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探访江南知青第一灶(散文)

精品 【菊韵】​探访江南知青第一灶(散文)


作者:田荷 白丁,9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2发表时间:2023-09-10 14:03:00

【菊韵】​探访江南知青第一灶(散文) 袅袅秋风劲,萋萋寒露零。踏着清秋路,怀着知青情,绕磁湖行走,就到了“江南知青第一灶”。
   江南知青第一灶,简称“知青灶”,位于磁湖东岸一幢楼的一楼,背靠环境洁净的爱康医院,面临夕阳晚照的磁湖碧波,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知青灶创始人黄雅华和夫君盛祥旺先生,手拿钥匙健步走来打开小院大门,热情地接待了我。
   走进客厅,夫妻俩忙着沏茶、摆杯盏、搬座位。我环顾知青灶后院,院子虽不大,绿树葱茏,靠墙一排花卉,错落有致,迎风绽开笑脸,丝毫不理会已是深秋时节了。
   院子的另一侧是知青灶房。房里垒有知青时代的土灶,大铁锅上盖着木盖,一旁放着大鼎罐、铁锅铲、木水桶、木蒸笼、木潲盆、瓷盆、瓷缸、竹鱼篓、搓衣板、扁担、竹筐、老式座钟、小方桌等等,土灶房及老式生活用具,一下子把人带进了知青岁月。
   踅回身看到另一间房的门楣上,张贴着“忠”字的毛主席画像,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房间四壁挂着知青们的各式拍照,有穿八路军装的舞台照,有知青聚会时的纪念照,有土灶火头军正在烧火的照片,有掌勺大厨照,还有形态各异的知青漫画像,一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此外,还有书法、花卉、人物、对联字画,令人油生欢喜,惊叹“江南知青第一灶”里,人才济济!
   秋风透过窗棂吹拂着我们双鬓斑白的头发,一篱菊花挡住外面的世界,大家仿佛一起回到了半世纪前的知青山村,回忆起荒烟、篱笆、蔓草、油灯小屋。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在清晨出工的钟声中,一起扛着犁耙、锄头走向田野,一起在金黄色的稻浪里挥汗收割,一起翻山越岭担谷送粮,一起打着手电筒在屋后的山沟里捉泥鳅螃蟹,一起坐在月下的草堆上唱歌数星星,一起在静静的油灯下缝补衣衫,写日记……下乡插队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然后各自奔向不同的岗位,但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却永远铭刻在知青们的心中,并且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成为永远的怀念!
   黄雅华和盛祥旺是黄石六中六九届毕业生。1970年的早春,迎春花刚刚绽开米粒大的小黄花蕊时,黄雅华和盛祥旺下放到湖北咸宁双溪担山公社。担山是山区,山高林密,山道泥泞。清晨踏着露珠迎着晨曦,一起上山砍柴禾掏鸟窝,傍晚披着晚霞踩着蛙鸣,一起去荷塘洗衣濯足,秋收时节,和乡亲们一起分享丰收的欢乐和喜悦。在艰苦的劳作中,他们相知相恋,结下同心。回城后经过刻苦学习,端庄典雅、能歌善舞的黄雅华,成为市爱康医院医师,在内科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盛祥旺先生是市旺达工贸公司供应处处长任上退休。夫妻俩勤奋好学,忠于职守,热情好客,真诚待人,退休后,成为知青同学、朋友同事、邻居乡友们的贴心人。2013年,盛祥旺先生的公司搬到市胡家湾张万友村附近。随着企业改制,公司来往的客户渐渐少了,近三亩地的料场,堆积着零星待处理的钢材,山边的平房闲置着,无人问津,一片寂寥荒凉。在知友们的提议下,黄雅华夫妻决定把闲置的平房和场地利用起来,让闲地成为知青朋友们的老年乐园。
