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麂子报恩(小说)
石板岭地处利川与恩施交界的地方,俗称“两界关。”是本地最高的山,主峰盘龙顶海拔1900米,相连的王家岩,羊四岩,龙头石等山峰都在1700米左右。石板岭常年大雪封山,那里的人一年四季中有六个月要在冰雪中度过。
石板岭有一个国营林场,甘大生是林场的护林员,独自住在护林的小石屋里。甘大生的儿子甘晓明,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甘大生长年累月独自在石板岭维护树林,不仅练出了一身虎胆,也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一杆火铳百发百中。甘大生二十八岁那年,一个人在林中巡逻,竟然打死一头二百斤重的野猪,扛回来与林场职工分享,被人们称为“神枪勇士”。
甘晓明放寒假回家,为了减少父亲的寂寞,就上石板岭林场的小石屋来陪伴父亲。甘大生见到儿子,心里十分高兴,就对儿子说:“我明天一早去林子里打些野味回来,给你尝鲜。”甘晓明一听自然很是高兴,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甘晓明就起床了。他拉开门一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原来昨夜下了一夜大雪。父亲告诉他,下大雪更是打猎的好时机,今天出猎,一定会有好收获。
父子两人吃过自做的早餐面条,甘大生去准备弹药。甘晓明换好服装,站在小石屋前等待。就在这时,甘晓明忽然发现离石屋不远的山坡上,站着一只像野山羊似的小动物,就立即喊父亲来看。“爸爸!你看那里有野动物来了。”
甘大生提着猎枪来到小石屋前边,认得是一头小麂子在昂头望着他们。那麂子虽然已经听到甘晓明的叫喊,但一点也没有畏惧的样子,站在原地不动。甘大生将儿子推到一边,迅速端起猎枪,装药上膛,瞄准了麂子,正欲扣动扳机,不料那麂子一个灵敏地纵跳上了山坡,钻进树林里去了。
甘大生哪里肯让送上门的财喜跑掉,也就箭一般地朝着麂子逃跑的方向追去,甘晓明也紧跟在父亲后边。
父子两追到刚才麂子站立的地方,看见雪地上一溜清晰地脚印,朝石板岭主峰盘龙顶方向去了。父子两没有停留,顺着脚印继续向前追赶,转过一道山湾,翻上一座山梁,甘大生发现那麂子又站在二百米左右的一块石板上,那麂子神情若定,回头看着甘大生父子。甘大生抓住时机,立即举枪瞄准,谁知枪管刚端平肩膀,那麂子就向前猛地一蹦,又消失在雪地里。如此反复了三四次,甘大生都没有抓住开枪的机会,累得甘晓明也上气不接下气,渐渐跟不上父亲了。
甘大生只好放慢脚步,等儿子到来,一起顺着麂子的脚印继续向前追击。他发现雪地上麂子的脚印有了蹊跷的变化。两行脚印,一行向南,一行向北,脚印一样大小,一样深浅。甘大生判断是同一个麂子。他寻思起来,自己打过的猎物不计其数,麂子是特别灵敏的家伙,哪有这样愚笨的,引着猎人去捣毁它的巢穴。正在甘大生思虑之时,甘晓明兴奋地喊起来:“爸爸,那麂子又在回头看我们了。”
甘大生抬头一看,果然那麂子在前边二百米远近的处的一棵大松树下回头观望。这次甘大生吸取前几次的教训,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慢前走,一只手提着枪,来到一个小土坎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单手举枪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枪响,只见那麂子朝后跌倒在雪地上。甘大生正要开第二枪,又见那麂子一跃而起,一跳一跳的钻进松林不见了。甘晓明见到此状,高兴地拍手叫道:“爸爸,打中了!打中了!”父子两加快脚步,朝前边追去。穿过松林,爬上一道高坡,顺着那小花朵一样的血迹,来到盘龙顶主峰的一根电线杆下。
电线杆下的情景让父子两人都惊呆了。只见一个人背风靠在电线杆下,低垂着脑袋,积雪几乎将他掩埋了。旁边还有一个电工包。甘大生走近一看,那人50来岁,双眼紧闭着,眉毛和胡子上都结下了冰疙瘩,如同一尊雪人。那一只麂子就躺在那雪人的身后,后腿上的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干瘪的肚子随着急骤地呼吸一起一落,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步步逼来的甘大生父子。
甘大生见状,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没有去理会那只受伤的麂子。甘大生对着雪人呼喊了几声,雪人像没有长耳朵,没有回应。他一摸雪人,全身都冻僵了,摸摸胸口,还有一点微微地热气。甘大生迅速拂去雪人身上的雪,想把他抱起来,谁知雪人的双脚已经与地上的雪冻结在一起了,像树木生根了一般,纹丝不动。甘大生用枪托砸开冰雪,用双手刨开那些积雪,忙活了好大一阵,才把雪人移动了。甘大生把猎枪交给儿子,自己背起那个僵硬的雪人,用最快的速度返回自己的小石屋。甘大生升起炉火,给雪人换上自己的干衣服,又给灌了两碗热热的姜糖水,一直忙到中午时分,雪人才终于苏醒过来。
雪人说:他叫张大民,是山那边罗针镇上供电所的老电工,由于昨天夜里刮大风下大雪,半夜里一股电线被刮断了,他主动上山来抢修。他爬上电杆,将电线头接好。就在这时,一股狂风顶头刮来,将他从6米高的电线杆吹下来,右腿脚骨受伤,当即就晕倒了。以后就是大雪落下,他就渐渐啥也不知道了……
甘大生听完讲述,立即用电话和罗针镇供电所取得联系。很快,供电所就来人将张大民接走,送进了医院。
张大民走后,甘大生才想起那只受伤不能逃走很远的麂子来。他嘱咐儿子甘晓明在家,他去把麂子扛回来,父子俩美美地吃一顿。甘晓明不同意,也要和父亲一起去,甘大生也只好答应。父子俩再次走出小石屋。大约一袋烟的功夫,父子俩就来到盘龙顶那根电线杆下,受伤的麂子倒在原地没有动,由于失血过多,连头也抬不起来。听到有脚步踏着积雪的“咔嚓!咔嚓”的声音,麂子努力地睁开双眼,眼眶里泪花流出。甘大生见麂子还没有断气,就又举起枪来,将枪口对准那个麂子。甘晓明大喊一声“爸爸”,随即一步冲上去用手将枪管托起。“呯”的一声枪响,子弹飞上了天空。甘大生正要责备儿子,甘晓明含着眼泪说:“爸爸,您不要打死它,你想,要不是它给我们引路,那个供电所的张叔叔不早就冻死了……”
甘大生听儿子这么一说,就立即放下猎枪。他也觉得这只麂子有点奇怪,为什么大雪天会跑到自己的小石屋边来?为什么我们追赶它时,他不赶快逃走,而总是离开我们二百米远近,让我们能够看到它?为什么他受伤后不逃到别处,偏偏倒在电线杆下的雪人旁边?要不是这只麂子,张大民一定会冻死在盘龙顶下。想到这里,甘大生将猎枪递给儿子,慢慢地走到麂子身边,摸了麂子几下,看看它的伤口,弯腰将麂子抱起来。甘晓明以为父亲是要将麂子带回去吃,就说:“爸爸,放过它吧,我不想吃这个麂子肉了!”
