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秋后尧城(散文)
中秋一过,季节悄无声息地跌进了寒露时节。雨,大一阵小一阵,断断续续,下了三四天,“秋老虎”夹着尾巴逃得无踪无影,真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凉。早起徒步,穿上了长衫长裤。
是啊,今年的秋天感觉有些特别,刚入秋,秋老虎耍了几天小性子,几场秋雨后,天气就渐渐凉了下来。
清晨,秋风拍打着窗棂,当窗门推开的那一刹那,一股柔柔的清风扑面而来,浑身凉酥酥的,那一刻才体会到风也醉人,我醉了,闭上眼睛,任凭秋风沐浴,仿佛像跋涉在沙漠中的旅人捧起的一汪清泉;又像是清纯的少女躺在情哥的怀中,体验无尽的温婉,感受无边的爽意。爽歪歪,瞬间,精神焕发,精力倍增。
推开门,走到院子里。金黄的碎叶洒落一地,是石榴叶,前几天开始泛黄,几天一过,满树金黄,可谓物老一时啊,不过仍挂在树上,经风一吹,落下了,地上、花盆里都是。落在花盆里好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把地上的落叶,也扫起来,全部倒在花盆里。
尧城,四周群山起伏,绵延不断,山势不高,但连绵的小山很秀气,蓊郁的山峦雾气缥缈,朦朦胧胧,一幅江南水墨画。
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地清新,趁着凉凉的天气,出门走走。
迎着晨风,舒展着筋骨,但肩膀疼痛,双手举不起来。秋前,一直卧在空调间里,弄发了肩周炎老毛病。之后,只好关掉空调。由于热浪滚滚,酷暑难当,只得改用电风扇。一天二十四小时,电风扇呼呼地吹着,只吹得头昏脑胀,口燥舌干,最后连饭都不想吃了。
入秋的几场雨,终于让人缓过气来。尤其寒露过后的几场雨,天气骤然降温,昨夜秋雨绵绵,今晨这一抹微风,让人的灵魂活跃起来。我禁不住来到尧城赤头,沿着尧渡河边漫步。喜欢看雨后河边的秋景,享受着雨后河边的独特的秋色。绿柳飘逸,河水清清,草甸泛黄,路边花圃的花儿,早已凋谢,堤上的梧桐叶,青黄相间,仔细欣赏每一片叶子,边黄内青,叶柄金黄。一阵风来,梧桐叶纷纷落下,有的打着旋儿随风飘到水里,然后随河水飘向远方。诗意的秋,一幅动态的画,季节的神笔,把大自然的秋描绘的如此生动。
尧河的源头于祁门山脉西麓的良禾岭,由东向西自龙泉、经宋阳、泥溪、过官港、乃滩,迢迢千里进入尧渡。尧河的水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流淌不息,欢唱不止,只是春夏季节,雨后山洪暴发,河水两岸阔,洪涛滚滚来,汹涌彭拜,一泻汪洋。可是到了秋冬季,河水清清,静静地流淌,就像是呆在深院里的闺秀,一针一线绣着心思,望着窗外,心也在飞翔,飞向未知的世界。平静的水面上偶尔有几只鸳鸯嬉戏,莫不是闺秀的心思化作鸳鸯戏水,寻找旷野的自由,这雨后的尧河便是生动有趣了。
尧河的对面是梅山,秋天,梅山的枫叶最美,不过要等到深秋。在梅山寺附近,每到深秋,等待一场秋雨,我都要去膜拜、欣赏的。过桥去,寻得一处山峦枫叶红,枫叶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的吹拂下张开双臂舞蹈,在阳光的照耀下迎着客人欢笑。就像一群美少妇,穿着靓丽的红衫,整齐划一地跳着集体舞,舒展着自己柔美的身姿。望着油画般的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进林子里,还能摘到野果,山楂、山杨桃,山葡萄。那青涩的、泛黄的、浅红的果实在微风下掀开树叶,露出脸儿,卖弄着万种风情。山楂甜、葡萄酸、杨桃又甜又酸。吃得肚圆嗝酸气,下得山,沿途或树间,或草丛里,寻得远古石刻,或碑刻,或在一处平坦的光石上刻。幽幽的石刻使梅山显得格外神秘而幽深。“我为寻梅至,寒山未有枝。谁将一滴水,拟向过桥时。岩上云留石,溪边藓没诗”(明代吏部尚书郑三俊);“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问讯梅山老,梅开第几枝。传山来此地,飞锡去何时。佛念原无着,宗风自有诗。我来倚高阁,重起白云思。”(南宋诗人戴时中),“春山日可爱,因访旧禅宫。路远危溪入,桥缘古木通。白鸡鸣屋外,绿水过庭中。独坐昔云乐,何如亲友同。”(北宋诗人梅尧臣)。这都是历史名人来梅山之作,碑石虽被青苔改变了颜色、被时光打磨、被雨水冲洗,字迹漫漶,但可辨别,字体依然遒劲且包含温度。
