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秋晖下的草原(散文)
一
这是我第三次奔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我必须去一睹秋晖下的草原景色,不能哀叹“如隔三秋兮”,草原,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一定是女大十八变,变得成熟,变得多姿多彩,变得让我有刮目相看的惊喜。
草原,一定不负“秋见”。我最相信关汉卿写的那四个字“秋景堪题”,我就携着这个主题词前往吧。
一路向北,进入通辽境内。秋野的通透,草原的辽阔,让我体会到了“通辽”这个名字有着朴实的写真意义。
这时的秋晖,就像一个追逐我们的使者,确切地说是在高速路两侧的白杨树间跳跃的舞者。当然,也不忘用光线挑逗我们的眼睛,在车窗玻璃上划着简笔画,被树木再一次过滤的暖色,投递给我们的眼睛,不再打盹养神,不再乱说什么单调。第一次感觉,一路并不寂寞,无边的旷野,往往让人心无着落,但有了光与影的灵动,于是我们就醉了,醉在秋晖之下,和草原,与树木,同被树木切割了的草原,一起沉醉。
读过茅盾的《白杨礼赞》,懂得了精神审美,读秋晖下的白杨,感受的是安暖的韵致。想起当年求学时读《美学概论》课程,看到莫奈的《白杨树》油画,我居然用手机在车疾行的动态中摄下和那幅画一样的特色,留下了秋风掠过的足迹,画面被速度模糊了,虚幻了,却表现出一种抽象。秋风,秋光,怎样表现呢?莫奈居然通过锦黄的色彩,穿透树隙的光线,倾斜的白杨身姿,找到了秋之韵,季节之态。于是,我对印象派画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非完全的梦幻形象的呈现,而是在动态里寻找安静的瞬间,留住动态中的静影。艺术,就是要重组美的元素,创造出亦真亦幻的境界。
秋风习习,我听得见了;秋晖抹抹,我从树木倾斜的姿态上捉住了;秋韵,我在穿行中感受到了树木平仄吟哦的声韵了。于是,草原之秋,与我有了共呼吸的关系。
二
莫奈,带着投入的情感,用色彩表现秋晖下白杨树的美,他一定没有想到我可以穿行在这幅油画的最深处。秋晖神奇,把树木弄成斑斓的路墙,用柔光构筑一条魔幻之境。这才是真正的“金光大道”,无需人为的灯光聚焦,不用设计流光溢彩的表演效果。我突然不急于奔赴目的地——巴仁哲里木,而是希望逗留在这幅油画里,让时间无限拉长,也把我的样子留给在路边支起画板绘画的画家吧。
杨树,并非是科尔沁草原最受宠的树木,但草原容得下它扎根葳蕤,它一定要表现出特别的色调来,秋风轻袭,白杨醉晃晃的,叶泛红晕,一身酡红,就像流淌了一路的液体,哦,是红酒,我想掬一抔喝下,举手杯状,同车的朋友吃惊,继而懂得了,也学着我的样子,痛饮一杯酡红,甘愿醉在草原之路上。
湛蓝的天,一定要送出一些云,不管云生何处,为了给草原,给路侧的风景树,我懂得云行的目的。各色的云,甘愿被秋黄织染,成了锦绣色,在树梢上布局,不再游荡无着,云终于找到了寄身处,云过滤着秋晖,光线从云透出,于是带着暖意,问候着秋树,秋树似乎得到了一杯杯暖色的茶,摇曳在秋晖之下,生命气息最浓重的季节,我以为是秋天,秋除了温度略低,染色的功能一点也不亚于春天,就这一点看,秋就是第二个春,而且比春天的萌动多了一份自在与安详。秋晖,才是灵魂深处透射出来的光,是最温馨的色调,仿佛是母亲的手抚摸过的,暖意就留在了树的颜色上。颜色,不是呼应秋晖,而是深切的回报。
从科右中旗始,草原不再遮遮掩掩,一下子打开了它的胸怀,灿如织锦的草原,齐刷刷地铺开锦缎,黄晕红灿的夕阳,就像一个被人提着行走的灯笼,不管车速多么快,都不能伸手抓住。怎么能抓住呢?这枚夕阳正在给草原着色,如果叫草原之色是“锦黄”,我觉得不够准确,应该是丰收色。
