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我把我的村庄读给你听(散文)
山坡上的风景随着四季在变换,林间也是,旷野,村庄也是。
我一想起我的村庄,就很激动,真是不能自持。想让你也知道我的村庄,想让你来听听我的村庄。跟我一起来感受感受我的村庄,氤氲出的恬静与纯然。
村庄不大也不小,以一个连队为限。因为我的村庄在建村庄时,是以兵团的形式建立的,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虽然,都叫它连队,可是,我喜欢叫它村庄。只不过是这村庄更加整齐,更加有秩序,很像样。
开始,我以为我的村庄会不高兴,后来,我才感觉到,连队也好,村庄也罢,村庄它不会不高兴的。因为它心胸宽广,因为它从不计较,它总是默默地向我投来快乐的目光,每天都沐浴在灿烂阳光之中。用一种母亲的情怀,温暖我,关爱我。
好吧,索性就叫你村庄。这样一叫,村庄的样子更加美丽,温婉。看呢,一排排红砖瓦房,错落有致,一个个小小庭院杨木小杆围起。当然了,最初建村庄时,可没有砖瓦房的,都是泥草房。是拉哈辫子房呢,所谓的拉哈辫子,是句满族语。就是选用特别结实的茅草编成辫子形状,再混合黏土泥浆后粘附在木板墙面上,这样用来做泥草房的墙体,别小瞧了这泥草拉哈辫子,当泥水遇上了草,拧成一股子绳,可就有了筋骨了。用来做墙体,可以起到提升墙面拉力,再就是起到保暖的作用,从而也延长了墙体使用寿命。
泥草房到底什么样?也只是听老人们讲讲了。我没有见过,我记事起,村庄里就是这样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瓦房。泥草房很少见了,那是初建村庄时,父辈们发挥才智,建造出来的房屋,就地取材,建屋居住。
现在的院落也不同了,从前一般都是敞开式院落。而今,小小庭院,被杨木小杆围着,整齐又洁净。篱墙上总有小花盛开,爬山虎、喇叭花、爬蔓子的植物葫芦豆角也经常有人种植。一家一户前院后院都种植着各种蔬菜,黄瓜、豆角在架上攀援,茄子、辣椒在风里摇曳,土豆在地下生长……说起蔬菜,好多的话,说也说不完。
只是这小小菜园子,不仅方便了一家一户的饭桌子,还美化了居住环境呢。红瓦红砖的瓦房前后绿油油的一片片,围幛是些细高的树条子,好似图画里一笔笔随性的淡墨,给村庄美丽的景色添加上优雅色调。
每户人家,不仅自己家种菜园子,还养着鸡鸭鹅狗猪呢。鸡鸭鹅下蛋吃,狗儿看家护院,那么猪呢,春节买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给娃儿们添置新衣服,买糖果,买学习用的书本笔墨都很好呀。
村庄,常常的想,我的村庄它是素朴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古朴的,也是典雅的,更是宁静的……我一直在想,若是把我的村庄搬上银幕,那种美可以让许多人神往的。若是画在图画上,可以是一副天然的风景图画,不知道要成就出多少画家嘞。那么谱成歌曲呢,就更是动听唯美了:岁月回望/一片沧桑茫茫/种一群人的梦想/黑土地上开出绚烂的花/岁月如酒越久越浓烈……
我不是画家,也不是歌唱家,我只是很平白的自己,用我的手儿,敲击文字,要写给你,读给你,我的村庄:
茵茵嫩绿,稀疏的小草,野花点点,牛羊半山坡,田里有人在犁地,泥土的芬芳在空气里荡漾。爹在吆喝着牛,犁铧在泥水里翻着泥浪,细细的泥土融进春水里,发出轻轻的泥水与犁铧摩擦的细微声响。
这是春天,你一定早已听出来了。故意不说出来,是想让我继续读给你听。我笑着,坐在村庄后的山坡上,仿佛间,厚土高天,风吹草底,牛羊成群,河流蜿蜒汩汩流淌,白云飘飘,游弋在天边。
哦,看吧看吧,小河边一群孩子在采着野花,他们追逐着,欢快着。河里游着鹅鸭,一丛丛蒹葭刚刚冒出水面,嫩绿婉约。一只只鹅鸭,有雪白的,有麻色的穿梭在蒹葭和菖蒲水草之间,也有小野鸭水鸟儿们早已熟悉了家鸭家鹅,一起在水中游玩,甚至还一起同食着一条鱼或是一棵水草呢。
冰冻了一冬天的北方大地,回暖,河水也感应到了和煦的阳光温暖。鱼群有了消息,它们顺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三花、五罗、十八子、72杂鱼等汇集到我们村庄的小河里来。所谓的三花有鳌花、鳊花、鲫花,这三种鱼的合称叫做三花;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五种鱼的合称叫五罗;那十八子有:瓜子、嘎牙子、鲢子、鲤拐子、柳根子、船丁子等十八子。再有72杂鱼就不一一说了。
那美丽的村庄住在河岸边,河里有各种说也说不完的鱼,河岸呢,有我采野菜不败的山野菜和野花儿。山野菜有蕨菜、老山芹、猫爪子、苋菜好多好多,野花儿红黄蓝绿白紫色姹紫嫣红数也数不清:鸢尾、野百合、萱草、木樨、刺玫果花百花争妍,从春到冬各色花儿芳芳不断。野果子也是多的很呢,山梨,山葡萄,山里红都是绿绿的小果子,努力生长,只等秋季成熟了。再说到各色山珍真是美不尽收:蘑菇、木耳、猴头应有尽有,满山都是宝呢,就别说人们口头上常常说的东北三大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春风习习,春水潺潺,我在喜欢的春天里,小心翼翼捧起村庄来,我要细细读给你听。春风的指尖帮我翻开一页,花开的声音伴着我轻轻地读给你听,读给远方的人们听。
