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小剧团里的遇见(散文)
人生有许多遇见,遇见就是缘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我的最美丽的遇见,从进入小剧团开始。
小剧团就是俏夕阳艺术团,我和它相遇在2023年,是偶然是必然。我遇见了穷其一生难以相遇的兄弟姐妹,我们因为歌唱和表演艺术爱好走到一起,当音乐响起,就会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我们谈论最多的是艺术话题,仿佛金钱物质地位都不复存在。即使夕阳西下,即使烟花瞬间般璀璨,也乐此不疲。我们歌唱祖国,歌唱自己的新生活,累并快乐着。
在小剧团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纯净的,没有纷争,没有种族歧视,仿佛一切都在为歌唱和谐共生。
但国庆节过后,小剧团里的演员都觉得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安逸,在家休息。说是休息,还不如说紧张忙碌,只是换了场地。爱唱歌的他们每天都去广场唱歌。团长领一伙在东边唱,当然少不了她的左膀右臂,剧团里的“四大金刚”:团长于淑霞,老岳,李树友,还有最美的老年美女秀秀。
这几个人,只有秀秀身体是健康的,李树友几次大手术,气息远不如从前:团长腰脱,唱歌的时候扎腰带,我刚来剧团时,我以为专业唱歌需要腰带呢,后来才知道腰带的职责所在。老岳是团长的助手,团长导演时,他控制音响,另外还负责监督演员的动作,参与导演,有时和团长意见不统一,老吵架,就像两口子斗嘴,让人忍俊不禁。我们在旁边默不作声,她俩都弄得脸红脖子粗,有时演员也很反感。他经常和团长平行而坐,夏天热,他一个人享受一个小电风扇的吹拂,秀秀歌唱得霸道,我最爱听她唱歌,容貌好,身材好,打扮也时髦,老岳曾经评价秀秀,剧团顶属她长得漂亮,就是事多,言外之意,是一枝带刺的玫瑰,只能远观,不能近瞧。
他们这一伙人,是红花,我们当然就是绿叶,演出的时候,红花绿叶扶持,他们也并不感动,需要我们的时候,精诚团结,不需要我们时,就晾晒一边。
我们这些小人物也不示弱,70岁的老杨大哥领着我们在西边唱。
我们这边人比较多,我们的宗旨就是重在参与,不光我们剧团人唱,不认识的人,只要想唱我们热烈欢迎。老杨大哥对我很好,对我的进步总是给予鼓励,一个小小的进步,就足以让我高兴好一阵。团长从来不鼓励我,只是一味地挑我唱歌的毛病,我也不愿意去她那里唱歌。
东边歌场永远就他们那几个人,偶尔的有个石油的爱唱歌的老张,也在她们那里唱,还唱不明白,原因是老张把嗓子唱破了,一到高音就狼哭鬼嚎,自以为是专业水平圈子里的人,也不屑于和我们“同流合污”。
小裴,原来是他们圈子里的人,是团长重点培养对象,说实话,他嗓音较好,比我强,就是不在调上,习惯了自由演唱风格,咬字不准确,音准不到位,一个《太阳出来照四方》也登不了大雅之堂,团长苦口婆心地指导,也不进步,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接受不了团长严厉的训斥,索性退出了我们小剧团,说他妈妈要到他家来养老,没时间排练,到现在他妈妈也没来,我想这也许是他退群的一个托词罢了。他现在也参加了夕阳红歌唱班,去学声乐,和我们老年大学的演员,在一个班里,显得有些疏远与陌生。
我因为工作忙的缘故,拒绝参加学习班,自己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特立独行,符合我的性格。写文字的人向来是孤独的,多数人是不合群的,我还好,既孤独又喜热闹,既正经又幽默。剧团里只要有我在,氛围很和谐,就这样一个人,在我耍小性子不玩的时候,团长哥姐们都来劝我回到组织,其实是缺谁,演出都不完美,只是我自作多情,高看了自己。
有时出于对团长的面子,我们也去他们那里捧场,鼓掌,加油。他们从不来我们这里联欢,在他们眼里,我们不是一个级别,不是一个档次,他们正在练习,《看山,看水,老中国》京腔京调,都拿着歌谱练唱,好专业,格局大,上档次的一个团体,我们只能敬而远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了,团长实力最强,不必多说了……
在初中时代,我也参加过班里小剧团,说过快板《秦始皇》,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毛泽东思想宣传员。那个年代的节目,都带有思想性,文艺性,阶级性,是无产阶级的宣传阵地。如今的小剧团纯属于娱乐,即使唱着革命歌曲,也缺少革命性,有的改变原创,这很让民众反感。有些歌曲是经典的、艺术的、神圣的,不容改编的,改编后有时是反动的,一如新东方红,就是个例证,即使云朵唱得再好,词曲家做得再好,也有不怀好意之嫌疑,尤其歌词的正确性。
上午睡了一大觉,身体恢复了精力,在家呆不住了。每天,我们小剧团的伙伴们都去明珠广场唱歌,我们剧团有自己的音响,而且音响设备很好,音质,音色都要比声卡和全民k歌要好得多。每天他们都往群里发作品,看见他们玩得兴高采烈,我就着急。因为我上夜班,白天必须睡好觉,不然会影响工作,我只能下午去广场和他们玩会儿,有时累就不去了。天冷了,我去的次数就少了。今天我刚到,老杨大哥叫我先唱,别人靠后,说我唱完歌还得上班,我唱了几首歌,大冷天的让别人等,我有点不好意思,就让给别人唱,他们说你唱吧,好久没来唱了,让你唱个够。说心里话,他们对我都挺好,有谦有让,忽然想起孔融让梨。感动之余,又有些许的温情,在这个小剧团里,有一种暖氤氲着我身心……
在艺术团里,我收获最大的,不是歌唱水平的提高,而是兄弟姐妹情深,我们时常的AA制去饭店吃饭,聊着我们在排练节目中的快乐、失误,有时我们就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生气了,他不高兴了,过一会又和好了,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在小剧团里,有时退休金高的,也请我们退休金低的人吃饭,体现了互相爱护,互相关照的理念,中国是人情大国,讲究礼尚往来,退休金低的有时也要表示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人觉得你吃亏了,他占便宜那种小市民的斤斤计两,更多的是宽容,理解。我们老了,都不太在意金钱的价值,心情愉快是我们的宗旨,过好每一天是我们的期盼。我很珍惜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
这是我们小剧团里真实的故事,还有好多有趣的经历,有的记忆模糊,还不能准确地展示出来。总之一句话,在这个小剧团里,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如钟鼓般响彻我们心灵原野,那些人,那些事,记录了我们的笑语欢歌。因为我们有共同爱好,走到一起。即使有磕碰,大家也选择了包容。
如今他们玩得不亦说乎,我在这里努力地工作,有演出任务,我就全力以赴去排练。我偶尔地去广场K歌,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小剧团是我一生中最美丽、最难得的遇见。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这样的遇见还能有几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