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故乡的水坑(散文)

精品 【晓荷·暖】故乡的水坑(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190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2发表时间:2023-10-31 09:39:17
摘要:故乡的水坑,如同镜子,回照着故乡的日月;也如眼睛,影印着故乡的沧桑。给予我的,是智慧是力量是乡愁。

故乡的水坑,如同镜子,回照着故乡的太阳、月亮和白云。故乡的水坑,也如眼睛,影印着故乡的足迹、沧桑和世故人情。
   我的故乡,是冀东平原上一个中等的村子,叫夏屋村。有五条大街,五六百户人家,近两千人口,赵姓是大户。据村里赵氏宗谱记载,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叫赵贵的山东人,逃荒至此。看到这里土质肥沃,便挖土造屋,定居下来。一代代繁衍生息,遂有了这个村庄。
   村里的水坑,有八九个,分布在村子四周和村内。水坑大小都有,大的一万多平米,在村东,小的三五百平米,在村北。当然,还有更小的,如同灶台,如同土炕。长相都不大规则,圆的、方的、长方的都有。我家南门口的,呈L型,南北走向的水坑到北面,向西拐了个弯。而村东的那个最大的水坑,呈亚葫芦型,中间窄,两头宽。最奇葩的是村西的那个水坑,U型之外,西南端又往外甩出一节,如同U字上长了个小尾巴。据老人们讲,这些水坑,是村庄在几百年里,祖祖辈辈建房用土,逐渐挖出来的。自从赵贵在这里扎根落户,薪火赓续,迄今已到二十一世孙,两千多人,加上晚清之后,不断有外姓人口迁入,都要埋锅造房,挖坑用土。截止到我小的时候,乡亲们建房垒墙,大部分还是用土坯。日子殷实的人家,三间房子,窗台以下一米多高,用石头垒砌,往上,就土坯到顶了。绝大部分人家,只在地基用一圈石头,以免下雨浸洇,其余就全是土坯了。1976年地震,我家倒塌的那三间草房,就全是土坯垒上去的,大地一晃,那些土坯,又都还给了大地。建房用土、垒墙用土、搭炕用土,鸡鸭羊圈,都要用土,即使后来砖石水泥增多了,也还要用土沙搅和。五条大街,上千幢房子,支撑在土地上,也是用土地支撑起来的,这土方可就不是个小数了。先辈们,一锹一镐地挖土,一块一块地脱坯,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先辈们每一锹,每一镐,都无不抒写着对生活的执着,对美好的憧憬。土地被挖出大坑,房屋矗立在街头。这就是生命的诠释,是香火的芬芳。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祖先们,从土地上种取粮食,从土地上盖取房屋,最基本最简单的的生存条件——吃住,都由土地提供。土地是生命之源,是延续之源,是老天赐予的神灵。
   更值得敬重的是,我们的祖先,他们选择挖土的地方,全是低洼贫瘠的地块,使优质土地不因建房的而受到任何毁坏。在我记忆中的水坑,所以在分布上没有规律,在形状上没有规则,都是祖先们取贫瘠、让肥沃,因地制宜的结果。
   我们村的各街,都有自己的名称。最东边的叫前街,最西边的叫小庄儿上,中间三条街,南北东西交叉错落,分别叫大街、南场儿和小胡同儿。整个村庄,呈东南西北十五度方向坐落,而且两头尖,中间宽。整个形状,像一个打卧的巨型乌龟,前街是头,小庄儿上是尾,中间的三个大街,正如乌龟壳上的“天地人”三块盖骨。当时,如果有现在的无人机,升空拍摄一番,真的会留下珍贵的故乡的图腾文化影像资料。整个村子的地势,比周边的村子要低些,而且东高西低。和周边的几个村子相比,我们村的水坑显得多,也显得大。这是否说明我们村人口繁殖速度快,用房挖土多?不得而知。但事实是那时地下水位很浅,雨水多,大小土坑全都有水,四季不干,挖个土井,十米左右就见水了。这也许是我们村上空形象,是只人造的巨型乌龟,喜湿喜洼,能够久卧我村的原因。
