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文学的划分与原始戏剧(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文学的划分与原始戏剧(随笔)


作者:高祥华 白丁,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5发表时间:2023-10-16 11:59:28
摘要:对戏剧创作的一些想法

文学发展到今天,人为地把它划分了不同的种类,而我们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有一些人对诗歌、散文、小说了解的比较多,而忽略了一种文学形式,它就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种文学体裁戏剧。戏剧又让人们细划分成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影视剧等。
   戏剧(戏曲)离不开一个戏字,我们中国人常说“有戏”,看大戏,这个戏字就是来源于我们传统戏曲,戏字后面加个曲就成了戏曲或戏剧,有了节目故事,不光是有了故事,还有了诗、文、音乐、说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它不同于西方的戏剧,又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发展到如今都有相互借鉴的地方。严格说地先有传统戏曲,后有文学创作,因为人类出现在先,文字的出现在后,在没有文字出现之前,人们讲述人类的生活故事多是以口口相传,这些相传的故事演变,形成了原始戏剧。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古老的一种表演形式,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戏剧表演,只不过那时不叫戏曲也不叫戏剧,这些分类是现代文学的划分。
   传说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夏启,在宫中养蓄很多艺人加以训练,以供君王娱乐。所养蓄者除了能歌善舞或精于乐器者外,还有专以谈笑诙谐的语言,滑稽搞笑的动作以娱乐君王消遣的“游戏”,这种古老的戏剧就是俳优,俳优艺人的表演,以供君王观赏享用,成为今天戏剧的前身,这些表演的艺人在当时被统称为优人,倡优是擅于歌舞表演者,伶优专司吹打乐器者,而从事调笑戏谑称为俳优。三类艺人中,俳优最接近戏剧艺术,其表演颇类似于今天的戏剧小品,亦可谓中国古代戏剧中丑角之始。
   俳优的出现,只是一种口头讲述或者形体上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文字没有出现或表达能力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书写及其不便,更不用说什么文学创作了,所以没有记载,到了两周时期,徘优流行在氏族部落帝王宫殿里,以各种艺术和非艺术活动表演娱乐。到了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中才有记载:俳,戏也。亦曰优,曰倡。《三苍》也提到俳,优乐也。这样看来,俳优在当时社会中,就是我们现代戏剧的前身。还有一种戏剧在《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士,狂夫四人。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枢、及墓、入扩,以戈击四隅,驱方良(魑魅)。”
   《周礼·夏官》记载的傩,又称傩戏、傩舞等、这是在商周时期出现的最古老的戏剧,有传说:夏代帝相时,商首领上甲微发明杨,杨用于葬礼,也用于傩。方相氏驱傩活动是原始祭礼、庆典等重要仪式的表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都离不开一种职业就是巫师,巫师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形成了一种巫文化,根据民族的文化不同,巫师表演方法也不同,傩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学记载的最原始古老的一种戏剧表演,后被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都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种原始戏剧。傩祭、傩舞中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娱人相结合。用古朴、原始、独特的戏剧样式表演,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流传在民间艺人中口口相传,成为我国傩文化,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现代有人看到傩戏的表演,有人竟然说是迷信活动,却不知她已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巫文化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傩文化的记载,古老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俳优到商周时期《周礼》的文字记载的傩开始。数千年来,周代傩仪延伸为傩俗,衍生为傩戏,到汉成熟发展形成规模,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如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等地。傩戏是现代戏剧的始祖,戏剧成为后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戏剧的创作传承与发展,让人的精神有了寄托,戏剧包括了小说中的所有元素,诗歌中的音节、韵律和优美意境,散文中的叙事、抒情、人、物、景,总之戏剧创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文学。
   我们在文学培训中大多数老师讲的都是怎样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很少讲传统戏剧的创作,原因我想主要是传统戏剧走过它的鼎盛时期,如今很不景气,没有市场,有一种说法,它是一个“小众”群体,所以它有点被人遗忘的感觉,但是传统戏剧创作同样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不断创新发展,相信它一定会有新的生命力。毕竟它在人类文学发展史中,陪伴着人们一起从远古走到现代,使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文化丰富多彩而不寂寞。一提到我国的戏剧家,我们就会想到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王实甫、明代的汤显祖,清代的孔尚任,现代的严肃先生等。戏剧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文学创作包括戏剧,戏剧表演离不开脚本,就是剧本,剧本要靠文学爱好者去创作,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必须了解我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戏剧文学很广义,戏剧表演方式主要有:剧本、演员、舞台、观众。戏剧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甚至儿童爱看的动画片等,戏剧人物用肢体的动作,形象艺术的表演,逼真精彩,语言精炼,故事中矛盾冲突再现,都是戏剧表演的内容,台词的口语化,逼真的动作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
   戏剧剧本的创作表演,只要是受到观众喜欢,积极向上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它们的创作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而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不被历史遗弃。可惜我们的戏曲现在很不景气,有的走到了申遗的成度。我想不到的是,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家的一个小女孩,才上一年级,我发现她在看动画片“歌剧”《超级宝贝》,一集几分钟,大多数是唱词,小朋友听得懂,当然在成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是小朋友们却爱看,她看得非常认真,我也非常好奇,戏曲、歌剧大人们等都没人爱看了,一个孩子却在专心地看配有音乐唱词的动画片,这是为什么?我想:是我们的戏曲落伍了吗?小朋友为什么还在看?
