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界石(散文)

精品 【东篱】界石(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12.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9发表时间:2023-09-16 00:01:21
摘要:听说“界石”的名字了吗?一段段故事,一片片风景,都藏在这两个字里。


   界石,是山东威海文登区的一个地名。
   存世大约2300年,在地名里也属文物级。
   这个地名,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东夷之地,大秦东大门——天尽头有关。他两次经过“界石”,独对一个民间故事产生兴趣。
   让我产生兴趣的是,为何秦始皇要再经此而东巡呢?不应该只是顺路那么简单吧。
   有一个地理名字的诞生,可能是秦始皇再访“界石”的原因。第一次东巡之后,在界石处,有了“辇道口”的名字,“辇道”即“秦皇驰道”,据说,那时就有立石以记的习惯,这种好感,当然也让秦始皇感觉到了民间的温度。何以为证?在东巡接近天尽头处,有一个“马道”,现在还存留着名字。始皇命军士与百姓修“驰道”,直抵神奇的海中“花斑彩石”处,术士徐福呈诗“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于是有了“马到成功”的成语,但最初的表达是“马道成功”。当然,这个“成功”是一个很神圣的字眼,指的是成就功业,而非现在的做事达到了预期目的的泛指。
   记古之事,是先辈的方式;怀古之情,是我们今天的情怀。
   “朕要夜宿辇道!”典籍未载,人们推测当有如此圣旨。
   可能,此时草野夷地胥吏有了揣测。
   应该是被逶迤磅礴的昆嵛山的秀美风光吸引,让秦皇止步驻辇吧。东西绵延百里,翠色如画卷,巍峨似巨龙,多么具有象征意义啊。昆嵛山脉,宛若一幅绿带锦缎,托起主峰“泰礴顶”,俯视旷野千里,雄踞黄海之畔,这是胶东半岛最高峰,人称“仙山之祖”。“君临天下”,不应只是一个抽象的表达,不应该是一个名义上的威严。以宣天下至尊,还应该有万象拥戴,这种象征意义,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是迫切需要的。若移步错过,此生有悔。以凡夫之心揣皇帝之意,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有人演绎,始皇当是驻此观赏昆嵛山上的老子庙,寻求“无为而治”之道。昆嵛山确有“老子石”,神似一代道家之姿。况且这块巨石就坐落在“圣经山”巅,更让人发生逻辑性的联想。庙是否那时就有,不得而知,一块象形石头,或许存在,但不足以如此揣测。始皇巡国,主要是看看疆域有多广,史籍未记其有访学之趣,但这种把文明线索连接起来的说法,的确是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国人喜欢自己所居住地文化丰厚,其情结胜过世界上任何民族。
   “罢罢罢,孤旅疲累,能不能来点斯地逸闻野趣?”真是圣心难测其深啊,怎料到始皇临时命题,并不在备案之中。有无名小吏,斗胆上前,道,倒是有两个小故事,小吏愿叨叙吾皇听闻。
   皇上推行“井田”,耕者有田,万民敬仰,不胜涕零。
   “讲故事吧。”始皇急不可耐。
   田畴良亩,皇恩浩荡。有一家兄弟分家,兄多得,弟略少。生怕弟弟日子过得不好,兄便趁星夜将分地的界石向自己土地移动,谦让良田半亩给弟弟。弟弟不肯接受,便在夜里移界石于原处。村寨里有长辈出面,依长幼有序调停,写下地契,深埋界石,规定“四至”,这才平息此事。吾皇是夜所宿之地,就叫“界石”。吾皇功业云天,地域无垠,这界石,是草民之趣,不足挂齿……
   始皇不待说完,也不去追问第二则民间故事了,起身搀扶小吏起来,深思片刻,踱步而道,朕未想到这荒村僻壤,民风如此淳朴,谦让精神令人涕零!我大秦江山,本无疆界,民间自设地界,爱土之情,令朕欣慰。
   始皇连忙吩咐李斯,召集东夷文人,开一个现场会,推广这崇善淳风,要求这些人,搜索民间故事,推广谦恭礼让的民风。并说,息兵戈者,兵戈也;兴国运者,宁人也。
   解读一段历史,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完全按照“千古流芳”的模式作缅怀,有些人物,我们还是不能抹杀他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哪怕这些意义微乎其微,不足挂齿,也不应该被忽略掉。更不能以偏概全,统统以“恶贯满盈”来概括一生啊。见微不能知著,我们就关注其微吧。
  
   二
   第二日,百官众吏及文人墨士会与一山,设“召文台”,商议文治之事。
   这个事件在宋代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里便有记载,将文人登山之地称作“文登”。
   这出戏,和历史上尽人皆知的“焚书坑儒”,完全是反转的,不可考其真实,但“界石”和“文山”皆在,是否可以作证呢?
