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乡愁里的浒湾(散文)

精品 【东篱】乡愁里的浒湾(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1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7发表时间:2023-11-05 06:09:43

浒湾,珍藏着我的乡愁。曾经的记忆与当下的样子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过往的故事和眼前的牵连,理不清,理还乱。
  
   一
   车子在公路上不疾不徐,两边的景致如画卷般铺开。村庄、田野徐徐展现。过了丁家村,很快抵达浒湾镇。浒湾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母亲退休后到抚州居住,我就很少回浒湾,一别八年,再次踏在浒湾的土地上,万千欢喜,激动不已。
   马路右边是临里渠,渠水缓缓地流,清清的,柔柔的。临渠的房屋已拆,铺了水泥,做了步道和绿化带。渠堤被铲平,让我怅然。这条渠堤承载着多少记忆呀。夏天,我和小伙伴经常坐在草地上,看马路上的车;看临里渠的水;看对面广阔的田野;看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我无数次从渠堤上走过——和外公在堤上散步,去车站坐车,去给加班的母亲送饭,去渠边洗衣,去苏山寺,和母亲、姐姐上街……如今渠堤消失,曾经的记忆似被敲碎。
   马路左边是店铺,有的关闭,有的开着,只见店主,不见顾客。一家食杂店里,四个人把麻将搓得哗哗响。一家店的门口晒着粉干——长长的,白白的,千丝万缕,垂挂在竹竿上,有风吹来,米粉轻轻地晃。两个老人站在粉干边拉着手闲聊,笑眯了眼,仿佛经年未见。
   经过粮管所,铁门关着,只留一道小门,不见有人出入,隐隐散发着清冷的气息。粮管所早已名存实亡,成为浒湾人遥远的记忆。昔年的粮管所何等繁盛,上班的职工,送粮的农民,买米、糠、稻谷壳的人们频频进出;货车、自行车、大板车,独轮车,络绎不绝。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尖尖的,地上到处有洒落的稻谷,机器的声音此起彼伏,职工们忙得不亦乐乎。那是粮管所的黄金时代。那时,在粮管所上班,令人羡慕。曾几何时,粮管所辉煌不再,变得清冷,最后归于沉静,成为浒湾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过桥,进入田堤,堤被拓宽,铺了水泥。两边田野大多荒芜,虽有数栋房屋散落其间,却依然萧条,寂寥。在堤边停车,我和二姐、小妹下了车,走进粮管所宿舍——这是我们生活多年的地方。
   粮管所宿舍建于九十年代,两层的筒子楼,住所和厨房分离,厨房统一设在一楼,曾经是镇上最气派的楼房。三十年的时光过去,宿舍陈旧了,电线如蛛网一般,在墙壁上悬挂,触目惊心的乱。
   上楼,碰见彩华姐。她是大姐的发小,一个苦命的女人,自小母亲出走,父亲多病,兄妹四人靠外公外婆养大。彩华姐小学毕业就回家帮大人干农活。为照顾弟妹,三十岁才结婚。婚后数年,丈夫因病过世,一个人辛苦拉扯大两个女儿。女儿出嫁后,她独自孤零零地住在这里,哪儿也不想去。我和她已十年未见,但我们一眼就认出彼此。她是那么消瘦,那么苍老,让人心疼。
   彩华姐热情地让我们去她家喝杯水。我们婉拒,说看看我们家的房子就走。
   二姐取出钥匙开门,母亲三年未回,锁都生了锈。二姐费力打开,让房间通风,然后和彩华姐站在走廊里聊天。我和小妹四处走动,东看西瞧。
   走廊的墙边横七竖八立着些竹竿,只有两家的门前晾晒着衣服,其它的竹竿都落满了灰尘。宿舍前的空地上,一角摆了几盆红色的花,虽艳,却已向凋残逼近。还有几块菜地,以及水桶、水勺、碎砖、废木之类,纷乱里透出生活的气息。周遭寂静,宿舍里不见有人走动。人家的房门紧闭,厨房也锁着。
   小妹说,怎么不见人呢?
   彩华姐说,以前的住户相继搬迁,现在只剩下四户人家。这些年,浒湾的人越来越少,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小孩子极少。很多老房子都空了,有些人家盖了新房,但很多也是空的,他们都在外面打工,过年才回来住两天。然后叹口气,说只怪浒湾穷,大家待不住。
   我们三姐妹久久地沉默,我们当初不也是嫌弃浒湾穷,然后逃离了吗?当我们在城市感到疲倦时,又无数次眺望故乡,怀念故乡,渴望回归,可是终究回不来了。
  
