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鲤鱼的荣耀和悲哀(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春华秋实”】鲤鱼的荣耀和悲哀(散文)


作者:一渔夫 探花,1511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26发表时间:2023-09-27 06:58:14

提到鲤鱼,别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了解鲤鱼原产地,还有鲤鱼的分布和养殖,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鲤鱼原是生活在中亚细亚平原的湖泊,或水流比较平缓的江河里一种野生淡水鱼。也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鱼种之一。地球诸多江河及淡水湖泊中大约生活近三千种鲤属鱼类。除了鲤鱼以外,还有鳡、鳊、鲢、鲫、鳑等几十种均属于鲤类。像经常有报道说:美国亚洲鲤鱼成灾。这里所说的亚洲鲤鱼,其实不是中国人所说的“鲤鱼”,而是广义“鲤鱼”。其中包括鱤、鳊、鲢、鲫等足多钟鱼类。由于水质不同,水温相异,生活在不同水域的鲤鱼有着一定差异,不仅颜色有所区别,个头和形态也不尽相同。仅以黑龙江中下游出产的野生鲤鱼为例,不仅有颜色炭黑的黑龙江鲤鱼和土黄色的鲤鱼,还有颜色浅淡色的红尾巴稍松花江鲤鱼。此外还有一种长着小脑袋、粗壮身材的罗锅鲤鱼。其中最大个体可达到近百斤,而体重最小的鲤鱼还不到一两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刚开江时,渔民顶凌下江撒网捕鱼。等他们划船归来时,十几斤、二三十斤重的鲤鱼已经装满仓了。不要以为黑龙江鲤鱼都长得特别大,那里还有一种叫“山鲤子”的鱼,成鱼也不过二三两,长到四两半斤重的,已是凤毛麟角了。其实“山鲤子”,并不是真正的鲤鱼,不过像鲤鱼而已的一种鱼罢了。山鲤子,学名东北鳈,属鲤形目,鲤科,而像这样的鲤科鱼中个头最小的,还不是“山鲤子”,鳑比鳈小多了,最大也不到一两左右。众所周知,所有鲤鱼都长有漂亮的鳞,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喜欢用“金翅金鳞”一词来形容鲤鱼。而黄河上游及青海湖却生活着一种叫“裸鲤”的无鳞鲤鱼。只是它的鳞已经退化了,可见并不是所有鲤鱼身上都长有鳞甲,起码“裸鲤”就是一种无鳞鲤鱼,自然无法用“金翅金鳞”来加以形容了。据说把裸鲤和普通鲤鱼杂交后,便成为后来养鱼人最喜欢饲养的肉味鲜美的“三道鳞”鲤鱼了。其实,三道鳞是从原西德引进的品种,经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二十多年系统选育,已选育出三道鳞是适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德国镜鲤选育系。提到鲤鱼,自然联想到我国古代四大名鱼之一“黄河鲤鱼”。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对黄河鲤鱼已是备加赞赏。为什么“黄河鲤鱼”没有出现在黑龙江,也没有出现其他省份,唯独出产在河南呢?其中不仅和鲤鱼的产地有着直接关系,还有着重要文化和人文因素。途径河南的黄河河床不仅特别宽阔,而且夏日雨水偏多,饵料丰富,加致从黄土高原冲刷来大量的树叶、草子和虫皮,以及黄土中富有有机质和微生物在那里聚集沉淀,成为“黄河鲤鱼”摄取天然饵料极好地方,才有了“瓜熟鱼肥”之说。此外“黄河鲤鱼”还和当地历史传统名菜有着直接关系,相得益彰,使之更加名声远扬了。此外,河南还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而且中国八大古都中,仅河南就占有四个(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曾是那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浓厚的人文环境。古都汴梁(今开封)有两道历史传统名菜:一曰“龙须面熘鲤鱼”,一道是“糖醋熘鲤鱼”。两道鱼肴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据说“龙须面熘鲤鱼”,是宋朝皇室宴请群臣和举办大型喜庆宴会烹制的一道佳肴,由龙须面及新鲜鲤鱼合烹而成,蓬松酥酸,味道鲜美。而“糖醋熘鲤鱼”色泽鲜红明亮,甜中透酸,微有咸味儿,十分可口。传说这道菜是慈禧避八国联军之难,躲避到河南,品尝这道菜后,大加赞赏。“老佛爷”赞赏不绝的佳肴,自然身价百倍,才成为河南的一道珍馐。尽管黑龙江出产肥美的大鲤鱼,但那里地域偏远,人烟稀少而寒冷,即使具有那样美佳肴,也流传不出去,只能坐在各家的炕头上,独酌独品了。
