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游天花井森林公园(散文)
把陶渊明的《饮酒》句改一下,表达我的心情吧——
前人结庐在人境,后人却有车马喧。吾欲问君何能尔,一腔心远地自偏。
——题记。
一
能够让自己找到一处幽境,享受静谧,可能是古今都向往的。我就把天花井视为幽境,欣然而往。
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东城村,公园南接庐山,东望鄱阳湖,北邻九江城,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仅5公里,占地总面积685公顷。那里有鱼,我喜欢欣赏游鱼,儿子更喜欢,跟我说出很多的鱼名:中华鲟、鲥鱼、银鱼、彭泽鲫、虾虎鱼……这些名字闻所未闻,每一种都是珍宝啊。
9月10日,早晨一起床,翻开手机,看到儿子发过来的一个截屏,并留言:“爸,明天我起早点,我们去游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浔城森林公园最近很火,前往打卡的很多,我也按捺不住,回复了几个“大拇指”。
从城区出发,途经《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故居,半身白色的大理石雕像赫然在目,由远到近,又到远,直至留在滚滚的车轮之后,那文学名篇却在我脑海波涛汹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一直在我思绪中执着地奔放……
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很快就到了。一个高高的弧型标志,横跨在入口处的上方,右边用黄红绿三色写有“天花井景区”五个字的下方,又写有白色宋体字“国家森林公园”;左边一个彩色的“花”字,也是三色,非常醒目。
我们从写着“天花井森林公园”字样的隧道进入,阵阵凉风袭来,倍觉清新惬意,很快就来到隧道的出口,两边是用青石块砌成的,梯形护墙,一共四层。我望着褪去本色的青石块,有种古色古香的久远之感。
继续往前走,一阵又一阵的芬芳、馨香扑鼻而来。这时前方竖立了一个指示牌,向右是青草冲水库,竹种园,心远亭;向左是森林博物馆,樱花园等。儿子顺着我的意思,往水库一边走。我想森林公园中的水库应该另有千秋吧,道路两边都是合抱之水杉,高耸入云,间或有一家家的农舍,还有餐馆。前面,突然传来了熟悉而又久未听见的“咯咯啼,咯咯啼……”公鸡的打鸣声,在寂静的公园上空回响;还有一声声狗吠声。这些声音就在路的左下方,一处处空旷的树木丛中,带有鲜红鸡冠的公鸡在扯着嗓子,挭着鲜艳的脖颈,拼着气力,往上翘着红得发紫的尾声,身子一挺又一挺的在啼叫,跟比秀求欢一样,一声高过一声,悦耳动听。
这样的荒野山村里才有的声音,真的是久违了。坐下吧,静听,对于城里人而言,这就是天籁之音。我想起一个貌似合适的成语——孤陋寡闻,的确,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都是那些大道理,闻所未闻的事,而是一种摒弃吵闹的清脆之声。
二
时光好似倒流到小时候,在村里,鸡犬相闻的烟火味又回来了。久处城市生活的我,又回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路沿着标示牌来到了青草冲水库。先往左边走,在水库左边和右转角处,有一处宽敞的地方,树木遮天蔽日,一伙伙,一群群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起舞,太极,拍照。我沿着水库边上栏杆和山脚下的路,一直向前走。前面有两位姑娘在一边嬉耍打闹,一边拍照,一边欣赏着山水美景;前方还有四五个大人和小孩,一会儿在路上,一会站在伸入水库上的亭子里,嬉戏,观赏;我却专注于这一水库的碧绿,湛蓝的绿,绿的清澈见底,绿得水底下的泥土,沙砾石粒清晰可数。
我正在怀疑如此好水质的水中,却不见一条鱼儿的时候,在水库中央,飘在水面上的水草中间,一处空旷的水面上,一只小乌龟在纵情地遨游,时不时地凫在水面,悠闲地游曳;又时不时沉入水中,像是和在岸上的游客捉迷藏似的,调皮可爱。
这难得一见的绿,难得一见的清明,灵动活泼的小乌龟,又把我带到小时候,老家老屋旁边,长堰之下的撞坑和奖家塘尾巴连接处的一条小溪中,同样是如此的纯净,美丽,原生态。我在这里找到了城市以外的宁静,久远的清新和美妙。
能够把自己唤回童年少年的,就是好风景。找到快乐,找到曾经,令我欣喜。于是,我放松了心情,抖一抖身子,居然独自跳了起来,不算舞步,我想和这样的风景,那些欢快的人,一起享受。步态老了,不怕,心未老。
三
到了竹种园和观景台的分岔处。我和儿子说想去看看观景台。树木苍郁,鸟叫虫鸣,秋日的太阳从树的缝隙中穿梭,织就了一幅美的画卷。路的左边立有一块牌子,上面介绍着一种鸟类白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翎毛华丽、体色洁白,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雌雄异色;马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被子头后;脸裸酱,赤红色;尾长、白色,翅亦为白色。下体黑色,红色。鸟通体褐色,羽冠近黑色。我一直想寻觅到这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珍贵鸟类。合个影吧,生怕打扰了这些生灵。没有闪光点,挺好。
沿着指示牌走啊走,直到我怀疑不是往观景台,而是走错了方向的时候,真是“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方却传来了人们说话声,这又给我带来了希望。不久,前方真的走过来了五六位游客,我也不管他们是一起来的,还是结伴而游的,冲着他们大声喊:“喂!你们好!景观台往哪里走?”有位男人看向我来的方向,说“从竹种园上去,好像要走回头路”。一位美女却讲“一直往前走”,就是她们过来的方向,“走到了右手边要爬梯子上去,好陡,就到了观景台。”
啊!还要爬梯子,什么梯子?还好陡!我接着问:“还要多长时间?”
