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明】落于笔墨,写给商洛(散文)
都说人生的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很难想象取“一座山、一池水”命名的城市到底环绕的历史多少故事,聚合了多少重人生境界境界的浓缩与萃取?
商洛之名,源于一山一水,商山出洛水,洛水润商山。由于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到境内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再加上处秦头楚尾的独特位置,商洛注定是具有多元化的符号、承载个性形态的绰约绽放存在体。
商洛,仿佛是上苍特意关照过的山水灵秀,极具“北国之旷野、南国之灵秀”;又宛如是月神特地叮咛过的川流不息,“境内奇山秀峰、河峡林荫苍翠”。山不用多,“商山”足够了;“水”不必丰,“洛水”足够了。任凭哪一点,都能让人徜徉在这“山一重,水一程”的俊美里!
商洛是奇妙的,奇妙的首先是这个名字。单就这个字眼已足够串联起万千情思,交叠编制一种情愫,脑海中竟然奇妙的涌现出凤凰展翅的身姿。翅膀忽闪,御风有力。
据说,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商洛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接着,想起的是:“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高洁的精神向往。
随之是“造字圣人”仓颉,铺开了一幅幅人类文明的画卷。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从此有了所谓:“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这就是24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凭借一己之力,让华夏文明的图腾落地生根,让炎黄子孙的传承颗粒分明,这是感天动地的开始,也是生命原初的光,照彻人间。
凤凰的翅膀刚刚展开,光有文明的初愿和原光还不够……于是画面上出现了“商山雪霁”高峻奇秀、高洁静幽。这时侯时光的另一副卷轴打开,画卷出现的是主张改革的变法派、辅佐秦孝公的知己——商鞅。
他改革秦国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他不避权贵、刑上大夫坚决贯彻了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他是秦孝公的知己,他是旧贵族的仇敌,他被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徙木立信”的典故自不必说,他打通的平民晋升通道、提倡的明法正行态度更是华夏文明史上的一曲慨歌。虽然他最后身首异处,这也不妨碍他在那样一个封建时代高举火把照亮前路的悲壮步伐,那是古老的商山,哺育了万千子民,那是心中描绘的新的商山,不断孕育着新的文明。
时光终究要落于笔墨,文明注定要相遇清风。如果说对先秦和封建时期华夏文化的精髓探寻只是给与秦文化与当代商洛地方文化给了以人类文明共通的精神,那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挖掘有益时代新风的养分则是文明与欧歌的继承与传承。
凤凰御风,不眠不休,另一番景象随之翻腾……
“再为商山行,更觉商山好。”连绵起伏的群山与一道道碧水相连,点点的反射的金光,仿佛是特意佩戴着项链的珍珠,要为了给巨大的画卷以亮眼的部分,吸引更多人流连。
那丰茂的水草也是商山上无以伦比画笔,随着风来,也学着水的模样浩荡。凤凰带着风,继续款款飞……“四面青山园林绕,一泓清水环城过。”有这么美的自然风貌,山水园林天然独秀,这天然的园林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西安的又一座后花园,给了城市人放松身心的天堂。
你以为浸泡在这一座天然优秀的话本里已经够了吗?
不,远远不够。我看见凤凰继续高飞,牵动文明脉络,缓缓用“谷雨”一般的文化滋养,浸润城市。在新时期文脉兴盛,传承使命带动下,“文化绿洲,戏剧之乡、散文之乡”正以新时代特定的符号,明晰“山与水”贯穿城市的滋养与兴盛。
商洛人有北人的质朴,南方人的秀气,把文化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把自然串联在话语之内,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浇筑自然生态、人文史迹、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秦风楚韵”。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哪一样不是大众在劳动生活中凝聚真情,将点滴的生活通过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放大着生活的智慧。
隐居商洛为代表的“四皓文化”让山名与仙名齐雅,令终老山林的高风亮节,千年推崇。带着光影交叠,绕不开民俗文化的脚趾汇融,秦楚交融、南北会集,独特的民风民俗仿佛山川千年的茂盛气象一直凝聚着精魂。历史不会忘记商洛山八进八出十四年形成的“闯王文化”,以红色革命、战斗精神旋律为主的“红色文化”,还有商洛花鼓、镇柞渔鼓……商於古道诗意浓。
我曾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几次商洛,那是一块山水秀美的土地;我也曾有一个商洛山阳的朋友,她让我知道人杰地灵,古称商人(即商州人)尚质(崇尚质朴)。后来也在《移风固言》(明万历年间商州知州龚錞著一书中看到记载:农尚力作,不鹜商贾;士宗师说,不喜奔竞(不愿意去追逐名利);公无干谒,贽不筐篚(出入公庭没有为了私利而去干求请托的。求见官员的贽敬礼物,男不过布帛、禽鸟,女不过榛栗枣修,以示虔诚,决不会用筐篮盛放贵重的锦绮之属去进行贿赂);工不奇技,器不淫巧(用物器具不过于奇巧而一无用处);女节殉夫,氓愚畏吏;乡绅养高,庭无请嘱(到公庭去也不以私事相托,通关节,走后门)……历史记载的民风民俗,已然与民众的日常融为一体,文明的积累初见端倪,依稀隐约千年的文明,依旧清晰可辨:“文质彬彬,其貌甚伟;温文尔雅,其姿甚悦。”
商山含洛水,洛水绕商山,山水相映成趣,山水润泽深情,饱含浓墨,最后这支笔,定要落墨。心中的那只凤凰仍旧要落在“商颜第一名胜”。有云:雪中看山,冰清玉洁,一旦放晴,裹金跃辉,千峰掩映分晴霭,万壑纵横捧霁颜。”远望阴阳分晓,宛如偌大“商”字,殊为陕南名胜。正如商洛山水滋养出的作家,贾平凹在《孤独地走向未来》,中说:“圣贤庸行,大人小行”尘世不会让一个人轻易孤独,群居需要平衡,嫉妒会引发诽谤、扼杀、羞辱,打击,你若不再脱颖而出,你将平凡你要继续往前走,终于使人无法赶超。众生将为你欢呼。”这或许也是这一方山水独放姿彩的内心写实。
行文至此,若还要召唤洛水,就让“洛神”把最有才华的曹植请出来,“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让凤凰的名字与这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之人落定凤凰嘴角,点燃一抹红霞,然后在“商洛”珍视自我的袖管里,让风情与山水风貌一体,让华夏文明与“日月同辉”,歌颂繁衍生息的生命,不吝赞美时代之风华,精神之自由、自然之臻美。让世上所有的美,爱上美,不吝美,传递更多精神,写就更多文明史诗。
落于笔墨,写给商洛,商洛之美,山一程,水一程,仍旧紧紧包裹在华夏文明的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