   鲤鱼原产于中亚細亚,后经我国传到朝鲜、日本,再后来陆续传到欧洲、美洲和澳洲。由于鲤鱼适应性非常强,体温能依水溫的变化而变化,各种环境中几乎都能生存下去,不仅能在結冰的池水里安全越冬,还能在炎热的赤道地区饲养。迄今鲤鱼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被饲养的鱼。我国很早就开始喂养鲤鱼了。据《诗经》里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西伯周文王已经凿池养鲤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竭力主张发展池塘养鲤业,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而到了周朝,鲤鱼已经成为最名贵的食品之一。孔子的儿子出生后,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为感激君主赏赐,孔子为其子取名:鲤,字伯鱼。到了汉代,池塘养鲤已十分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养鲤业,并从自给性逐步发展至商品性生产。到了唐代,鲤鱼的身份更是身价百倍,显赫一时。因为当朝皇帝是李氏家族,而“鲤”与“李”又是同音,爱屋及乌的鲤鱼也跃上了龙门,成了皇族象征,连朝廷使用的凭信——符,也刻成鲤鱼形状。皇帝把鲤鱼形佩符赏赐给大臣们,用以显示其尊荣。据说当时因为“鲤”字和皇族姓同音,于是乎“养鲤”、“捕鲤”、“卖鲤”、“食鲤”、“杀鲤”等都成为当时大忌,违者必处以重罚,甚至有被砍头处死之虞。因此在唐代三百余年间,养鱼户只好另觅养殖对象,并逐渐发现最理想的养殖鱼类——青、草、链、鳙“四大家鱼”,并传承下来唐代以后,虽然恢复了养鲤业。由于鲤鱼生长比较缓慢,只能屈居配角,被排除在“四大家鱼”之外。这也是为什么鲤鱼是被驯化最早的鱼种,却偏偏没有列入“四大家鱼”的原因。尽管这样,两千多年来,鲤鱼依旧被视为上品鱼。清同治年间,《江夏县志》记载:武昌黄鸽矾头出产的鲤鱼,味独鲜美,立冬后腌鱼者争购之,他省呼之曰楚鱼。黄淮一带更有无鲤不成席的谚语。古人还把鲤鱼当作书信的代用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至今民间依旧留着逢年过节、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在人们的心目中,鲤鱼不仅是勤劳、善良、坚贞、吉祥的象征,还是一种图腾。而把鲤鱼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更是比比皆是,如杨柳青年画中几乎都画有鲤鱼。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故事说,东海有一群鲤鱼和其它鱼,听说禹王准备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鱼来管护龙门,很多鱼成群结队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个个争先,不肯落后。还没等到它们望见龙门,其他那些鱼已经被黄河泥沙打得晕头转向,不知道了东南西北,只好转头,顺流而下,准备游回黄海。没想到在返回路上,有只大鳖怪等在那里,一看见退下来的鱼群,二话不说,张开一张大嘴,一口把那些鱼全吞下去。唯有那些鲤鱼见势不好,立刻摆成长蛇阵,轮流上前冲锋,一路迎风击浪,昼夜兼程,终于来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探出水面,仰望高耸的龙门:只见龙门两旁各有一根两人都抱不住的汉白玉柱子,上面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那龙身缠绕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里水浪滔天,银亮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鲤鱼看罢美景,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大喜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者,便可以成龙了。”