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一座城 一尊佛(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一座城 一尊佛(散文)


作者:野夫 布衣,17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发表时间:2023-10-19 19:32:22
摘要:一座城的兴衰,一尊佛的今昔


   一座城
   城外有城。距县城15里,黑城便是大宁古时的城外城了。
   记忆中的黑城,公路穿村而过,石砌的门楼,杂乱的街巷,让人看上去,丝毫没有一点城市的印迹。
   美丽乡村行,行至黑城,随村民逛,听村民讲,黑城有戏台,与戏台对应的是三清殿,转向东,有县城唯一遗存的烽火台,街面条石铺就,街巷商贾林立,直通门楼。路北制高点有照壁、门楼、明三暗五四厢窑,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民居原貌。东北面有“营房院”,村正中有“牌楼院”,庭院有门楼两座,前门楼牌匾书有“四世明经”,后门楼牌匾书有“耕读传家”,两座门楼中间有插石桩的旗杆,该院又称“旗杆院”。路南是油坊院,临街为铺面,后院为作坊,院外搁置石碾、石磨,磨盘四周自然风化为锯齿形,磨道深陷光洁,四周泥土龟裂翻卷。兴趣使然绕磨道而行,耳边悠悠然似乎传来铃铛声,脚踩磨道,油坊铿锵作响,曾今繁华的盛景犹如就在眼前……这时心里嘀咕,黑城有点像座城。
   为解心头疑团,翻找书藉查寻,这一找,还真出乎我所料。清光绪九年《大宁县志》。志书“兵防”一节记载:“大宁县营自明崇祯壬申年设。原设职官,以守备衔管把总事。本朝改设把总一员。本营额兵七十名,内防守本县。东汛罗曲铺三名,南汛茨落铺三名,西汛黑城铺三名,北汛房村铺三名,马斗关三名。管制范围:东汛罗曲十五里接隰州午城汛十五里,南汛茨落三十里接吉州桃源汛二十里,西汛黑城二十五里接马斗关汛四十五里,北汛房村十五里接永和桑壁三十里,四汛各建营房十间,门楼一座。”“黑城”最早出现在清版《大宁县志》。联想黑城村采风时所听、所看,“营房院”与“西汛”黑城,营房十间,门楼一座。明崇祯年设置把总,修建营房和门楼,可见黑城在古时西部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再从汉语字典考证。“城”字另有解释—-“城,唐要塞设守之处”。在唐代,把设立守军的军事要塞之处称之为“城”。张新生著《“黑厍”与“黑城”》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远在邑城之外的黑城,实际上属于乡村一级,无论如何也不够资格称为“城”,但黑城偏偏就称为城,而且一叫就是上百年。”他的表述也正是我想说的。
   古时对城市建制有三个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黑城”有把总,有守军,有手工业作坊,有居民区,有烽火台,有门楼,有沿街交易的驿站,西部要塞,雉堞咽喉,这也许是“黑城”称之为“城”的真实所在吧。古代神农时期,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的描述,这大概是中国最古老的集市,也是古代城市形成的早期雏形。从现有的文物遗存到历史资料的考证,黑城,曾经的一座城,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再次踏上“黑城”,黑城,这座省级文旅示范村,借助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实现了一次真正的历史蜕变,璀璨耀眼的门楼,古朴典雅的街巷,巍峨高耸的烽火台,神韵天成的三清殿,黑城,西部要塞,雉碟咽喉的一座城,才真正焕发出了应有的光彩。
  