   两千余年,界石所划分的土地,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权属的转移,但这份文明的遗产却珍藏在当地民众的心中,他们以“界石人”而自豪。我思考,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任何时代都崇尚的善行仁心。文明起于何时?是始皇统一天下时?是人类可以打造石器工具时?文字诞生盛行之时?是垒起浩瀚的金字塔时?我想到一个考古学家的分析。他说,文明始于远古,自有人类诞生,就看到了文明。他从考古发现,一具古人的尸体,曾经有过骨折的伤痕,但最终是愈合的,这个愈合一定不是靠一个人的休养生息,一定有了别人的帮助照料。从聚群而居起,文明就萌芽了,而且文明的内涵始终离不开友善相助。人类命运,需要共同体意识和行动,共同体不排斥利益,更重要的是维护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始终站在文明的跑道上,一直没有下线。
   地藏双山龙入海,胸有一天志拓疆。胶东半岛古城东夷之地,内有伟德山和昆嵛山,绵延几百里,临海跃起头颅。始皇是否偏爱这个意象呢?不管怎么说,我们对他的乘辇千里的壮举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他一路拾遗,考察民风,产生敬佩。
   当年那块分地的界石还在吗?那块土地,还有人可以记得吗?我不能指望找到,历史久远,所有的痕迹可能都已经磨灭了。我还是怀着侥幸,踏上这块土地,说不定我的一脚就踩上了那块地,碰到界石的位置。
  
   三
   逶迤的昆嵛山,就像一个呵护脚下那块原野的样子,抱住了,亲吻着,永远深情脉脉。怪石嶙峋,入翠出翠,若隐若现,似蛟龙出没,如锦缎织绣。当走近这座山,眼中并无山影,早被那些景观留住了脚步。
   天上有宫阙瑶池,这里有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山泉澄澈,脚污早已涤去。弯腰掬一抔,润干渴的唇。留下映在盆中的身影,留住一次访仙的行程。“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盆中泉水清澈如镜,濯的是界石人的心,心静如镜,于是可以留下美谈,不管多少年,那个“界石”故事都是这盆水的最好解释。
   站在昆嵛山下,放眼瞭望,古寺依山而建,颇有仙道风骨韵味。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南麓的无染寺,有“胶东第一古刹”之名。寺挂山腰,松蔓森邃,崖谷幽奇,居高无染之意,远观可得。玉虚观,坐踞雄奇,圣水岩峭壁如削,圣水泉裂石而出。眼花缭乱的是飞檐斗拱,心神宁静于古刹禅院。玄都观、东华宫、神清观、开真观、太平观、三清宫、三皇宫、显异观、金水庵、龙显庵……光是这些寺观的名字就让人觉得琳琅满目,珠玑布岚。据说自汉唐之际就有“寺院林立,洞庵毗连”的实景描述。又说,昆嵛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寺院,山山有宫观”。天下名山僧占尽,一点不假。据说,选址于此,不仅仅是昆嵛山有着仙境般的风景,而且,还因为那个“界石”的故事。这么多的寺观,也不划归地盘界限,更不抢一个地盘,画地为牢。佛道把这个民间故事演绎到现实,成为天下大观。据说,这里不设院墙,是否寺观走动,未可知,但如此布局和相处,一定有着原因的。想想“南朝四百八十寺”,昆嵛山占了多少席,界石无界,才有梵唱佛声,相邻可闻。
   人文气息厚重之地,才有故事。我想起始皇留宿界石,应该有着慕名先贤的含义吧。据说,尧曾命人于此设祭日坛,古书记载“尧命羲仲居隅夷,日旸谷”,观日出。旸谷,今在昆嵛山东北麓界石一侧,还有旸谷村之名,距今4000多年的唐尧文化,早就浸润了这块土地。于是才有古人继踵而至。我想,分地界石的那对兄弟,是否是受到这样丰厚的人文氛围的感染呢?我相信文明是有线索的,哪怕这条线索并不十分明晰,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必然联系。向日之心,温暖之意,还牵强吗?