春天初萌时,我经过这里,一望无际的土地,染着黑色,如今蝶变为锦色。秋野里,是成片被收割后的玉米茬,就像给土地长出了皱纹,但不是年龄使然,而是笑得拉开了面皮,这个比喻是合适的,这是成熟的标志。甚至我还觉得,草原是在笑迎我们的到来,所以一路上我总是带着微笑,呼应着草原的示意。
玉米穗子,安然地躺在田野的地头,一堆堆,一片片,宛若群山连绵。金色的玉米为草原勾画着线条,就像要做一个画框,装下秋色。成堆的玉米,就像流火的潮汐,金色的米浪,只是涌到地头再也回不去。这个潮汐要延续很长时间。玉米,你有着构思的能力?这是生命篇章的尾声。玉米,是艺术的,它属于哪个流派?胶东半岛的玉米丰收季,都是马上脱粒入仓。而这里的玉米应该属于“蒙米派”,这个派别有着自己的金色盛典,是在向我展示别样的风采。在黑土地里跌宕起伏,曾以绿色示我们以风华,又以黄色呈现结果,我们看到的是最妩媚的笑靥,沉甸甸的热情,回报了拓荒者的劳动。玉米,也有自己的前世今生,短暂,但饱满;一色,但唯美。玉米,用粗犷堆起灿然锦绣,码起一溜璀璨的珍珠,奢华如此。这般安置,令我生出诗意,或许蒙民是为了白云来与之相会?是让白云有个歇脚的地方?蒙民会在蒙古包里静坐着听白云和玉米窃窃私语?他们是在用玉米写诗,这样的诗歌,诗家无解。
粮食,是中国人的一种亘古不变的信仰。蒙民将信仰展现出来,他们也是从苦难的历史得到了一份永恒,信仰是金黄的颜色,于是他们把这种颜色呈现在土地上,这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就像我们在过节时一定要竖起一面红旗,多少祝福的话,多少浓厚的情感,都蕴含其中。
三
科右中旗向北15公里处,是被称为“英雄的草原”的代钦塔拉。无边的芦苇正是扬花之季,黄色中镶嵌了一地的雪白,秋风浮动,芦花就像狼尾躁动,如奔如飞,也是白马万匹驰骋的景象。秋晖在芦花里迷离了,会迷路吗?多么想下车采一片芦苇薄膜,做一支羌笛。说什么“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句)我咏“羌笛这般笑秋风”。
一路北行,就像走进一个没有封闭的考场,那些古诗句都涌出来,很想找一个恰切的句子,作答风景,我是不能交白卷的。
不得不承认,秋晖格外钟情于代钦塔拉几万亩五角枫树林,一树醉酡,一树深红,一树黄橙,一树红黄绿三色交融,点燃了一片草原,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如火如荼啊。我知道,草原上的马头琴就是用五角枫制作的,我的目光在搜寻那个操着马头琴歌吟的歌者,草原辽阔,哪里看得见,但分明听到了马头琴曲,哦,那是一袭袭秋风的杰作啊。秋风,吹红了枫树,染黄了枫林,送来了秋之歌。最让我不解的是,同样在秋晖之下,怎么可以诞生出那么斑斓多样的色彩?哦,怪不得人们都说“七彩阳光”,原来,太阳是一个七彩容器,会按照心愿把树染成不同的缤纷之色啊。我知道,错过这个秋天,所有的色彩就被收敛而去,十月是最饱满的月份,秋风怎么能放过草原而溜走呢,美,只在一瞬间,抓住美的片段,秋风和我们一样,我们就是一袭秋风,以日行千里的速度,收割着美。
发现美,多么被动。我用眼睛收割着美。草原到处都是美,无需发现,准备一颗芳心,酝酿好收获之情,不眨眼睛,美都在眸瞳里。车上的同伴在我眼前晃着手,说我的眼神那么呆。呆呆地沉醉在美景里,容不得分神。这是又一次治愈之旅,专门医治灰色的心情。
朋友志骏看到和想到的,与我不同。春夏时节,草原那么鲜绿,不是翠绿欲滴,而是尽情铺绿,转眼间,到了秋黄,一地黄锦,绿,在草原上只存在了三四个月。青春总是那么短暂,短暂得如同飞鸟倏忽而过。是啊,由绿而黄,由青丝到白鬓,我们会觉得时光那么在意我们,不给我们更长的青春期,一定要打上色彩的印记。我告诉他,我们这是提前享受成熟的颜色,变得丰盈起来,秋晖如同春光,来之不易,来得迅捷,更应珍惜,流连。