   关于这个文化现象,我们村乃至四外八庄,流传着有好多说法。一说是水主财,主人丁,水往低处流,这里是个聚宝盆;乌龟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其硬壳寓意富甲一方,这都昭示着我们村人丁兴旺,男女长寿,吉祥富贵。一说是人往高处走,东西南北各村地势都高于这里,只要进这个村,就是走向低处,不吉利,穷日子不好翻身,贫穷帽子不好摘掉。同时,我们村的土地属黏土质,一下雨,道路泥泞,车马难行,村人称为王八浆。千年王八万年龟,这都是村庄的形状带来的,小伙子们连对象都不好搞,甚至民间盛传一句谚语:好出的山海关,难进的夏屋村。同一种自然现象,两种风水说法,结论截然相反,还似乎都有道理,但我想这并不矛盾:前一种是因为日子困难,村人盼望幸福吉祥;后一种仍然是生活不好,村人在查找原因。
   村里,大都推崇第一种说法。地势低、水坑多、乌龟形象,这是风水链条,都是祖宗的恩荫。低了就有水,有水就有灵性,就有生机。不管房子多么土气,日子多么艰难,村庄,总活跃着向上的灵魂。
   我们小孩子们懵懵懂懂,更关心的还是现实的水坑。少年时期获得的欢乐、知识、能力,长大以后的回忆、思念、乡愁,无一不和水坑有关,水坑已经成为乡愁的重要元素,成为灵魂深处的明亮灯塔。从那里,我们看到了太阳,读到了诗,品味了人间苦乐。有谁能忘记,打片瓦的连续快感和欢乐?找一堆薄一点的瓦片、石片,放在脚下,一片片地向水面斜着用力扔去,小小瓦(石)片,冲向对岸,挑逗起朵朵银花,银花距离不等,大小各异,开完即败。这是写意,这是跳舞,这是开在我的心中永不凋谢的力量之花。游泳的启蒙,也是源于水坑。我没有做过调查,但直感告诉我,五六十年代从农村长大的男孩儿,没有几个专门拜师学过游泳,又没有几个不会游泳的。几十年里,不管是去北戴河、去三亚、去大连、去烟台,到达目的地的头一件事,我总是冲进大海,在里边蛙泳、仰泳、自由泳,搏风击浪,进退自如,而后安全上岸。这都是小时候,下水坑狗刨的结果。为了安全,学校是严禁学生在课余时间下水的;家长逮住,更会是一通皮肉之苦。但水的诱惑太大了,大到我们对老师的罚站、对父母的耳光,都显得特别健忘,抓空摸空,就背着老师,瞒着父母,下水扑腾一阵子。狗刨是不用学的,双脚抬出水面,用力弹下水中,反复进行,扑腾腾,扑腾腾,水花在身后开放,水声在水面响起,身子就前行了,陪伴的,有音乐,有舞蹈。长大了,来到游泳馆,来到海边,好像稍做观察调整,就把握了蛙泳、仰泳、自由泳的技巧了。身体的力量,无疑也与那时的锻炼有关。当时,接受的教育,是让我们做搏击风雨的海燕,而不做温室里的幼苗。我们出色地做到了。从水里上来,太阳一晒,身子黑油油的,用手一划,就是一道白印,这也是父母、老师检查我们下没下水,是否撒谎的唯一办法。
   有水就有鱼。老人们都这样说,我们也有真切的体会。但缘由是个谜。昨天还是个干涸的小土坑,今天下了一场大雨,小坑水满了。你马上就去小坑边吧,保证有鲫鱼、麦穗儿,在水里畅游嬉戏,甚至有一二斤鲤鱼跃出水面,来个滚翻,又头朝下,扎进水里,让你惊然喜然。鱼到底从哪来的呢?常言道:千年草籽万年鱼,但即使里边有隋唐时期留下来的草籽、鱼籽,见水变成了鱼,也不能一夜之间,就长这么大吧!有人说鱼都会飞,是趁着大雨从别处飞过来的,但它们从什么地方、按什么路径、用多长时间、为什么非得往这么个小地方飞?我们都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看见空中有鱼飞过。索性不管它罢。我们摸鱼、网鱼、囤鱼就是了。村里的几个水坑,基本一年四季有水,个别小一点、浅一点的水坑,春天干涸一阵,夏天雨季一到,也蓄满了水。找个网子,里边放块肉骨头,放进水里囤鱼,在水边挖泥鳅、捞小虾,是我们常常做的活动。但这都是小打小闹,无大收获。
   收获最多的,是我们二三个伙伴携手“竭泽而渔”。一般在春秋两个季节进行,这个时节,坑里的水相对少些。我们拎上铁锹,找个稍小点的水坑,光着身子跳进水里,在坑的中间挖土搭岸,将坑水分成两部分。盆舀桶挑,将这半坑的水往往另半坑里掏,水快掏干时,里边的大鱼小鱼早就噼里啪啦翻动起来,就追着逮鱼吧,人鱼互动,小的不要,不一会,就收了两大盆。再把那边的水放到这边,掏干,重复一次。一坑的鱼,几十斤,就全部被我们擒获了。我们,早流了几身泥水汗水。这个时候,父母是不会让我皮肉受苦的。