那些鲤鱼听禹王这样说,立即鼓起鳃,甩动着尾巴,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它们刚跃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落下来,重重地摔在水面上,半天没缓过劲来。但那些鲤鱼并不气馁,不停地日夜苦炼。就这样,它们一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已经能跳到七七四十九丈高了。可要想跃上那百丈高的龙门,还差很远呢!见众鲤鱼苦练功夫,还是跳不上龙门,禹王点化它们说:“好大一群鱼啊!”其中一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顿时大有所悟地对那些鲤鱼说:“禹王说‘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一起跃上龙门吗?”听了那条金背鲤鱼这样一解释,所有鲤鱼茅塞顿开,齐声高呼:“多谢禹王!”它们喊罢,摇头摆尾,猛击水面,泼剌,泼剌击水声不觉也不绝于耳。等到金背鲤鱼跃到七七四十九丈高时,停留在半空中,又有一条鲤鱼趁机跳跃起来,在金背鲤鱼背上跃起七七四十九丈高,离龙门只差两丈高时,禹王用扇子扇过一阵清风,那条鲤鱼借机越过龙门。依照这样方法,鲤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再说那条为众鲤鱼垫背的金背鲤鱼,眼看同伴都跃上龙门,惟独它还留在龙门脚下。思索着:何不借助水力跃上龙门呢?恰巧这时,一股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巨石上,浪花溅起几十丈高,金背鲤鱼趁机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鱼尾猛击浪尖,一跃而起,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一般。大禹一见,顿时赞叹不已,随即在那条金背鲤鱼的头上点了一个红点,霎时,金背鲤鱼变成一条黄金龙。
   从那以后,一直奉禹王之命,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依据这个故事,古代“学校”招生出榜时,在其生姓名上有一点红的作法。后又把“童生进仕”,喻为“鲤鱼跃龙门”。自古以来,鲤鱼就是鱼中佼佼者,不仅可以食用,肉味尤其鲜美,鲤鱼外观金色,有着漂亮光泽,鳍尾略红,唇边有两根尖须,煞是好看,可供观赏。而真正把鲤鱼作为观赏鱼来饲养,则始于宋朝。3据说,宋神宗皇帝在御花园里饲养红鲤以供观赏。当时,有位大臣因“代天巡狩”有功。当他告老返乡时,皇帝特以红鲤赏赐,令他带回故乡江西饲养。此种鲤鱼形似荷包,故名曰:“荷包红鲤”。至今仍是江西婺源特产之一。出产江西婺源的荷包红鲤,后来从我国传到日本。在日本越冬时,由于寒冷,红鲤突然发生了变异,产生有色彩鲤鱼。有人将新出现的这种带有色彩的鲤鱼经过反复交配,改良,终于培育出美丽锦鲤。开始锦鲤数量较少,多为日本皇家王室贵族和那些达官显宦的观赏鱼。因这种鲤鱼被饲养在寺院神社中,故又称之为“神鱼”,象征吉祥和幸福。日本人则把锦鲤看成一种艺术品,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锦鲤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姿态优雅,模样千变万化。鱼在水中游动,就像一颗颗会动的宝石鱼,不仅会动,而且还会依环境而改变,时隐时浮,特别飘逸,一时锦鲤玩赏价值甚至超过真正的宝石。锦鲤不仅可供观赏,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容易饲养。因为鲤鱼本身就是杂食性鱼,主人能食用的东西,它们几乎都能吃,即使主人出外旅行十天半个月不喂鱼,也不用担心会把锦鲤饿死。由于锦鲤容易喂养,比一般宠物还好喂养,即使再忙,也能享受到养鱼的乐趣,感受一种奢华气息。再加上鲤鱼性情温顺,游动起来特别飘逸,长相美丽,深得人们喜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把鲤视为吉祥的象征,更有文人墨客为其撰文。自古以来,从没有过任何一种鱼能得到像鲤鱼这样多的荣耀,得到人们对它的啧啧赞赏和尊敬,几乎把所有赞美誉词都送给了鲤鱼。