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赞黄昏(诗歌) ——致不完美时代与理想
夜,
是黯淡的:
黑暗、压抑、可怕
日,
是悲怆的:
灼热、苦痛、艰辛
夜充斥着旧日的伤痛
日充斥着未来的贪欲
只有黄昏,
是美好的:
祥和、宁静,壮丽
当黄昏来临
日夜交际之刻
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伤痛
——歧视不再
人们放下了心中的野望
——侵略不再
当黄昏来临
妻子与丈夫坐在边境线
与对面的一家共赏黄昏
他们走到国境线两侧
——伸手相握
他们来到界碑之旁
——把酒言欢
当黄昏来临,
人们走到海边,
大声高呼:
母亲!我们不会伤害您!
人们来到高原,
奋力大喊:
母亲!我们不会破坏您!
当黄昏来临,
一切都随之平和。
只有鸟儿在树梢歌唱:
——黄昏的歌;
只有蟋蟀在田间演奏:
——黄昏的曲。
黄昏啊!
我赞美您!
赞美那平和一切的力量!
赞美那抚平一切的力量!
但,
黄昏短暂,
眨眼便消逝在我的心中
夜幕来临,
界碑两侧枪声 林立
——恩怨难解
海水中,
血红色的无色血水,
绽放;
高原上
中国红的黄色水土,
流失。
破碎的乌托邦,
清楚;
完整的新地球,
模糊。
我以为正义是一切,
但现实给我以重创……
大日降临
丑恶开始遮掩
——但凶恶变本加厉
因为“意外”
导弹
降临使馆
死伤
只能哀悼:
——正义不再
日夜,如此毁灭着
黄昏,无力地看着
虽有一时的和平
却有更久的残忍
黄昏啊,黄昏,
我多希望一天尽是黄昏
我多希望一年再无日夜
让
平和的黄昏
回归——
给人类
也是给自己
——刘振书于2023年
9月15日黄昏
作者:刘振,2008年7月2号生,现为嘉兴高级中学2023级新高一十班学生。本文《赞黄昏》终稿定于2023年9月15日,初稿于几天前。
首先,我要真诚地感谢青山流云编辑的指点,让我感到了诗歌的含蓄美,我将不负您的期待,继续努力!
其次,感谢萌芽社团,让我有这样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我会继续在这里发布作品——如果有的话。
同样的,也要感谢江山文学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文学交流互鉴的平台。
最后,希望各位前辈老师多多指点,也希望各位“江山学友”多多交流。
“只有鸟儿在树梢歌唱:——黄昏的歌;只有蟋蟀在田间演奏:——黄昏的曲。”
其中“鸟儿”“蟋蟀”与“黄昏的歌”“黄昏的曲”有哪些联系?
总的来说,主题很清晰,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现实的东西,比如那一句“血红色的无色血水”,血水是其本质——滥捕滥杀、水质污染,“无色”是外在的被掩盖、被忽视,似乎是对于滥捕滥杀以及核废水等问题被轻视的不满,血红色应与下文中国红同类,中国红是精神上的美好,血红色则应当属于精神上的丑恶。
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代表客观事实。
您的大部分见解是符合的,或许与我的想法有所出入。
“血红色的无色血水”与“中国红的黄色水土”,前者国际层面,后者我国层面。至于其象征意味,您的见解是对的。
对于您的提问,我的回答是:从浅层次上看,“鸟儿”歌唱,“蟋蟀”演奏,本就是对于生活的浅层概括,同时也是两个文学上常用的拟人,浅层次上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与文学性。同时形成对偶,使得诗歌具有形式美。同时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营造出一派美好想和的氛围,展现黄昏的宁静,祥和(当初想的不止这些,但是现在半夜思维不太清晰)
深层次上,鸟儿与蟋蟀同属于自然,歌唱黄昏的歌,演奏黄昏的曲,这是我的一个思想:正义,和平本就是自然的,本就是天经地义的。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这里写的时候是想达成这种表达效果,来讽刺那些霸权主义者,侵犯权利者。但很可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没能做到。
顺便说一句:正义是每一个作家都该有的,就像是站长之前的三年维权,正是正义的体现。我作为一名高中生也更该弘扬正义。
以上便是我的回复,希望与书友们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