   人与人相处,不可能没有矛盾,我不知多少矛盾都被这块界石化为一缕轻烟。我想起康德的故事,在他的世界蓝图里,是没有国界界碑的,结果他的栖居地,却被不知不觉划出了德国。空想主义永远无法形成真正的凝聚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可靠的基础。如今的界石,已经成为一个镇的驻地,这个故事属于几万人口。
   登上昆嵛山腹地山丘,俯视界石格局,我生出桃花源情结。我们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只能意会,而在这里,却是真实。近水小筑,深藏云烟;傍水而居,天成其美。原村落依然保持了古朴之象。红瓦褐墙,鳞次栉比,屋脊相接,如挽手而行。村后泉流潺潺,声韵始终。驻足而观,我妄想去发现那对兄弟的后人,这是怎样的不可能!他们可能都是这对兄弟的传人。陶渊明在桃花源里遇到的那对夫妻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人,移开那块“界石”,每年都吸引着几十万游客,他们和时代同步。当下的界石人,都对“界石”两个字怀有好感,故事耳熟能详。这里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古”不仅仅是年代的久远,更在于她有着古文化的底蕴。
   络绎不绝,前往的是参加界石樱桃节的游客,我也在其中。很想写一篇新的《桃花源记》,却突然感觉题目不确,应该叫“樱桃源记”。
   连绵十里樱桃园,将界石村包裹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或许,那块界石就藏在十里樱桃园里。我站在樱桃园外,痴情地想着,突然园主递来一盘樱桃,笑盈盈地邀请我入园。
   瓜田李下,我不能冒昧。主人看出我的犹豫,一把把我拉进园子。哦,这里没有界石,我可以畅通无阻。
  
   2023年9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初看标题《界石》,以为怀才老师是写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细细品读才知,怀才老师笔下的界石,原来是山东威海文登区的一个古镇的名字,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还有大美的景观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当年秦始皇东巡东夷之地,曾两次经过“界石”,作者对秦始皇第二次经过界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依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还原了秦始皇第二次经过界石的场景。受到秀美的昆嵛山的吸引,秦始皇决定夜宿界石,当秦始皇听到小吏讲诉界石名字的由来之后,被兄弟二人相互礼让的淳朴民风所感动,并开始广泛推广这种谦卑礼让的民风,而且于第二日,与众官吏及文人墨客汇聚一山,商议文治之事,并将文人登山之地称为“文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界石所划分的土地,也经历了无数次权属的转移,然而,这份文明的遗产却世代賡续,并珍藏在当地人的心中。由界石动人的民间故事,作者想到了文明的起源和内涵,并对文明作出了深邃的解读,自从人类诞生,就有了文明,文明是任何时代都崇尚的善行仁心,人类的命运,需要共同体意识和行动,去维护人类共有的价值观,而中华民族一直都未偏离文明的轨道,这番感悟是多么深刻!当作者踏上界石这片土地时,首先被昆嵛山大美的景观所吸引,无论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还是依山而建的禅院古刹,都把“界石”温暖的故事诠释的淋漓尽致。作者眼里的界石古村落,依然保持了古朴之象,当下的界石人,对“界石”两字怀有深厚的情感,并将这淳朴礼让的民风发扬光大。作者此行正值界石镇的樱桃节,连绵十里的樱桃园,将界石镇包裹起来,蔚为壮观,作者受到樱桃园主的热情邀请,走入园子,园内没有界石,可以畅通无阻,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这篇文章内容厚重,立意新颖,构思奇巧,独具匠心,语言精美,想象力丰富多彩,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令读者披文入境,文章情景交融,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风景,有历史,有故事,也有传说,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思想深邃,感悟深刻,不仅赞美了界石镇的自然风光之美,也歌颂了界石镇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界石人淳朴善良的民风。作者审美独特,境界高远,通过界石镇古文化文明遗产的世代传承,顺着历史文明的线索,引申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文章字字琳琅,句句锦绣,金句频出,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大美之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1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9-16 00:05:41
