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墨石记(散文)

精品 【东篱】墨石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66.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6发表时间:2023-11-03 06:20:04
摘要:去往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带点什么回家?半途,被一片笑盈盈的玉米地吸引了,下车观赏,发现草窠里有黑色的石头,捡起一块,于是写作《墨石记》。

【东篱】墨石记(散文)
   秋晖下的科尔沁草原,一望无际的锦黄,就像踏着华美的地毯,可我还是觉得少了欢迎我们的人群。
   一路开心,必须来点“自作多情”。
   朋友志骏突然说,看看路边田野里的玉米穗子,露出大金牙,朝着我们微笑,这不是欢迎?
   是啊,停车,和遍野的玉米握握手吧。
   他们看到了微笑的牙齿,我却发现了黑色的眸子。原草里眨着黑色的眼睛,仿佛在向我示意什么。
   是黑色的星星落地了。这不是梦话。几次行走这趟路线,就没有看到石头,我一直在思考,敖包上的那些石头是从哪运来?原来石头藏在草窠里。捡起一块,拭去尘埃灰泥,黝黑晶莹,如乌金一般。
   “墨石!”我捧在手心里,就像捧着一个刚刚从母体诞生的婴儿,我给了他一个乳名。
   “那不就是一块煤矸石?”同伴这样说。我从草原裸露出来的石头断定,这不是煤矸石,是墨石,是墨石总会发出乌光。一块石头,放在煤炭里,它就是一个讨厌的异类。在不同人的眼中,其成色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人,在他人眼中,评价不可能相同。这个世界,太需要伯乐的眼光,去发现那些被遗弃被忽视的珍奇。
   草窠里那么多的墨石,我偏偏捡起这一块,我应该是从形状、色泽和造型上做出了迅速判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遇见是缘,我理解自己的感情。
   支撑我的这份感情的是我在江山文学的经历,那些初入江山的投稿者,一定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多么像一块着满尘埃的墨石,文学的光辉,可以擦亮他们的成色,变成一块具有文学个性的文学墨石。
  
   二
   探索,源自好奇。我不是地质学家,但我可以探索墨石的来历。捡石地点在科尔沁的科右中旗,亿万年前,这里曾经有过火山爆发,喷浆而出形成了黑色玄武岩。
   我从遗传学的角度去想墨石与土地的血脉关系,大兴安岭的黑土,一直延伸至内蒙古的兴安盟,科尔沁,黑色的泥土,自然要诞生墨石。黑土,不仅盛产金黄的玉米大豆,还产着和母体一样颜色的墨石。
   多么像母亲的分娩,血与火的洗礼,成全了一块石头。掂量一下份量,很重。原来墨石的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成分,其比重较花岗岩、页岩等都重,沉甸甸是第一感觉,我想不出书本上给它一个“浮石”的名字是为什么,猜吧,可能是这些墨石是为了得见天日?如此说来,它从地壳深处“浮”现出来,该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吧。
   内蒙人给它的名字叫“细粒黑”,据说,中国有一个“墨石公园”,就是用这样的石头打造的,墨石能够走进公园,成为一道来自地质深处的风景,这才是真正的奇观。
   我给它的名字,那么合适,之前,并未有过这方面的常识,一眼赐名,让我兴奋。石色如墨,我喜欢这个“墨”字,那些才高八斗的文人被称为“骚人墨客”,透着一股墨香,我举石近鼻孔,深嗅墨香。我就为之写出墨香吧,石染墨迹,便有了文学的灵性,其香自溢。
   站在旷野,思接千古,神飞八极。
   成吉思汗有过四任妻子,他驰马奔赴代钦塔拉(英雄的草原),以什么作为聘礼?也许就是手持一块墨石?墨石的质地坚硬,是否就代表着爱情之忠贞?石头,在内蒙,可做敖包的崇拜,也是彩礼。
   成吉思汗的马队,曾经也踏足过这块墨石吧?远征的马蹄和坚硬的墨石相撞,迸发出铿锵之音。
   亿万年的风霜雪雨的沁润,成就了一块墨石。歌词曰“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其实,“石不能言”,能够产生共鸣的是人和石头的相视一瞬。面对无言的石头,能够听到石头之语的,才是最懂得时光深处的涵义。
   墨石,一只只黑色的眼睛,总是看着草原生灵牛羊,慢慢走过,安然食草,甚至互相对视过,于是墨石的眼里充满了温度,也留存了牛羊的影子。
