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我的教育教学记忆 (散文)
我从教40年有余,教育教学上的风风雨雨遇之,教育教学上的道道彩虹有之。回顾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教育教学经历,自己在成长、进步、发展、成功道路上的诸多过往,时常在脑海里萦绕。其中,教育教学记忆,所重现出的情境与体验,将是我挥之不去的永久话题,都值得讲述。
一、值得回忆的学习体验:因为努力,所以成功
从学校毕业到走向教学岗位,学习一直伴随我至退休。可以这么说,学习做学问,是我一生的追求和行为方向。
我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甚至让人不解。我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别人闲谈阔论,看球打牌,饮酒醉歌,串亲访友的时间里度过的,甚至年轻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这在一部分人眼里总认为是异类,不合群的表现。但他们哪知道我心里求知欲望的情感世界,是多么的丰富,是那样的浓烈,又是那么的渴望。可以这么说,只要有学习时空,我就与时俱进及时地学习。起床前,用餐后;花园里,马路边;杨柳岸,小溪处等环境氛围,我都不会放弃学习的机会。另外,身边携带知识纸条,是我随机求知学习的发源地,也是我学习更新的知识库,更是我提高学习品位的芳草地!
我的学习不单纯于学习书本的知识内容,坚持走出书房,走进社会大课堂, 学习社会,了解自然的学习理念,总占据在我的心里,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获取书本学不到的知识,体验社会生活是我的向往。诸如,深入社会观察,体验生活,写观察日记,随时记录社会上的人、事、物(包括自然风光),并配发评论,这是我的爱好。还如:搜集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经过自己的编辑整理和再创作,形成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的学习创新。再如:建立一本社会见闻的《蒿草集》,记录自己觉得应该记录的百科知识,为以后自己的厚积薄发做前期准备,这是我特殊的学习过往。这本《蒿草集》我收到了意想不到学习效果。
走上教学岗位时,我只是高中学业水平。高中学到的知识,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于是,我通过函授自学了大专课程,并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教育教学刊物。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自己的教学理论得到了武装,教学实践有了导航,教学方向性的错误得到了遏制。
又通过外出培训,岗位学习,这个学习渠道,给自己学习充电。充电后,自己把学到的知识、教法、技艺,用在课堂教学上,回来模仿学步:上摸防课;如果上课再遇到教学困扰,疑难问题时,就再外出学习,求名师指导、点拨,回来上感悟课;平时在校,请校长主任听自己的课,让他们提出听课意见,力求上好自己的提高课;主动承担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观摩课,力求上好自己的过关课、优秀课。本人如此通过学学教教,教教学学的学习方式,使自己豁然开朗,领悟到了学习的最新境界,明白了:学习即工作,工作亦学习;学习就提高,提高就进步;进步就发展,发展就提升,终是“无穷匮也”。如此这般学习、培训、感悟,使自己的授课水平整体提高。
从不会备课上课,到会备课,会上课,到上成好课。一路走来,我践行了下列备课、上课的思想。我备课时:
牢记五句话
依纲据本析学情,设计学案想学生; 不漏所学知识层面,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主旨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精华,让生感悟徜徉知识海洋;开发教材未尽资源,拓展教材思维空间; 享受教材育人力量,践行知识人生理想。
做到五个结合
教材内容技术传授与个别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与研究结合; 教材内容联想与创新结合;教材内容资源共享与迁移结合; 教材范本(内容)引领与育人结合。
据此备课标准理念设计出合格的教学案。
我授课时:
遵循课堂四环节
教学导入;主题教学研究;强化巩固;课堂总结。
恪守课堂教学五行为
讲授;对话;指导;探究;互动。
追求课堂“四新”教学境界
新知识;新感受;新平台;新境界。
据此授课标准理念,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求做到完美。
上一堂完美好课是我不倦的追求,也是我课堂教学愿景得以实现的最高境界。
“新知识、新感受、新平台、新境界”四个教学现场,就是我追求完美课堂教学实现最佳境界的路径,
新知识,是我在一节课里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把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自然地引出来,挖掘出来。对所教的内容: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顺手拈来,皆成妙趣。让学生在我的讲授中,得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得到知识与文化的熏陶,得到学习与享受的双向切入。并在我的讲授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入学习知识的角色。这是基本的教学现场
新感受,是学生进入学习知识点时,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不仅是学生对学习的新知点,有体会,感受,发现,创新的过程,而且还要让学生,对学习态度的改变,对人生价值观的丰富与提升,对精神的再次陶冶和心灵的再次净化,以及对新知的再次渴望有一个全方位的渗透与追求。我在授课时,通过自己扎实的知识,好的授课技艺,结合诸多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净化心灵的先驱,是精神漫游的使者,是传播智慧的化身。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学现场。
新平台,是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构建师生互动的情境。我不再是板着面孔教书,学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容器,我生平等,教学相长;我生对话,文本对话,生生对话。我在教学上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广度上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深度上考虑的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释放学生禁锢的情愫。总之,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我只是传播知识的引路人。这是创新的教学现场。
新境界,是我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境界里,再从知识的境界里让学生走出来。具体做法是:学习、感悟、体会、进入、理解、走出、实践。这个具体做法的过程,包括:既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强调能力的培养,又有重视知识的传授;既有主张合作学习,又有注重独立思考;既有鼓励创新,又有打好基础训练。这是理想的教学现场。
教学实践证明,我的“四新”教学现场,符合学生认知程序,接近学生的学习感悟,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四新”教学现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获取新知的成功通道。
同时,我在上好每一课时,还会在课堂中发现教学问题,筛选提炼教学问题,且做小课题研究;会进行教学专题研究,会写课题研究报告;会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故事、教学反思。这些教学专业方面的成长和进步,都是我坚持不懈学习的结果。
通过学习,使自己得到了跨越式成长。教学思维活跃,教学创新得体,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效果优良。
自己重视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更是紧抓不放。
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品质教育。让学生知道,学习要具备下列品质:
有坚定的学习信念:
解决为谁学,为什么学,学什么,学成什么人的问题。
有坚韧不拔的学习品质:
学习应该有奋斗精神;学习应该有献身精神;学习应该有科学求实的精神。
这些学习品质教育的养成,是学生爱学习,学习好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传授。这样的教与学的方法,为我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思路。
就宏观方法而言,告诉学生全程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也很必要。比如,上课,学生要想获取一个新的知识点,我必须告诉学生上课环节要经过:预习—获知—复习—作业—小结这五步。
就微观方法而言,要向学生具体传授上课每一步的学习方法,即:学习模板。其中,告诉学生,听课方法是核心。究竟怎样听课,要研究出一个学习模板来。我研究出来的听课方法(模板)是:循序渐进,一路走来,学生接触新知时,有:“新知识—新感受—新角色—新境界”的四新感觉。在这个感觉上,学生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充当了什么角色,达到了什么效果,学生都要一目了然。且做到全程参与,全程感受,全程收获,达到听课获知新境界。我把“新知识—新感受—新角色—新境界”作为听课方法或听课摸板。听课达到了这个“四新”感觉,听课就会达到成功!
