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振间竹楼当房用(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振间竹楼当房用(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30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发表时间:2023-10-23 20:03:06


   先祖留给我们那处唯一的基业,座落于一片起伏的群山之间。它靠山而居的优势,使得很多次在外界看来是该降临的灾难都被一一化解了。看上去它的后山虽有些奇陡高耸,却从没遭遇过一次山石滑坡、泥石流之类的冲击。使得作为晚辈的我们这一家人也在那地方住了若干年,几乎把我们整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都留在了那里,与它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传当初他们是在湖广的儿女填四川时,被反剪着手押过来的。看到这连绵起伏的大山,想到日后定不会为烧柴的事犯愁,便停下走累了的脚步。在一个叫土门的小山村里住了下来。后来他们所遭遇到的一切,便是在为那个匆忙的决定付出的代价。
   可我又听奶奶说过,我们的祖先压根儿就不是本地的种,缘于我们的先祖流浪到这儿后,实在走不动路了才落脚到这儿的。那夜他们睡了个难得的好觉……这大概也是他们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但不管哪一种,他们是从外地迁徙来的,这一点可认定为千真万确的事实。
   当初,他们住进去时却一无所有。所谓的房子,只是在地上盖了个棚而已。甚至到了有我们兄妹五人的时候,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也还是那几间破落的由泥巴墙、茅草顶围成的所谓的房子。
   房子也不多。人畜共用的、大大小小算起来有六间,只能勉强安身。一间吃饭的灶屋,三间住人的歇房,一间养牛的地圈,再就是一间喂猪的台圈——储存粪水的茅坑在它的底下。
   烟熏火燎的灶屋本不能派作它用,但由于房子总是拥挤,就给它压缩了空间,截了半节出来堆东西用。其实,农村人舍不得丢的破铜烂铁很多,即便把它们分散安置到各个屋里去,也还是摆不完。我们那三间住人的歇房里,除了每间都放置了几个用作屯集包谷麦子谷子口粮的柜子外,再搭了架子床在屋里,就没留下多少空地了。
   那时,我们家有奶奶、父母,还有我们兄妹五人,一共八口人,并且我们还在往大里长呢!小的时候是三个四个压饼似地挤在一起睡,大了可就不行了。
   实在挤得没法,东西推不下不说,连人也有些“堆”不下了的样子。
  
