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中秋伴我思绪行(散文)
嫦娥玉兔的家园,慢悠悠地行走在深邃的夜空,癸卯兔年的八月十五,盈满诗意和神话,更让花甲有四的我,浮想翩翩。
晴朗的夜晚,恬静的没有一丝风,农历闰月年的中秋节虽比去年迟来了一个月,跟国庆节只间隔了一天,夜幕里,凉爽宜人,没有深秋的寒意。
遥望月宫忆儿时,赏月勿需添厚衣。翘首西眺青城夜,多少牵挂落衣襟!中秋节与国庆节携手登场。“双节”联袂送温馨,八天小长假,华夏明月暖,神州万家圆。
光阴恰似离弓箭,未等转身又一载。壬寅中秋犹还在,癸卯晚秋入心田。这是退休后的第三个中秋节,觉得是最无奈的一个节日。双节临近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每天静不下心来,做什么事也心不在焉。也许是真的老了,逢节倍思亲的情感越来越浓。对母亲的牵挂,对儿孙们的思念……让我变得十分沮丧。愁绪生慵懒,手头上有着很重要的写作任务,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成了名副其实的“寒号鸟”了。
节日的脚步加速了我的郁闷,野外独行,仰天逐云成了兼职。赖床成了退休后的嗜好。尤其近日,太阳不出我不起床。解愁何须用“杜康”,一日往返两趟北河,成了建桥工人的铁杆粉丝。我真的不知道,待黄河路北桥竣工通车的那一天,祥泰嘉园到北河这段路,我往返了多少公里?
癸卯年的秋天十分祥和,十月里依旧小阳春。二八月乱穿衣,两头冷中间热。闰月年的八月也在循规蹈矩,打乱了气候的节奏。玉米穗已经身披白衣,穗尖处挣脱出金黄的籽粒。玉米秧子依旧绿绿的;头颅羞红的高粱,深秋时节,依旧身着少女的碧裙。庄稼活秧熟是农业最好的年景。家乡今年的种粮人是幸运的,去年的公历九月中旬,一场大面积霜冻,导致高粱、玉米晚熟农作物全部被冻死。籽粒不够饱满,粮食质量不佳,直接影响到产量和销售价格。今年的农业丰收也不顺利。春旱十分严重,气温还明显低于往年。干旱一直持续到公历的六月底,才普降透雨。由于甘霖晚至,农村大面积旱田都放了长假,错过了种晚田的时令。好在从七月初到整个伏天,雨水频繁,气温还高。积温高,促进了农作物生长速度。苍天赐惠,上水润泽。频繁的雨水非常人性,没有发生山洪、冰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暮秋时节,艳阳高照,田野写满丰收。
居住城里,虽不种田,望着丰收的田野,心里也着实舒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是种田人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心愿。粮食稳定,国泰民安。游览秋色,丰收的景象洗去了心底淡淡的忧伤,置换了情感的画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离开家乡太久了,家乡变故乡。老宅模样已变,两栋瓦房被新主人连成了一栋,只有那高高的院墙还在,红砖墙已有残损付日月,那封闭的铁大门褪出了本色,门楣上的两条金龙,不知何时穿上了青衣。锈色斑驳的颜面衔接着日出日落,见证着月盈月亏。两扇大门,褪色不退职,依旧守望着安宁。几个老邻居已经踏上了轮回之路……每每忆起这些,心里的滋味,无法言喻。
又是一年月圆人不全!父亲辞世七年多了。在父亲离开红尘的这段时光里,我和弟弟妹妹们为父亲烧完了头期、三期、五期、百天、一周年、三周年之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去公墓给父亲烧纸祭奠。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旧历大年,我都会按照家乡人的习惯,提前几天,夜幕降临后,找个十字路口,画上一个圆圈,在圈内摆上祭品,焚香烧纸。我知道,人死不能复活,这些冥币、酒水、食品只能消失在尘埃里,父亲什么也收不到,人间到天堂路途太遥远!我知道这只是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
父亲走后的第一年,我和母亲去了呼市的孩子家过大年。年三十的晚上,我没有跟母亲打招呼,怕影响母亲的情绪,一个人出去买了烧纸、一炷香、几个苹果、一小瓶白酒,到小区西南的十字路口处,给父亲送“年货”。可是当我一切都摆好了的时候,打火机坏了。好在附近就是一个大酒店,我跟刚刚停车的师傅,说明情况,借打火机用一下。师傅爽快地给了我一个打火机,并且说不要了。我看着最后一个火星息灭后,离开了路口,找到那辆白色轿车,把打火机放在了车门的拉手上。
人生处处有愧疚。因为我喜欢旅游,有两个端午节,没能给父亲送上节日的礼物。一次是跟老伴去云南旅游,原计划端午节之前赶回来,结果因为我到昆明后,添加了一条旅游线路,延时五天,那次七彩云南游,竟然在云南逗留了17天,四进四出昆明,游遍了云南。中秋节那天晚上,是在西双版纳一个藏族土司家度过的。这顿饭是团餐,十分丰盛。青稞酒、牦牛肉、藏香猪、野山鸡,就是没有鱼类。因为藏民不吃鱼。还有两条洁白的哈达,至今珍藏。晚餐后,还在土司家的木楼下,跳起了锅庄舞。可那会儿,萦绕在心底的却是一种难言的愧疚!身处异乡,让父亲过了一个“拮据”的中秋节。
另外一次愧疚是跟老伴随旅游团去港澳游。因为报的是无限极的团,行程由不得自己安排。那次旅游线路长,景点多,往返共12天。全程往返火车、汽车:扎旗→通辽→北京→信阳→随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等地。端午节那天,我们在香港。那一天的心情特别沉重,老伴的大舅病故,二连襟的二弟弟病故(同事)。香港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地方,香港的繁华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中秋节没能“慰问”父亲的愧疚,却一直跟着岁月的脚步前行。
凝望星空,赌月思旧,记忆的扁舟逆穿时空的隧道,模糊的记忆里,遥想儿时的岁月,端午节,在我童年里的记忆里是模糊的。不知是家庭的缘故,还是北方地域文化的缘故,苦苦搜寻记忆里的故事,孩提时代的影像里,怎么也找寻不到有关中秋节的画面。
中秋节,真正落户我的记忆是成家立业后。有了子女,每逢中秋节,单位要放假,要为父母送上“孝顺”,要对子女送上“责任”,要为家庭送上温馨。“三送”增加了中秋节的气氛,增进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中秋节是民间习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随着年轮的增加,过中秋节的激情开始滑坡,每当中秋来临,心里还会莫名地滋生出几许忧伤。对远去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街坊邻里,特别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亲人,多了几分回忆,多了几分思念。
人生犹如水中月,盈亏破碎莫叹息!
北疆白杨
2023年10月1日夜于祥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