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分粮和记工分(散文)

精品 【晓荷·暖】分粮和记工分(散文)


作者:宁星 秀才,156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2发表时间:2023-10-28 20:49:39

“分粮”和“记工分”,是计划经济年代农村以“吃大锅饭”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的产物。
  
   分粮
   我们队里,在土地山林中收获的果实有马铃薯、毛芋、芝麻、绿豆、花生、玉米、大小麦、稻谷、番薯、梨子、山茶油等。除山茶油在榨油坊分配,和稻谷、大小麦于晒场晒干后分配外,其它果实要挑回到队仓库、祠堂、晒场等场所由队里统一分配,即分粮。之后各农户才能挑回到自己的家里。未经分粮,任何东西不能擅自挑回家,否则就是贪污,损公济私,就像大街老鼠被人喊打,倒霉透顶了,所以极少有人敢为之。
   分配时,腋下夹着账本,拿着算盘的人来了——他就是生产队会计,是分粮最关键的人物——根据家庭人员多少,计算出各农户应该所分配的量才可以分粮,其次就是仓库保管员。
   分粮一般置于傍晚或夜晚,白天要生产劳动。晚上,大家挑来箩筐、蔑篓等器具,等待着会计来算好每户该分的量而分粮,可是,他家晚上家务活繁重,等忙完后,来时已经比较晚了。算好账后,排队分粮,乐于搭把手的人在堆放的果实中,用畚斗盛之到箩筐或蔑篓中,保管员用秤称好该分的量给农户后,再轮下一个农户,如此循环……再加上农户们前前后后来,拖拖拉拉的,虽然大家在一起热闹,开开玩笑,聊聊天,但分粮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深夜,保管员回家则是半夜时分了。
   至于秤,有手秤和大秤:手秤最多能称五六十斤,用手就能提着称;大秤称上百斤,秤杆又粗又长,秤砣也大,需用扁担或柴棍套过提钮,两人抬着称。
   分花生、玉米、梨子水果时,大家都很高兴,特别是我们小孩。队里种的花生、玉米不多,因为不是主粮,分到后,用篮子拎回家,当夜就煮着吃了。那时队里的梨园众多,有大个子的雪梨、砂糖梨,也有小个子的棠梨、绵梨。历史悠久,很有名气,古时通过瓯江航运销往温州等地,走出山沟沟。收获时,队里会统一卖掉一批梨子,但还有一部分,特别是棠梨、绵梨要分给各农户销售,或送亲戚朋友,或自己享用。棠梨要用米汤煮熟吃,绵梨要在秕谷或盖着稻草的器具里“糖糖过”,约半个月拿出来,硬绑绑的绵梨变成腐腐的、软软的、甜甜的,是很好吃的水果。因此,摘梨和分梨,年少的我们都很祈盼,也兴奋高兴。分梨时,就提着篮子或背着竹篓或挑着箩筐,早早地来到仓库等场地等候了……
   老家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山地多,粮田少,连山坡上能堆放泥土的位置都被种上番薯。稻谷缺乏,番薯充足,因此粮食的一半是靠番薯杂粮替代的。
   秋冬时节,在山地上,把收获的番薯盛满箩筐,村民们挑着担子,别着木杖,循着山坡的崎岖山路,嘿哒嘿哒挑回家。
   哦,不是挑回自己的家,而是先要挑到仓库、祠堂、晒场等场所,又把箩筐里的番薯一一倒出来,堆成番薯小山,再由队里统一分配,即分粮。傍晚,会计来算账,仓库保管员拿来大秤,开始分番薯了。把一根根番薯连撮带盛到畚斗里,再一畚斗一畚斗倒入箩筐里,满了就可以称了。把箩绳打成提套,秤钩将其钩住,扁担或棍子穿过秤的提钮,两人抬起来称,保管员把秤。
   番薯是最笨重物,每个农户一次都能会分到几百斤,五六百斤很常见,又要嘿哒嘿哒把番薯挑回家去。少年时,我也要帮家里挑。这样的分粮难道不觉得是多此一举吗?
   那时,稻谷种两茬,早稻和晚稻。由于缺粮田,村头那一亩左右面积的晒场(没有水泥固化)也翻耕,种一茬早稻。七月开镰,最先割掉“晒场”上的水稻,然后平整稻田,成为晒场。
   黄昏,滚烫的太阳从西山巅沉下去,晒场日头便阴了,山坳里偶尔有凉风拂来。簟皮中间堆放着似小丘的晒干燥的稻谷,飘散着谷物的香气,旁边蹲着木头风车,有几个小孩在晒场上跑来跑去,玩耍。
   此时,会计腋下夹着账本,拿着算盘匆匆而来。坐在横于田埂的扁担上,把箩筐翻过来,箩底当桌子,噼里啪啦打着算盘,计算各农户该分的量。分粮时需两个人抬着大秤,其中一位是农户,另一位是仓库保管员,或帮忙的村民把秤。称时,秤杆有平有翘,农户总是盯着看,若把秤的人把秤杆摆得平平的,那农户就不高兴,而翘天了就高兴满意;若把秤杆摆得平的,有的还会说,你欺负人,有的会发脾气,跟把秤的人急,甚至骂人。我想,秤杆翘与平的误差不会超出一两吧。为了秤杆的翘与平,往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足见当时稻谷缺乏的程度。
   我十四五岁,能挑百多斤重的担子,有时也要挑着箩筐帮家里去分粮。若听说分粮了,正在忙活的农户,便扔下活计,先赶去做头等重要的大事——把稻谷分回家。虽然“分粮”麻烦,但在缺粮的年代有粮可分,大家还是很乐意的。
  
