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柳树林村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柳树林村的故事(散文)


作者:周世鼎 白丁,5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8发表时间:2023-10-11 22:23:25
摘要:描写了黄海之滨,沂河岸边柳树林村的优美风光、和发展柳编产业实现村民致富的事迹,歌颂了改革开放、科技扶贫给农村、农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巨大变化。

【菊韵】柳树林村的故事(散文)
   黄海之滨,沂水河两岸,这里历史悠久、文蕴丰厚,是太阳文化、海洋文化、东夷文化和莒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风光秀丽,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其祖籍就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东莞镇大沈庄。晚年,他在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写作《文心雕龙》,至今各种遗迹尚存,为家乡人民津津乐道,传为名人佳话;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参观访问,抚今追昔,吟诗作赋,抒发思想感情。
   我的故乡莒县的柳树林村,就坐落在沂水河北岸。这里天蓝水碧,柳翠苗绿花红,莺歌燕舞,风光旖旎;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奋发图强,积极上进;田野里、树林间、水面上出产丰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尤其突出的是,因为水源充沛,土壤湿润肥沃,极适宜柳树生长,所以河渠两岸,道路两旁,村庄周围,以至每个农户的家前屋后,都长满柳树,郁郁葱葱,荫翳蔽日,百鸟翔集,一片繁荣兴旺景象。每年春天一到,万千柳树绿枝摇曳,粉絮飘飞,蜂团蝶阵,逐队成球,香飘云外,花落四野,把众多村庄、田园、河湖,都笼罩在绿荫和香雾之中。
   众多柳树,不只使这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温润,还是广大村民的一大生活支柱。每家每户,从建房的木料,到室内的家具,以至锄头柄、镰刀柄,针线筐、提菜篮,几乎都取材于柳树。不仅如此,柳树还是当地人民的“救命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饥荒,全国许多地方都饿死了人,柳树林村的人就凭着采食柳树叶子,平安度过大灾荒,全村二百多户人家竟无一人因饥饿毙命。所以,庄子上的人都珍爱柳树,感恩柳树,称柳树为救命神树。这一带人们还喜欢用柳字给村子和孩子起名。如柳树屯、柳家洼、三里柳、五里柳;孩子取名柳云、柳英、金柳、玉柳等,总之少不了一个柳字。清明节时候,正值柳树茂盛时期,家家户户采折柔嫩柳条,扎成花束,编成花篮,系在房门前,屋檐下,说有驱吉辟灾作用。女孩还把长满柳花的柳条抽去轴心,编成柳花帽、柳花圈、柳花耳坠戴在头上、脖子上、耳朵上,作为装饰。其珍爱尊崇之意随处可见。
   如今,欣逢盛世,百业繁荣,科技发达,庄稼连年高产丰收,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衣食无忧,自然不会有人再采食柳树叶充饥度命;然而柳树的功用却更大、更多、更广阔了,竟成了村民发家兴业的摇钱树、致富树。人们在扶贫干部和农林科技人员指导下,改造、培育新的柳树品种,因地制宜,广泛栽种;更兼柳树易于成活,生长迅速,用途众多,资源丰富,村民借以开辟出各种柳木、柳编工艺和生意,兴旺发达,效益显著。
   他们把垂柳作为风景树,种植在村庄周围,道路两旁,公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年四季,修枝披拂,绿树成荫,小鸟鸣唱,使这里的人居环境更加幽美秀丽,空气更加新鲜温润,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之地。把普通柳树种植在众多田埂上,使田野有了自然区划。更多种植在河流、湖泊、池沼、湿地的沙滩和堤坝、堤岸上,使这里土壤湿润肥沃,数年之间即长成大片林带,既有防风防沙美化环境作用,也使当地人民建房、做家具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料来源。更大的效益是为雀鸟筑巢搭窝创造了美丽家园,使得鸟雀数量、种类大增,田野、河流、湖泊、池沼、湿地,到处莺歌燕舞,四季鸟鸣声不绝于耳。鸟是害虫的天敌,因此许多害虫几乎绝迹,种植的庄稼无须打农药,收获的粮食是自然、无公害产品。拉到市场出售,只要说是柳树林村的,市民争相抢购,交口夸赞。因此,柳树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和无公害产粮基地,招引四方游人欣然造访,四时不绝,拉动当地旅游业和农家乐生意,增加地方财政和村民收入。
   还有一种柳树是以前少有少见的,那就是柳树林村人根据扶贫干部和农林局建议,培育和引进的众多编织用柳。这种柳树丛生无干,枝条修长、柔软而坚韧,不易折断,可供编织筐、篮、斗、匾、旷工帽、旅游箱和各种大小家用、车用坐垫、靠背;此种柳条与竹木结合,还可编制凉床、座椅、躺椅、茶几,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宫殿、草舍、凉亭、飞机、大炮、汽车、火车模型,驴、牛、马、猛虎、猎豹、熊猫、长颈鹿鹅模型;余下的细小枝条也大有用途,可以编织猪、狗、猫、兔、鼠和鹰、燕、蜻蜓、青蛙等各种儿童玩具。因此村中成立了各种名目的柳编社,编制的家用器具、旅游器具、装饰模型、儿童玩具,式样、门类、用途繁多,销往全国各地,广受使用者欢迎和称赞,成为当地村民一项重要创收产业,有多家村民因此成了年收入数百万的富户大款。
   柳树林村的人都喜欢柳编的器具,家家户户的凉床、座椅、茶几、沙发垫,以及果篮、果盘,都换成了柳编的,就连窗帘上,门帘上,衣柜上,衣架上,甚至冰箱、空调上,都挂上柳编的小猫、小狗、蝴蝶、蜜蜂做装饰。他们说,看着这些柳编的器具就觉得温馨,可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有家乡的味道。
   不仅如此,柳树文化还走进学校和宣传教育部门,成为学生作文,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记者摄影报道的丰富题材,长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绝;书画中,电视里,充满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柳树作品。
   当地村民把柳树村和柳树林编成顺口溜反复吟唱:
   柳树村,柳树林,柳烟如海气氤氲。灾荒年代救贫苦,盛世年华富村民。
   柳树村,柳树林,创新改革建功勋。枝条柔软供编织,风光如画招游人。
   柳树村,柳树林,医贫致富赛黄金。欣逢盛世创佳绩,业旺财兴万众欣。
   当地的文艺工作者,还把古人吟咏柳絮的诗词谱成歌曲到处演唱: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莺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因此,柳树林村——现在是柳林镇,已经成为山东省远近闻名的诗词之乡,吟诗作词,编织柳艺,成为当地人民的业余生活和兴趣爱好。
  