这位美女说:“还要十多分钟。”
我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想平时十多分钟一晃就过,今天这个时候的十多分钟意是如此漫长,好在走的方向没有错。于是加快了脚步,刚刚读一年级的孙女,也跟着一路小跑起来,走到一处转弯的地方,喝了口水,稍事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前行。前方又走过来了,三个小孩和一位母亲。
我一直在想,梯子,难道最高处还要爬梯子,木梯还是铁梯,有多长?是从山顶上往下挂的吗?还是挨着山的天梯,从云端往下放的?美女说“在观景台能一览九江城区全景”,太吸引人了。很快就到了。原来是一壁陡的石梯,青石砌成的,从下往上望,直入云端,要昂着头看,还真有悬晕的感觉。我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长,又如此之陡的青石砌成的梯,直入云端。比都昌南山左转右拐的石梯不知道多出多少级,又高出多少倍!在最下面的一个台阶上坐着一位美女,在不停地用手绢揩汗,对面伸向山崖露在地平面上的一方平台上,坐着歇息的人们。
上学时背诵的诗句被眼前的云梯一下子唤醒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真有飘飘欲仙之感。
儿媳妇带曦孙在培训。儿子牵着孙女,我牵着家里那位,望望伸入天际,陡得令人敬畏,一边惊叹建造者的智慧,一边又感叹大自然山水的鬼斧神工,一边又令人望而欲止步的天梯,我们一行四人开始爬梯子,真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上面间或有人下来,下面也人穿流不息地上,往上看好一点,往下看真有点晕。爬着爬着,我那位就讲:“你上去不?我就不上去了!”我说:“这怎么行?不是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吗?再说登高望远,有登科,及第,幸运之喜!”在我的不断蛊惑鼓励下,我们一起爬到了梯子上方的空旷地方,隔着一个山涧,“心远亭”触手可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观景台。
沿着右边的一条枝叶交错覆盖下的小路,看着路两边树枝上挂着的彩带上面的“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祝福语,我兴奋不已。儿子和孙女已经行进在心远亭上,我也来到了心远亭旋转而上的楼梯口,心远亭内壁,竖着写的两行字印入我的眼睑:“结庐在人境,耳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直到心远亭的圆形长廊上,我都在思考着这首诗的意义。直到我远眺,绕行一周,向东遥望着浩瀚的鄱阳湖,二桥及鞋山都清晰可见,向南美庐在邻,靠北古城浔阳尽收眼底,就连城中心的南山公园,也就只那么一点点,静静地躺在生机勃勃,新时代的浔城城区中心,像一位依偎在心远亭下的小美人,我再回首那“结庐在人境”,不禁感叹这应该是人间仙境啊!心在远方。
刚好心远亭上有三位结伴而来的,老家是都昌却在九江工作生活的人,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谈到陶侃,陶母,陶渊明,周敦颐等,倍感亲切。旅游成了读书心得交流会,让我记忆深刻。
四
快到中午了,我意犹未尽地从心远亭下来,正当我疑惑是否要走原路返回时,右边有一个标示牌上写着竹种园和登科路,于是顺着路标走,又来到了竹种园和登科路,森林训练营的岔口。我想已经爬天梯登高望远了,再去登科路意义不大,只好走竹种园的方向。一路走着,路的两边开始出现了一棵棵千娇百媚,婀娜多姿的竹仙子,有的从路左边飘逸到了右边,有的又从右路穿梭到了左边,竹与竹之间依偎相守,约四十亩的竹种园,壮观无比;有刚竹、方竹、紫竹、罗汉竹、湘妃竹、黄竹、都昌箬竹等72个品种,形态千差万别,极具观赏价值。
湘妃竹、都昌箬竹……我试着在寻觅湘妃竹,看看有没有流下湘妃泪?还有异常亲切的都昌箬竹,有一种故乡的亲近感觉在。
一路走,一路找,前方左手边一个圆弧形的木制休息台内,不知道是湘妃和都昌箬在互拍吗?我孙女噔噔噔地跑了过来,坐在正在拍照的那位旁边,那位被拍的“湘妃”讲:“小妹妹你坐对面去,我就再拍一张就走。”
走出竹种园又来到了青草冲水库。从另一旁走过去,路的下面是一丛合抱之树的水杉林,有人在拍照,有人在林上的平台K歌,健身,就这样绕水库一周,算是看了个圆满,再次饱览了湛蓝、清辙、一眼见厎的青山绿水。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去森林公园博览馆,还有樱花园和登科路等地方。不过进来的时候却是闻到阵阵花香,就不知道是樱花香不?还有山茶园……只好把这些美好留到下次空闲的时候,带上曦孙一起来,再品绿水青山;再上心远亭,再品“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美妙意境。
忘了,要给那些鱼儿一个道歉啊,竟然被这样的世外桃源风景吸引了。下次吧,来一次“主题游”,只看鱼。
精彩诠释
厚爱鼓励
上午好
文章在情景交融中含蓄地表达了生活的哲理和作者那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幽静的山中,可以让人心静,无求名求利之心。文章朴实无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对话精彩,措辞得当,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开心
谢文友
我虽是江西人,但还没去过庐山,今日拜读老师的佳作,跟着笔墨移步换景,感受到了森林公园那仙境般的美妙。好游记,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祺精彩纷呈!
谢谢鼓励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9-15 10:13:04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
跟随老师移步换景,见识了“仙境”,目睹了迷人的风景。语言灵动,描写细腻、生动,文采飞扬,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秋祺、笔丰!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