   一尊佛
   黑城有佛,一尊来历传奇的弥勒佛。
   佛从何来?佛从水中来。听来好笑,一尊石佛,居然从水中而来,谁信?可黑城村上点年纪的老人都这么说……
   美丽乡村行在黑城,看三清殿、看烽火台,看旗杆院、看古巷,看雉堞门楼,黑城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瓦块、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就在即将结束这次采风时,村人不经意说出一句话:三清殿土台草丛有一尊石佛。村中无寺庙,哪来的弥勒佛?
   一群人上陡坡,穿荆棘,果然在乱草丛中发现一尊坐着的弥勒佛。石佛有身却无头,佛身除手指、膝盖部分风化外,其余还算完好。问及村民,村民讲述:石佛不知何年何月就搁置在此。石佛以前还算完整,也不知谁家淘气的孩子把佛头砸掉了。佛头在哪?村民讲:石佛在此,村人大都不顾及它的好坏。李晓豫摇头并在草丛中翻寻,竟然还真找到了佛头。晓豫将佛头放置归位,石佛焕然展现出一股神秘的气息。佛像面型丰满,方圆有度,体态舒展,比例匀称,服饰线条流畅,自由活泛。村中无庙,确有佛像,佛从何来?村人告知,佛从水来。村人讲:从祖辈口中相传,不知哪年,天降大雨数日,绕村的昕水河,河水暴涨,沿河居民纷纷操起捞托,沿河捞河柴。黑城距山较远,一年的炊火柴,就靠这发大水捞河柴解决。话说村中有一壮年,力大无穷,水性极好,见河槽里漂浮着酷似树根的东西,小伙急忙跃水打捞,用随身携带的绳索把“树根”牵引上岸,发现居然是一尊石佛,小伙想,石佛能在水中漂浮,说明与佛有缘,就将石佛背着来到土台,小伙在此歇脚,可谁知这一歇,再想背起石佛时,无论怎么用力,石佛纹丝不动。于是石佛就搁置在此,无人再去理会。土台因搁置了石佛,村人绕道而行,长此以往,土台荆棘杂草丛生,石佛与荆棘杂草共生,除顽皮小子玩耍外,再无人理会了。佛从水中来的故事,也就在祖辈人的嘴里,口口相传,色彩传奇,让人费解。
   汉明帝南柯一梦,公元67年佛教传入国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皇亲国戚信奉,民间子民效仿,南北朝进入兴盛时期,当时佛教称为浮屠教。佛教进入大宁,距《大宁县志》记载:最迟应在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565)以前。明朝中叶,小县城已建有浮图结寺院、弥陀寺、大安寺、资圣寺、灵云寺和倒趟寺等十几座,居家设檀,供奉佛像,已是常事,足见乡民对佛的虔诚和膜拜程度。
   美丽乡村行,行在黑城,本心与佛无缘,佛却遇见晓豫,这是石佛的幸事。晓豫是考古爱好者,他把石佛照片发在网上,立即引起一片哗然。省文物专家田建文,市文物专家李兆祥纷纷来黑城村考查,专家从石佛的发髻、体态和衣饰初步判断,石佛是唐代的文物。盛唐乃造佛像的黄金时代,佛像造型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已完全摆脱了隋和初唐时佛头部偏大,体态僵板的感觉。佛的头部与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佛发多为水波纹式或螺发。衣饰方领下垂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和裙束腰,线条动态十足,自由活泛。晚唐与五代时佛像式样虽接近唐代风格,但技法略有退步,盛唐时的那种气势恢宏,充满自信,自由发挥的作风逐渐消失,变得较为拘谨,略显生硬。菩萨略欠自由感,衣带装饰亦稍显朴素,精气神不足。黑城村弥勒佛兼具了盛唐佛像的诸多特征,佛像有了身份,也就得到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土台变了模样,石佛也就有了“归宿”。
   黑城古时称为城,而今后边加一个“村”字,黑城就蜕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了;黑城村有一尊佛,过去有,但无人知道它的价值,佛也就是佛,而今弥勒佛有了“唐代”的身份,一座城也就变得厚重的多、驰名的多了……
   (原创首发)
  

共 2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散文,作者具有很丰富的历史知识,为了考据“黑城”的由来和历史,专门实地考察并查找资料,互相印证,把“黑城”的今昔对比和沧桑兴衰写得条理清晰、淋漓尽致。文笔朴实,文风简洁,文字功底扎实,让人读后记忆深刻,不由自主陷入深思。“古时对城市建制有三个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黑城”有把总,有守军,有手工业作坊,有居民区,有烽火台,有门楼,有沿街交易的驿站,西部要塞,雉堞咽喉,这也许是“黑城”称之为“城”的真实所在吧。古代神农时期,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的描述,这大概是中国最古老的集市,也是古代城市形成的早期雏形。从现有的文物遗存到历史资料的考证,黑城,曾经的一座城,越来越清晰可见了……”资料丰富,思路清晰,简明扼要,写得很有文采! 关于一尊佛的历史,作者写得有声有色,层次清晰,有悬念感,富有传奇色彩,让人神往。“佛从何来?佛从水中来。听来好笑,一尊石佛,居然从水中而来,谁信?可黑城村上点年纪的老人都这么说……   美丽乡村行在黑城,看三清殿、看烽火台,看旗杆院、看古巷,看雉堞门楼,黑城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瓦块、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就在即将结束这次采风时,村人不经意说出一句话:三清殿土台草丛有一尊石佛。村中无寺庙,哪来的弥勒佛?”一句“佛从何来?佛从水中来。”就不由自主让人欲罢不能;读完全文,掩卷沉思,更让人思古怀今,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一篇精致的很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推荐阅读欣赏。 【丁香编辑:墨海顽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3-10-19 19:35:26
  精美散文,推荐阅读欣赏,祝福作者老师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野夫        2023-10-20 16:57:07
  感谢老师推荐,顺祝秋安!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3-10-19 19:36:33
  认真品读,令人深思。今昔对比,感慨万千。
回复2 楼        文友:野夫        2023-10-20 16:57:49
  老师谬赞!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0-19 20:32:20
  提醒作者老师:作者简介不能写在文末。可以写在评论栏。谢谢投稿丁香,创作辛苦,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3 楼        文友:野夫        2023-10-20 16:58:24
  感谢提醒,顺祝安康!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0-19 20:34:39
  文意深厚,内容充实,思想性强,行文流畅,作者笔力不凡,知识渊博,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4 楼        文友:野夫        2023-10-20 16:59:32
  向老师问好,多谢!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10-19 20:38:52
  感谢墨海顽石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的好,老师勤奋工作的精神真的弘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5 楼        文友:野夫        2023-10-20 17:00:39
  编者按老师写的很精彩,多谢老师提携!
6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3-10-23 21:15:32
  一城故事一尊佛,
   万千理由万字言。
   诸君莫问阳间老,
   朝朝代代奇闻传。
   点赞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