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夙愿(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菊韵】夙愿(报告文学)


作者:何峰 白丁,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3发表时间:2023-10-31 23:44:43

【菊韵】夙愿(报告文学) 2018年5月的一天,黑龙江省孙吴县《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的领导,接到了市外事办刁主任转来的省中日友好协会的电话:有一个日本家族组成的团组,在省里参访后,要到孙吴来参访,特别是要去《胜山要塞遗址》看一看,请做好相关接待准备。获此消息后,孙吴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特意安排《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方面,做出具体的接待安排计划:企图从中获取一些对于展馆建设有益的信息和材料,增加馆藏内容和影响力……
   这一日本家族团组所要参观的胜山要塞,是20世纪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黑龙江省孙吴境内,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的当时防苏反苏的军事工程的主阵地(如要了解详细情况可参阅史籍关于“二战时期胜山要塞的相关记载”)。
   整个工程始建于1934年,先后历时8年建成,总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曾先后动用中国劳工6万多人,其间累死病死和迫害致死的约3万人左右,剩余的中国劳工,为了保密需要,先后在各个工程建成后,被日军一次性全部杀害了。
   这一系统的军事工程,包括建设五个高标准的“国境阵地”,主要意图为扼守对苏联的一线防守,或者是从远东进攻苏联时的主要兵力集结地。并在孙吴县城建立了指挥总部,修筑了北黑铁路、飞机场及多条公路,使孙吴成为扼制四面八方的陆路咽喉。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当时的孙吴可谓是:“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
   半个多世纪后,在这五个“国境阵地”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属胜山要塞了:其主阵地设有指挥部、军营和后勤补给部门,要塞中有防坦克壕、散兵壕、炮台、机枪掩体等设施,有建筑在地下的兵营,甚至还设有医院、伙房、水井、通风孔和空气消毒装置,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足以抵挡坦克和重炮的轰击。由于胜山要塞直接关系到对苏军防御与进攻的成败,所以在日军侵华期间,直接由关东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把守,兵力集结最多时约有十余万人,约占当时日本“圣战”侵华日军的七分之一左右。
   这个坚固而神秘的要塞,直到1945苏联对日作战时,才在苏军的浴血奋战下给予摧毁,苏军为此作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现在的孙吴县就建有苏军烈士纪念塔。现在这个要塞的遗址处,被辟建为《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以其大量的实迹实物,展示了二战日本侵华不可抵悔的罪证所在,也成为令国人震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特别是二战胜利后,中日关系正常恢复后,一些在此服役过日本老兵,甚至带着亲属,先后来到过这里,追念当时的历史,或痛悔,或感叹,或遗憾,不一而足……
