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照片里的时代(散文)
有人说,我这个年龄,就剩下回忆了。回忆不好吗?我只是比我年龄小的人提前进入回忆,我的这些回忆,因积攒下来的照片开始,如果仅仅是通过照片翻阅一生,那就没有意义了,我的这些照片和记忆,带着一个个时代的影子,而且这个时代在一步步走向可爱,所以,我能够见证时代的变迁,这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我可以站在这个时代的节点,来重温时代,比较时代,足够幸运。
一
时光悄然流逝,年华匆匆而过,还有三个月,我就到米寿之年。儿子要隆重给我庆生,让我翻找平生重要时段的照片,拿到照相馆做精美相册。
写字台上,茶几上,沙发上摆满相片,很遗憾,八岁以前我没有照片。那时我家几乎没有隔夜粮,连小偷都不光顾,拍照片纯属痴心妄想。
上小学了,老师让交一张照片,大概是往学籍簿上贴,母亲咬咬牙,拿出几个攥出汗水的钱,领我拍了第一张照片,梳着“灶坑门”头发,我是小亡国奴,必须梳日本小女孩儿的发型,紧紧抿着嘴,表情傻傻的。那时,我并不懂得这样装束的含义,但内心有一股很不自在的情绪,儿童的心,从来都是毫不掩饰的,如今再看这张照片,突然觉得自己的情绪和神态,是那么经典,我用这张照片表达了我对一个时代的郁闷。很多人看了照片,总问我为什么是这样。希望他联系时代的背景去读懂。
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各拍一张照片是毕业证的需要,九年间只拍两张照片,是母亲不爱我吗?不想给女儿留下童年,少年的记忆吗?不是,穷困,让一切皆不可能。
21岁我中师毕业了,与学友同窗三载,情深谊长,依依惜别之际,又是七彩青春,做着开花的梦的年龄,谁不想多拍几张青春靓影留给未来,赠给同学,可是我们竟拍二人、三人合影的一寸照,人小得可怜,看着吃力,不理解吧?拍一张照片如此算计,手头拮据呀!能够坚持到毕业,真的不在乎是不是有这张照片,贫穷,不但限制着我们的想象,更是直接将青春弄得支离破碎。曾经的同学,那时的往事,都能忘记就忘记,谁还在乎是否记得住。如今,拿出这张照片,我们可以毫不掩饰曾经的贫穷,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岂不知我们的心头,总是罩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贫穷就像一道灰色,涂着所有的往事昔人。
我恋爱了,异地恋,男友向我要照片。女为悦己者容,热恋中的女孩,多想精心打扮自己,拍上一张清丽,秀雅,小有魅力的照片,寄给男友。我却选一张和闺密合影的二人照,热恋中的人如此“吝啬”不可思议吧?贫穷是魔鬼,魔鬼让人什么事都干不出。
结婚,女人一生中最高光梦幻的时刻,哪个姑娘不渴望手捧着芳香四溢的鲜花,身披洁白拖地的婚纱,在红毯上,伴着悠扬的乐声,徐徐前行,优雅、飘逸而朦胧,照相机频频闪光,记录下女人的唯美时刻。我结婚时,婚纱照?奢望,只有结婚证上呆呆的二人照。贫穷像幽灵一样,一直在我身边逡巡。
看看那个时代的人的结婚照,能够有几对人可以写真一幅玉照,只能是表示一下而已。我们结婚,根本没有给自己一个改变贫穷的信念,因为无从谈起,那样的时光,我们是正在完成一个过程,不在于连一个过程都没有而遗憾。
文革大串联,我和学校女同事来到天安门,金水桥边,心仪已久的地方,激情似火,多想拍照,让这终生难忘的时刻定格,但我们之中谁也没有照相机,那是奢侈品,到天安门不拍照?罕见!那时,天安门前很乱,没有人在那里靠摄影赚钱。只能怀憾离开。
高考恢复以后,很多次,铁路中学领导给教高中毕业班老师开一张铁路免票去旅游,算出差,有补助,是慰问和奖励,美事!改革开放以来,到外地听课,开会,健康疗养的机会多了,拍照也多了,不过都是120相机拍的黑白照。
二
每次从外地归来,不顾风尘仆仆,第一件事就是奔有名气的照相馆,取回照片,一张一张在背面写上时间、地点,再端详,审视,欣赏,分析,琢磨照片的优劣,总结拍照经验,熟能生巧,也算无师自通吧,我的摄影技术在提高。一次张家界归来,丈夫看我的照片,奇怪地问:怎么回事?你的游伴的照片都好,你的照片可不怎么样。我说:“游伴的照片是我拍的,我的照片是游伴拍的呀!”
