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神舟】关于黛玉之死法问题(赏析)

精品 【神舟】关于黛玉之死法问题(赏析)


作者:葡萄芽儿 童生,990.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8发表时间:2023-09-14 08:43:11
摘要:上篇分析了黛玉之死的原因,这篇分析一下黛玉之死法问题。

【神舟】关于黛玉之死法问题(赏析) 原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一)
   生的伶俐长得乖,不知临死得什么灾?这句俗语里的“灾”,包括了一些能致人死亡的疾病、意外事故和自我了断的方式。黛玉的“灾”是因情殇而起——遇到了贾宝玉,两心相知两情相悦产生了爱情,可是这份美好,因是私相授受违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感情得不到家长们的祝福和成全,凄凄惨惨病死在宝钗和宝玉的拜堂成亲之时——这是程高版120回《红楼梦》之98回,也就是本回的情节。
   由于胡适先生写《红楼梦考证》创建新红学,提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在建国后新红学成为国内主流红学——否定后四十回——使得众多专家学者和红迷们,纷纷借着探轶考证之名来抨击后四十回的文字情节。尤其是关于《红楼梦》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到底该怎样死?怎么个死法?首当其冲成为了这些研究者的课题了。
  
   (二)
   黛玉之死法——最出名的当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那部电视剧是有红学泰斗之称的周汝昌周老做为领衔顾问的。我看那部电视剧时,岁数不大,不记得电视剧里面的前情铺垫了,印象里就是有一集,贾宝玉不知怎么的,在落英缤纷的林子里,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林妹妹的名字——意味着林黛玉已经死了。至于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我在电视剧里看的一头雾水。
   后来,我在2014年秋天注册“天涯社区”id葡萄牙月桂,常在它的副版“书话红楼”溜达遇到许多良师益友。
   其中,有一位老网友冒魔仙,听他说87版红楼梦黛玉之死原因是因突发事件贾宝玉应征临时离家了。在离家这段时间里,黛玉因对宝玉牵肠挂肚思念导致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
   冒网友他自己的探轶是——贾宝玉和冯紫英走的近乎。冯紫英有一次聚会,宝玉发现他的脸被鹰抓伤了。其实是冯紫英撒谎,他参与了某个政治事件中。后四十回,冯紫英的行为暴露,要牵连到了平时和他交往的朋友,宝玉也成为了嫌疑人。贾家怕宝玉被收监经不住盘问,就借着探春出嫁的机会,让宝玉前去送亲。在宝玉送亲离家之前,贾母等给宝黛二人订婚。这样一来,做为宝玉准未婚妻的黛玉,在宝玉离家的这些日子里,因担心和思念宝玉,整天以泪洗面,最后病死了。等到宝玉送亲回来,黛玉已经死了多日。然后宝玉在当年和黛玉一起葬花的地方,悼念心上人黛玉。周老和冒网友,他们宝玉离家的原因不同,死法雷同。具体原因其一是根据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的戏里有《牡丹亭》,就是暗示黛玉会和杜丽娘一样思春而死。其二是《红楼梦》很多诗谶,暗示着书里人物命运。比如,《葬花吟》里有句子“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就是暗示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像燕子建巢一样有了眉目和框架了,可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实现双栖双飞……其三清代富察明义,诗集《绿烟锁窗集》中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关于《葬花吟》,富察明义题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周老和冒网友的探轶黛玉的死法,我反对的理由一是,《红楼梦》要是得靠着效仿牡丹亭等作品里的主角死法,那《红楼梦》就算不上是部伟大的小说了。我们普通人作文都知道,不要陷入套路,文以新为贵,曹翁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要靠着抄袭牡丹亭里杜丽娘之死,来写黛玉之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二是,诗谶说被夸大其词了。但凡有过小说写作的人都应该知道,就是作品里出现的诗词歌赋等,都是为故事主题故事情节服务的,都是要与当时的人物情景等相匹配的。曹翁是写作高手,《红楼梦》里的诗词更是符合这样的要求出现的。也正是因为每一首诗词都能凸显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脾气秉性,会给人造成一种谶语的感觉。比如,林黛玉这个人设,开篇就交代了背景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她下凡的目的就是把眼泪回报给当日用甘露浇灌她的神瑛侍者。为了,这个前情,警幻仙姑安排她先后父母双亡,两次进贾母寄居在外祖母家里。她寄人篱下,敏感自尊多愁善感,所以她作诗触景生情也好,借物言志也好,大多数伤感自己的身世。《葬花吟》就是符合上面她的诗作的两点的,是符合她的人设。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拿这诗里的两句话,就认定贾母等给黛玉宝玉定了亲,只是林黛玉身体原因没有等到成亲那天。这样《红楼梦》就失去了批判父母包办婚姻的意义了,也削弱了宝黛爱情无处安放得不到成全的悲剧效果了。三是,用富察明义的诗做为探轶的依据,是属于偷换概念。明义的诗,只是对《葬花吟》阅读的感受,并不是对黛玉之死的叙述。黛玉不管是宝玉离家后病死,还是宝玉和宝钗成亲之时病死,葬花吟里已经弥漫着“花落人亡”意境了,不管怎么个死法都符合。那么,凭啥要把富察明义的题《葬花吟》做为周老冒网友们的探轶依据,就不能做为程高本98回黛玉之死的依据呢?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三)
   提到关于黛玉之死法,不得不提刘心武刘老师。
   刘老师的探轶结果是林黛玉是投湖自尽的。理由是林黛玉曾经有过“冷月葬花魂”的句子,说是这句话,就是预示着林黛玉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投湖自尽了。
   尽管刘老师文笔不错,把黛玉沉湖之死写的很凄美,可是经不起推敲。
   首先,刘老师把林黛玉投湖的日期定为五月十五。这个时节,已是夏季,对应不上冷月一词。其次,为什么说《红楼梦》是部经典的小说?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与众不同里就包括了群芳的死法的不同。像自杀吧—有撞柱子上死的,有投井死的,有拔出宝剑抹脖子死的,有吞金死的,有上吊死的……这些小人物的死法作者都避免雷同,一个书里的女主角,作者能么可能把她和金钏的死法写的相似呢?还有一点,刘老师忽略了黛玉为什么要葬花?不就是怕花落入水中,被水污染了吗?《葬花吟》里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黛玉让连花被沁芳溪水带走,都觉得不洁。她自己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自己认为不洁的方式去死在水里呢?可见,刘老师光有好文采,写出来的情节经不住推敲也是瞎子点灯。
  
