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登山(散文)
一
心心念念的大岳,终于得以一游。虽是土生土长的十堰人,二十七年来却还是头一遭上武当山,都不好意思对外宣称自己是本地人了。我本不爱喧嚣,自然也就不喜欢在节假日期间出游。然相较于人潮汹涌的繁华,其实内心更害怕无人相伴的孤独。索性就趁着有年纪相仿的同村伙伴休假之际,相约一道踏访武当。
山势回环、树林阴翳,乘坐景区巴士向山上一路驰来,扑面而来的阵阵凉风与浓浓绿意将山下的暑气与嘈杂抛散净尽。而相较于乘奔御风般的快意酣畅,我更喜欢信步缓行的自由散漫。因此尚未到主峰脚下,我们就下车徒步,随心随性、且行且停。从紫霄宫墙外穿出,不走盘山大道,却偏寻林间野径徒步而上。沿途但见流水潺潺、绿树森森,远没有想象中人山人海的喧阗。抬头仰望,蓝天白云的背景上,明媚的日光从茂密的林间倾泄而来,掠过头顶,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越过紫霄村后山,横穿盘山公路,又转入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径,枝叶交错、光影斑驳,丝丝宁谧中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错觉。登上峰顶,放眼四望,唯有草木郁郁、群山苍苍。
从雷神洞右转来到太常观,出观门左转不多时就来到南天门,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南天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相传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是进入南岩宫的必由之路。沿台阶向下,走在古色古香的青石板上,一种访道求仙的庄严与神秘之感油然而生。途径御碑亭、玄帝殿,转过“大岳武当”的石碑,两仪殿、石殿便赫然闪现在眼前。整座殿阁依山而建,上接碧霄、下临幽涧,是个极其险要的所在。穿过逼仄的门廊,便可看到高悬檐外的龙头香,号称天下第一香。凭栏远望,风光奇绝,窗外翠峰连绵,窗下深渊万丈,对面恰与武当绝顶——天柱峰遥遥相望。出南岩宫,沿着南岩大道继续下山,路过飞升台再上山到达榔梅祠。在此抬头仰望,遥遥可见一所朱墙黛瓦的楼阙赫然嵌在对面的绝壁之上,始知那便是方才途径的南岩宫石殿。
二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下午五点多钟终于行至乌鸦岭站点,即景区巴士的终点站。一路上上下下、兜兜转转,将近半日的徒步行程到达的便只是众人攀登的起点。堪堪走来,日已偏西,有热心的店肆老板劝返道,非两个时辰难以登顶,不如歇息一宿明日再登山。我只是摇头不语,偏要勉强一番去看日落。大概自由无羁的好处便是可以一意孤行、肆意放浪,遂不信人言、不计后路,一鼓作气、决然登山。
薄暮冥冥、快步疾行,颇有种与夕阳赛跑的豪情热血。虽光阴猝迫、腿脚酸软,却依然气定神闲,何妨走走停停,拍照留影、纵情观览,不露狼狈匆促之行色。历时一小时到达朝天宫,走右侧明神道,看看时间离日落还有四十分钟。天边暮色沉沉,林间空山寂寂,路上行人寥寥,便迎面遇上来人,也都是下山的人。我便成了那个逆流而上的与众不同的人。
太阳越来越低,山中也越来越凉。路上遇到一只小猫咪趴在石头上闭目养神,见到有人来了还起身抻个懒腰,似乎是在向我们这些风尘仆仆的俗客来炫示它的安闲自在。看看眼前的台阶和山峰,也不知道究竟还有多远,希望与绝望在心里交织着。太阳只是自顾自地坠落,从不会多情地将人等待。走过一天门、会仙桥,总算是到了二天门,离日落已不到二十分钟了。过了三天门,再向上攀登百十步,眼前一片豁然开朗,但见红霞满天、夕阳如血,回首一览,众山皆小。屈指算来,从南岩过榔梅祠、上朝天宫,走明神道,历时整整两小时,终于到得朝圣门下,看时间离当地日落还有五分钟,总算是赶上了,与其说是幸运的积攒,不如说是努力所得的注定吧。
离金顶脚下的观景台尚有一段距离,我们就在朝圣门外静静地坐下来,等着太阳一点一滴地沉入云海山峦之中,享受着这无与伦比的美妙时刻。极目远眺,一轮斜阳敛尽光芒,行将坠落。短短光阴,当真是稍纵即逝。驻足凝睇,但见铜镜如洗、款款而下,在山岚云海间愈来愈低,蓦地被啖去一口,由圆变缺,再消减过半,乃至微露弧角,最后终于完全吞噬,沉没在茫茫碧落之下、莽莽群山之外。斜阳落尽,唯剩残霞似血,依然教人留恋,不禁注目良久。
三
山顶凉意渐深,冷气侵人,一身短袖不免精神抖擞。
当晚从清神道下至半山腰在农家民宿落脚,凌晨早早起来,又复身着薄短袖、手持手电筒,沿着清神道登顶,在一柱擎天观景台静候多时,所幸天气晴好,得以一睹金顶脚下的日出。观景台上人头攒动,虽非人山人海,却也是燕侣莺俦、汹涌如潮,比之于看日落时的人声寂绝,日出时游人如织带给人的感受更如这喷薄而出的旭日般朝气蓬勃、风光无限。似我这般逆流而上登顶一睹日落后下山又复上山看日出,如此大费周折、不辞跋涉的行客,怕是也寥无几人。因此想起了去岁江城舍友念及东坡诗文时的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太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倘是到了落魄潦倒、无以复加的谷底,那便也再无挂碍、再无失去了,相较于得意时的忧谗畏讥、患得患失,低靡时的宠辱偕忘就更有理由将自在不羁发挥到淋漓尽致了,什么五斗米、无穷事都可暂抛脑后,何妨纵情山水、放浪形骸、不思别事、不问归期。遂下武当,游欢乐谷,上虎啸滩,掬汉江水,过樱桃镇,入青龙山,登古城墙,望七里褊,日行数万步,便是力倦体乏,犹乐此不疲。虽深知总有一天终是要直面眼前、投身俗世的,山河远阔、胜景无限,万种风情又何能悉数饱览,又怎能有志趣相投的良伴共赏,然而念想还是要有的,希望也还是要有的。寻幽探胜也好,把酒临风也罢,忙里还是要偷闲的,风景也还是要去看的。
每一道相似或是不同的风光,都是一抹独特而又永恒记忆。就像是抖音上常刷到的一句话:见过花开就好,又何必在乎花属于谁。你记得花,花就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