   二
   父母算来算去、量来量去,觉得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朝空中发展。光说倒是轻巧,往空中发展只能去振楼了。而要振一间楼房,却也有修一间房子那大的工程。
   在家里一堆的娃娃中,数我年龄最大,自然我脑子里关于振楼的事就最为深刻了。我记得他们筹备的时间整整花去了一年。
   在这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里,我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节约一点,我们要振楼、花销大呢——好像奶奶与父母亲谁都在给我们灌输节约、再节约的理念。节约啥嘛,我们吃的都是稀汤簸浪的稀饭,不论是煮顿稀饭还是干饭,里面都见不到有多少大米的影子——煮稀饭吧,酸菜红苕什么的一大堆,汤把耳朵喝得发胀;煮干饭吃吧,好不容易才盼来,结果红苕南瓜在里面起了主导作用,白米有如药影子那么稀罕……嗨,别提这了,提起来心酸得很。
   其实啊,振间竹楼所需的材料只那么几种,碗口粗的大树要三四根;竹子就要的多多了,可以说多得数不清——全是慈竹,用斑竹没人出得起。斑竹长得慢,是个稀罕物。这慈竹要酒杯粗,去掉头上的弯拐,再去掉巅巅上不得力的那一节,中间可用的那部分大多竹子都能达到。问题是这需要的很多就有些难办了;再就是要用截短了的谷草茎,加上从存水田里捞起来的烂泥巴——要把这家伙捞起来后先堆着,中间弄个坑儿注满水——目的是等它“养”,没十天半个月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这简单的材料也是那时候的缺货。
   山坡上,不论是公坡还是私坡,都它妈的扯蛋,根本长不出东西来。酒杯粗的小树苗儿也被修了枝——这还是大人有意留下来的。连坡上的地卷皮,也都弄回来作了牛圈里的肥料。
   眼见在有限的那些范围内,弄到碗口粗的大树很可能会无望,父母亲就提早布局。一方面,父亲在他任教的外村小学里,去向他的学生家长们“找”。听父母私下议论,他完全没把握,不知在这一年的筹备期内能不能“找”得到、能找几根像样的大树回来。另一方面,他们也做好了要去远近有树卖的人家里花大价钱买。总之,他们动用了很多关系,以确保能在规划的时间内找齐它们。
   接下来,竹子的事就稍稍好办些了。毕竟它个头小,竹林里的嫩竹子每年都要长出来——会长很多出来的。如果振楼的后期缺的量不大,倒是可以向别人要几根竹子的。平时积攒下来的友谊,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发挥些作用的。问题是,这竹子的大头还得由自己来扛的。
   我们家栽的那几丛慈竹的根须裸露在外面的时间已有很多年了。自从它栽下去后,就把那土里的肥气吸干榨尽了,长出来的竹子瘦巴干筋的。大人们早想过把它挖起来,去掉老头重新栽过——既然老了的它们不能老当益壮,不如重新开始,让年轻的茁壮成长,但这样它生长的时间就要的长了。没办法,想到自己有急切的目的,只好耐着性子顺着它了。父亲给竹子的根部浇了茅坑里的粪水……还算好,它也明白了我们的心意。新发出来的一批嫩竹子,不但数量多,而且个个还长得像模像样的,在我们振竹楼的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三
   振楼的时候,我作为不用向外请人、就可以节约下来的一个帮工。外爷是老木匠了,经他给树去皮、锯短后,可供使用的成品很快就弄出来了。
   真正出钱从外面请来的人,是村里振楼的高手。他人一到,立即就在场地上东瞧瞧西望望,一副老者的模样。先用锄头去推那堆烂泥巴,先检查它的干稀度,又去看树头树巅的粗细,放进墙里的孔该打出多大来。奶奶说过,这个王爷爷很有眼窍,根本不用尺子量木头的粗细,他在墙上所开的孔,保准放进去就合适。然后,他又用手扒一下那一堆已经准备好了的竹子,沉默一下才胸有成竹般地说:“这竹子还差呢!”
   他的话正好被从外面回来的父母听到了。他们的肩上扛了一大捆竹子,父亲在前、母亲在后,前面是竹子的头,后面是竹子的巅。在后的母亲忙说:“他们答应给我一些。还有没扛回来的。”
   王爷爷点了一只自己裹的土烟抽,这才走进要振楼的那间屋子,不一会儿功夫,那屋子就传出了墙壁上开槽的声音。
   “谷草节节要寸长才行哈”,我正在树下的泥塘边往里倒草节。旁边的木墩上放了一把弯刀,很多才剁出来的谷草节散落在了地上。父亲将它们弄拢、也往烂泥里倒了一些,又用锄头将它们搅拌匀净。
   众人配合下,竹楼振了三天。在那不起眼的三天里,它花去了我们积攒了一年的“积蓄”。包括米面油、包括猪肉(这可是个稀罕物,一年也吃不了几次,每次吃得都意犹未尽),当然更包括用积蓄买来的那几根用作楼板横梁的大树,还包括最后给师傅支付的工钱……
   竹子的成本也是钱,关于这个不得不考虑进去。以前,我们家的煤油钱、盐巴钱、火柴钱……等等的小开支,都是由我们竹林里的竹子提供的。而今,却被我们养护了不对外公开贱卖的两年。在这两年里,却缺少了卖竹子的这份收入。
  