   (四)
   还有一种探轶,是根据宝玉游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的画,说是林黛玉应该是上吊死的。这种论调的荒谬就是把画册上画到底是提示人物名字还是人物结局闹混了。
   金陵十二钗十二副钗又副钗的判词和画册,有的是预示结局的,有的是预示名字的。我归纳是姓贾的女子的画和其结局提示,外姓的女子的画是其名字的提示。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就是通过画把女主角林黛玉和第二女主角薛宝钗名字提示出来。为什么要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名字画在一起?因为和黛玉的爱情,和宝钗的婚姻组成宝玉的主要感情经历,也就是钗黛合一,她们的判词都是在一起提示的与其他金钗不同,画册也就不同了。
   黛玉为什么不可能上吊死?还有一点原因已经讲过的,就是写作尽量不要有雷同的情节安排,书里前有鲍二家的上吊死的,后有鸳鸯上吊死的,曹翁怎么舍得让林妹妹和作风不正派的鲍二家的,和身为家生子的奴才出身的鸳鸯一样上吊死呢?(题外话:鲍二家人尽可夫,鸳鸯抗婚,在清白上她们是正反两个例子,所以安排她们一个是奸情被凤姐发现没脸上吊,一个人为了避免沦落嫁给贾赦做妾刚强要强上吊。可见就是要安排死法一样,曹翁也是有对比反衬的。林妹妹上吊,和这二位不靠边,也就不可能和她们的死法雷同。)
   通过分析,我们也得出上吊不符合书里铺垫的林黛玉的死法。
  