汉代乐府中的《羽林郎》中写道:“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近代文人徐珂的《清稗类钞》中也说:“黄河之鲤甚佳,但以开封为最味甘鲜肥嫩,可称珍品。”可见鲤鱼一直为人们所珍视。在我国传统年画中,鲤鱼的形象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如“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鱼)”、“富贵有余(鱼)”等年画上画的鱼,都是鲤鱼。即使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沿江的居民,每年春天吃的“开江鱼”,买的也多是鲤鱼。为图吉利在除夕年夜饭,上桌的整条鱼也多数用鲤鱼,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与美丽的鲤鱼紧紧地关联于一起了。不仅生活在我国南北方的人都受鲤鱼的影响,据说在日本及东南亚也有许多与鲤鱼相关的习俗。如日本人生了儿子,亲朋好友便拎着鲤鱼上门贺喜,或赠送鲤鱼形象的礼物,寄意新生的婴儿健康如鲤,不畏艰险,搏浪前进。4鲤鱼多栖于江河湖泊及水库、池沼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适应性特别强,而且还具有耐寒、耐碱、耐缺氧等顽强生存能力,生命能力特别顽强。鲤鱼的活动水域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水温冷暖以及风力风向变化,还有气压高低,水质清浊,水位涨落,以及饵料和环境的变化,鲤鱼随时都会改变活动的水域,进行较大活动区域移动。若它们在大面积的水域中进行迁徙,便是人们所说的“洄游”。鲤鱼洄游主要由繁殖、索饵和生存等因素决定,喜欢生活在有水草的地方,是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鲤鱼可以在那里摄取到丰富食物。加之那里茂盛水草,又是鲤鱼绝好的产床,尤其每年春天繁殖季节,鲤鱼便成群结队地沿着河流向附近湖泊迁徙。如果江河水情发生变化,如江水下澈等因素,鲤鱼会从湖泊口顺着河道朝大江大河迁徙。一年之中,鲤鱼总有几次这样大规模迁徙。北方到了初夏时节,草长莺飞,大雨滂沱,黑龙江水陡涨,在那“哗哗”水流声里,鲤鱼就要发情交尾了。黑龙江中下游渔民把鲤鱼繁殖叫“咬汛”。鲤鱼“咬汛”多发生在每年涨草芽子水时。发情的雌鲤鱼随着倒灌江水游进它们的产卵地,身体散发一股特殊气味儿,引来众多雄性鲤鱼紧紧跟随在雌鱼身后追逐求爱。而雌鲤鱼为它们的后代的健康考虑,不会那条雄鲤鱼求婚就一口答应下来,也要吹毛求疵地挑选一番,最后选中几条身体强大的雄鲤鱼作为它的未来“夫君”。为得到理想的“丈夫”,仅凭肉眼肯定还观察不出来,还有进行一番实地考察,于是雌鲤鱼拼尽全身力气,向更深更广阔的水域游去,无情地把那些身体较弱的追求者甩掉,只留下身体特别强壮的雄鲤鱼伴随在自己身边。经过这场风花雪月追逐中,雌鲤鱼和最后剩下的雄鲤鱼感情渐渐升温,最后关系终于敲定了,于是游向水草茂密的水域。在那里嬉戏调情,进入到高潮,雌鲤鱼开始排卵。它一边向前游动,一边排出鱼卵,而雄鲤鱼紧紧尾随雌鱼身后,一边排出鱼白,一边甩尾鳍把鱼白打散,覆盖在雌鲤鱼排出的鱼卵上:一条条幼小生命就这样在诞生了。刺鲤鱼每年要排几十万枚鱼卵,能孵化出几十万条小鲤鱼。5鲤鱼吻骨比较发达,常拱水下淤泥索饵摄食。而它们又是一种低等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来维持恒定体温,每次索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它们和多数淡水鱼一样,都属于无胃鱼类,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摄食特点为少吃勤食。这样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鲤鱼躲在厚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状态,不索取任何食物。生活在黑龙江中下游渔民,冬天里捕获到鲤鱼后,只需刮掉鱼鳞,扣去鱼鳃,在鱼身体左侧靠近鳃处割一道小口,取出里面鱼胆,便可以下锅烹饪了,而内脏比鱼肉更鲜美。由于整个冬季鲤鱼都不吃食,体内脂肪经过那个漫长寒冬,基本消耗殆尽。春季一到,气温回升,鲤鱼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以补充。