   记工分
   为了管理和方配上的方便,生产队都采用“工分制”的计酬方式,作为劳动计量和分配的依据。年终,队里将农户所分的粮食与所得工分进行核算兑平,有结余的,叫余粮,或叫分红,或叫红利;若一些农户没有结余的,那叫欠粮,就要向队里缴欠款了。
   因此,一年一度的评工分会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时间选在农事空闲的年头岁尾的下雨或下雪天。地点放在老队长家里那宽敞的中堂里,是土墙、木头、黛瓦的老房子。记得有一年会议在下雪天开的,户外雪花飘飘,门口也积了厚雪,我与伙伴们在玩雪;屋内中堂上,用柴爿燃起篝火取暖,妇女们一边有的织毛衣,有的纳鞋底,口嘴没闲着;有的男人们一边在旱烟嘴的窝里塞上土烟,放在火堆里,吸几口点燃后,又接着话题……
   从一个人的思想、勤劳、劳动能力等方面,来作为评工分的依据。会议上,社员们畅所欲言,很直接给人提出了优点和缺点……有的队员还说说自己存在的一些缺点,需以后加改正,等等。多年后,我觉得我们队评工分会议真是一个廉政、民主的会议!大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读初中高中的放假,我也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有一次,首次播撒麦种,总担心出芽率不好,便过多地撒了麦种。结果,长出的麦苗一蓬蓬的过度的密集。这样严重地影响了麦子的产量,社员们对我意见很大,还取笑我连播种都不会,我简直是无地自容,父母也责骂我。幸好,只有两分地被我播坏了。在年度的评工分的会议上,有人提出了我这次犯错的事件,因而,本来我能被评上七分工分的,结果只有六分。然而多年后,当想起此事时,却丝毫没有报怨之,谁叫我犯了播种的错误呢。
   工分为十分制,最好的男劳动力为十分;妇女们都是六分,那时都叫妇女们为“半边天”。据说有些村庄极个别妇女是被评上十分的,因为她对犁耙铁耖的农活样样拿得起,与男劳动力旗鼓相当。而我们村好像没有这样出类拔萃的妇女。
   记工分,一天记一次,有时二天一次。置于六十来个平方米的茶籽焙房记。老家盛产油茶,量大,所以只能用茶籽焙这种方法才能烘焙得过来,全队油茶籽通常需要冬天二三个月时间的烘焙。它像北方的炕,用石块和泥土,砌成半人高、正方形的焙床,框内铺一层篾匾,下面是烧火的炉膛,一次能烘焙二十来箩油茶籽。
   房子的另一靠墙的一侧摆放着一张四方木桌子,用于记工分。夜晚,两位青年记工员在两盏昏黄的煤油灯光摇曳下,伏案为社员们记工分……
   地域不同,所种的植物也不同,因此农事也不同、生产劳动方式也不同。老家地处浙西南山区,所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番薯占多数,等等,因此就要围绕这些庄稼播种、管理、施肥、治虫、收获等环节劳动,比如,根据农事记工分时就要记某日插秧一天,或耘田一天,或割稻一天等;或记某日插番薯一天,或铲番薯草一天,或掘番薯一天……还有对队里那众多梨园的管理和收获,比如记工分时就要记某日对梨园锄草、治虫一天,或摘梨一天,或卖梨一天等;老家盛产油茶,比如记工分时就要记某日油茶山管理一天,或采摘油茶一天,或榨油一天……
   那时,农户向生产队提供人粪也有工分可记。在种庄稼需要人粪浇灌时,队里会通知各农户,于是大家纷纷把粪缸里人粪挑到田头地角。使用前,队长或社员会用水银计度表,对各农户家的人粪浓淡要进行测量,从而确定给予工分的高低。白色、有刻度的计度表在人粪上面半浮半沉,他们就这样从一个个农户的粪桶里测量过去,虽然近距离的接触,但没有作掩鼻之举,一个真正热爱土地、热爱庄稼的农民是不会嫌弃农家肥的。
   此外,到五公里路外的供销社挑化肥、农药,和往粮站挑公粮也有工分可记,比如晚上记工分时就记某日到供销社挑氨水一天,或挑公粮一天,等等,凡是为公家做事的,都有工分可记,或一天,或半天,或按量计算。
   父亲开会多,或白天干活累了,总叫我代他去记工分。父命难违啊,但内心很不高兴,因为与年少伙伴们玩耍的美好时光被占去了。父亲用小本子记录着他和母亲的劳动工作及可记工分的事情,如父亲去公社开会一天,或犁田一天等;母亲拔秧苗一天,或割稻一天……夜晚,我常常拿着这小本子,跑到记工分场所,排队等候,让记工员给我记工分。
   记工分时,虽然社员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颇为热闹,但为了几个工分,也时常会发生争吵,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骂娘。对于记工分,社员们亦没有什么严格的纪律,来去自由,节奏散漫,往往记完全队社员的工分时已经很晚了,记工员关上房门,天空的繁星仿佛也一眨一眨的,像睡觉了。
   作为靠种田吃饭、生活的农民来说,“分粮”和“记工分”的生产模式,乃弊大于利,也是多此一举,好在这两样已经远去了,远去了四十多年。