坐在田野上,绿树掩隐着我的村庄,桃花开出灼灼诗句,梨花、李花相继盛开。最是杏花不甘落后,早已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得不可开交。杏花,最是喜欢张扬的,不仅花开得恣意妄为,就算是酿成了酒,也从来不会低调的。酒坛里杏花的香气掩盖不住,飘在村庄每一个角落,有飘出村头,被人携带着去了远方。
我读村庄的时候,燕子飞来了,它划过村边的垂柳,那一瞬间,被谁画下来,从此安放在里书页里,让孩子们的课本有了生动的意味。村里的孩子看到时,会觉得仿佛就在身边的,城里的孩子看见这幅画,好似在哪里见过的。垂柳是翠绿的,燕子是黑黑的,背景里有房屋,有白云,有小河……
燕子它不停地呢喃,它落在百姓人家的屋檐上,晾晒衣服的晾干上,落在低矮的树上,篱笆墙上。燕子是不怕人的,它和人们早已成为了朋友,它呢喃在人们的耳边,它唱着春天的歌谣,它诉说这春天的故事。
村庄里的春天与别处是不同的,村庄里的春天是繁忙的,也是快乐的。
我听母亲说,春天里,再懒的心也要动一动的,因为什么都在发芽呢,心儿也该发一次呀,心动一下,为了什么不要紧,只要动一动心,春天就很美。
是呀,春天里万物生长,连枯草都从枯朽里发出新芽来,何况心儿呢。我想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或是想做的事,都给动一动心,行动起来,为这幸福,努力去争取才好。
读到事业、爱情、婚姻时,刘叔总是要捧出他的杏花酒的。对了,忘记读给你杏花酒是刘叔亲自酿出来的,他不仅自己会酿造,还教给许多村庄里的人都会酿造杏花酒。
刘叔是后来才来到村庄的,他部队复员后,分配时,自己要求来到村庄。拿刘叔的话来说:早就想好了,复原就来这里,这不是愿望实现了。
刘叔酿酒是家传的,没有入伍前,刘叔在老家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会了酿酒。
刘婶呢,结了婚就在家里,后来随了军,现在也来到了我们村,她说:光听说这村好,来了才知道,真的好呢,反正我是太喜欢了。
再有后院住着的孙奶奶,她原是江南的,随着孙爷爷去了部队,又转业回了地方,最后也来到了我们连队,她喜欢孩子,自愿成立幼儿园,带领着从大城市里来的几位年轻的小姐姐哄着连队里的孩子们,教儿歌教识字教跳舞也教弹琴,最大的优点,就是普及了普通话。
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是我们村庄的最大特点了。无论你是从哪里来的,山南的海北的,五湖四海也罢,四面八方也罢,全都普及普通话。就连当地的东北土话,也不说呢。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夏季。
孩子们大人们都喜欢去河里游泳或是垂钓,美丽的河岸成了村庄最热闹的地方,不仅我们自己村庄里的人去游玩,还有许多外地的游人慕名而来,垂钓,游泳,采集山野菜、山野果子。
到了秋天,真是万山红遍,又是另一种色彩,人们每天都要去山里,去田野里,不是收庄稼就是采山里的野果子山榛子,还有蘑菇木耳许多的山珍草药,就连那些芦苇柳条子茅草都有收获的,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去编成物件去集市上贩卖,还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呢。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也不错的。
此刻的山是富饶的,此刻的水也是丰美的,田野里各种粮食作物都在成熟,高粱谷子大豆水稻玉米在膨胀在熟透,等待着人们去收获。
我呢,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坐在我家的瓦房上,帮着母亲晾晒葵花头,边晾晒边嘴里磕着瓜子,母亲说:妮儿,还没有晾干呢,就开始吃了,不等晾干就吃尽了,看你过年吃什么?
我说:我是从来不担心的,因为,我看见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葵花地呢,一只只葵花都低着头,向着母亲大地垂首低语呢。
哦,在说什么?
在说呀,有个喜欢笑的女孩儿,很阳光,就去她家吧,因为我们也喜欢阳光呐。
那女孩,谁呀?
我呗。哈哈。
我指着我的鼻子尖,嘻嘻笑着。
不知什么时候,风儿,轻轻合上了村庄这本书,日头落山了,暮色降临。听到母亲在呼唤我:妮儿,回家吃饭了——
那么,今天就这样吧,如果再有机会,我会继续把我的村庄读给你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