我在辅导学生,“说最完整的一句话”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句话不具备四个要素,就不是最完整的一句话。我先告诉学生“说一句最完整话”的写(说)法,是让学生总体感受新知点,接着就传授新知了。
第一步:传授新知,“说一句最完整的话”,首先,告诉学生:先选好一个词,说一句简单的话。其次,在简单话的基础上,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三,在完整话的基础上,说一句含有四素句的话。即:“说一句最完整的话。”为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定下主基调。
第二步:感受新知,加强学生对新知理解。举例说,如:“学习”:是一个词;“我在家里”:是一句简单的话;“我在家里学习”:是一句完整的话;“每天晚上,我在家的书房里认真地学习”,是一句最完整的话,是一句含有四素句的话(时间:每天晚上;地点:书房;人物:我;事件:学习)。一个词,一句简单的话,一句完整的话,一句含有四素句的话,新知链条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学生对感受新知有了感性的识:知道了说最好完整的一句话,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第三步:搭建学习平台。在新知感受的基础上,加强训练,“说一句最完整话”的练习,形式有:选词练,口头练,文字练,朗读练,最终说出“一句最好完整的话”。
第四步:进入学习新境界。经过反复练习实践,让学生写出“一句最完整的话”:四素句。并在此基础上,句段成文。
下面是学生写的一句最完整的话和句段成文的小作品,节录如下:
一 句最完整的话:每天晚上,我在家的书房里认真地学习。
句段成文:每天晚上,灯光明亮。它照在我家的书房里,照在书桌上,照在课本上。我在家里的书房借着明亮灯光认真地学习。
我正在进入学习的高兴时刻,突然停电了,我急得直跺脚,还“哇哇”地哭起来。就在这时,爸爸走进书房,我急切地说:“怎么停电了?什么时候来电”?爸爸听后,走了!
最后,爸爸修好了电,书房里的灯光又亮了起来,我又开心地学了起来。
学习法很多,我结合知识点内容,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 一开始,我来指点、总结。到后来,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感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学习摸板。
学习能使人开悟,聪明,进步,更可以使人满腹诗书,更显文雅有风度!
二、值得回味的阅读启蒙:悟出了学习的真谛
我的阅读启蒙还得从两个小故事谈起。
我八九岁的时候,时兴胸前戴长方形,红底黑字的毛主席语录牌,以显示思想上进,跟上形势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尚。那时,我胸前戴两个毛主席语录牌。深意如何,自己也不知道,就觉得好玩。一次,妈妈带我到供销社买日用品,一个叫刘云彩的收购员叔叔向我打呼呼:“来,小朋友,过来!”我飞跑过去,向他说:叔叔,您叫我做什么?有事吗?”刘叔叔说:“你胸前戴两个毛主席语录牌,内容你知道吗?”我的脸立刻红了起来,低声慢语地说:“不知道。”刘叔叔说:“不知道怎么能行啊?既然戴上它,就应该知道它的内容,而且还能做到会背它。”接着刘叔就领着我,读起语录牌中的文字。刘叔领读:“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跟读,重复着刘叔领读的语句内容。一遍,两遍,三遍……直至我会背为止,刘叔才停了下来。刘叔又说:“这是你这块语录牌中的内容。你胸前那块语录牌的内容,你回家后,也要把它的内容背下来。如果你再来这,咱俩在遇见的话,我还是要考你的。”我“奧”的一声,尴尬地离开了刘叔。
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利用每天下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阅读。形式是:他读书,我们听书。李老师要求我们听书,要全神贯注,力求记住听书的内容和情节;听书后,力求做到会表述书中内容,会叙述书中情节,会写感受文章。现在我还记得,李老师用一个月的时间,竟把小说《闪闪的红星》给读完了。他要求我们,写听书读后感。全班24名同学,都写了,并上交给他。李老师评出了8篇优秀的读后感,并刻印出来,发给全班同学。我的读后感也在8篇优秀读后感之中。
两个阅读小故事,虽然阅读很迁就,不是主动阅读,但这种与刘叔叔、李老师温馨参与下的阅读启蒙,让我对“读书”多了一份天然的亲近和阅读后的成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