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思】滋味悠长(散文)

精品 【宁静·思】滋味悠长(散文)


作者:依是幽兰 进士,67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2发表时间:2023-09-13 15:31:40
摘要:纵观文学作品,很多美食并非真的美味,只是特定的人特定的氛围难于重演,这一味道便也成了千古绝唱。

没有人不爱美食,我也不例外。只是别人满眼美食,心无旁骛。我却注意力不够集中,将美食及其环境的部分一起装入记忆,如同拍照,美食家聚焦碗内,我的美食抓拍中碗只是一部分,时光深处的背景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记忆中对美食最深切的渴望来自一碗面。年少时,我们姐妹最厌烦的就是吃面条。一家五口只有父亲一个人思面成疾,而我那不擅长烹饪的母亲偏又不会擀面条,勉强做出一锅,味道可想而知。我们姐妹愁眉苦脸,当着父亲的面却不敢有怨言,于是对面条更是恨之入骨。
   人生难以预料,不可预测未来,也无法左右自己。我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面条竟会让我馋涎欲滴,恨不能一把夺过直接吞了下去。那时我们已随父亲转业来到地方。大约九岁时,认识一个非城镇户口的女同学。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概念,可能她的住处太像农村了吧。离县委不远有一片荷塘,她家就住荷塘旁边,没有院墙,简单地用高梁杆挡了一圈。一如电视剧篱笆女人狗的情景,在我的童年认知里便是农村的标配。另外,她家吃饭也不是围桌而坐,全部端着碗随处站、随处蹲。同学端着一碗面条站在我面前,没有取筷子,顺手从作为围墙的高梁杆上掰下比筷子粗些的两段,在衣服上随便擦一擦就插进面条里。我的眼睛瞪得溜圆,简直可以用惊叹形容。原来吃饭可以这么有创意,这么接地气!
   面条刚出锅,热气腾腾,同学丝毫不嫌烫手,端着那么一大碗,挥着秫秸筷子有滋有味地吸溜着。我紧盯着那双天然筷子,从碗到她“吧唧吧唧”的嘴,她吃得有多急,我的眼珠转得就有多快,口腔里不停地泛出口水,我尽量不动声色地吞咽回去。碗实在是太烫了,同学不得不换右手端起,瞬息间,我看见她左手掌烫压了一圈红红的深深的碗底印,无比诱惑,这无疑是面条好吃最有力的证明。我仔细研究那碗面,似乎就是白水煮成,除了少许的油花,并没有什么蔬菜鸡蛋的“加盟”。同学的手一抖,一根面条甩至碗外,她“哎”的一声,我的视线随面条飞起,落地的刹那,旁边蹲着吃饭的她爸一扭身,精准地接住那根下落的面条,抬头瞥了他闺女一眼,那个意思我懂,我爸经常这样无声地训斥我。可我没想到的是,他没有将掉在手里的面条喂狗,竟是丢进了自己的嘴里。然后揪了一块黑面馍扔在狗面前。我这才注意到同学父亲的碗里只是稀稀的面汤。这个细节让我意识到面条的珍贵,回头再看同学吃得快而仔细。红彤彤的小脸,鼻尖上细密的汗珠,浑身上下无一不在向外界述说面的妙不可言。这些无声的传递比食物更有说服力,让我难以忘怀,这是有史以来我第一次嘴馋不已,第一次对美食有了渴望。
   回到家我天天盼着父亲要求吃面条。掰着手指头数,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怎么也该米饭换面条了吧。果然父亲如期嘴馋,两个姐姐直翻白眼。我喜出望外,在院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高梁秫秸,缺了那一掰而成的筷子,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母亲一碗一碗地盛好,我迫不及待地端了出去,站在院中,按着同学标准的姿势端好,实在是烫,换手都不行,只能放凳子上凉了又凉,结果掌心怎么也烫压不出同学那样深深的碗底印,自责毅力不够,终是没能吃出面条的香。如今面味早已忘记,只是耳边时时回响起同学欢快的吸食声,眼前又见她大快朵颐的身影。时光流逝,记忆的片段仿佛泛黄的黑白相片,我看不清她的容颜,却丝毫不肯质疑那碗里的美味。就像幸福,没有定论,只有感觉,而光阴赋予了它无可取代的价值。
   我生于一九六八年,物质匮乏,见证过粮票布票。可能父母都有工作所以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记忆。不过我们家早晚常吃酱豆,不全是因为穷,主要是母亲不大会做饭,她以前除了上学就是工作,有了我们姐妹才开始现学现做。我们姐妹也喜欢吃酱豆,每年母亲都会制作,经过煮豆、晾晒而成,什么时候吃都有一口鲜的感觉,加肉丁更美味。我们姐妹从小瘦弱不知道和吃酱豆有没有关系。其实家里也经常吃肉,一红烧一盆,但印象最深的却是鲜香的酱豆。
   傍晚,一碗米粥,一个馒头,一碟酱豆和几样咸菜,一家人围着小圆桌坐在落日的余晖中,有时候可以吃到月上柳梢头。日久月深,这个场景似乎映射在月色之中,每一次抬头,便是再一次故园重逢。
   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红烧青蛙。老家人知道我母亲是南方人,喜欢吃奇奇怪怪的水产品。那时候鳖呀蛙的,当地人根本不吃。别看母亲人长得秀气,又是一身病,一阵风都能刮倒,但杀起鳖、蛙男人都害怕,她一刀砍下去,掉了头的青蛙满地跑。我胆战心惊,躲在母亲身后直打哆嗦。
   母亲一边杀青蛙一边安慰我。柔声细语,不用睁眼,也能想见母亲嘴角的小酒窝,时隐时现,美若星辰。
   青蛙的两条腿由于弹跳肉质细嫩有韧性,味道极其鲜美,我怎么都吃不够。母亲看到我们满嘴是油,一扫而光,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我长大些,青蛙便不再允许捕杀了。就算允许我敢为母亲杀一回鳖和青蛙吗?我垂下了眼睫,这辈子我欠母亲一生一世,只能来生来世再相报。
