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中秋月夜随想(散文)
花开花落人渐老,月缺月圆又一秋。又到中秋,又见明月。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夜晚,无论你在山之阳,水之阴,海之角,天之涯,都会仰天向月或低头思月。在万千仰俯中,有人对月长歌,有人伴月共舞,有人向月抒怀,还有人望月伤神。古今吟唱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凭栏守望的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晚下雨,看不到月儿的笑靥,大概她有点羞涩,想先用天上的圣水把自己洗得冰清玉洁,才和人间的百姓见面吧?
想像着,黄昏时分,一轮淡月从东方升起,一个情感的盛宴开始了。月亮的别称不下数十种,蕴含华夏文化绵长的诗意和深厚的韵味。“金蟾”“玉兔”,活泼,灵动;“银盘”“玉镜”,皎洁,圆满;“婵娟”“素娥”,妩媚,姣好;“金钩”“玉弓”,生动,精巧。我最喜欢“冰轮”的雅名,试看,头顶皓魄朗照,地上月华如水,脚下草沾寒露,身旁桂飘暗香,在这个清凉静穆的世界,污浊得以洗涤,浮躁得以沉静,灵魂得以净化。
如果说太阳是火神,那么月亮就是爱神。月上柳稍之后,夜色阑珊之时,是幽会的最好时光。一朵花的情思,一株莲的心事,在月神照耀下的爱河里绵绵潺潺,源远流长。朗月作证,多少恋人月下誓盟;月老牵线,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残月晓梦,多少冤家因爱生恨。走过爱的河流,越过情的执着,谁是谁的陌路?谁在寂寞的月光下,守着那经年的清秋?
夜,终于拉下帷幕。天上满月,人间团圆。而今日天雨,云遮月也最是撩人心弦,引人忆旧,怀春,伤秋,遐思。故乡的热土,亲人的温情,恋人的柔情,在萧瑟、清冷的秋点燃一把火,去了凉意,添了热度。于是,日子便含情脉脉,人生便婀娜缤纷。
细雨中,清凉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一个孤独的人影。谁在那里驻足长留?可是那翘首朌归的人?
夜黑风轻,绽放的烟花绚丽,却难以封存,只有残留的余烟,缭绕在夜空中,引发无尽的乡愁。心中总藏着那颗故乡的月,见玉盘如见乡人,如温乡情,如闻乡音。那亘古不变的山,那永远流淌的水,那迷离梦中的人,那长辞者消失的脚步,都情遗惨淡的孤月。翻阅消瘦的日历,翻过那满是泪痕的记忆。大半个世纪走过了春,又来了秋,行将到冬。走过去的人,却不能复生。泪眼凝眸,仍是那轮皎月伴中秋,走了的人也还在迢迢银河伴冷月。
想起去年此时,天上万里无云,万里无云啊!月亮挂在石榴树稍,屏住呼吸,凝望万家灯火,然后又跑到小河中与天上的自己对望。时不时闭上双目,陶醉于自己的沉鱼落雁羞花之貌。我和家人与明月对影,静听晚风送来祝福,何等快慰。
今天没有明月,心中却装满月色,努力地意会这一份皎洁。隔壁有人在举杯,劝酒声、轻轻的碰杯声流动在夜的小巷中。举杯不为独酌,凝眉不再空枉,小城翻新着故事。我亦于微醺中缓步于诗林词海,浅唱低吟。苏公的那一阕清词会激起心中的共鸣,只一杯酒,楼台醉了,月儿媚了,只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构筑起精神与情感的领地。
伫立窗前看天。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不知什么时候雨又大了,把我那点儿思絮冲得老远。想那月儿苍白的脸上便有了泪痕,但掩盖不住她美丽的特质。她会从雨中走来,伴我入眠。
夜色阑珊,悻悻地回屋。老伴终因抗不住困倦,沉沉睡去,一切就这么静下来。窗外,月儿隔着云层细雨透过窗帘,向人间也向我屋里窥视。月儿就是这样,“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经不住诱惑,我掀开窗帘,静静地读着她,抚摸着自己那一大半残存的记忆和一小半纤弱的梦想。
“江畔何人不见月,江月何年不照人。”从朔月到望月,从远古到当代,中秋月往复轮回了千万年。月缺是画,月圆是诗。一丝丝一缕缕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中秋节是一朵用亲情、爱情、友情灌溉的常开不败的花朵,花香撒遍大江南北,四海五洲。
呵呵,心中有月,天上便有月。皓月如歌,唱响我们心中永远的激昂。举头共仰,十四亿人民心中装着暖秋。“攀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中天悬明月,神州大地定能重开阔道,再启新航。让我们在新月清辉的朗照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圆各自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梦想和憧憬而携手共创!
2023.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