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系列随笔:戏剧创作随笔杂谈(随笔)——第三章: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

编辑推荐 【晓荷】系列随笔:戏剧创作随笔杂谈(随笔)——第三章: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 ——戏剧创作是一种文学综合性创作


作者:高祥华 白丁,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5发表时间:2023-10-24 10:41:15
摘要: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传统戏剧发展缓慢,唐朝一统全国,经济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开始了新的追求,唐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外国使臣、学者、商人齐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唐朝小说、戏、舞、曲、音乐等得到空前发展。

【晓荷】系列随笔:戏剧创作随笔杂谈(随笔)——第三章: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 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
   戏剧创作是一种文学综合性创作
   戏剧从古代夏商周走到秦、汉、魏、南北朝、唐虽然缓慢,却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内涵,戏剧文学受诗歌的影响偏于抒情,故事叙事较晚。《诗经》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但是里面是有故事的。这时期的诗歌,特点比较直白、稚嫩。诗歌经过了秦、汉、魏、南北朝的发展,诗歌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融合,为唐诗的成熟打下了基础,从而唐诗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它直接影响到中国戏剧的发展,戏曲中假定性,虚拟的表现手法,显示出中国戏剧创作的聪明才智,中国诗歌在戏剧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诗宋词的融入,促进了戏剧的成熟发展,传统戏剧发展缓慢,唐朝一统全国,经济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开始了新的追求,唐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外国使臣、学者、商人齐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唐朝小说、戏、舞、曲、音乐等得到空前发展。唐玄宗酷爱音乐,在公元741年,玄宗把太平寺的俳优、杂技等才艺人员才集中起来,设立左右教坊,又挑选乐工数百人,在蔡苑的梨园进行专门训练,这就是中国戏曲梨园的来源,唐玄宗被戏曲界的称为戏曲祖师爷。《旧唐书·玄宗本纪》:“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李尤白陕西地方志研究员、诗人、剧作家、“梨园学”创始人。1982年戏曲剧种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梨园考论》、《关于建立唐代梨园纪念馆的倡议书》中他认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规模完备的国立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
   梨园以后成为戏剧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唐玄宗将宫廷中的歌、舞、伎等艺术,集中在梨园,学习歌舞,创作剧目,以供宫廷宴乐,并进行培训,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编撰节目,李白、贺知章等著名诗人都为梨园编写过节目,戏曲创作离不开诗词,唐诗在当时达到的鼎盛时期,晚唐兴起词的创作,到了宋朝词的发展到了巅峰,诗词形成了一套完整固化的格律,讲究平仄押韵,被后人称为唐诗宋词,很难超越,直到现代诗的出现才打破了平仄的格律。但是不论是诗词,还是诗歌,它们最初的作用,就是演唱的歌词。戏剧始终都在改革中前行,它融入了不同时代的诗词唱词,配上音乐演唱,丰富了戏剧文化创作的多样性,观赏性,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隋唐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传统倡优、傩戏等剧种与外国传入的音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戏剧音乐。燕乐中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多段的大型歌舞戏曲叫做大曲,还有法曲、破曲,主要乐器有笙、笛、琵琶、箜篌等。我们只能做个简单介绍,大曲一般在十段以上,王灼《碧鸡漫志》:“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而‘凉州’排遍余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以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由此可见,唐大曲规模很大。
   法曲从大曲中来,融合了道门、佛门宗教的曲子成为法曲,唐玄宗在梨园特设“法部”,专门演奏法曲。《词源》:“法曲有散序、歌头、声音近古,大曲所不及也。”唐开元年创作著名的《霓裳羽衣舞》。
   破曲是大曲中演出时最紧张高潮精彩的部分,宋张瑞义《贵耳集》:“天宝后,曲遍繁声皆名入破,破者,破碎之意也。”此外还有令、引、近、慢。令,出于唐宴席见的酒令,又称歌令、令章。最早出现在高宗龙朔年间的民间如:“字母相去离,连台拗倒。”虽不能有韵,但可以用于歌曲演唱。
   引,今天还在说的引子、前奏、序曲是序的意思,比较好理解,《癸辛杂识》:“尝闻梨园乐工云,凡大乐集乐初作,必先奏引子,谓如大石调引子,则自始至终,凡丝竹歌舞,皆为大石调,直至别奏引子,方随以改为耳。”
   近,王易《词曲史》:“谓近于入破,将起拍也,故凡近词皆句短韵而音长,与引不同。如《六么花十八》、《水调法曲花十六》皆近拍也。”近词短双调宋柳永,周邦彦近词较多。
   慢,是慢曲的简称,《词谱》:“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词字多曲调长,唐宋诗词随着曲调的衍生,有了不同的乐曲转调,使得戏剧内容更加丰富,剧中的音乐、插曲、片头曲、歌曲、戏曲等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唐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发展到一个高峰。戏曲音乐艺术以新的宫廷音乐,燕乐为主,向多方面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宫廷音乐衰退,宫廷乐工多散落民间。唐《教坊记》:“唐高宗晓音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
   教坊乐曲在中晚唐广泛流传宫廷内,它具备戏曲的基本功能,唐诗的成熟繁荣为教坊曲的提高,使得五言七律诗歌可以配以音乐,反过来诗歌又有了声、词押韵的标准,平仄有了依据。这样又促使更多文人参与到教坊诗歌唱词的创作中,使教坊诗、歌、词的语言更精练,表意更畅达,具有故事性,成为典雅情韵戏曲的时尚文化。教坊曲不仅以其音乐形式限制和规定了词的形式,还形成了诗词的格律,教坊曲的流行还决定了词的内容和风格,将成熟的唐诗,配上音乐,使得戏剧歌曲成熟完整,唐大曲,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诗词中有故事,故事用诗歌演唱出来,有效地提升了戏曲艺术发展水平。