   我的美食记忆里还有南瓜粥。我外公一家都有城镇户口,只有外婆没有,外公为了外婆辞去公职回到老家,成了和外婆一样没工作的人,其子女都有工作,才不至于陷入大家无地的困境。南方地少,外婆名下只有几分地,记得种的有芋头,还有就是房顶的南瓜。
   外婆家很大,分前房后屋,中间是一片竹林。不知道是不是我人小的原因,总觉得这片竹子简直就是童话里的深山老林。晚上绝对不敢穿行,白天一个人从这头到那一头也缺乏勇气。外婆好像知道我胆怯,让两个姐姐和舅舅舅母住后屋,她搂着我住前房。南瓜就种在前房墙边,成熟时节,站远些就可以看到房顶橘红色扁圆形的大南瓜,宛如一个个红灯笼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从小不挑食,不管什么这边说饿那边就得塞嘴里,是个急性子。外婆知道了我的脾性,半夜就做好一大锅粥,只要我喊饿,便用铲子沿锅铲半碗米喂我。我睡眼朦胧,但也看清碗里红红的南瓜块,灯光下泛着外婆枕边玛瑙串的色泽。我不及细品,一股脑地吞下去,生怕晚一分钟会活活饿死。吃饱了才有精神想起别人,问外婆我把米都吃完了,舅舅他们吃什么呢?外婆把我搂到怀里说,饭有的是,红丫头吃饱最重要。可我还是担心,每天一早起来,要外婆抱起我,直到看到米汤锅边边还有一大圈红南瓜白米粒才放心。
   现在回想,味道也是记不得了,却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着围裙的外婆爬上屋顶,她身侧就有一个红红的大南瓜,夕阳下,和外婆的笑脸一样灿烂美丽。
   美食是吃出来的美味,而我味觉嗅觉都比较迟钝,很少会因为某种气味馋涎欲滴,多是被食物的外形色泽吸引,或者从食用者的制作与吃态间接地感受其美味,从而产生进食的欲望。受母亲的影响,我一直觉得自己爱吃鱼虾,爱吃海鲜。每每看到影视剧海鲜满桌就无比向往海边居民。
   真正有机会遍尝海味是去年到秦皇岛的时候。十位亲朋围桌而坐,那么大的桌子只放了一口锅,火锅太小,这规模更像以前农村使用的大铁锅,只是下面不用原始的木柴取火。铁锅里全是海鲜,品种繁多,我只认识生蚝和鲍鱼,其它是各式各样的贝类螺类,数量之多一个洗脸盆根本装不了。其实这里面有些贝类我偶尔也吃过,只是叫不上名字分不清长相。现在它们一下子全挤到我面前,眼睛实在不够用,刚吃进嘴里这个,再吃下一个,立刻忘了刚才入口的是哪一个。以前吃得少,倍感美味。现在吃多了,发现越吃越觉得海鲜后味太明显,就是不管什么贝类螺类都有一股说不清的独特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我却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团气味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有些受不了。同桌人却说是我吃多了的原因,让我换换口味。于是,我改吃虾肉包,鱼虾就没那个味儿。可我那爱吃海鲜爱吃生鱼片的儿媳却告诉我她不吃红烧鱼,嫌腥。我无语,在我看来,啥时候都是生鱼比熟鱼腥。
   看来生活习惯不同理解也有偏差,就算海鲜也要乖乖地让道,至少不能在我的面前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向往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出门在外,我渴望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的美食佳肴,但最能慰藉我的还是平时常吃的一碗粥。几天不吃,便有些身体不适,继而心情烦躁。如果只允许我挑选两样食物度余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粥,次之是包子。现实生活平淡如水而又滋味悠长,高档美食在我生活里只是一个口感尝试,入口即忘。深入肺腑的,常常是美食之外的身影与感动。
   纵观文学作品,很多美食并非真的美味,只是特定的人特定的氛围难于重演,这一味道便也成了千古绝唱。

共 33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这或许不单是指填饱肚子,“食为天”亦蕴含着精神层面的体验。读这篇写滋味的散文,不会有垂涎三尺的感觉,但足以有一种令人思考与品味的意境。作者从一碗面写起,如今谁会为一碗面而动下嘴呢?但这碗面却会令读者动下心。从同学吃面的场景,转换到“我”学样吃面的心情与状态,无声中把两碗面作了对比,我们看不到作者有丝毫的“傲娇”,但也反衬出生活的百态,一碗面就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就是那些岁月的滋味,时间愈久,滋味就愈悠长。接下来的饕餮大餐,则是时光转换后一种新滋生的味道,可能很美,也可能不过是个仪式,但滋味永驻。这篇散文在编者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点文学特质:一是主题思想深刻,以面为切入口,以美食为基本要素,围绕食物抒发关于滋味的情感,写滋味,更是写逝去的和将要逝去的岁月;二是叙事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尤其是同学吃面的场景,活灵活现,真实逼人;三是感情饱满真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有温度的,因而也就是感人的。文学作品写美食不计其数,曹雪芹笔下贾府日夜欢宴,汪曾祺的《四方食事》则是满满的乡愁。归结起来,如同此文所言:纵观文学作品,很多美食并非真的美味,只是特定的人特定的氛围难于重演,这一味道便也成了千古绝唱。这也是这篇散文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值得品味一番。美文共享,力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1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9-13 15:36:00