1985年,在桂林疗养,一个疗友带一台彩照相机,我们遍游甲天下胜景,兴奋地聚焦相机前,笑得合不拢嘴,第一次拍彩照,欣赏彩照,新奇,漂亮,逼真!照片升级了。
从小我就景仰李白仗剑远游的豪迈。退休了,我便云游天下,北至远眺俄罗斯,回望大草原的塞外边陲满洲里;南至素有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的香港;西南至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城西双版纳;西北至七大古都之首,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东南至风景如画,丰衍膏腴之地宝岛台湾。走过山水,都令我心醉神迷。蓬莱仙境,玉宇琼楼,访名胜,览古迹,绚丽风光尽收镜头之下。重游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在毛主席曾挥手的地方拍照,夙愿得偿,一补文革没在天安门拍照的缺憾,心中好不惬意!
岂止国内,俄罗斯、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国,也曾洒下我的笑声,留下我的倩影。
后来,儿子在人间天堂浪漫三亚购房,我家安在三亚最美的花园小区之一——凤凰水城。小区的叠翠流金,百卉千葩,蜂飞蝶舞,三亚的风景名胜尽数被我的镜头捕捉。
我的照片多得说出来吓人,足足有两千多张,一次又一次买相册,对照片精选,在照片旁边的标签上写上精词丽句,优雅而浪漫,照相册图文并茂,闲暇之余,翻阅相册,回忆美妙的时光,欣悦而享受。
照片太多,太占地方,优胜劣汰,凡是人小的,清晰度不够的,构图不理想的,一律撕掉,这撕的可是钱啊!那又怎样?不好的不心疼撕,不差钱。
十几年前,儿子的一个搞摄影的好友给我拍了一组立体照,交给我的不是彩照,是黑色的底片,一张约四指宽,八指长的长方形塑料框,被隔成两部分,内有两张黑色影像,用特制的眼镜在电光下观看,有点像我小时候看到的拉洋片。照片上的人目光灼灼,肌肤有弹性,栩栩如生,连玉镯、项链都好像闪闪发光。外景照片,海上浪花翻涌,岸边绿树摇曳生姿,惟妙惟肖。看过我的立体照的人无不惊叫,喝彩。迄今为止,我还没发现第二个人有立体照。
有趣的是,我本人颜值不高,但照片骗人,总是比本人精神,年轻,漂亮,所以我拍照成“瘾”。别人看到我的照片,都赞美我是不老女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夸心里美滋滋的,每每欣赏照片,心中充满欢乐。
有了智能手机,更可以“恣意妄为”,选精品,变着招地制作音乐相册、立体相册……做美篇,发朋友圈炫耀成功,点赞成片,幸福感爆棚!照片为我的生活增彩。
一粒沙里见世界,我的照片从无到有,从少到巨多,由黑白到彩照,由平面到立体,一部照片史,反映了大变化,我的生活是富裕代替了贫穷,多彩代替了单调,幸福代替了艰辛,当年的小亡国奴变成了桃李芬芳的人民教师。
也许,我是苍白的,苍白得只能靠照片回顾曾经,一点点精彩就要陶醉,其实,不要这样看我。经历过曾经的苦难,哪怕是一点点彩色,都是值得留住的。没有新中国新时代,我不可能改变自己的身份,更不可能通过这篇做一番对比,因为那些照片没有了身份的变化,都显得毫无意义了。
我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常常眼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要说是因为我对祖国,对党爱得深沉!
儿子说,哪怕曾经再小的照片也要留下,那是不可复制的青春时光。那段时光,被贫穷上色,无论怎么样,我还是喜欢当下的日子,喜欢最近这四十几年走过大江南北留下的照片,因为我是共和国的主人,照片上的脸有了笑容,照片上的我是挺直了身板的。
我也知道,将来一定有人也会和我一样,打开自己一生的照片,唤醒记忆。那也就像接续了我的这些照片,继续讲故事,我已经打好了暖色的底子,开始展示吧,开讲吧,也讲出你的精彩故事。
有人说,长大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失去吧,最好是向童年少年告别,不堪回首,告别就是唯一的办法,我喜欢告别,迎接未来。但必须留住告别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在这样的告别里有了质的飞跃。今天的时代,也会被下一代人告别,但色调却是温暖的,因为将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