   我的理解首先是听得懂,在小朋友看来这就是他们要唱的歌,新鲜有趣味。剧本的故事、音乐抓住了小朋友的心,我们的戏剧创作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寻找创作思路,找回从前的观众。戏剧要想搬上舞台,离不开剧本的创作,即使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戏剧,也要先设置剧本,然后口口相传,流传于后世,有了文字记录,有了剧本,方便了戏剧搬上舞台。戏剧文学的创作完成后,只能是案头戏或者叫书斋剧,并不是艺术的完成,还要有音乐、演员的第二次或三次的再创作,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直到搬上舞台演出后的演出文本,才是文学剧本艺术的呈现。戏剧的文学剧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存在欣赏。文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是个喜欢文学创作的爱好者,不论写哪一类文学作品,只要是积极向上,歌颂时代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喜欢戏剧创作者不要想到自己的作品不能搬上舞台“没用”,起码那也是文学作品,那怕是自己的剧本成为案头戏,哪又有何妨呢?戏剧文学作品与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即使没有搬上舞台,成文案头戏,同样可以作为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供人们欣赏。
   现代人对中国的传统戏剧为什么没有人爱看了?我在想:是不能与时俱进了吗?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结局只能是被历史淘汰,这不是损人听闻,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有很多剧种走到今天都到了文化申遗的边缘。搬上舞台的中国传统戏剧观众少了,市场小了,但是它不会消亡,只能是某某剧种“消亡”了,在“消亡”后,它会与另一种表演形式出现,我不知它会叫什么名字?就像小朋友看得“歌剧”《超级宝贝》一样。戏剧文学剧本的创作我们还得继续,只要是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对戏剧的创作热情就不能少。传统戏剧创作我们要像小说、诗歌、散文一样进行写作培训,普及讲座,相信有好剧本,一定会有读者或观众。
   承认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程式化、固定式的动作,在应用范围内完成所有的表演,并且不同的戏剧带有明显的地方方言,就连京剧,不是一个好戏迷,都很难听懂它的唱词,再加上慢板的拖长音,令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有耐性看下去。我曾问过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近二十年来,你是否看过一场关于戏剧的电影、电视剧?比如京剧、豫剧、越剧等。”结果回答是:“没有,谁有空看它呀。”
   只有继承创新才能赋予传统戏剧新的生命力,中国的传统戏剧发展到今天,它也并不是不一成不变的,始终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学是人类精神上的灵魂寄托,时代在进步,新名词不断丰富,以及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才出现文学的分类和命名,历史上文学一词的出现是西汉时期的学校官名。《论语》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被后人称为孔门四科。有了文,人就有精神追求。古老戏剧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是最早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戏剧也在与时俱进,从原始氏族聚居区到君王享用,再到民间重要场合祈福、驱邪、祭祀、庆典等活动的歌舞表演开始,原始社会的戏剧始终在不断地继承创新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戏剧文化,这中间不论发生什么,戏剧都一直不断的在自我革新发展。
   从夏代的俳优,到周代的傩戏、社火、它们都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一种图腾崇拜,这些原始歌舞图腾崇拜,走过历史上漫长的岁月,先民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上、木柱上、刺在身上,画在脸上,制成面具,每逢祭祀、重大庆典,人们显露出身上图腾图案,戴上图腾面具,击打着手中的工具,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高歌狂舞,驱除邪魔,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保佑平安。
   在商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前256年),《周礼》有了傩的文字记载,是在宫廷里逐鬼祭祀仪式,这种表演称之为大傩,它带有巫术性的舞蹈表演,又衍生出中国特有的原始戏剧文化,如社火、傩戏、到秦腔、秧歌、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形成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戏剧形式。傩戏是戏剧的雏形,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发展现到如今,中国传统戏剧走过它的辉煌,被西方称为中国歌剧。雅典最早的戏剧,同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活动,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我国戏剧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的剧种:中国的戏曲,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
   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戏剧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夏到周有俳优傩戏、再到社火、秦腔、秧歌、以后发展到多达三百多种的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其中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各种地方剧种都有自己特色。