  深入肺腑的,常常是美食之外的身影与感动。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1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15:45:43
  谢谢老师为我编文,辛苦了,按贴切原文很精彩,感谢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9-13 15:36:51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15:41:10
  后记:
   前天我借鉴小老师的创作手法写了篇文。今天又写了篇美食,未及修改,先告诉小老师一声。老师说可以帮我看看,又补充了句他正忙复审。我才知道原来小老师每天要和社团不同作者沟通,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审精品率。我一听,立刻将自己尚未修改的文传了过去,,想看看老师的真实水准。
   老师边回答我的话边看我的文,只是一遍看过,就帮我想出了恰当的标题,提出的意见非常符合我自己要着手修改的内容,当然还有一些新的是我没想到的。
   特别欣赏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高水准的阅读分析能力。感谢老师对文友的无私付出!致敬!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9-13 17:32:43
  拜读老师新作,文笔俱佳,生动逼真,情感真挚。美食文章,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共鸣,民以食为天嘛。老师记忆里的美食,带有时代特色,面条,青蛙,南瓜粥,海鲜各有各好,其中的滋味,值得回味。欣赏学习,祝福老师胃口大开。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19:11:54
  雪飘飘老师好,我不挑食,所以多是被美食之外的东西打动,看过老师的美食作品,欣赏。祝好!
5 楼        文友:巧眉        2023-09-13 17:55:37
  面食是我们山西人的绝活。文中那个女孩吃着那么烫的面条,可以看出那碗面是多么香,多么有诱惑力,山西面食的吃法有上百种。好文欣赏,品读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回复5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19:14:25
  巧眉老师好!年少时确实不爱吃面条,现在比较喜欢了,可能年纪大了,喜欢面条的香软。祝好!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3 18:59:23
  幽兰老师对美食的感觉很特别,仔细想想,的确,那种氛围也是美食的范畴。这也是中国美食文化的要义。文学,可以荟萃,是否是美食的启发呢。幽兰老师的联想,很有启发性。生鱼比熟鱼腥——遇到一个日本鬼子,是跟他吃饭,他是发过来的。哈哈。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19:18:43
  怀才老师好,我也觉得生鱼比熟的腥呢。谢谢怀社,祝福!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3 19:30:10
  哈哈,那个日本鬼子说生鱼片香,熟鱼腥,不好吃。发过来,是反过来,打错了。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21:24:18
  怀才老师真可爱,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8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9-13 20:25:48
  呵呵,大家讨论挺热烈。我觉得生鱼片一点也不腥的,是鲜,内地人理解成了腥。做熟的鱼就更不腥了,或者说吃得就是那味。呵呵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9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3-09-13 20:43:57
  呵呵,我们南方人基本天天吃面,不过,像老师所说的擀面条还真没弄过,咱这里大多是机器弄出来的!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9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09-13 21:30:09
  起航老师好,那时候哪有压面机,老师一定年龄小,没经过呢,谢谢老师!
10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3-09-13 20:49:34
  呵呵,但愿老师心中的美味佳肴,能够成为千古绝唱!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