   在内蒙,石头是担负着朝拜的角色,那些散落的石头,随时都可能被蒙人拾取到敖包上,刻上虔诚的蒙文,刻上祭祀的礼仪,成为祭品和香火,一旦被注入这些蒙文化,石头就生出了灵魂,石头就成了有温度的肉体。我曾在敖包前巡视那些刻石的蒙文,我应该把什么样的汉文字刻在墨石上呢?刻下对美好的祝福,刻下一个时代的声音。蒙文化,给了我激情澎湃的想法,我先在这块墨石上打上文学的草稿吧,更希望可以打开更为广阔的文学视觉。
  
   三
   我怎样解读一块墨石呢?墨石上珍藏着一套密码,破解,是唯一的方式。我恭敬地放在大巴车的挡风玻璃后面,让一车的人来打开它的密码。
   是一朵黑玫瑰,神秘而美丽,恒开而不凋,最好送给懂得它的人。
   如我?送给一个想解开神秘内涵的写手?我接受同伴“雪华”的说法。
   是英雄的五官,有棱有角。代钦塔拉是“英雄的草原”,墨石就是英雄之子。
   是啊,饱含80%的二氧化硅的墨石,棱角分明。墨石的节理多为六边形,棱角如刀,宁可折而不浑圆。我把800多年前的蒙古铁骑与这块墨石联系起来,仿佛找到了这片广袤草原为何有英雄问世的一个原因。
   是一只铁拳。分不清五指,但可以明显感觉出握拳的动作,紧紧地,攒足了力量,仿佛一拳击出,可以打碎时空。地层的深处,在火焰中苏醒,淬炼而出,铁色的雄劲,从此凝固为永不放手的样子。墨石,永远不会贫血,所有的热血,都凝聚在拳头,成为击碎觊觎这片土地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护国保土精神,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一定可以找到这种精神的寄托。
   是一艘铁船,一艘破冰斩浪的战舰。
   调动想象,无边的草原,成了浩瀚的海洋,秋风阵阵,催动了战舰劈波斗浪。将我们的国家比喻为一艘战舰,是那么恰切。我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你是否具有文学禀赋,都会不自觉地去寻找那些生动的意象,来认识国家的未来。
   年纪最小的侯超,小声告诉我,这块墨石就是一个卡通。卡通,就是夸张的漫画。是黑色的机器猫?但要给它安装上猫耳;是蹲坐的机器狗?但要“画犬点睛”才相像。可爱,是一个美好的主题,我怎么能否定呢。
   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会发现这些意趣。如果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它一定是一颗黑色的子弹。
   一块墨石,一旦赋予了它以价值和情感,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意象物,或者说是一个朋友,尽管墨石无声无语,但可以与人心对话。
   石头,包括我喜欢的这块墨石,就是一部书,太阳每日经过它的领空,要用热情读它;月亮每晚用光泽与之交辉,以温情读它;草原的风吹过它的面容,用柔情读它;淅沥的雨水,淋湿它,洗却着它的悲情。它没有成长为一块奇石,还是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谁能说,它天生愚钝不可造就呢?它默默地接受了这些,成为一块墨石就是对时光的回报。
   捧在手心里的墨石,还是一块孤独的个体吗?起码记载着我与墨石相逢有缘的故事,我面对墨石,可以用缜密的文学语言来叙述故事的梗概和细节,人生啊,从不乏故事,只是我们不从捡起,到头来,只觉得自己两手空空。丰满的人生,倒无需多少精彩的故事,但一定要有属于能够激起自己情感的往事,或记忆,或寄托。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文学是带着磁性的,文学是最好的教育。当然文学也是一种修养。不必发给一车人一篇文章,围绕一块墨石,一下子唤出了他们的文学之心,千里之行,因有墨石,寂寞退后,思维活跃,审美的眼光可能千差万别,但内心的冲动,已经让审美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
   有人习惯于把文学、文化关在纸上书中,以为只有文字表达出来才算,文学、文化并非是所谓的文化人作家的专利,更生动更有意义的文化,从来都是来自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甚至以为能够走进审美境界,获得审美体验和愉悦,就是在创造文学和文化,是简单生活之外的高级享受,就算入门了,不同的是深浅程度不同罢了。
  
   四
   石头,墨石,是草原的风骨,我把风骨带到家。家人总是责备我几次前往草原,就没想着带点什么回来。带了,带着一件墨石艺术品。桌上无石不雅。古人说“行人归来石应语”,不带回家,石头和谁语?
