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阳羡风物颂古今,传承文脉展美景(赏析) ——拜读《阳羡风物》文集感怀(评论)
近日,欣喜收到老乡老战友任润芝寄来、由编委会主任许国良签名的《阳羡风物》文集,此书是宜兴阳羡生态度假区为介绍阳羡风物而编著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54万余字,538页,可谓厚重之作。我饶有兴趣翻阅拜读,颇有为家乡人的大手笔而钦佩感慨。
《阳羡风物》由江苏省文化厅原厅长、现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作序,序言开头就诗情画意地展示了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宜兴的风貌:“太湖西滨,天目之余,水与山在这里撞击。紫气朝霞,晚风夕照,史与韵在这里相拥。千百年之文明底蕴,铸就荆邑风骨。两千平方公里土地,尽显山河壮美。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这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宜兴.”文笔潇洒流畅,言辞意蕴深邃,绘就文脉美景,赞颂古今风貌,尽显浩然之气,引人入胜,启迪读者以一睹美丽壮观的宜兴生态风物为快。
宜兴景观,尤以善卷洞最为出名,它是储南强——中国溶洞旅游的创始人,不惜倾家荡产开发的,并无偿捐给政府。宜兴溶洞具有奇异独特、稀有神秘、景致绝妙的自然品质,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美在于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善卷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上中下水四洞组成,洞穴之间互通,景色各异,地下宫殿神秘莫测。我曾两次游览,许多年过去,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宜兴,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人文景点颇多,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这部文集展示的只是取其一隅的宜兴的张渚、湖㳇、西渚和太华四镇区域,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定名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已被国家文旅部列为9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可见独具特色,值得大书特书予以展示,它是太湖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了解宜兴文脉风采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阳羡风物》的编委们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2年春节过后筹划、起动,至2023年6月,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就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使这部大作横空出世,真是“当下有为,未来可期”(宜兴市委常委、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任飞所写首文标题),可喜可贺,精神可佩!
《阳羡风物》编委邀约宜兴文化界精英朱再平(路边、伧夫)等40人,深入景区,深入乡村,对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和方物土产、名人乡贤、风情景观、遗迹传闻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整合了以往的碎片化资料,收集了不少行将失传的故事、风俗,尤其是挖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人文资源,突出而详尽地介绍了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等老景点,也展示了新景点的新风尚新风采;点缀了历代名人轶事、生动传说、神话故事,诸如曾在阳羡生活、有渊源经历与关联的:苏东坡、岳飞、刘备、孙膑、方腊、范蠡与西施、茶圣陆羽、八仙出世、天庭玉女等等,并收录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古文、古诗、古画,事无巨细,脉络清晰,诱人感慨地呈现出“时时可旅游,处处是景观”的美好画卷,让人领略阳羡山水甲东南的魅力,让人大开眼界,饶有兴致,传承历史,颂扬美好,愉悦心景,陶冶情操!
自一体化改革以来,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紧扣“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战略目标,以更高的发展平台、更强的发展能级、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生态人文优势的转化,致力打造国内“生态文旅融合的典范、休闲旅游度假的标杆”。通过全面统筹四镇发展,优化整合文旅资源、提升全域环境、提档服务配套,形成了一套高效高质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了窑湖小镇、雅达溪山、隐龙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塑造了阳羡旅游业态的“精品质”。伟大的时代就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未来的度假区必将更加气势雄伟,魅力四射,蔚为壮观,值得期待!
翻开《阳羡风物》让我欣喜看到,熟悉的人物风貌、似曾见过的身影,如1954年7月同时考入重庆炮校的老乡老战友任润芝偕同夫人王静华,不顾年近九旬,仍不辞辛劳,热忱奉献摄影技能,拍摄了不少照片,为文集增色添彩;另一位老战友曾裕财少将,1956年毕业于第二(重庆)炮校,曾任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被列入张渚镇茶亭村乡贤;还有朱再平,曾是我认真拜读过的《悠悠岭下》文集的主编,这次又担当《阳羡风物》执行主编,著文26篇,还有诸多摄影照片,为本书的出版竭尽全力,劳苦功高,令人敬佩!
《阳羡风物》内容丰富,文风淳朴,图文并茂,色彩纷呈,感人至深。作为宜兴老乡,更为自豪的是,在我的案头,就摆有多部反映宜兴风土风貌、风俗人情的著作,如《宜兴古桥》《心瑶》《丹心照溪山》《我爱我的祖国》《银发生辉暖陶都》《悠悠岭下》《高塍镇志》等七部著作,我都曾写过读后感怀,获益匪浅。还有《宜兴科举考》《宜兴家谱提要》等。从这沧海之一粟的点滴书存,可见宜兴人对文化的作为与关注,非同寻常。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濒太湖,是江苏省县级市,拥有7000余年的制陶史和2200余年建县史。这座古称荆溪、荆邑、阳羡、义兴(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陶茶竹洞的世界,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名人之乡、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历史上出过10位宰相、4位状元、400多位进士,现有28位国家两院院士,8000多名教授和众多书画名家,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名城,获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市(县)第一。
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蒋南翔就是宜兴高塍镇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之一,起草了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告全国民众书》;1952年11月至1966年6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期间还任中共北京市高校党委第一书记、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1977年后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等职。1988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宜兴人才辈出,国家和世界级知名人士众多,如徐悲鸿、周培源、吴冠中、顾景舟等等。
更值得点赞的是作为当代宜兴人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承力、竞争力,极为重视和利用文化风物优势,尽心竭力保护、积极挖掘开发文化资源,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阳羡风物》的出版,已经成为挖掘人文内涵、传承文化薪火的有力推手与例证,是做好文化建设文章、实施产业转型的历史依存,能让更多读者了解度假区的人文风情,走进如诗如画的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尽情领略绝美风光,体验深厚文化,感受乡土风情,陶冶高雅情操,乐度人生,梦想成真!
(2023年10月6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