  

共 25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柳树全身都是宝,不仅能装点风景,树干也能做材料用,在农村随处可见,也易成活且受人喜欢。唐代诗人贺知章喜欢柳树,他的诗《咏柳》把柳树写绝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下垂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脍炙人口诗,千古传诵,对柳树的赞美,对春的赞美,同时也让人对柳树更加喜爱。而文中柳树林村的柳树,更是别具一格。饥荒年,人们采食柳叶度过大灾荒,被人称为“救命神”。如今,种柳树能发家兴业,各种柳木、柳编工艺和生意,成为当地村民一项重要创收产业,让人们挣得盆满钵满。垂柳作为风景树,种植在村庄周围,道路两旁,既美化环境,也净化了空气,且能防风防沙,也让土壤湿润肥沃,让百鸟来此栖息,鸟儿是虫的天敌,鸟多虫子就绝了,庄稼无须打农药,无公害粮让人争相抢购。柳树林村因柳树变富了,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记者摄影等纷纷来柳树林村打卡取景,当地的文艺工作者把咏柳的古词诗谱成歌到处演唱,柳树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诗词之乡,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观光。柳树林村的柳树,成了当地的发财树,既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财富,成了人人喜欢的宝树,一篇不错的散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10-11 22:31:10
  柳树,是非常常见一种树,砍一根树枝插入泥土里就能成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柳树。千百年来人们树她赞赏有加,现代人发展柳编工艺,成人们致富的产业,柳树的价值便更高。作者的故乡,因柳树林而让人羡慕。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10-12 14:55:01
  柳树林村的柳树,成了当地的发财树,既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财富,成了人人喜欢的宝树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