   傩戏被现代称之为“戏剧活化石”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地。中国传统的戏剧,包括了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杂技以及现实中的各种生活元素等多种表演方式。剧本创作更离不开文学创作的所有要素,小说散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的渲染,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形象的特色个性,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音乐旋律之美。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说西方的戏剧先进,如何领先等等?又说传统戏剧落后了?问题不能这么看,它们没有可比性,就像有人问大米好,还是小麦好一样。它们各有各优势,谁也顶替不了谁。
   我们的戏剧雏形,在夏商之时就出现了,汉魏时期,傩戏表演规模盛行,唐宋以后,随着傩戏的广泛流行,融入了儒、道、佛等文化,借用了许多神话和民间传说,改编了的故事中有战争题材的内容,各种传说穿插其间,紧跟时代。具备了浓厚的民间传统戏剧文化特色,《兰陵王》、《目连救母》等傩戏剧目能够延传至今,说明它们有很强的生命力。
   傩戏《捉黄鬼》,这是个传统剧目,演出者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秧歌等,用各种现实生活的道具,加入了表演中,形成了民间艺术。表演中直接参加演出人员同辅助人员,有时参与者总数不下上千人。《捉黄鬼》是沿街演出的哑剧,属对戏范畴。角色有阎罗王、判官、被捉拿的是黄鬼。它是旱涝、虫害、疫病等灾害的人格形象,又是忤逆不孝、欺负弱小邪恶势力的代表。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表现了人民对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美好愿望,是对人们进行敬老爱幼,伦理道德的教化。
   傩戏代表剧目有《捉黄鬼》《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西游记》等故事的剧目。这些剧目的存在,除了演职人员,还有戏剧剧本创作者的功劳。进入21世纪,流行了几千年的傩文化,走向了衰退的边缘,国家对傩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和研究,并且把各地许多傩文化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社火,是庆阳地区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分布于庆城、西峰、镇原、宁县、正宁、合水诸县等地区。民间社火先后两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不是传统戏剧好不好的事,只能说人们的欣赏能力提高的太快了,现有的戏剧表演,同样跟不上人们的期待值。这种现象东西方的情况基本都一样,这样就需要有更多的戏剧剧本创作人员,创作出更好的戏剧剧本。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戏剧文化面对社会迅猛的发展和进步,面对着物质欲望的强烈冲击,作为文学戏剧剧本的创作者,不能随波逐流滑向欲望的漩涡,在各种文学中,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传统戏剧文学曾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时代。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了现实人们的精神风貌,以不同的形式文学体裁,表现了人民内心的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地域人民的社会生活状况。从夏商出现的俳优、傩戏出现,人类的精神有了寄托和追求,它们是戏剧文学的前身。当时的戏剧按现在的要求,虽然算不上戏剧文学的标准,却具备了展示某种“神奇”力量的表演功能,深受人民喜爱,为后来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俳优的语言丰富,具有喜剧风格。善用隐语、反语、讥讽、夸张的手法表演,相当于现代的小品类节目。傩戏在当时创作,主要是巫师现场的发挥,用变形的体态动作,怪异的面目表情,随手拿来能够敲响发出声音的工具,进行驱邪、祈福等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改进,参与人数的人数增多,巫师们有的变成了艺人,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出现了化妆脸谱,兽皮做成能够敲响的鼓,有了铜的出现,又有了打击乐器锣、镲、钹等乐器。表演时多以肢体语言,伴随着打击乐的节奏表演。在文字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巫师艺人们只能口口相传,创作中不断地加入现实生活的新元素,文学是先有戏,而后出现文学一词,不论文学怎样分类,戏剧文学都是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传统戏剧,它能从远古走到今天也算不易了。对于戏剧文学创作爱好者来说,了解一下戏剧文学的前身今世是有必要的。

共 58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亮出观点:文学创作不止是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还应该包括戏剧创作。戏剧最早的形式以俳优的方式出现,也曾有过辉煌鼎盛的时期。从戏剧创作本身来说,也是以语言为载体,描述出相应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状况,达到创作者所想表达的主题愿望。作者从戏剧诞生的时间,戏剧的作用和分类都做了详细的叙述,对于研究文学并进行文学创作的工作者们,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一篇语言生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佳作,力荐赏阅!晓荷有您更精彩,期待再次投稿!【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10-16 12:01:36
  老师阅历和知识都非常丰富,向您学习,祝您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高祥华        2023-10-16 12:02:58
  谢谢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高祥华        2023-10-17 13:21:57
  老师好:如果您能继续发表我类似的文章,会成为一个长篇连载,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再给您发一篇,您看看。
3 楼        文友:海燕来了        2023-10-16 17:07:17
  拜读老师深度佳作,受益良多!
回复3 楼        文友:高祥华        2023-10-17 13:07:59
  谢谢老师们!浪费您时间了
4 楼        文友:高祥华        2023-10-17 17:36:30
  谢谢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