   走过几十载风雨坎坷,归来仍是少年。他们热爱生活,怀念知青岁月,他们说干就干,分头去乡下请来老农彻起土灶,四处拣拾废弃的烂木头木料,做灶膛柴禾,热心的贾少华同学早早买来两口大铁锅,知青们亲自动手修建烟囱、改造屋顶,灶房终于建成,虽简陋,但有乡土气息,虽冷寂,但有知青的地方就热闹。他们将灶间旁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挂上知青到广阔天地锤炼红心的宣传画。可是大伙儿还是感觉差点什么,噢,黄雅华想起,差了乡土气息的灶具。于是,一群热血知青分头奔赴乡村,收购来长长的火钳、圆圆的撮箕、灶膛小凳、竹簸箕、旧木桶、老式称杆、担钩、土水壶、吊筒、水瓢等乡土物件。
   那是艳阳高照的红火日子,知青们送来系着红绸子的大坛谷酒,黄雅华夫妻俩手提肩扛,买来鲜鱼嫩肉、香菜萝卜、黄瓜青椒、豆角茄子,大伙儿在黄雅华夫妇俩的引领下,切洗烧火,排桌椅,铺碗筷,他们把第一次开火称之为“试灶”。很快,一桌乡土菜端上桌,锅巴粥的香气萦绕餐室,在杯盏斟满之时,“江南知青第一灶”的匾牌悬挂在了灶房大门之上。
   茶余饭后,大家回忆知青生活,畅谈人生,纵论天下事,指点江山图,豪情万丈,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从这以后,“知青灶”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成为知青们聚会,抒发知青情怀的平台,也成为“老有所乐”的场所。
   心中有爱,爱会在行动中体现。心中充满阳光,友谊就如一盏明灯。来的人多了,房子显得狭小,黄雅华和盛祥旺先生商量,决定在知青灶旁边加盖一间30平方米的餐室。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不久,餐室盖成,并配齐桌椅、大屏幕彩电及卡垃K0音响设备,供前来聚会的朋友尽情地歌舞娱乐,黄雅华夫妇将此称之为“大队部”。贾少华等知青还特地去大冶磡头买来三个大竹簸箕,用红漆写上“大队部”三个大字悬挂在屋顶上。真诚的付出,感动影响着朋友,知青喻红慷慨解囊,为餐室送来一台立式空调,小队“知青灶”升格为“大队部”。
   精神的浩瀚,想像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必将体现于现实的创造中。望着络绎不绝,前来“知青灶”聚会的朋友和熟人,黄雅华这位心存仁爱的主任医师和待人热情真诚的盛祥旺先生,又有了新的想法。经过商议,他们倾其所有,不久,在餐室旁建起一间20平方米的茶室,不给前来相聚的朋友留下一丝遗憾,让他们愉快地来,开心地去。茶室不能只供应茶水,他们配备了茶桌、茶椅,知青张美芳、王健夫妇送来了上好的普洱茶叶和茶具,贾少华先生又送来空调,他们给茶室取名“公社茶庄”,完成从生产小队的“知青灶”到“大队部”到“公社茶庄”三级跳。
   黄雅华、盛祥旺这队知青伉俪,把“知青灶”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几乎每天往“知青灶”跑,把屋场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为聚会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吃喝全由他们掏,不收聚会朋友的一分钱。真诚的付出,能感动天地,感动人心。知青罗国良在空场垒彻起一座假山,冶钢材料处的“水哥”,在假山旁修建水池,放养金鱼,让“知青灶”面貌焕然一新。知青王健从厦门回黄石,为给朋友接风洗尘,知青们成立了炊事班,采买小组打印好菜单,烧灶、煮锅巴粥、掌勺大厨等均分工,使“接风宴”办得简朴喜庆,充满乡土风味。
   “江南知青第一灶”名声远播,几年来接待了69届知青近千人次。接待了大冶有色一中71届高中班知青,黄石八中70届知青。接待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老年书法研究会知名画家30余人次,及市教育局、黄石六中教师50余人次。黄冈市武穴71届高中知青,专选“江南第一知青灶”举办同学会,北京、武汉、上海知青纷纷赶来参会。市爱康医院、冶钢材料处的熟人、朋友、同事也来知青灶聚会,达400余人次。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展示厨艺,汇集南北菜系,或一展歌喉,翩翩起舞,大家其乐融融。
