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小娟助学记(小说)
这一次家访是自己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班长王有志。他学习成绩在学校初中二年级三个班级中名列前茅,不是数一就是数二的成绩,所以小娟平常对他爱护有加。
王有志带着李老师,来到偏僻小山村的家里。
“奶奶,我班主任李老师来了,你来接一下。”王有志喊着。
“好啊,你就是李老师,欢迎你。”奶奶出来迎接,和李老师握手。
“奶奶,我叫李小娟。你叫我小娟吧。”
“奶奶,你的其他家人呢?”小娟到屋里坐下后,问道。
奶奶说:“没有其他家人了。我老伴走得早,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成了家有了小志。眼看小志渐渐长大,哪知道去年的一场意外,儿子也不在了,儿媳妇不辞而别,只留下上初中的孙子,和我相依为命。”
“啊,对不起,勾起你伤心事了。”
“没关系的,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奶奶呀,您老多大年龄了?”
“我今年78岁了。”
小娟又仔细看了看奶奶说:“看起来,你好健康哦。”
这时,奶奶指着贴满墙上的奖状,骄傲地说:“这都是我孙子的奖状,他是个好孩子,不但读书成绩好,放寒暑假,都回家帮我种菜、做饭,他人也勤快,什么都会做。”“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李老师心里说到。
原来奶奶叫杨彩凤。孙子王有志,由于家里距学校路程远,王有志在学校读寄宿。靠奶奶种植农作物卖点钱供他读书,可想而知,他在学校生活该是多么紧巴巴的,过得真的是“粗茶淡饭”,有时一天只吃二餐。
这次家访后,小娟做了一个决定:一定尽能力帮扶杨奶奶家,促她孙子学业有成。她把这个决定说给男朋友听,得到男友的大力支持。
她先是到县扶贫办了解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帮杨奶奶打了贫困家庭救助报告,到组、村签字盖章,后又到乡人民政府,把报告交给有关工作人员,这一轮下来,近2个月,给杨奶奶家办了低保,每人每月150元,贫困学生助学每学期资助480元,一学年960元。这是2016年的标准。
这些扶贫资金远远不够一个家庭支出,加之杨奶奶老了,己到养老年龄了。
小娟想,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帮助杨奶奶家。小娟每月挤出1200元,把王有志伙食费、学费、书籍费、生活用品开支全包了。
这样过了1年多时间。她经常去看望杨奶奶,杨奶奶的邻居也都是热心人,每当杨奶奶有个发烧感冒毛病时,就通知小娟来家照看一、二日的。杨奶奶和王有志非常感谢小娟。
这样子倒也相安无事的,可是眼见王有志初中毕业,考上高中了,小娟感到了资金的压力,于是就在自己的微信群和社交媒体,呼吁对好学生王有志助学捐款捐物。
小娟的爸爸,叫李岸伟,他在小娟微信群看到杨奶奶杨彩凤的名字和相片,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相隔几十年了,但她那脸庞清晰的轮廓他仍然能看出,于是便勾起了他尘封了46年的回忆。
原来李岸伟三岁半时,在县城的胡同里被人贩子抓住,把他贩到另外一个县的偏僻山村,一户姜姓农民家。姜家本来就穷,婆娘50多岁了,一直没有生养,这次从人贩子手里得到孩子,却花光姜家所以积蓄。所以对小伟岸看得很严,不准出门,不准和外界接触。姜家穷,小伟吃不饱,穿不暖。这和长在城里的甜蜜生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冰火二重天啊。
加之刚在姜家的第一年,逃跑了三次,每一次被捉回来,他都被打得遍体鳞伤、鼻青脸肿,还要他跪地发誓永不逃跑才放过打骂。本村人都知道姜家的不容易,同情姜家,对小孩的打骂不闻不问,还帮姜家忙,一旦小孩逃跑,就通风报信捉回。
在姜家第一年,小伟饿得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第二年才有所好转。
第二年年底的一天,小伟终于从姜家跑出来,跑到了邻村杨彩凤的家里,看着面慈和善的杨彩凤,抱着杨彩凤的大腿,大声哭求着:“大妈救我,我不愿呆在姜家,我要找自己的亲爹亲妈。”
“孩子,别着急,慢慢说给大妈听。”杨彩凤夫妻从五岁半孩子断断续续的话中,好不容易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是人贩子从城里拐来邻村姜家的,有二年了,这孩子遭了多大的罪啊,还有孩子的爸妈失去儿子,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痛苦啊。