   时值深秋,正是登山观赏五花山秋色的大好时机。秋高气爽之际,迎着满目秋色,在一重重白桦林、一簇簇沙棘园、一片片红松树的护送下,这个团组一行十余人,在孙吴相关部门人员引领下,驱车30多里,来到胜山要塞脚下。其实,胜山与其被称为山,不如说是丘陵更准确些,因为它距地面的高度,大概也就在40米,山脚下一马平川,遥看黑龙江尽收眼底。视野之开阔,位置之重要,确实是镇守边关防御敌人的战略要地。登上要塞,其遗留下来的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各种工事,可谓是纵横交错,相互相连,四面贯通,浩大壮观,联系起在参观《孙吴县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的所见,其当年日本军队侵华时的凶恶与残暴,不由得不让参观者对当年侵华的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花山季节的五颜六色,坡陵中层林尽染,使人置身于梦幻般的图画世界。沿着崎岖的道路缓缓登陆,迎面不断变幻绚丽的景色,山路两旁时而出现红透了的枫叶,远远望去似乎是跳跃的火焰;而有时柞树叶又显现出一种艳嫩的娇黄,红黄搭配,更显出北方秋季山色的生动;与其争艳的白桦林,在湛然青碧的蓝天衬托下,更是显得分外妖娆;踏足丘陵深处,时而又有一抹油绿突入眼帘,那是挺拔的青松在挑战深秋的露霜;那满山的柳树和低矮的榛子稞用传统的褐色,似乎为这满山的艳丽,自愿铺垫成多彩美景的基色,把整个山脉装点得分外迤逦妖娆……
   参访团一行人参观完要塞遗址和展览馆,回到县城已是正午时刻,他们受到了孙吴县有关方面领导的热情款待。觥筹交错中,中方人员方得知,这个参访团一行人,竟是嫡系血亲祖孙三代一家人,并且,他们竟还是当年驻守胜山要塞日军中,一个军官的后裔,这叫他们很是意外:建馆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身份的来访者,怪不得这一行人在参观胜山要塞时,在当年要塞给日本官兵建立的神道教遗址前,虔诚地拜谒良久……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团组中领队的两位长者,突然带着全体来访者站立起来,给在座的中方人员,谦卑地行了一个躬拜大礼,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大大超出他们接待计划的请求:他们此次来孙吴,不仅仅是参观要塞和祭奠他们的祖先,他们还有二个特别的请求:他们此行是领受了这一家族中最高的长辈,来者中儿子辈的母亲,孙辈们的奶奶,重孙辈的太奶的派遣,来实现这位年近九十老人的两个夙愿:一个是请他们帮助老人找到她丈夫的遗骸:他是当年在胜山要塞服役时,在一次军事作战中失踪的。虽然现在老人丈夫的牌位,被供奉在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但骨灰盒里却是空的,老太太指派她的晚辈们,此行要不惜一切代价,求助中国人帮助实现她的夙愿。她知道中国人善良友好,通情达理,是会帮助她找到她丈夫遗骸的。如果能够找到的话,火化后带回日本,以实现和完成她和她丈夫之间,当年他们在孙吴邂逅后,曾经定下的生死誓约……
   老人的另一个夙愿,还是烦请中国人能够帮助她,找到她当年遗留在孙吴的小儿子。这是她与丈夫生下的第三个儿子。这个孩子因特殊的历史原因,战后在她回日本时留在了孙吴。老人多次梦见过:她这个留在中国的儿子还活着,并且她已经有了一大堆中国的孙子或孙女。她请孩子们转告中方人员,看在一位年近九十岁老人的面上,也看在一个曾经在孙吴生活过多年日本老乡的面上,一定要帮她找到她这个中国儿子,以完成她深埋心中多年的愿望,这已经几乎成了老人的终生夙愿……
   但他们向中方人员抱歉的是,在他们来中国之前,老人告诉他们有价值的线索十分有限:当年,她是在孙吴日本人办的学校做教师时,认识了她在胜山要塞做军官的丈夫的,两个人成了家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也就是参访团组中带头敬拜求助的两位长者。后来她丈夫和部队到朝阳山进行野战时失踪了,当年的日本部队进行过查找,可惜没找到,老人当年也曾出高价雇请当地老百姓进行过查找,竟然也没找到,这成了老太太的终生遗憾……
   关于老太太留在中国的小儿子,因当时她着带两个孩子生活,已经是辛苦备至了,她再也没有能力带这个小儿子,便花钱寄养在她所在的日本学校,一个做校工的中国老乡家里,她回日本后不久,还来信通过当地政府中她认识的人询问过,回信说这个中国老乡,不知什么原因,带着这个孩子离开了此地,此后便没有了讯息,是成了老太太的一块心病。随着她的年岁越来越大,就越来越成为她久蓄心中日益凝重的夙愿……
   尽管访问团一行人,提供了当初老太太丈夫的姓名、部队番号、失踪时间地点,提供了她留在孙吴儿子的详细地址,收养孩子家人的姓名,和当时他们家的基本情况,可这两件事的提出,还是给中方接待人员出了个大难题,但他们还是热情地答应:他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他们寻找……