   (五)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探轶,就是说是探春去和亲,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沉没了。
   消息传回来了,朝廷并不是安慰贾府,而是要求贾府再派一个姑娘去代替探春和亲。林黛玉就被推到了前台,为了贾家不受朝廷打压,林黛玉毅然决然的穿上了嫁衣替探春继续完成和亲的任务。
   这个朝廷打压贾家说,与《红楼梦》第一回借空空道人的视角,道出石头记上内容大抵是君贤臣忠不涉时实的不符。所以,后四十回里是贾府被人举报了,皇上就得处理合情合理。没有搜查出什么重大证据,说明贾家贪污腐化徇私舞弊违法乱纪大逆不道的,就给了他们从轻发落,也符合第一回的铺垫君不是昏君,臣也不是奸臣。
   那么,不是昏君贾家谁触犯了哪条律法,就按律处置谁就理所当然了——只把贾珍贾赦发配了。
   关于探春远嫁,并不是专指和亲这是其一,其二是探春的悲剧是出嫁后不能随时回娘家,并不是出嫁还没有到婆家就死的。所以,这个探轶,更不靠谱。
  
   (六)
   通过以上对主要几种关于黛玉的死法分析,不难看出只有程高本的黛玉之死,最符合前面文本的铺垫——黛玉从小身体就不好是个老病包子,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病情加重发作一次。她的前世是绛珠仙草,下凡是为了还泪,那么当她知道自己的爱情梦破碎时,泪也流尽了也该“回去”了。
   那么,为什么在正月底二月初两天之间安排黛玉死期呢?
   其一,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薨的。宝玉失玉痴呆发病要冲喜,因他要为姐姐带四十九天的孝,婚事不能大办。所以,宝玉婚事必须不能超出四十九天。就是因农历大小月关系,腊月十九到二月初七八之前,贾政要赶着到江西去上任,赶日期就选在了正月底到二月头两天之间选一个吉日让宝玉成亲,然后贾政就离家去江西。因此黛玉也就死在了这个时间点。其二,乍暖还寒的二月气温符合冷月。冷月葬花魂,更贴近在本回的黛玉之死,不但是指黛玉死亡在晚上,那个时间节点她最亲近的人贾母宝玉不在身边,在场的李纨探春紫娟仿佛听到有仙乐接引黛玉,出门看时只见一轮冷月孤单的挂在天边倍感阴森凄惨,还指黛玉死后多日得不到有效办理丧事。
   本来死者为大,到了堂堂书香门第前科探花巡盐御史林家大小姐这儿,因宝钗和宝玉要成亲,黛玉被忽略了不算,第二天贾政要出远门,黛玉的死又被忽略不提也罢了,此后几天为了这个消息不传到宝玉耳朵里,黛玉的死一直出于忽略状态,成了见不得光了的状态,停在潇湘馆,只有夜里天上的冷月陪伴。一直到了九天后,因宝钗要回门,才以毒攻毒告诉了宝玉,这才开始正式的哭祭草草了事。
   这里尤其重点提一下,探春这个姑娘。李纨是因为寡妇身份有避嫌没有参加宝玉婚礼,过来送了黛玉最后一程。探春是贾宝玉的同父异母妹妹,她对二哥哥感情比亲弟弟贾环还好,对于哥哥过门的嫂子,未来可能的家里管家主事奶奶,为了日后更好相处,按一般人的理念是要去参与婚礼现场,和宝钗嫂子搞好关系的。毕竟自古是“”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可是探春能冒着被王夫人宝钗等挑理的风险,没有参加宝玉宝钗的婚礼,主动跑到潇湘馆,送黛玉最后一程,可见探春的不俗。
   空空道人视角,第二次见石头记时,说是后面又记录了些个人根据自己的善恶造化的结局——善修善缘,恶者为祸。在黛玉死时,守在她身边的几个人,因这个善举,都改变了命运——也就是探春远嫁后能回家省亲,李纨也不用给别人做笑柄,紫娟没有像雪雁那样被随便配了一个小厮而是自主选择了归宿去跟了惜春,就连在黛玉临死前去哭了瞅了一眼黛玉的平儿也被贾琏扶正了。这才是《红楼梦》里为什么第五回会出现判词,又为什么会有和判词不一样的人物命运结局的原因。
  