草原,安然地接受着季节的轮换,不惊不惧,同样给我们奉献着不一样的美,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平静的力量。人生也可以四季划分,逢秋不悲切,不寂寥,才是一种高雅的境界和人生态度。
四
我们终于走进了草原的丘陵区。从未发现一个秘密,植物正在拼色,色彩互相合并着,包围着,黄的,浅绿的,淡红的,紫红的,就像在弈一局围棋,是要打败什么?看不出,也许自然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无法懂得,或许只是为了展现丰富多彩?山,尽显妩媚,不知名的灌木,染成一点点红的花,一簇簇黄的卉,也许是在专情地为山涂上胭脂吧。我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去追赶那个夕阳,夕阳总是若即若离的,跳进一山,又转出一山,总是向我们投着媚眼,招惹着我们。光与影在草原上有了极大的布局,互相交织着,这是无法想象的。山给山投影,光线成了山变幻姿态的指挥棒。走进一片相对开阔的草原空间,草原又是极其温柔地把秋晖抱在自己的怀里,秋晖成了我们和煦舒缓心情的舒化剂。
山在草原上,是波浪状,是推送到我们眼前的潮汐,是追赶夕阳的信徒,总是奔向有光的方向。我想起那句很长时间误解而困顿的佛语——看山不是山。这是佛家追寻世界真相的境界,不要轻易地相信世界只是一个存在,而是要懂得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美的表达。真相是什么?是深藏其间而又转瞬即逝的美。
车驰进“突泉”,我们和山交错着,路绕着山,我们被秋阳牵引着,兜兜转转,山,此时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和车轮,夕阳毫无吝啬地把光泼洒在山坡,送进秋草的深处,草就像刚刚织好的波斯地毯,其上的绒毛还未修剪,闪着温柔的光。好想走上山头,卧倒,顺势滚下来,这种感觉和期待,并非是把人放进一个背景里,而是摄取了我们的情绪。未到夜晚,但梦就开始了,梦就在画中,不必等到繁星布满夜空,去给梦境打底,梦,眼睁睁地就来了。
秋原是深沉的,绝不以山山水水的精致为特色,更排斥人为地给原野添加什么风景,一抹抓取无形的秋晖,一轮深情俯瞰山脉原野的夕阳,一块连绵铺锦的旷野,构成了空旷式的浪漫,我们常常并不注意这样的浪漫布局,而错过了欣赏,欣赏者只有一份悠然的情调,才会催生这份浪漫。
哦,我怎么可以忽略了牛羊群的存在呢?秋晖,给牛羊群镀上了一层暖色,雪白变成乳黄,我一直在想,牛羊为何并不吃惊我们的目光,总是做了一个不厌其烦的动作,低着头吃草,应该不是吃,它们是在嗅着秋晖的味道,否则胃口怎么受得了暴饮暴食呢。牛羊是为了记住今年,在味觉上留下它们的领地的味道吧?离牛羊群稍近,我推开车窗,连声喊着“塔拉”(草原),“乌忽”(牛),“蒿呢”(羊),我甚至相信这里的牛羊一定懂得蒙语,借着秋晖一定会传递给牛羊,只为一次举首侧面。
五
秋晖之下的草原风景,是一番披锦的样子。抵达目的地,我只能做一段行程的收束。秋风还在铺排着锦色,硕大无比的锦缎,尚未铺得匀称,那些还带着夏日葱绿的植物,正在染色,走进秋的怀抱。沿途的蒙古包,在暖色里簇拥成一朵朵草原之花;穹顶式的蒙建,沐浴在夕晖的金色里,仿佛是一个容器,正吸纳着秋晖。美好的景象已经刻在我记忆的胶片上。
走下车,我伸手做了一个动作,努力去抓取一脉秋晖,哪里抓得到啊,秋晖已经灌输到草原里,注入了各种植物体内。秋晖也注入到了我的血脉,我已经进入一个可以面对秋晖热烈抒情的季节,那抹跟随我一路的光线,向我讨要一句诗——
秋晖,轻轻地舔了一下我微启的嘴唇
哦,我明白秋光的暗示
要从我的五脏六腑
唤出旖旎而澎湃的诗
写在这铺满锦绣的大地
2023年10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