   《钵头》唐代西域传入中原的民间歌舞节目,《旧唐书·音乐志》:“《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也。”有个胡人被猛兽吞食,他的儿子寻得野兽并将其杀死。后来创作这个乐舞,戴上面具,用来表演这个故事。外来的歌舞戴面具,歌、舞可以单独表演,以后发展中又与唐诗歌结合表演,集歌、舞、戏于一体,在古优戏、傩戏等剧种的基础上,唐朝形成中国戏曲的基本架构,但是还算不上正真意义上的戏曲,唐代的戏曲主要是以歌舞戏为代表,如参军戏。
   《中国戏曲简史纲要》:“参军戏盛行于唐代,以滑稽问答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乐府杂录》:“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参军”一词始自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权,其僚属往往用“参丞军事”的名义。至南北朝,诸王及将军开府,皆置参军为主要幕僚。到了唐宋时代,参军成了滑稽戏的角色名称,参军戏起初主要表演嘲讽赃官的种种情状。后来情节逐渐发生变化,成为经常表演的戏剧形式、仍然称为参军戏。
   晚唐时期,段安节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
   温庭筠之婿。撰有《乐府杂录》:“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帝,
   有胆勇,善斗战,以颜貌无威,每人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
   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兰陵王高长恭,他勇猛无敌,关爱士兵,相貌秀美,因为俊美面善,作战时不足以威慑敌人,出阵时必戴上凶悍的假面具,毎战必胜。庆祝胜利时,艺人们和将士也带上假面具,穿上彩色不同的衣服,腰束金带,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和武器,表演战争中的场面。此后艺人们把这样的场景,改编成演出的戏剧,取名叫《兰陵王入阵曲》。很快流传在民间,隋朝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演变中褪去武曲本色,变为了轻歌曼舞。到了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渐渐失传,有点可惜。
   《兰陵王》传入日本,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都演奏此曲。现在日本一年一度的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必需演出的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保留和传承着一套十分严格的传统制度,原汁原味的兰陵舞曲表演时壮怀激烈。
   明杨慎:“唐人绝句,多作乐府歌。而七言绝句,随名变腔。如《水调歌头》、《春莺啭》、《胡州》、纠、秦王》皆是七言绝句而异其名。”此时诗歌的声调比较单一,四句,共二十八字,要求第二、四句押韵,用平声韵。”
   唐人张佑《春莺啭》:“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描写宫中演唱戏曲的事。《春莺啭》的音乐与舞蹈,模仿鸟声、鸟形创作出的舞蹈,这些前人早就有了,如俳优、傩戏等,后来衍生出现了多种剧种。唐时燕乐传入日本,今日本宫内省雅乐队以及一些寺院还在演奏唐大曲,朝鲜也保存有《春莺啭》唐大曲等曲名。
   元稹,唐诗人、文学家《乐府古题序》:“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皆斯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曲辞、词是不同的,燕乐分曲词,曲因节拍分长短句作曲辞。歌词因乐而配曲,唐文人兴起新歌曲辞的创作,从选词谱曲,到以曲写辞,词曲演唱的歌配以管弦音乐,盛行宫廷民间,唱遍酒楼戏院,教坊青楼,配有音乐能唱的唐诗歌成为时尚。
   刘禹锡诗:“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诗歌在汉魏乐府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首刘禹锡的诗被认为是最早记录中国文学史上依曲而填的词,还有他的《酬杨司业巨源见寄》:“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可见诗歌在当时很有市场,梨园戏剧演唱者常请文人填写唱词。各地形成了戏剧种类的繁多和划分,带有不同强烈的地方文化和语言上的特色风格。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有自己的特色,成为诗歌唱词的一部分,文字的出现首先写的是卜词、歌词、骈文、辞赋。这些都成为演唱者的唱词,是戏剧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文人们去创作,我们虽然把文学分成了若干类,但是戏剧文学创作者,需要综合性地去学习各种的文学体裁,要粗通音律,是个会写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的人,还要学习中国的传统哲学,懂得些五行八卦,民间传说,宗教文化,各种文学理论等等。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学分类学懂,但是都要知道点,才有助于戏剧文学的创作,剧本创作需要文学创作者,它更是一种文学综合性创作。如果搬上舞台,还需要演奏和歌唱者共同努力才能成为完整的戏剧,演奏和歌唱者古代称为乐工,演出歌唱和歌词称为“伶工之词”,现在的演奏和歌唱者都是文艺工作者,有了成就又称为艺术家,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喜戏剧文学的创作就足够了。
  

共 42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于中国戏剧创作,追本塑源,从夏商周一直到唐宋元明清,特别是自唐诗以来,还有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时期,小说、戏、舞、曲、音乐等得到空前发展,达到了鼎盛,很多著名诗人都从事 梨园诗词创作,玄宗皇帝也被称为戏曲界的祖师爷。此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戏曲的发展历程,从唐诗到宋词,后来的燕乐,也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以及戏剧从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燕乐的演唱,变成了现在的演唱与演奏,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戏剧创作者,也就是戏剧文学的创作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喜欢就好。美文佳作,力荐共读,欢迎继续来稿淡雅晓荷社团。【晓荷编辑:狮子山中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狮子山中人        2023-10-24 10:42:51
  美文佳作,学习了
2 楼        文友:高祥华        2023-10-24 12:09:41
  谢谢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