   (七)
   程高后四十回从新红学成立起,一百多年来饱受前八十回派读者诟病,可还是有许多前八十回派读者,在阅读本回黛玉之死后,表示认同这一回就是曹雪芹原稿,我想就是因本回黛玉的死法,跳出了以前小说故事女子为情自杀的套路,水到渠成的安排黛玉因得到傻大姐的口信,身心交瘁泪尽而亡真实可信。更可悲的是黛玉这么个袅娜娉婷玲珑剔透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小姐,死时不被重视死后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可见到底是无父无母啊!难怪富察明义读完《红楼梦》会《题葬花吟》呢。
   文章的最后,我爆料一下,关于黛玉的死法,我也曾经想出个一个。就是元春在临死前,为了家族在朝廷里继续有靠山,向皇上推荐家里最美最有才华的表妹黛玉进宫嫁给皇上,同时请皇上赐婚金玉姻缘。林黛玉知道了,就哭死了。贾府怕被皇上怪罪,就隐瞒了黛玉死亡消息。宝钗因当初就有进宫选秀女的素质,贾政王夫人等商量让宝钗冒名顶替黛玉进宫。湘云推辞了原来的亲事,代替宝钗跟宝玉拜堂。宝玉清醒后,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就不知所踪了。
   当初,我写这个时,有文友说,葡萄,你不是“120回小说派”吗?怎么也搞探轶?
   我说,关于翻写名著续书名著自古就有。比如《水浒传》,就有许多续书和番外篇,可是从来没有人去因为有这些衍生品,就去质疑《水浒传》不是一个作者的。为什么到了《红楼梦》这里,多数人受胡适新红学影响,不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解读后四十回,和理顺程高本是在那些脂本之前的版本呢?
   不尊重程高本,不承认程高本的后果就是,那些前八十回派读者们,认为是个猴子就能姓孙了,总想着靠“大闹天宫”(哗众取宠)推翻诋毁后四十回来显示自己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学功底,以此做为获得名利的手段了。
   而我的主张是,尊重事实,承认120回是全璧,在这个前题下,考证和索隐是有趣味的读书方式,写红楼番外篇和从120回后续书红楼梦,是在崇拜作者作品,模仿和取材曹翁的作品来衍生——这才是向曹翁学习向曹翁致敬的正确打开方式!

共 51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不管怎么说,林黛玉是《红楼梦》里面女性人物塑造得最成功的之一,曹雪芹老先生安排她“怎么死”应该是有前后铺垫和深意的。作者列举了好几种探轶的版本和“研究成果”,其实,我们不必过于解读和演绎,只需从文学文本的角度去欣赏就好!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其本人是个《红楼梦》的“全璧者”,认为全书皆为曹雪芹所写,这个问题,我研读不深,不做评论。不过,作者分析研读的逻辑清晰,对照原著的前后文的关联和照应是有道理的。林黛玉不死就不能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对于爱情和自由的禁锢和束缚,林黛玉的死同时也暗示了整个“封建秩序”的“末日”,从美学上讲,这种悲剧美的力量更能震撼人心!一篇不错的赏析文!推荐给大家赏阅!【神舟编辑:石尖】【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1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尖        2023-09-14 08:49:28
  分析得很好!林黛玉的死法是大有讲究的,需要联系整个小说通看!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3-09-14 09:57:21
  葡萄芽儿老师的赏析文篇篇精彩,让人大开眼界。感谢葡萄芽儿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开心创作!
峥嵘岁月
3 楼        文友:樱雪        2023-09-14 10:57:15
  对着呢,解析《红楼梦》就必须全面准确地分析。黛玉之死,是个话题。死法,也是一个话题。本文,分析了多个论点,并给予总结,黛玉的死法是病,各方面都符合常理。期待更多精彩。
   其实,我喜欢十二钗中的史湘云,不知,能不能,见到经典分析。
   微笑。微笑。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4 楼        文友:葡萄芽儿        2023-09-18 21:10:40
  石老师的编者按,总是让我有所收获。感谢石老师,感谢岁月老师,感谢樱雪老师关注。有空的话,一定写写史湘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