甘大生笑笑回答:“你放心吧,我会处理它的。”甘大生将麂子抱回小石屋,给它温暖,给它洗伤口,给它敷上枪伤药,又给它喂汤水,还用稻草给麂子做了一个软软的窝。麂子见到他父子这么好,渐渐地也就消失了恐惧,与甘大生父子友好起来。
经过一个月多月的精心喂养和治疗,麂子的伤口痊愈了。开春那天,甘大生将它放归山林。奇怪的是,当甘大生下午回家时,这只麂子带着一只小麂子儿等候在他的小石屋边,麂子与甘大生亲热撒欢。以后,只要间隔两三天,这两只麂子就要来小石屋里来看他。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张大民伤愈出院。他特意买了一些礼品,到石板岭林场去感谢甘大生表示谢意。甘大生风趣的说:“老张啊,你这样就是蚊子咬菩萨,找错了对象。我救你是应该的,换成是你,还不是一样来救我。再说,真正救你的又不是我。”
张大民感到奇怪,反问道:“不是你,那是谁呢?”
甘大生走出小石屋,向东边的树林里吹了三声口哨。哨音刚停一回,就见一大一小两只麂子从树林里钻出来,跑到小石屋边,围着甘大生撒欢,显得十分亲热。
“就是那一只小麂子救了你。”甘大生对张大民讲起那一天的经过……
那一只大麂子到张大民脚边闻了一圈,突然转身向箭一样飞跑而去,远远地消失在树林里。正当二人奇怪时,那一只大麂子又跑回来了,嘴里叼着一件大衣服。麂子将衣服放到张大民脚边。张大民一看正是去年自己盖在麂子身上的那件衣服,便激动不已的说:“是的,就是这个麂子。”甘大生听着这些话,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大民摸着麂子的头,向甘大生讲起了去年的那件往事:
去年秋初的一天,张大民到石板岭检修线路,当他走到盘龙顶附近时,突然听到有动物的哀叫声。他顺着声音寻找而去,发现是一只肚皮圆滚滚的麂子掉进猎人的陷阱里了。麂子见到有人来,就在陷阱里乱窜乱跳,但是怎么也跳不出陷阱,累得气喘吁吁,无可奈何倒在陷阱里,一双恐惧大眼睛望着张大民。
按照山里打猎的规矩,在猎人主人到来之前,只要是见到陷阱里猎物的人,都可以分到一分猎物的肉。张大民想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坐月子,弄点野味补补身子多好。于是他就拿出爬电杆的绳索和钩子,准备下去把麂子掉上来。绳套打好,将绳套扔下去,那麂子慌忙中一动弹,张大民一下发现这只麂子的尾部在流血,它也在产子。见到这个情景,张大民立即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临产时的痛苦,他犹豫起来,想到自己此时捕捉麂子,那就是等于危害了两条性命,那就是太残忍了。想到这里,张大民就停止动手,守在旁边等待大麂子顺利产子。
大麂子生下小麂子后,张大民利用绳套,顺着石壁下到陷阱里,大麂子惊恐万状,死死地护着小麂子,但是它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
张大民拿出友好的态度,对着那麂子一阵抚摸,消除它的恐惧。然后用螺丝刀在陷阱的碧上挖出十几个梯子窝,张大民费尽力气,才把两个麂子弄出陷阱,又将它们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石洞里。为了防止产后的麂子冻凉,张大民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这对麂子母子的身上,还放下两个面包,然后去检查线路去了。第二天,张大民从原路归来,路过石洞,发现这两个麂子不知去向,衣服和面包也都不见了。
张大民讲着,感慨万分地说:“麂子这个东西真的这么通人性,晓得报恩,我也是闻所未闻啊。”两人谈话时,那两只麂子也静静地在一旁听着。
麂子报恩的故事从石板岭附近传开了,人们听了都很感动,这里的猎人就再也不捕杀麂子了,到了2000年的时候,石板岭林场附近山里大约有二三百只麂子活动,俨然成了麂子的王国,也就成了游客观光的好地方!
2023年10月12日卧薪斋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