   一段时间后,孙吴相关部门通过查阅县志、日伪档案、访问可能知情的在世老人及他们的后代,将查找到的结果,通过省中日友好协会转告他们:关于寻找老太太丈夫遗骸的事,由于历史久远,难度较大,暂时还没有找到,他们今后会继续关注此事。关于查找老太太留在中国小儿子的事,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在孙吴的小北屯,20世纪四十年代,确实有位中国老百姓家抚养过日本孩子,可是他们早在50年代初,就迁移回山东老家了。通过公安局的户籍网络调查,现在已经找到他们当年返回老家的详细地址,可他们又离开了原地,通过当地公安局的有效工作,查到他们又迁居到了济南,具体情况,现在他们在继续查找中,待有了最后结果时,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他们详情……
   与此同时,中方在告知他们上述情况时,也告知他们在查找中发现的另外两个情况:通过他们的调查了解,可以确切地证实:当年日伪时期的孙吴,只有中国人办的学校,并没有日本人办的学校,这样根本就无法找到,老太太所提供的送养的那个校工的线索,是不是老太太记错了?另外,当年在孙吴的小北屯,确实有养活过日本孩子的人家,因为那家人的儿媳妇,就是一位日本人,但她所生的三个孩子中,只有两个是日本孩子,另一个是她和中国丈夫生的。那个中国孩子的父亲是个抗联的烈士,这在县志上有明确的记载,是不是老太太岁数大了也记错了。中文人员请老太太再好好回忆回忆,把更加明确和详细的线索告诉他们,以便帮助他们继续查找……
   这一情况,令当初来访的日方一行人大为惊骇:老太太虽然年事已高,可是思维相当清楚,记忆力相当好,从来没记错过什么事,而且这件事又是老太太跟他们详细讲过多遍,这绝不可能有错的!但是中方反应过来的情况也不可能有错呀?两方情况的差异,简直令他们有些不可思议。当他们把这种不可思议求问于老太太时,老太太深思良久,没给他们做任何解释,这使他们更加不可思议了……
   其实,老太太没有给他们任何解释,是因为是事情的原委,的确是老太太出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的考虑,没有道出实情:老太太名字叫加藤樱子,她出生与生长在日本广岛。从小与邻居家一个长她一岁的男孩川岛义夫,在一所学校上学,两个人像兄妹一样,一个班级学习,一起上下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可谓是青梅竹马。到初三时,两个人便萌生一种少男少女相互倾慕的情愫。上了高中后,两人偷偷恋爱了:她特别崇拜他,川岛义夫才华横溢,成绩优异,在班级里甚至全校,始终是名列前茅,还特别写一手好诗,经常发表刊登在校园的《文学阵地》上,引得众多男生嫉妒女生羡慕。到了高三时,川岛义夫被当时那种民族狂热的情绪所感奋,在老师的鼓动下,积极踊跃地参加了皇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的理想世界,去了能够长出最好吃苹果的中国。而她在高中毕业后,也为那种狂热的民族情绪所振奋,为那些为实现大东亚共荣美好社会,拚搏奋斗勇士们的前仆后继,那种不惜为战争泣血捐躯的精神所感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诚挚的心灵与秀美的身躯,作为参与战斗和无私奉献的武器,通过政府的慰安组织,踊跃报名参加了奔赴前线的慰安团,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了大和民族的伟大圣战争中。樱子和当时的许多日本年轻女性一起,在经过相关的身体检查和身份审核后,光荣地成为一名为大和民族而战的慰安志愿者,奋不顾身地奔赴日本在亚洲前线的各个战场。因为川岛义夫在中国,她便在志愿书上,特别选取了中国,选取了川岛义夫所在胜山要塞的孙吴……
   此后,她和这些心甘情愿为圣战争诚心奉献的志愿者一起,在经过一段时间慰安知识、职业操守和执业纪律的集中培训后,她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孙吴,也就是川岛义夫所在的胜山要塞的上级指挥总部。可是她没想到,她在去找川岛义夫时被告知:他已经不在这里就职了,调走了,至于调到什么地方,因为这是军事机密无可奉告。她为此费尽心机地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她的这位心上人。其中原委后来她才知道:因为当时胜山要塞正在后期建设中,那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凡是有关打探胜山要塞消息的,一律统一口径无可奉告……