   我想给墨石亲手做一个木质的底座,工具不凑手。放弃了。我突然找到了墨石的位置,放在一本我正在阅读的书上,仿佛墨石的墨香和书香有了交汇,石如佛,端坐书上,读书求佛心,得佛意,墨石告诉了我这个读书的境界。
   因为一块墨石,和“东篱”文友“夕泠”老师交流,她更有奇思妙想,居然生出“种石”的想法。把一块墨石作为一粒种子,种出石头的希望,尽管不能成为巍峨的高山,但在心中一定会种出不一样的风景。她把曾经的“种石”填词赠与了我,哦,我还缺少给墨石的一首填词啊。墨石,会向我索诗约词吗?它能够打开我的灵感,也足见其价值不菲。
   能够把一块石头视为一粒种子,赋予生命状态的人,一定怀着期待很多奇妙出现的浪漫情怀。
   突然又觉得墨石是有呼吸的,每当打开一本书,墨石就带着芳香的气息,走进字里行间。所有的石头都是缄默的,这是地火沸腾后嬗变的结果,读书不也如此,当我心烦躁时,正需要一块墨石压住烦躁的风,沉浸在书页里,求取人文的精华蕴意。
   黑色,并不艳丽,可能不符合太多人的审美。可世界上没有一种人工的艳丽,通达过伟大……(余秋雨语)真正的底气,来自对自然之物的深切理解,并从中汲取我们需要的。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并不喜欢十分华丽的色彩,从古代流传的绘画看,都娴熟于单色的水墨,而疏淡于色彩的敷陈。我觉得,我们不能不从这些现象去关注单色的作品,墨石,应该会给我最底色的思考和启迪。我们又不能总是满足于一种颜色,我更相信,随着这块墨石和我日日注目,一定会蝶变出更为丰盈的色彩。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黑色是一种最有态度的颜色。”态度?沉稳,优雅,不炫耀,不轻浮,这就是态度。香奈儿说:“黑色可以让周遭的一切相形见绌。”一块墨石,给了我书桌一道不一样的色彩风景,希望它会点亮我的书桌,不断点亮我读书的热情。
   想起《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石头记”,当然,那块石头是“顽石”,我捡拾的这块墨石,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但存在着一种哲学,石头记里的“顽石”,那是一种阳刚灵顽之物,与绛株草相遇,阴阳互融,于是才有了故事的大观园。我的哲学就是我需要和有灵性的东西对话,墨石和我的故事正在发生。
   我把自己看作是那块墨石吧,没有被发现时,它沉睡在几千里之外的荒漠草原,淡定地等到了我。我会等到谁呢?一块墨石,可能走不进很多人的视野,对它进行审美,也不是主流审美,但符合我的审美要求,或许是它仅存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把我放在审美里,足够了,不必要求获得广泛的审美认可。
   我突然觉得,这块墨石,比那些来自奇石市场的石头,更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我等着风霜雨雪的洗礼,我总是要睁开黑色的眼睛。
   今天,写下这篇散文,突然面对一个选择性判断,我能够和一块墨石做朋友,是愚钝,还是聪慧了?那些想法,并非具有振聋发聩的含义,但没有遇到这块墨石,一定都沉睡在意识的底层。
   返璞归真,我喜欢那块带着草原温度的墨石。于是,为之记。
  
   2023年10月27日原创,11月3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晖下,老师来到了科尔沁草原,停车和遍野的玉米握手,在草窠里发现了“墨石”,拾起带回家。一切仿佛是缘分,老师把它比作黑色的眸子,他是黑色的星星落地而成,多么富有想象力。朋友说他是煤矸石,“我”却坚信,这是一块墨石,是墨石总会发出乌光。一块石头,放在煤炭里,它就是一个讨厌的异类。就像一个人,在他人眼中,评价不可能相同。这个世界,太需要伯乐的眼光,去发现那些被遗弃被忽视的珍奇。那么多的墨石,老师偏偏捡起这一块,定是情有独钟,遇见是缘,老师说这就像在江山文学的经历,初入江山的投稿者,一定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多么像一块着满尘埃的墨石,文学的光辉,可以擦亮他们的成色,变成一块具有文学个性的文学墨石。读到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被老师当作墨石拾起,再细致擦拭灰尘,何其幸运!好奇心驱使下,老师探寻他的来历,“乳石”“细粒黑”“墨石公园”,一眼赐名,还是”墨“最和”我“意,“骚人墨客”,透着一股“墨”香,石染墨迹,便有了文学的灵性。