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思】同一个故事(散文)

精品 【宁静·思】同一个故事(散文)


作者:林火杉 举人,363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6发表时间:2023-10-11 15:25:22

一直以来,有一个故事令我动情难忘。它时常徘徊在我的耳边,也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这个故事是父亲讲给我听的,而且他这一讲,就从我懵懂年幼之时一直绵延进我不惑之年。几十年间,我听父亲把这个故事讲了无数遍,连我也记得滚瓜乱熟,甚至他随便说到哪里,我都知道他下面一句话要说什么。是故事内容过于简单吗?非也。只能说听的次数多了,即使不刻意牢记,它也会深深扎在心底。
  
   一
   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听父亲讲过那个故事。说是故事吧,不如说是父亲讲他的经历更贴切,因为他自己说所讲的就是发生在他小时候的经历,只不过被我听成了故事。
   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父亲年幼的年代,由于家庭贫困、人口众多,导致生活很是拮据,经常食不果腹,因此大人们对粮食很是爱惜,哪怕是掉落一小块饼渣都要捡起来吃掉。父亲兄弟六人,他与大伯、二叔都是相差一岁,小哥仨儿每天都凑在一起吃饭、睡觉、玩耍,形影不离。小孩子吃饭毛躁,有时喝粥不免洒落一些,如果洒到胳膊或衣服上,大人就会让赶紧用嘴吮干净,以免浪费。
   那时吃饭都是炕桌,老人盘腿坐在上首,然后就是小孩子们依次跪伏炕桌两旁,大人们或坐在炕沿下首,或干脆站在地上就着炕桌短边。当时父亲小弟兄几个,每逢吃饭就是紧靠在曾祖父两侧。
   有一次吃晚饭时,父亲夹咸菜时不小心将小半碗粥打翻,稀粥顺着胳膊就流到了炕上。正值夏天,土炕上铺的仅仅是一领竹席(当时席子下是没有炕被的),也就是说席子上面坐人,下面就紧挨着土炕。曾祖父见粥洒了这么多心疼不已,便紧忙停下手中的筷子,瞪着大眼让父亲赶快趴下吸食。父亲自知理亏,也不怠慢,迅速低下头撅起嘴用力一吸溜,结果就出乐子了。原来编织的竹席都有好多缝隙,而竹席下面就是土炕,炕本身就是泥巴做的,在经过人们日常坐卧摩擦及日久落尘,不免积存一些浮灰,父亲用力吸食之际,一下子将这些浮灰也吸进了嘴里。他说当时感觉很牙碜,但是也不敢吐来,害怕再被大人责备,就这样含在嘴里久久难咽。爷爷见剩余的粥还在顺着竹席缝隙往下渗,忙喊跪伏在父亲两旁的大伯和二叔一起吸食。结果可想而知,竹席上的粥算是被这哥仨吮吸干净了,但是一个个鼓着腮帮子,皱着眉头难以下咽。但即便最后粥没浪费多少,父亲也还是被责备了一番。
   那时候我还小,小孩子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当父亲给我讲起他这段经历时,我就当做一个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百听不厌。还时不时的追问父亲,最后咽下去是什么味道,后面还有没有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伯伯叔叔他们有没有洒过稀粥。父亲说在那个年代这是常有的事,几乎每家的小孩子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都吃过自家炕上的土。于是我又追问,村里哪家的伯伯叔叔们还发生过怎样趣事,赶上父亲心情好时,他也会给我讲上一些听起来有趣的传闻。不过,只有父亲吸粥的那个故事,才最能让我感兴趣。
   当时我只是爱听父亲口中的故事情节,至于故事里内容的真伪毫不在意,只要我听满足了,才不管它是真是假。
  