  这篇文章内容厚重,立意新颖,构思奇巧,独具匠心,语言精美,想象力丰富多彩,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令读者披文入境。文章情景交融,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风景,有历史,有故事,也有传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引人入胜,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思想深邃,感悟深刻,不仅赞美了界石镇的自然风光之美,也歌颂了界石镇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界石人淳朴善良的民风。作者审美独特,境界高远,从界石古镇的文明,顺着历史文明的线索,引申到中华民族的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文章字字琳琅,句句锦绣,金句频出,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大美之作,力荐推荐文友共赏!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8:04:02
  翡翠感谢如菊老师的美编美评。老师的编按极有深度,提升了小文的层次。太遥远的事情,无迹可寻,剩下的都是传说,也是支离破碎的,怎样复原,表达什么,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写出来的东西总担心不伦不类,就这么大的能耐了。可不敢说博古通今,只是根据一点线索,发怀古之幽情,如今的变化很大,因为笔力不在此,就一掠而过了。界石,两个字,不亚于一本典籍,藏着 的是民间是善行与淳朴,我是很喜欢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话并非大话,追踪古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深入下去,就有洞天。遥握,问候秋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3-09-16 05:01:04
  老师佳作,学生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7:45:15
  廖老师好,谢谢你的留墨。称师不敢当啊,我们是文友。怀才作小文一则,谈点古事而已。以后是否这样称呼——“廖友”,“怀友”,亲切啊。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9-16 06:32:09
  读罢此文,为老师整体的布局、宏观构思,大开大阖,拍案叫绝。从始皇的典故说开去,行文跌宕、舒展,如潜溪湍流,一路喧腾,美景迭现。最后,引出樱桃节的热烈场面,收尾天然深幽。文中提到文明的起源,我正迷醉于央视的《寻古中国》,其中主题是寻访中华文明的起源,和老师文中的文明观不谋而合。老师如参加这个节目的解说词创作,一定会为这个节目增光添彩,提档升级。好棒的散文,拜读学习。祝老师创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8:12:12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而有深度更有热情的美评,遥握!古与今,我与界石,这些观念,实在不会链接,只能以意连结,希望阅读没有隔离杆。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谜,他的东巡,典故里说是为了寻长生不老药,实在无法完全证明。我倾向于东巡视察,看看疆界有多大,现在还有“秦东门”的牌坊,在天尽头处,东面就是大海,他的眼界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看得远,甚至连对面还有一个大连都无法知道。结尾是根据遇到的一个情节,加上,不然太死板了。《寻古中国》这个节目我没看,肯定很深刻的,寻找文明线索,这是一件大事,我必须看看。就我这般水准,荒野老夫,哪敢来什么解说词,只能坐下来受教啊。问候秋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岚亮        2023-09-16 08:19:59
  齐鲁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读罢界石,才知道界石不是石,而是一个镇,才知文登的由来,才知昆嵛山不是昆仑山,才知秦始皇在界石留下了那么多的故事。大哥此文笔走龙行,溯古通今,天地回环,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犹如大河奔流,雄山莽岭,甚是喜欢。小弟拜读了。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8:38:58
  感谢岚亮老师的美评,受用之下有些惊恐了,太多的美言可以给山东,我听着就舒服了,给我不妥。的确,山东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自古就是一块有着故事和美谈的地方。界石,只是一个村落,但深藏着两千多年的故事,这是底蕴,我非常喜欢那个民间故事。这里民风淳朴,生活怡然,甚向往。笔力不足,只能沿着故事的线索写一下,文笔不胜,见笑了啊。遥握,期待岚亮老师的佳作不断,问候秋祺,谨祝称作快乐,威武雄文,太喜欢。
5 楼        文友:枫桦        2023-09-16 08:36:52
  读文感觉非常的亲切,昆嵛山是我常读到的,记得是冯德英先生让我知道了这里。界石,初以为真的是分界线的标志,读过才知是地名。文化源远流长,让这里的历史感也沉甸甸的。老师的想象力超凡,远古与今天的贴合,是没有界限的,叙述间的完美,是驾驭题材的能力,拜读学习!祝笔丰!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8:43:16