   最有乐趣的是闹翻坑。酷暑时节,雨水频繁,天气炎热,气压下降,水坑垃圾增多,严重缺氧,再加我们天天泡在水里,把坑水搅得浑浊不堪,鱼儿的生存环境被搅乱,无法在水里正常生活,出现好多异样。这个时候,我们就叫翻坑。翻坑的时候,大部分鱼儿都从水底、水中间游到水面吸吮氧气,或干脆游到岸边,把小嘴张圆吸点新鲜空气,有的晕倒伏在水底。这个时候,鱼儿好像不再惧怕人类,从水底浮到水面,要和人类亲热共处,求助人类予以帮忙。眼睁睁看着我们伸手捕捉它们,它们也没有反抗或逃走的意思。当时的我们,哪考虑到这么许多,只认为是天赐良机,该着我们捕鱼吃鱼。我带个盆子,放在水面,一手扶盆,一手抓鱼,不大功夫,盆子就满了。送到家里,再抓。小一天下来,可抓三四盆。让我最感觉奇妙和惊喜的,是在水浅处,我可以站在水中并行走的时候,脚底下突然踩到一个光光的东西,不像石头那样硌脚,也不像泥块那样稀软,有时还略略地动弹一下。弯腰伸手,喝!就是一条大鲫鱼,它没有死,它是被水呛晕,浮不上水面,只能伏在水底。平时,机灵敏捷的鱼,看到人的一点踪影,就跑得一点踪影没有了,攥在手中,有时还一扑楞逃脱掉。这时,这么老实,如此简单地就到手了。垂手可得、易如反掌、天上掉馅饼,也是有的?拜托老天!翻坑的名字,起得真形象——鱼儿,从坑底翻到坑表来了。翻坑,大致每年夏天都会发生一次。
   让我们惬意的,自然还有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每年一进腊月,坑里的水,便改变它的存在方式,固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夏天的水,是浑浊的,经过秋天的洗礼过滤,浊物下沉,水就清澈见底了,冻成的冰,也显得绿汪汪的,干净透明。透过半尺厚的冰层,依稀可见调皮的小鱼在冰下悠闲地游动。它们聪明地认定,我们于它,无可奈何。冰上的游戏,比在水里不少。大大小小的陀螺,我忘记自制多少个了,抽陀螺的鞭子,也不知用坏了多少。制作陀螺,要用榆木槐木等硬一点的木材,寿命长。鞭子,我都找隔壁本家二叔要一节牛皮,能抽上劲,二叔是赶马车的,妈妈纳鞋底的线绳,只能对付着用。抽陀螺的最大快感,我觉得是听你指挥,小小陀螺,完全在自己的皮鞭之下,按规定的路线旋转、滑动,人的控制欲望获得了极大地满足。这也是一种挑战和驾驭的思想,这时,朦朦胧胧地产生了。
   接着,就滑冰。冰车和扦子,是和陀螺一块带来的。坐在冰车上,两手握紧两个扦子,往冰上插,身子用力往前拥,冰车就嚓嚓地往前滑动了,扦子一下一下地插,冰车就持续地前行。冰车,当然也是自制的,几块木条,两根铁丝或角铁,横竖钉上,就是最简易最实用的冰车了。我家门口的水坑,南北有一百多米,我一滑就是几个来回,滑到兴致处,中间经常来个急转弯、掉头之类。小伙伴们相互展示、相互显示罢了。惯性大,把握不好,从冰车上甩下来的事,常有发生。滑冰的小伙伴多了,我们就做对抗游戏,分两方,一方进攻一处,另一方阻止,单位时间后,换攻守方,哪方冲过去的人次多,胜。寒冬腊月啊,气温在零下20多度,一场下来,我们可都是满头大汗。十岁左右的几年里,冬天,我们不在冰上抽上一阵子陀螺,滑一阵子冰车,就浑身发痒。这是冰的魅力。冰,是老天在我们没有更多玩具的条件下,给我们的特别恩赐,它让我们将冬天过得很温暖。我估计,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仍不怕寒冷,与那个时候经常冰上活动有关。去年冬天,我带我的孙女孙子到青龙湖去玩,看到一个卖冰车的,和我小时候自制的相仿,旧情大发,就买了“一辆”。带着孙子孙女们玩,看能否找回小时候的感觉。打擦滑、冰上骑自行车、凿冰网鱼等,也都是冬天的冰上活动,乐趣横生,早已写进岁月的年轮。
   和水坑的形状大小不一一样,村里每个水坑周边所生长的植物,也不大一样。村东的“亚葫芦”水坑,生长着一圈儿灌木丛,枝枝条条,保护着坑沿,吸引着蜜蜂,散发出一阵阵紫穗槐的芳香。我家南门口的水坑,叫大藕坑,但水里没有一棵藕。每年到了夏天,长不少水草,我们游泳时,不时缠绕在我们头上。岸上,一圈馒头柳,丝绦碧绿,万条垂下。最惹我们喜欢的,是村西边的水坑,长相奇葩,里边的植物也繁多。春季水浅,我们就带上小铲,挖地梨、青水苗(根茎细长洁白可吃)吃。费了半天劲,消耗了不少体力,挖的并不多,肚子倒提前饿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流连忘返。夏天,野菱角长大了,蓖麻长了嫩果了,我们准时来到坑边,挖菱角,摘麻果,把嘴唇都吃黑了,满嘴发涩。到了秋后,芦花盛开,随风摇曳,俨然一行行游动的诗句,读来耐人寻味。咖啡色的菖蒲棒棒,粗壮饱满,蓄势待发。往往把我们的遐思,带向很远很远,那一定是个美丽灿烂的地方。