遥想草原英雄成吉思汗,墨石生出了灵魂,是有温度的肉体,墨石生出了英雄的五官,墨石就是英雄之子,是一只铁拳、一艘战舰、一枚黑色的子弹,可以救名族于危难,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卡通,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墨石被老师带回家,与书为伴,墨石仿佛有了佛性,给予“我”最底色的思考和启迪,沉稳、优雅、不炫耀、不轻浮,这是态度,也是老师的人生底色,黑色定会蝶变成丰盈的色彩!一块普通的黑石引发的思考,字字珠玑,墨香四溢,老师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诗意的灵魂,震撼读者心灵,正如老师文中所言:人生从不乏故事,只是我们不从捡起!致敬老师,深佩老师才情,倾力荐读,问候怀才老师,创作快乐,日日安好!【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03 06:42:48
  真是佩服老师,去了一趟草原,草原的美食美景尽收眼底,在老师的笔下连草原的石头都有了让人难忘的故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向老师学习致敬,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07:16:47
  谢谢欣然花开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余秋雨说,行者无疆。也蕴含着行者有趣吧。从草原拾取一块石头,在我的眼中,一下子变得不一般了,给它墨石的乳名,可能出自个人的情调,但每一块石头,都应该有故事,捡起曾经的故事是有意义的。人生的很多故事,都被我们丢下了,我们在江山文学创作,是不是就是捡起故事?多么有意义的笔耕。你,我,他,初入江山,都是一块墨石,用文学的色彩擦亮,就不是一般的石头了,面对墨石,我不止一次这样想,觉得贴切。遥握,问候秋祺,很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岚亮        2023-11-03 08:03:51
  先回答文尾的那个问题。佛说,愚钝即聪慧,聪慧即愚钝,所谓大智若愚也。我说,与一块墨石交上了朋友,简直就是已入禅境了。能读懂一块石头,已不容易,而让一块石头愿与之交朋友则更不容易啊?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08:20:25
  谢谢岚亮老师的精彩解读。读老师的禅悟之语,我也有悟感——如我这样的人,走的是由愚钝到聪慧的进程,努力使人性和悟性得以提升啊。以前,喜欢桌子上摆个漂亮的摆件,看几日就不喜欢了,可能物件上根本没有内涵,或者,起码是没有故事,所以我还是喜欢和一块墨石交上朋友,从无声中读出有声,真的是一件很通透的享受。很羡慕岚亮文章,那么丰富,那么具有特色,以为榜样,努力追赶那个境界。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03 08:04:59
  看了这篇文,一下子就想起老师那篇《凭着那些石头》,老师对石头的感情和理解,别有一番深意。现在老师所写的草原,远不只是风吹草低见牛羊了,而是更广大,更丰富。佩服老师将墨石看成眸子的比喻,也佩服老师墨色做为人生底色的思考。记得老师还带回过一块泰山的石头,老师将沉浸在石头的世界里,驰骋想象,将来因此可能诞生又一篇石头的美文佳作。期待。拜读学习老师雅作,祝身体健康,创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08:25:39
  谢谢韩老师精心读我,很欣慰。的确,我喜欢石头,形状,每一块绝不雷同,都有特色特点。我出门也喜欢收集石头,不一定是奇石,不奇我以为奇。我家中深藏的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块黑色的泰山石,虽不是什么“石敢当”,但有故事,引导我去读地质,读岁月的功夫。还有一块背景潭柘寺来的雷电石,一块在山东嘉祥出上脸皮跟朋友谢总索取的龙石,出自湖北,是谢总的战友所赠,被我搬回。这些故事,从未丢失,只有石头还记着。我常常这样看,所以就更喜欢了。遥握,期待韩老师的佳作,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03 08:52:46