  谢谢枫桦老师的留墨,昆嵛山是一条山脉,东接伟德山。作家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的写作背景就来自这里。曾经的苦难,成为历史,如今和祖国山河的变化一样,富庶美好。界石的故事是民间传说,我觉得也是真实,这里民风淳朴可证。仅存的一些史料也是支离破碎的,努力衔接,表达我对这个地方的理解吧。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9-16 09:17:21
  怀才抱器老师的这篇散文,勾起了痴叟浓浓的乡愁。作为一个同处昆嵛山麓烟台人的后裔,虽几次回乡,却均未游山中景观,亦未访过界石古镇,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怀才抱器老师的这篇作品,读来叫人回肠荡气。掩卷而思,老师怀的是胶东这一方热土的才,抱的是东夷昆嵛山川大地之度器,痴叟油然而生感佩之意。美文有正史之灼,有稗官野史之趣,有引人入胜之景,有抒情讴歌正能量满满之大气,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9:24:49
  非常感谢灌园痴叟老师的美评鼓励。原来,我要叫老乡,叫哥,叫老友。我曾于1978年在烟台求学,烟台在我的心中,是温暖,也是一个自豪,遇到烟台人,我都称兄道弟,问哥好!我知哥在大洋彼岸,闲愁随着时间越来越浓的。能够写出老乡的事情,也能稍解愁知丝缕吧。。界石在昆嵛山南麓,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因为它古老而出名,什么时间回国,我们携手巡游一番吧。小文根据民间故事,追古扶今,感慨一番,也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吧。区区小文,不配灼灼,但愿哥喜欢。很喜欢你的文章,接地气,有能量,耐品。很期待,但愿哥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遥握,问候秋祺!照顾好自己。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16 09:43:29
  怀才老师这杆神笔,使得几千年的场景如在眼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有声音,有画面,有自然之趣,文化之趣和哲学之趣。没有丰富的文化素养,超凡的想像力,厚实的写作功底和过人的文学天赋是万万不可为之。好文,绝品!遥握问候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09:58:04
  谢谢湘莉老师的一如既往的鼓励。谢谢美评。可不敢那样说,怀才写文章,也在战战兢兢,下笔有时候就打盹,思路受限,只能停下笔,查询资料,连接思路。几次去界石,不能写一般化的风景散文,没有多少意义,即使写昆嵛山的七八十座寺观,也抵不过“南朝四百八十寺”,所以就对这个地名发生了兴趣,探究一番,得到蛛丝马迹,连缀长篇,表达对古老文明的崇敬之心吧。胶东多名胜,也有壮阔的风景,来吧,我带你游览。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湘莉的作品,谨祝编创快乐,一切顺意!
8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9-16 10:21:49
  好一篇界石,幽远的时代,幽深的意境。好一篇界石,美好的文字,美好的传承!还有一个名人,也叫“界石”,但与本文无关!学习美文,问好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10:27:34
  谢谢梅子老师的美评。小文只解说昆嵛山下的界石,天下名字很有意思,不知的太多。界石,一段怀古吧。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9-16 10:48:44
  把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今人、美景与传说融为一体,有场景、有哲思、有人物、有史实,旁征博引,气象万千。佩服老师大手笔。祝老师天天开心。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10:57:47
  谢谢淡墨老师的美评。一个地名,实在难以描摹,但有了古韵,地名就光彩了。所能引起我们美感的不仅仅是风景本身,还有藏在风景里的历史和故事。每往一处,都是风景,看我们怎样把握了。怀才小文,得淡墨老师雅评,甚喜,感谢。遥握,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9-16 11:12:30
  初读老师的文章和大家感觉一样误以为,此界石乃是划分地界的石头。却原来是个地名。但出人意料的还是与地里的石头扯上了关系……一个温暖淳朴的故事,串起全篇,这让我想起流传甚广的三尺巷的故事,我们今天不正需要一种“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情怀!利欲,蒙住了人的双眼,让人失去了“性本善”的初衷。老师的文笔,汪洋恣肆,从几千年一路写来,洋洋洒洒,可谓天马行空!佩服!问候,万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16 11:23:41
  谢谢郑老师的雅评。太多的村名都有故事,我相信这个。所以梅到一处,喜欢品品村名,界石这个名字,一定有故事,这是最初的写法,果然,故事古老,我一下子走进了两千年之前,多么美妙的感觉。创作这篇也想到了“三尺巷”的故事,但与此还是有着不同境界的,所以就不去转弯了。文明的足迹,需要我们刻记下来,文学有这个功能,拙笔以记吧。遥握,问候秋祺,继续期待郑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