   这样的水坑,是伴随着祖先们,从历史走来,和古老的村庄一道,给了我们无限多的智慧,无限多的力量,让我们在朝霞和晚风中看过去,观今朝,望未来。所以说它是眼睛,是镜子。
   唉,俱往矣。当年,祖先们用土坯建的房,垒的墙,早被砖石水泥钢筋取代了。用来取土脱坯建房所挖的土坑,不但早没了水,有一半以上,也或被现代垃圾填满,或在其上打下水泥桩子,建造了砖石水泥钢筋的房屋。残存的几个坑,杂草丛生,藏污纳垢。当年的眼睛一样的汪汪碧水,坑岸边随风起舞弄影的香槐翠柳,都躲到记忆的深处去了。去远方的游子们回来,寻找来寻找去,寻到的全是记忆,全是乡愁。

共 52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水坑,环绕分布在故乡的村镇和院落。故乡的水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凭着水坑丰沛的水源,祖祖辈辈才得以在故乡繁衍生息。故乡的水坑,更是我儿时成长的摇篮。少年时代的足迹,曾在水坑留下无数欢乐的浪花。水坑里的水润泽了故乡的土地,让农民的庄稼有了收成。水坑里的泥鳅、鱼虾更是增加了村庄的灵魂,不但满足了大家饥渴的味蕾,又让孩子们体验了收获的喜悦。时光飞逝,如今的水坑再没了儿时的模样......一篇感情深厚、内容丰满、主题鲜明的作品,透过文字,可以看出家乡人民的勤劳、善良和智慧,一篇构思精妙的乡土散文,值得细细品读。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0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10-31 09:40:36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为老师的妙笔点赞,感谢无私分享!
2 楼        文友:巧眉        2023-10-31 10:58:10
  欣赏美文,品读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楼        文友:何叶        2023-11-01 20:41:46
  恭喜咱家赵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对社团的付出。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11-01 21:55:2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5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11-02 10:42:29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6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3-11-04 20:55:59
  好一篇酣畅淋漓脍炙人口的大作,让我大饱眼福,仿佛回到了童年。拿起小石子在坑边的水面上穿过水面上泛起了朵朵水花,令人陶醉特别开心!赵老师描绘的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点赞!
7 楼        文友:萧垦        2023-11-05 09:27:54
  执笔写心,问好老师,精品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赵声仁        2023-11-08 16:07:25
  谢谢萧垦老师。文章是要用心去写!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