   二
   只要有机会,父亲总是提到他这个吸粥吃土的故事,无非是感慨那个年代的贫困与教育我们爱惜粮食。几年间我也记不清他说了多少遍,听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对这个故事失去了兴趣。
   转眼到了十几岁的年纪,对小时候听起来很有兴致的故事也失去了想听的欲望,甚至感觉父亲有些唠叨了,经常他说到一半就被我打断了,我把结果一股脑托出来。父亲见我如此,眼神中生出一丝惊讶,还流露出一些被别人“刨活”的失望。
   我认为自己到了懂事的年纪,以为自己能辨别真伪了,那些骗骗小孩子的话,如今再难让我相信——怎么会有那么傻的人?竹席是人平时坐卧的地方,很脏也很恶心,东西掉在上面怎么还能吃?而且即使把粥吸进嘴里,感觉到有土也该马上吐出,怎能咽进肚子里?反正如果是我,宁可被大人责骂,也是不肯勉强吞食的。当时,我还感觉自己的聪明超越了父亲小时候。
   直到有一天,一家人围绕圆桌吃晚饭,母亲给父亲饭碗中盛的米粥太满了,我伸脚时无意碰到了桌腿。桌面一晃后,父亲碗中的粥溢到桌面上一些。父亲见状,赶忙低下头紧吸了几口,直到吮吸干劲。我皱着眉头没说话,但心里充满了厌恶与不屑。母亲见状也圆场,说父亲这毛病算是落下病根儿了,现在日子虽说不富裕,也不在乎那口粥了,怎么还跟吃不上饭那时候似的。父亲只是憨憨一笑,说自己家的桌子在乎什么,浪费了可惜。
   不仅仅如此,我发现父亲平时吃馒头时免不了有些残渣掉落,他都会迅速的从桌上拈起,送进嘴里,甚至吃肉时若不小心从筷子上滑落地上,他也会俯身拾起,用嘴吹上一吹,照吃不误。
   慢慢的,我对父亲吸粥吃土的故事信了一些,但还是觉得父亲讲的过于夸张,里面肯定掺杂了水分,无非是逗逗我们。对他隔三差五讲起的那个故事,也是越来越没兴趣,甚至是反感,听起来如同喝没烧开的水一样。很多次我忍不住提出质疑,父亲只是说,那个年代真的就是那样,一点不掺假。母亲也说,在那个年代类似的事情一点也不稀奇。
   对于这同一个故事,儿时的我喜欢听故事里的新奇,而到了少年时的我却变得反感,并且还带着一些对真相的怀疑。
  
   三
   人的青春期短短几年,这段时间也是人生的叛逆期,总会控制不住的冲动与自恋。当这段时间随着个子的长高而消逝后,也便慢慢安静下来,对一些之前看不惯的事也包容起来,或者说是人们口中的长大了,懂事了。
   对它事包容,对父亲的故事也变得宽容,虽然还是不太爱听他唠叨,但不再当面质疑与顶撞,即使强忍着也会任凭父亲把那个讲了几十遍的故事从头讲到尾。因为我知道,父亲的节俭不是一两年培养成的,肯定是他小时的经历印在了脑海里,慢慢铸就了这样的品德,他所讲的故事,在他心中也必定占有不轻的分量,否则他记忆不会如此深刻,不会时不时就提起那段过往。而父亲见我静心聆听,似乎也感到十分欣慰,他努力把那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还加了一些肢体动作,仿佛他也在重温当年的情景。
   待到我成家立业,从农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无依无靠,免不了遇到一些沟沟坎坎。当时全家人节衣缩食凑了一个房子首付,我也加入了“房贷”一族。每月微薄的工资都要精打细算,即使这样还经常入不敷出。
   结婚生娃后,妻子需要在家带娃,家庭的经济收入更加少了,而且还要承担养娃的重任。几年来我的工资没怎么涨,开销却大了许多,想换工作又前怕狼后怕虎,既然不能开源那就节流,于是我们日常开销只能更加节省。妻子曾用童车推着孩子去菜市场等收摊,届时品相不好的菜会被摊贩归堆售卖,价格能便宜不少。记得有次一下子买了几十斤菠菜,这种菜又不能久藏,于是那几天我家天天吃炒菠菜、拌菠菜、菠菜水饺等等,汤也改成了菠菜汤。直到一周后我送她们娘俩儿回老家小住时,家里还有不少发蔫的菠菜。家里就剩我自己了,更是能将就就将就,把菠菜的黄叶子好歹揪一下就那么做了吃,好久都没去菜市场买过菜,直到吃的眼睛发绿,才算将那些菠菜消灭掉。为了能节约一元的公交费,我宁可冒着呼啸的北风走上三四站地,见到路边有别人丢弃的水瓶也会顺手捡起,攒到家中变卖废品。说实话,不是我有多高尚的情操,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官话我才不在意,我只知道一个空瓶五分钱,十个就是五毛,在当时可以买两个馒头。
   偶尔我也会莫名的感觉到,我捡拾的水瓶与父亲土炕上的粥竟是那么的相似。
   或许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缘故,往往经历过困苦的人也会对别人的困苦多一些理解。待到春节回老家过年时,听父亲再次讲述那个老故事时,我百感交集。他在结尾更着重说当时万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我一边默默倾听,一边频频颔首。我知道他也晓得我目前的困苦,但他也无力提供帮助,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给予我鼓励,相信捱过苦难必将迎来好日子,未来充满光明。
   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到了我这个为人父的年纪,倾听父亲的老故事,我是心甘情愿的,也完全相信他所讲的故事是真实的。而且我似乎很喜欢听,就如同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那样激动。
  