   每年深秋时节,临近寒冬,为了积累脂肪度过寒冷而漫长的冬天,鲤鱼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以高蛋白饵料为主。这两个季节都是钓鲤鱼最好季节,而且最好用蚯蚓或其他昆虫作鱼饵垂钓。北方春天短暂,很快迎来夏日阳光。随着水温升高,鲤鱼活动量加大,摄食量也随着增大,是一年中捕食最高峰期,此时钓鲤鱼多以面食或豆饼为主。生活江河里的鲤鱼都有逆水游动习性,但活动范围有着一定区域,并不是无限制一直朝上水游去。一旦游到它们活动范围边界,便会折身回到大流,顺水朝下游游去。到了下游边界,再次游到靠近岸边浅水处,继续朝上游游动。每日每时,鲤鱼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正是熟悉了鲤鱼这种游动习惯,那里的渔民在黑龙江下张网或撒淌网捕鱼,都是依据鲤鱼这种习性。另外,鲤鱼还具有向暖、向阳及合群习性。其实,黑龙江里除了鲶鱼、黑鱼、狗鱼和鳡鱼等少数凶猛食肉鱼外,多数鱼类都喜欢过着群居生活,鲤鱼当然也不例外,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们共有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此外,所有素食或杂食鱼类喜欢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天性和本能。鲤鱼具有很高营养价值,不仅含有高蛋白质,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和十多种氨基酸,也是鲤鱼产生美味的主要成分。鲤鱼不仅是盘中美食,还是治病良药,传统医学认为鲤鱼味儿甘湿、无毒,具有补脾胃、益肾气、安胎通乳、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之功效。
   只是近些年来,由于江水污染和人类滥捕滥捞,使江河湖泊中的野生鲤鱼已经越来越少了,售价则越来越高,每斤售价高达近百元。甚至连当年号称“渔港”的同江、抚远及勤得利等农贸市场上出售的鲤鱼,也多是人类饲养鲤鱼。由于水质污染,近亲繁殖,饲料中添加剂等诸多原因,塘养鲤鱼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倍受冷落,即使好多到鱼池去钓鱼的垂钓者也仅是为钓而钓,而非为鱼也,弄得鲤鱼名声越来越差,已经彻底失去原来的显贵。鲤鱼曾有过无上的荣耀和赞美,如今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悲哀。

共 64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鲤鱼具有很高营养价值,不仅含有高蛋白质,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有钙、磷、铁和十多种氨基酸,也是鲤鱼产生美味的主要成分。鲤鱼不仅是盘中美食,还是治病良药,传统医学认为鲤鱼味儿甘湿、无毒,具有补脾胃、益肾气、安胎通乳、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之功效。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把鲤视为吉祥的象征,更有文人墨客为其撰文。自古以来,从没有过任何一种鱼能得到像鲤鱼这样多的荣耀,得到人们对它的啧啧赞赏和尊敬,几乎把所有赞美誉词都送给了鲤鱼。近些年来由于江水污染和人类滥捕滥捞,野生鲤鱼越来越少,售价则越来越高。由于水质污染,近亲繁殖,饲料中添加剂等诸多原因,塘养鲤鱼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倍受冷落,彻底失去原来的显贵。鲤鱼曾有过无上的荣耀和赞美,如今却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悲哀。语言朴实无华,立意卓尔不凡,描摹细腻生动,主题明确集中。正义之声,对历史的回眸令人感动,对现实的批判深入人心,一篇针对生态破坏者的檄文。佳作荐阅,问好作者一渔夫老师,祝福创作愉快,心想事成。【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3-10-05 22:00:08
  看过一渔夫老师的不少作品,生动有趣,长知识。此篇也有同感,我熟悉的是菜市的鲤鱼,老师熟知的是d大江大河里的鲤鱼。问好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