杨彩凤夫妻把小伟护在家里,到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干警到杨家给小伟拍了照,把小伟相片、信息内部通报。
在这里就说说李家,李家父母都有很好的工作,家庭富裕,当时只生了小伟一个男孩,却弄丟了,李家父母开始也积极寻找,到派出所报了案,第一年到四个邻县乡村寻找,贴相片和寻人启示,许诺重金回报,等等。可是也找不着儿子,李母整日以泪洗面,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第二年怀孕生了个女儿,两口子要照顾女儿了,就没精力再去寻找儿子,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走丟了的儿子。二年零三个月时,李家从县公安局得知儿子线索后,通过当地派出所把小伟接回县城的家。
李家人对人贩子行为恨之入骨。李岸伟从小发誓,要坚决打击人贩子,这是他后来报考公安学校的原因。
李岸伟报考公安学校,考上后学的是刑侦专业,三年毕业要求分到乡派出所,一是为了下基层锻炼,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杨彩凤。因他被解救后不到半年,杨彩凤一家不知何原因搬家了,不知去了哪里。他小时候就立下了报答恩人的意愿。他从派出所民警、副所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一路过来而成为县公安局副局长的。
李岸伟把杨奶奶接到县城的家里,问道:“我到你们的家乡派出所,看了户藉,怎么就没有你们的迁移信息呢?怎么找也找不着你们。”
原来杨彩凤一家解救李岸伟,被姜家知道后,就找上杨家,要杨家赔偿姜家损失,发生争执,姜家还打人并打坏了杨家屋里东西。杨家迫不得己报告乡派出所,还将姜家男人拘留了十五天。这样更了不得,姜家婆娘三天两头上门来骂人,闹得更凶了,好像有血海深仇一样。杨奶奶一家只得远走他乡,躲着姜家。
杨奶奶说:“当时打迁移时,要求派出所给他们一家保密,不透露杨家迁移地址信息,户藉干警口头答应了。可本上还保留了信息,正好此时来了有线电话,干警接电话去了,我男人乘此空隙将自己家那页抽取出来了。干警毫无所知。”
“啊,原来这样!”李岸伟紧握着杨奶奶的手不放,说:“感谢您救援了我,还给您添了这么多麻烦。今后您就是我的亲妈,我来赡养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那怎么行呢?我是心善,那时看到你苦啊,就帮帮你。”杨奶奶说。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杨妈妈,您做的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关乎我一辈子。没有您的义举,可就没有我的今天。”
“真是老天有眼,碰巧让小娟见到您,让我有了报答您恩情的机会,你就遂了我的心愿吧。”说罢,李岸伟“噗通”一声跪在地下,向杨奶奶拜了三拜,长跪不起。
“那感情好。”杨奶奶看到了李岸伟诚意,只好答应,把跪在地下的李岸伟扶了起来。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小娟2017年结婚,十个月后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小娟呀,你看我背不驼眼不花,牙口好胃口好,吃啥都香,耳聪目明的,活她个98也没问题。”杨奶奶说。
“不,杨奶奶您要活到108。”小娟说。
“我们是一家人了,你把我当奶奶,我把你孩子当重孙。我呢身体好有力气,给你带孩子,保证带好。我是童心不老,喜欢孩子,也让我享受享受天伦之乐吧。”
“好吧。孩子让你带。”小娟满足了杨奶奶要求。
有了小娟她们的助学,王有志安心学习,并更加刻苦努力,发誓以优秀成绩来报答小娟。这一路啊,他考上县城重点高中,2020年高中毕业,顺利考上985大学。
五年后,小娟儿子张健也上幼儿园了。张健是自己带大,杨奶奶很有成就感。而孩子呢,最爱听杨奶奶的话,在她面前,祖婆长、祖婆短的叫个不停,还常缠着祖祖讲“小红帽”和三“个小猪”的故事。而杨奶奶84岁了,身体好着呢,整天乐呵呵的。
过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嘘寒问暖的,家的味道越来越浓厚,杨李两家合为一家,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