年年深秋到梅山,不仅饱了眼福、口服,还穿越时空同前来梅山的文人墨客,进行一番交流。快活,美哉!别看小小梅山,或因梅、或因溪,或因山水风景,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梅山而因此声名远播。
雨后秋风凉,美妙的时辰,何不从尧河乘一叶小舟顺水而下入东流(今东流镇),尧河的尽头是长江,江边有个陶公祠,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从江对面浔阳郡柴桑县(今九江)划船而来,归隐东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到东流入南山筑篱种菊,过起田园生活。后人为纪念陶公而修建陶公祠。人已远逝,菊园犹在。秋天,当百花凋谢,万叶枯黄时,菊花却傲然挺立,像松柏一样经风霜,像翠竹一样耐严寒。陶爱菊,坚守良知,不为富贵所淫,陶品如菊,为世人所敬仰。秋到东流,陶公祠菊园菊花似海,有白色、紫色、黄色、粉红色、深红色、橙黄色等单色,也有黄红色、红白色、紫白色等复色。七彩美颜,点缀秋天,美不胜收。东流街上,家家户户,庭前后院皆是花。东流老街,千年古巷,两边摆满了花盆。菊花五颜六色,那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雨后花叶上的雨点似露珠,晶莹透亮,色彩斑斓,随阵阵秋风吹来,花枝摇曳,像少女在舞动芭蕾,整个老街氤氲在浓浓的菊花香里。秋天,东流成了菊花的世界。东流镇镇府,举办菊花节,把秋天东流古镇的美推到了极致。
人的思维有时候是莫名其妙的,无需逻辑,我面对这盛世美景,却想起了古代诗人。也许心上有秋便是愁吧!萧索的秋景总让人心生愁绪,“秋风秋雨愁煞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无论秋风秋雨,还是黄昏后,一点点,一滴滴,全部都是愁。国破家亡,如此遭遇,怎能不愁!杜甫晚年时,流落夔州,疾病缠身,因战火颠沛流离,无处安生,诸多现实问题加深了他的忧愁与烦闷。他在《秋兴》里写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深”。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算是写悲秋最早的诗人,他在《远游》中写道:“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楚国晚期,社会矛盾重重,四周列强虎视眈眈,朝政被小人把持,弄得乌烟瘴气,屈原被流放到湘元一带,国家岌岌可危。晚秋时节,看到枯萎的兰草,忧国忧民,有感而发,留下悲句。
李清照、杜甫、屈原都是有家国情怀之人,国破家亡,自然逢秋多悲寂,写出的秋诗、秋词、秋感,自然打动人心,令人同情。
历史已过,时代已变,尤其当今新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何来愁绪?何有悲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喜欢秋天,不光秋日天气宜人,秋天拥有让人陶醉的斑斓世界。
雨后秋风凉,出来逛逛,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真的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