   四
   由于所振的竹楼是将一个屋子的空间一分为二的,上下部分都显得格外压抑,但接踵而至的好处也很明显。冬天收起了蚊帐的架子床上,再也不受北风的影响,让屋梁上的尘土吹落到夜里我们睡觉的脸上;从感觉上说,它也比以前要暖和些了。还有这多出的一间“房”也是实实在在的,它分散了我们的拥挤。原本父母是准备在那间新振的竹楼上放一张床睡人的,可经过我闹着玩儿的一次“试验”后,他们改变了想法,以致后来那里真正放进去的是一排木头柜子和较多的杂物,它成了一间堆东西的所在。
   我做的那一次“试验”,是缘于父母的一句玩笑话——不知他们的内心深处真是不是也那样想,反正我是当了真的。母亲说:“如果要论功行赏,从你剁草节、拌泥巴的辛苦看,你完全够格先到竹楼上去享受一番的……”。
   心中的那份好奇一下子就给了兴趣。我忙问道:“那你说看,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先享受一下的效果呢?
   “这个,我们就管不着了,那是你的事。”母亲似乎乐意考考我,看我对这事的反应。
   我想了想,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何不在那上面去睡上一觉,以后也好把它申请成自个儿的单身宿舍呢?”
   那天中午,屋外的阳光很辣人,抬手就能摸得到房背上瓦片温度的竹楼,让我身上的汗水如涓涓细流。父亲上楼来发现我的这一情况时,竹席子已被汗水侵湿了……
   “看来这竹楼上面是不能住人的。它离房顶那么近,天一冷时就很冷,天一热时就很热,人受不了。”
   每次,我们到那上面去的目的也只是为存取一下东西而已。不过,自从有了它之后,似乎家里的东西都理顺了,再没以前的那般拥挤。
   关于上竹楼去的那架木楼梯,我有必要补充一句。原本我们家是没有能到达高处去的梯子的,因为有了竹楼才有了它。振竹楼所需的横梁多出来了一根木头,外爷在计划的时候就盯上了它。他拉了墨线,让改板的师傅们沿墨线位置,把那棵所谓的大树均匀地一分为二,再在那上面拔了几个木槽,做出榫卯状,妥妥的一架木楼梯就做成了。遗憾的是每一级梯步不是用木板做的,而是用手腕粗的圆木做成的。我们每次踩它上楼,都要小心翼翼地怕摔着了。
   这为住房紧张时期才想出的应付穷苦日子的办法,在后面我们搬到了新家后就再也没用上过了。新家一建就建了一排,根本不需要再振竹楼什么的了。
   但在我们全家东西搬空、离开老屋的那天,面对自己曾经亲手振过的那间竹楼,我在心里说,我们要走了哟,再见吧!
   它也在一声轰隆声中不复存在了。
  
   (原创首发)
  

共 37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足行老师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家庭辛辛苦苦置办家业振(盖)竹楼的往事。几代人传下来的自家的房子简陋不堪,由于人口较多,不得不在原来基础上加盖一层竹楼。经过一年省吃俭用地筹备,才凑齐了工程的原料,自己动手“养”,向父亲的学生家长们“找”,令人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振楼”的过程更是令人好奇,振楼高手的技术高超,众人配合地干了三天,虽然仍是简陋,但也花去了一家人大部分积蓄,但分配房间时的高兴心情仍然令人感到了那份高兴的心情,尽管实际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但“自从有了它之后,似乎家里的东西都理顺了,再没以前的那般拥挤。”直到后来生活好转,“新家一建就建了一排”,但搬清老屋的时候,随着旧楼的倒下,心头仍有些依依不舍。文章通过盖房的艰辛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感谢作者赐稿文璞,祝愿创作快乐。【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10-23 22:23:30
  欣赏足行两行泪老师的散文新作,镌刻了时代的印记,童年的回忆,表达了父辈的艰辛、勤劳和智慧,对老屋的那份怀念之情。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自立更生才是硬道理,那种全身心的付出才是人生值得。当它轰然倒塌的时候,哀而不伤,旧的事物总会被新事物代替,但最美的记忆永不消失。学习点赞美文,期待老师新作。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11-14 15:15:47
  谢谢!老师下午好!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10-24 19:47:38
  很喜欢看这篇散文,如絮家常,娓娓道来,讲述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振间竹楼当房用,蕴含着父辈的艰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破旧立新,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一代更比一代强。欣赏足行老师散文佳作,期待新作更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3-11-14 15:17:06
  谢谢社长的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