   虽然她没找到川岛义夫,可是做慰安志愿者,樱子起初还是满腔热忱地极努力工作,她在慰安业绩和纪律操守方面一直是名列前茅。同时,在慰安工作中,日本对本土来的志愿者,在接待层次和生活福利待遇方面,高于朝鲜与中国女人一等,她从中挣了不少钱。可是她一直找不到她的义夫,时间久了,深埋在她心中的无限期盼,渐渐变成了一种莫名的失落,也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慰安任务的愈加繁重,她也惭惭地为这种日复一日单调和重复性的工作,开始感到了厌倦。就在这个时候,喜出望外,她日思夜想的川岛义夫,有一天竟突然降临到了她身边,更叫她没想到的,他真的就在孙吴的胜山要塞,她与他相距仅仅几十里地,却近在咫尺又天各一方。川岛义夫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到中国多年,他为了忠于他的樱子,他一直不屑去找慰安妇。数年来,总部先后多次发给他的慰安票,他都给了别人。这次他是和几名军官到总部执行公务后,在军人俱乐部有些喝多了,这才被同伴稀里糊涂地拉到了她所在的慰安所,他们这才邂逅了……
   由于多年的盼望和长久的期待,这两个壮男熟女又正值青春,在诧异地惊讶和简捷地相叙后,便激情地拥抱亲吻在了一起:久别的青梅竹马之情,阔别的相思之苦,致使两人新婚般地欲火燃烧,除了樱子之外,再没碰过其他女人的川岛义夫,饿狼扑羊般地扑在这个觊觎多年,现在依然风姿绰约的女人身上,像一匹冲出樊篱的烈马,在她那凝脂如雪丰满盈腴的沃土上,不遗余力肆无忌惮地驰跃奔腾起来……

共 16639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日军侵华战争时的故事,算是真人真事吧,故事很感人,比小说更精彩。如今已是九十岁高龄的日本老太太加藤樱子为完成自己的夙愿,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辈于1998年来到我国黑龙江孙吴县,寻找60年前她的第一任丈夫川岛义夫的遗骸,和她留在中国的小儿子。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圣战,20世纪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黑龙江省孙吴境内,精心构筑的一个庞大的当时防苏反苏的军事工程,6万多保中国劳工被迫致死,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战争结束了,受苦的是老百姓,加藤樱子作为慰安妇参加这场战争中,她的传奇人生也因这场战争而改写。她当慰安妇时,碰到了思念已久的恋人川岛义夫,俩人从最初的支持圣战,到厌恶战争,为追求幸福生活,两个年轻人频频约会,导至樱子怀了孕,怀孕后是不能再当慰安妇的,应被秘密处理掉,因她平时表现出色,上司给她留了一条活路,后来被第二任丈夫救起。她为第一任丈夫生下双胞胎儿子,为第二任太夫生下小儿子,两任丈夫相继牺牲。日本战败后,她的父母被原子弹炸死,她的两个哥哥也牺牲在战场。中日恢复建交后,加藤樱子带着双胞胎儿子回到日本,因历史原因,小儿子留在中国。回到日本后,早年加腾樱子为了养活儿子,早年曾当过近十年的“涉外"妓女,有一定积蓄后,她便自已做生意,多年来,她的生意做成大企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她始终无法忘记与川岛义夫的生死约定,和她留在中国的小儿子。日本是她第一故乡,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战争让她失去了亲人和两任丈夫,她想在有生之年,见六十年来未曾见面的儿子和孙子们,她想此生不留遗憾,这是作为母亲最朴实而又诚挚的愿望,加藤樱子是位普通的女性,但她的经历却是不凡的。她的命运是历史造成的,结局是美好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11-01 00:03:15
  读这篇文章,加藤樱子的人生经历让人敬佩,她历经战争,命运多舛,却凭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她讲信义,重情义,虽年迈,却仍为自己的60年前的愿望而作出努力,一个了不起的母亲。
回复1 楼        文友:何峰        2023-11-02 22:00:24
  《编者按》写得很优秀,评论得很到位,用心备至,特别是按语简要明晣,层次逻辑十分得当,语言简扑而又凝练!感谢编辑老师!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11-01 14:14:50
  好文章,感染力强!学习!获益多多!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