   四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在时光的荏苒中,悄无声息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蓦然回首才发觉,青年岁月早已丢落在半路之上。就这样,我在平淡的日子中迎接光明,父亲也在他的故事里寻找回忆。
   当我到了不惑之年,父亲也已近古稀。所谓世事难料,就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随着病情的加重,父亲忘记了很多事情,但那个吸粥吃土的故事他却还零星记得。偶尔状态好时,他依然会断断续续讲给我听,但是好几次都是前言不搭后语,将故事搞得支离破碎。我知道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残留记忆,他的美好回忆已经被病情消灭了大半。
   每当父亲讲故事的时候,我都会拉着他长满老年斑的松弛的手,幸福地听他讲着零碎的过往,此时我对他讲的故事真实性毫不猜疑,因为那段真实的经历已经刻在父亲的骨子里,也覆盖在我的情感与心上。有一天他吃饭时弄洒了一些米粥,只见他毫不迟疑地低头去吮吸,我见他很俯身低头很是费力,便不让他吸食。结果他还发火了,说粮食怎么能白白浪费,并说昨天他因为和二叔争抢一碗粥还被祖父责骂,我知道他还沉浸在他的记忆里。我听了鼻子发酸,眼角也湿润了。看来不只是那个故事,连同习惯也一并深扎在了他的心底,因为此时的他连我的名字偶尔都会喊错,这说明以前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变成空白,能说出口的必是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做出来的事情必是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于是自那天以后,只要父亲不小心洒落了吃食,我都会不等他有所动作便抢先拾起吃掉,就像他当初吸粥吃土的样子。
   前年冬天父亲不幸去世了,带着他的故事去了我不知道的地方,我除了哀恸,也担心他是否熟悉那个地方的环境。因为我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会有人愿意在身边陪伴他,是否会有人会相信他故事里的真实,是否会有人像我一样挽着他的手幸福的倾听故事的每一个细节。我也不知道,如果在那个世界没有听故事的人,父亲会不会很失望,会不会很寂寞。这些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听父亲讲那个故事,从最初的简单易得渐渐成了残缺的奢望,最后变成我梦里的期待。我知道此生再无法听到他亲口重复那个故事,无论我怎么相信,怎么爱听,也再无法听到。不过我得到了父亲的传承,现在有了和他一样的习惯,尽管有人说那不卫生,但依然我行我素——那就是每当吃东西时掉落了,我也会捡起来,吹一吹放进嘴中,就像我印象里父亲的样子……
   父亲离开我们走了,音容笑貌也成了我记忆里的奢侈,但他留下的那个故事会让我牢记终生,永不褪色。
   同一个故事,伴随了我一路成长,不同的人生阶段让我听出了不同的味道。人生本如戏,情节常曲折,百转千回以后,最终又回归到同一个故事。
  
   2023.10.11廊坊

共 43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亲讲给的故事里有关于他小时候吃炕上的土往事,最令作者难忘。故事发生在贫困的年代,大人们对粮食非常珍惜,即使掉落一点也要捡起来吃。父亲和兄弟几个每天一起吃饭,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粥洒到炕上,爷爷让他吸食,结果吸进了嘴里的不仅是粥,还有炕上的浮灰。父亲感觉很牙碜,但是不敢吐出来,含在嘴里久久难咽。这个故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我,尽管我曾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但现在我已经相信了。父亲患上老年痴呆后,记忆渐渐消失,但他依然会零星地讲述这个故事。我也继承了他的习惯,每当掉落食物时,我会捡起来吃掉,就像父亲当年的样子。父亲离世后,他的故事成了我记忆中的奢侈,但它永远不会褪色。散文掺和多种修辞手法,使"形散而意不散"的艺术形态贯穿其中,尤其是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令叙事更加生动。感谢赐稿宁静,问好秋安 。【编辑:开心的秋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0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10-11 15:26:56
  林火杉老师的作品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父亲讲述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回复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10-11 17:31:34
  感谢秋蝉老师拨冗编辑小文,问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10-11 15:36:15
  吸粥吃土的故事,也许年轻人会笑,上点年龄的人也会笑,但极有可能笑着笑着就哭了。父亲与“我”都是一个故事,就是勤俭的本色,但仔细想想也是生存环境使然,彼时它就是生活的苦,如今就是生活的甜。这个故事,我想大概不会继续下去了,时代变了。一篇感情真挚饱满,叙事清晰自然的散文,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10-11 17:33:30
  感谢小猪她爸留评给拙作增色!您说的没错,这在那个年代确是真事,放到现在孩子的眼里就成了故事。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10-11 15:43:30
  感人,以前的日子太苦了,引起情感共鸣,令人唏嘘。好多老一辈的人,都很节俭,他们苦日子过惯了,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不忘过去,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传统美德。拜读林总新作,欣赏学习。祝佳作频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10-11 17:34:44
  问好北方雪飘飘老师!我近期思绪堵塞,灵感枯竭,拼凑一篇小文望老师们指教。远握!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10-12 09:25:23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10-12 11:30:03
  谢谢宁静社团领导鼓励!
5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10-12 10:20:48
  再次拜读林火杉老师的作品,深有同感,家中古稀母亲也如此,经常陈述过去的往事,听过N遍,上辈人的节俭源于那个艰苦的年代,学习老师听故事的态度。
回复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10-12 11:30:58
  是的,人总有一些念念不忘的经历挂在嘴边,这也是就是深刻感触后留下的记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