  光石头文怀才老师不下十多篇了吧,《儿女石》《莲花石》《礁石》《佛石》……篇篇精彩,篇篇锦绣,不服不行!在常人眼里,石头就是石头,不管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红或黑,除了夏天触及滚烫,冬天触及冰冷,再无二异。可石头在怀才老师的笔下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画,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诗,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歌,每一块石头都是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是精灵!大赞才情!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之作,辛苦了!遥握问候,谨祝老师一切都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08:56:53
  谢谢湘莉老师这么通透地了解怀才抱器的那些石头小文。其实,可能是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石头差不多,所以就情有独钟了。我还是觉得,石头可以给我们的思想塑造出风景。有时候在一本书,或一片风景面前,我们没有什么感觉了,但在一块有故事的石头面前,我们就有了,有了崇拜,有了想法,也有哲理的吸收。细想起来,家中的石头,每一件都是有故事的,石头不讲故事,我心中记得故事。所以就有了对话,安静地听听故事,非常好。把几千字给石头,值得啊。谢谢美评。遥握,很期待湘莉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夕泠        2023-11-03 11:13:31
  读了怀才老师的墨石美文,我想起以前见过的一位石痴来。老师见过种石的吗?那位石痴就种石,把有造型的石头种在盆里,是不错的风景,为此我很惊讶,只见过种花的,没见过种石的,给了我启发,我也喜欢石,于是买了一块小巧的石,然后种在盆里,觉得还是蛮有情趣的。 写过一词《踏莎行•种石》:“案上清茶,窗前烈焰,绵长夏日情思奄。画堂偶见墨新成,青砖古石禅心梵。 岁月沉沉,江湖淡淡,今生种石应无憾。天涯梦远遇云山,红尘从此逍遥泛。”与怀才老师胡言一通了,怀才老师可否效仿也种一石?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1:22:58
  谢谢夕泠老师的赠词,谢谢美评,开眼了。种石,不待石结籽,但结禅心一盆中。也有过“种石”之举,海边多鹅卵石,说不上是“种”,是摆在花盆,给花儿或绿植找个伴儿而已。我想能够种石的人,应该是气度不凡者了。石头,的确可成为风景,我的花盆不乏石头,之前以为,花儿有石头相看,不算寂寞。夕泠老师所言“今生种石”应该是一种佛境了。我们是种石人,也是播种文字的人,是否都是一个道理。在心中播下种子,种子就不会辜负我们的意愿。夕泠老师写一篇《种石记》吧,去期待。那一种是一棵永不凋败的花,曰“石花”。遥握,致敬夕泠老师,谢谢你的美言,给我启迪。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3 11:17:06
  怀才老师关注自然的目光是细腻的,从一块墨石上发现其美感和价值,赋予它浩荡想象,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墨石,真好听,有书香气,仿佛嗅到内敛而深沉的香气,心仿佛安静了。墨石有古拙和朴素之美,它是坚韧的,可以承载一切;它是博大的,可以包容一切。它代表了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热爱墨石,是对这种品格和精神的追慕和神往。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1:34:06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美评。的确如你所言,每一块石头都有着自身价值,有的被放在了繁华之地的高楼大厦上,有的还在沉睡,没有得到青睐,并非没有价值。我特别喜欢你的见解——石头的安静的。浮躁的心,接触到石头,马上会沉静下来。我相信,人和人会发生故事,于是就生动了。人和石头也有故事,往往被动的不是石头,而是人。我们的审美眼光投向一块石头是值得的,会找到一些对人生的本色理解。遥握,很期待简柔精粹的散文作品,一日不读,眼失色。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周丽纯        2023-11-03 11:17:09
  欣赏老师佳作,钦佩老师高超的文笔。在草原上捡起一块石头,老师竟然洋洋洒洒写出一篇精彩绝伦散文。有丰富的想象力,把石头与文学结缘,石头就有了生命力,有了灵性,有了禅意。一次草原之行,老师竟然写出数篇文章,篇篇精彩。让我深深地敬佩。受教了。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1:29:36