共 37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都有经历过大集体生产队的艰苦生活。那时国家是施行计划经济,按户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虽然集体时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艰苦,可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有粮分都是集体里最让人高兴的事。那时生产队分粮都是按工分计量,十分为满分。要想粮食分得多,就要努力劳动。不过有些人也拿不到满工分,比如妇女们,天生体力不如男子。不过也有个别体力好的妇女,跟男子一样,什么活都会做,拿的都是满工分。而劳动所获,最热闹的莫过于分粮与记工分,这是一年中最欢庆的日子。文章娓娓道来,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大集体时代分粮与记工分的盛况,也让我们领略了一次在那个艰苦岁月的时代生活。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细致细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10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0-28 20:49:5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宁星        2023-10-29 09:42:46
  谢谢小雨老师辛苦和及时编辑!
2 楼        文友:王凤军        2023-10-29 09:05:32
  文章写得真好,头头是道,精细有功底。佳作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宁星        2023-10-29 09:44:16
  谢谢老师的赞美,鼓励!
3 楼        文友:何叶        2023-11-01 21:08:08
  恭喜宁星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的付出,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宁星        2023-11-01 22:03:01
  谢谢社长祝贺!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01 21:56:2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4 楼        文友:宁星        2023-11-01 22:04:11
  谢谢小雨老师祝贺!
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11-03 06:25:05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5 楼        文友:宁星        2023-11-03 06:46:43
  谢谢至简至爱老师的祝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