   2018年金秋10月,“知青灶”前的场地四周红旗飘扬,地上铺着红色地毯,知青们穿上白衬衣戴上红领巾,在这里举行“回首小学时光,不忘恩师教诲”活动,他们请来源华二小年愈古稀的安志远、巫加德、叶惠萍三位老师,请来煤炭第二中学的汤春发副校长等,感恩心血培桃李,粉笔写春秋的辛勤园丁。当年的小学生,现在是六十开外的知青们,由衷地向教他们“人手口”启蒙老师致敬,献茶,祝福老师们福体安康,家庭幸福。完成献礼仪式后,知青们为老师表演了自编自排演的节目,演唱会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中拉开帷幕,节目丰富多彩,演唱会在“我们迈进新征程”,和师生共同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明天更美好”的热烈氛围中落幕。
   “江南知青第一灶”,是知青们的乐园,是老年朋友们聚会的场所,是心灵的寄托,是友谊的花朵,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2019年初,知青灶的场地划入拆迁范围,黄雅华、盛祥旺这对无私奉献的恩爱夫妻,将知青灶搬进磁湖东岸一隅,虽场地小了数倍,再也不能有大场面热闹的接待,但知青灶仍然保存了下来,灶具保存完好如初,知青情怀更浓,情意深重。
   “江南知青第一灶”别样的精彩,将成为知青们的美好回忆,将伴随着一代知青度过幸福的晚年!
   步出“江南知青第一灶”,漫步磁湖岸边,一隅荷花虽已凋谢,却有几枝枯荷傲然挺立在晚秋中。水边的一丛丛芦苇在风中摇曳,显得飘逸轻柔,像国画中的留白。
   水天一色,满目黄花,天凉好个秋。

共 33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应党和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农村锻炼自己。数年过去,当年的知青,现在已步入老年,但回亿往昔青春岁月,依旧有莫样的感慨和情愫。为了对知青岁月怀念,也让知青老年朋友们“老有所乐”,由黄雅华、盛祥旺夫妻在黄石磁湖创办的“知青灶”被喻为“江南知青第一灶”,进入“知青灶”,眼前老式家具,把人带入知青年代,让老知青们有种亲切感。黄雅华盛祥旺夫妇拿出多年积蓄投资扩建,一些知青朋友纷纷赠送大件商品,“知青灶”才初具规模。“知青灶”不为盈利,只为聚会怀旧知青岁月,得到不少知青人士的支持,“知青灶”越办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几年来接待知青近千人,全国各地知青也慕名来此参观,展厨艺,欢庆一堂。随着城市建设,2019年知青灶面临折迁,现在“知青灶”虽小了许多,但灶具保存完好如初,知青情怀更浓,情意深重。一篇很不错的怀旧散文。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一群步入老年的知青朋友,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气十足,幸福的安度晚年,让人心生羡慕。佳作倾情推荐!【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1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09-10 14:12:34
  知青岁月,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时光流逝,当年的知青已步入老年,为了怀念这个特别的时代,创建“江南知青第一灶”,显得很有意义。那一代人曾是社会的顶梁柱,他们吃得了苦,也有真才实学,为祖国建设作过贡献,现在能老有所乐,幸福的安度晚年,也得益于我国现在的政策好,生而逢时也是人生一大幸福。
2 楼        文友:乐歌        2023-09-15 19:37:56
  恭祝田荷老师佳作《?探访江南知青第一灶》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 楼        文友:田荷        2023-09-15 23:08:53
  知青,与祖国一道走来,经历了磨难,锻炼了意志,一代人终身难忘的记忆!知青岁月虽苦,回忆却很甜蜜。江南知青第一灶,寄托了一代知青的情怀,感谢了黄雅华、盛祥旺夫妻!感谢您们!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