  谢谢周老师的美言,谢谢你的关注。文笔在石头面前得以磨砺,生出一些美好的想法,记下来,也算不负草原一行。我喜欢石头,可能与我的身世有关,沉在泥土,得以见天日,所以感恩这份遇见光照的经历。我觉得,禅意一定不是空洞的说教,是因启发而得,佛的意思是觉悟,我们借助文学的力量,觉悟世界,觉悟一块石头。遇见墨石是缘分,如果不停车,我们会错过。慢慢行,走走停停,会发现很多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我很喜欢周老师写的怀旧散文,透着时光的真味,还在期待呢。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
8 楼        文友:夕泠        2023-11-03 11:39:09
  谢谢怀才老师给我启迪,初见种石,确有此想法,后来就胡乱写了一首词,算是给自己驿动的心交差了。我得琢磨琢磨,可惜没有怀才老师这样旷世才华。老师草原之行带回那么多文字,能有几人欤?不得不敬佩。问老师秋安,夕当努力。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2:12:43
  夕泠老师客气了,情绪了。以你之才华,驾驭种石,轻车熟路。这个构思,颇有诗意。既然抽象的福分,缘分、禅意都可以种下,为什么石头就不能种那。种因待果是逻辑,待诗意花开,禅意来袭,怎么就可能呢。农人尽管很讨厌土地里的石头,但他们捡出来,还是要砌成石墙,我常常想起,这种活动的意义,老是挖不出深度。很期待夕泠老师的美文。
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11-03 11:39:42
  怀才老师从科尔沁草原的草丛里,捡起一块石头,判断就是会发乌光的石墨,联想到在江山的经历。那些初入江山的投稿者,一定不是普通的石头,多么像一块着满尘埃的墨石,文学的光辉可以擦亮他们的成色,变成一块具有文学个性的墨石。这些话说得真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东篱,老师就是那个会识马的伯乐,正因为有伯乐,江山才有一批批驰骋江山的千里马。好文,敬茶!问好老师,祝秋安!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2:15:48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的确,怀揣一棵石头,我首先有了那个想法。墨石,看起来没有靓丽的外表,但那种光泽的掩饰不住的,就像东篱的文友,每个人都有这个性和才华,当社长的,就是鼓励他们擦亮自己的文字,写出美文。我相信这一点,很多文友给了我璀璨的光芒,更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江山就是给我们这些墨石开辟的园地,我们在这里可以发光,哪怕很微弱,但总没有埋没。遥握,问候吴老师秋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03 13:38:03
  一块墨石,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一块普通的黑色石头,但落入智者的眼眸,走进哲学家的世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怀才老师面对墨石,思接千古,神飞八极,意象万千,联想丰富,纵横驰骋,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这篇文章立意恢弘高远,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审美独特,文采灼灼,一块墨石,一旦被赋予了价值和情感,它就成为了一个情感丰富的意象物,有了灵魂,有了风骨,有了精神的内涵。这篇文章思想深邃,带给我们太多的生命感悟和人生的启迪,盛赞才情!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3 13:57:17
  谢谢如菊老师激情飞跃的美评,墨石,走进我的视野,也纯属偶然,世界上很多相遇,都是如此,一旦互相着意,就有了交流吧。就像你我相遇在东篱,那些故事依然可以重温,这就是生活给与我们的美感。其实,在生活里,每个人可能都是路边的一块石头而已,常常并不入眼,只是我们不想认识那块石头,一旦入眼,一定认为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人们的态度。沉默着,安静着,是石头的样子,人何尝不是如此。谢谢如菊老师对小文的认可,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