅栏,只有一两户在外创业取得成就的人,才建起了平房,修起了院墙,在村庄中显得凤毛麟角,特别显眼。有的家户房子一遇到下雨,就开始漏水,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没有办法,这些村民只好用脸盆接水。还有的家户土坯房内老鼠很多,有时还会有虫蛇钻进来,危及到生命安全。
   那时的葡萄寨,村中巷道全是土路,逢到下雨天,就变成了一坑一洼的泥水和满路的泥垢,又脏又滑,走在上面,泥垢就会把整个脚面裹住,踩上一脚,泥水飞溅,还常常会陷进去,费了好大劲才能把脚拔出来。天气晴朗时,路面上满是碾压过后的尘土,风轻轻一吹,尘土便会满天飞扬,弥漫了村庄。
   在通讯上,当时的葡萄寨村没有固定电话,这不是村上不想安装电话,是因为路程远,电信部门觉得经济上不划算,不给安装。村里因大山阻隔,手机信号也很差,当山外人已经开始用微信交往了,村里有些人还不知道微信是什么。记得我在这村工作时,多天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后来一位村干部给我讲,他家院子一棵树枝上有微弱的信号,他为了和镇上联系,手机天天就挂在那里,我也学他的办法,把手机挂在他院子的树枝上,才和外界恢复了联系。至今还记得有一户村民卖了粮食要转账,急得没有办法,就摇着手机,在村子里到处转悠,寻找有信号的位置,后来找到村边一块高处,看见他把手机举高,不停地摇着手机,很久才转账成功。那时,这里的生活和山外相比,仿佛隔了一个时代。“山一程,水一程,道路真难行。房子破危光景苦,年年都是一场梦。埋怨祖先眼光浅,只有河边述苦情,何时才有好年馑。”这就是葡萄寨十年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些年来,葡萄寨人一直在困苦中抗争着,在艰难中不断探寻着,寻求着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发展过养猪、养鸡、种植小瓜、葡萄、苹果等经济产业,都因交通阻塞和技术等原因,一次次失败了。摆脱贫困,跟上时代步伐,过上体面生活,一直是当地代代人的梦想。
   历史机遇改变了贫穷山村的命运
   祖辈世世代代的苦日子证明,葡萄寨村这里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要致富,就要走出大山。十年前,因为修建南沟门水库,葡萄寨村需要整体搬迁,这对于葡萄寨村800多口人来讲,既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程,其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已经过去多年,依然让村里人津津乐道。

共 1636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在黄陵县有一个小山村叫葡萄寨,不是因为这个村寨里盛产葡萄,而是因为这个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像一串葡萄镶嵌在葫芦河两岸。这个村历史悠久,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是一片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过去因为山大沟深,消息闭塞,村民们忙碌一年也没有一个好收成,村民们过着贫困的生活。交通阻塞,通讯不便,村民们住在先辈留下的土坯房或破窑洞之中,他们做梦都想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十年前,因为修建南沟门水库,在村支部书记马金昌和村主任刘海全等人的努力工作下,葡萄寨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几年后,很快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三大目标,葡萄寨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葡萄寨公路四通八达,家家都有自来水,网络覆盖了各家各户,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山村,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葡萄寨村人注重产业调整,加快了葡萄寨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苹果种植面积,推广苹果种植技术,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葡萄寨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对水库移民的关心和支持,也凝聚着基层干部的艰辛和付出。这篇散文,通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叙述了葡萄寨村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下农村的飞速发展,作品主题明确,语言生动,叙述翔实,层次清晰,是一篇优秀的散文!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1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9-09 16:20:33
  一篇厚重翔实的散文佳作,描述了葡萄寨今非昔比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的飞速发展。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9-09 16:22:50
  散文语言朴实自然,叙述生动,通过前后对比让读者们形象了解到了葡萄寨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散文佳作!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23-09-09 19:47:08
  谢谢淇水碧柳老师,写下亲身农村经历,展现吋代变化
4 楼        文友:巧眉        2023-09-09 20:26:34
  欣赏美文,品读作品。作者重游葡萄村,寻找曾经的足迹。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3-09-18 07:41:11
  葡萄村的变化,反映了国家政策好,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可见老师对葡萄村的感情深厚。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