   二
   顺着田堤,我们往河边而去。
   右边的田野,有人在盖房,砰砰的声响为寂静的浒湾添了一丝生气。房子很漂亮,已盖到第三层。我想,很多人在家乡盖房,在城市生活,那盖房有何意义?我猜测:一则为尽孝心,让年老的父母住得更舒服。二则证明自己在外面混得不错,一栋房子就是财富和能力的象征。三则也为老来重归故土,有安身之所。但是又有多少人老了会回家乡住呢?
   我以为能看到我家的菜园,虽然早已卖给别人,但始终惦记。只是两边的藤木过于浓密,遮住视线,而通往菜园的路已被野草覆盖,怕有蛇,只好放弃。
   抵达河边,站在河堤上,驻足凝望。曾经丰沛的河水变得清瘦,河滩长满了草,枯黄,褐黄,浅绿,深绿,铺天盖地,苍凉里透着生机。远山朦胧,对岸的丛林依旧,有房舍掩映在丛林中,隐隐绰绰。
   河边空空,亘古的静。好怀念年少的河,无比热闹,时有打鱼的船经过。夏天的傍晚,全镇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到河里洗澡。清晨和傍晚,人们在河边洗衣、洗菜、淘米、洗锅碗瓢盆、刷牙、洗脸。男女之间打情骂俏;年轻的女人咬着耳朵说私房话;老人互相抱怨着媳妇的不是;女孩的话最少,静静地洗衣,看到一个男子裸着上身到河里洗脸,脸羞红半天……自浒湾装了自来水开始,洗衣机普及,到河边洗衣的人慢慢减少。然后打工潮开始,我们这代人走出,当年风光无限的河,备受冷落,被浒湾人淡忘。河无言,坚忍,承受一切,宠辱不惊,在孤独里咀嚼漫长的时光。
   河堤右边是人家的后院,没有围墙,院里有菜园,一个中年妇人在菜园里浇水;有的是桔子树,蓬蓬勃勃,叶子绿得像春天,绿油油的桔子挂满枝头;有的晒着香——浒湾人过年插在门口的那种长香,紫红的,颇为鲜艳。更多的长满了荒草,几只狗窜来窜去,汪—汪—汪的叫着;一群鸡扑棱着翅膀,跑来跑去。
   从一道小弄里拐出,进入红星路。
   土路被柏油路代替。房子有新有旧,老房子居多,青砖黑瓦的房,半新不旧的样子,在秋风里素朴着,温婉着;还有木板房,有上百年了,已成危房,破败,简陋,沧桑扑面。新房子格局相似,二层或三层,外墙或呈白色或粉色,屋顶是黑色的瓦,满目清爽,有江南民居风韵。我想应该是政府统一的规定,可见当地领导是一个有情怀,有审美情趣的人。新与旧,在老街不觉突兀,它们和谐相融,质朴而鲜艳。
   有人住的房子,门都是开的,门口晒着衣物,放着竹椅。客厅里摆着八仙桌,桌的前方是一张长长的、高高的案几,紧靠墙壁,上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一个老人蹲在门口抽烟,含笑看着我们。一户人家的门前,三个老人坐在竹椅上唠嗑,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小凳子上刷手机。
   进入红星巷——我童年住过的巷子。人家门前的空地被圈起,做了院子,使得巷子变窄。青石板路变成柏油路,还是喜欢青石板的路,它与小巷、老房子是天生一对。人家门前的枣子树都不见了。年少好羡慕别人家有枣子树,我家却没有,夏天总盼着刮大风,吹落树上的枣子,如此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捡起来吃。每年八月打枣,如过年似的欢喜。打枣时,偶尔有枣子溅落于我家门口或大厅里,我们兄妹疯抢,兴奋极了。有时还能得到枣子主人赠送的一把枣子,那真是夏天的一个童话。
   经过小燕子、秋梅的家,百感交集。小燕子和秋梅都是童年时的玩伴,那时我们天天在一起捉迷藏,跳皮筋,去河里洗澡,跳房子,吃饭也端碗在一起吃,逢到有好菜,就换菜吃,度过很多欢乐的时光。自我家搬离巷子,我又在抚州读书,寒暑假才回,从此大家疏远了。后来我去了外地,很少回浒湾,她们也出嫁了,就断了联系。但我常常会想起她们。
   小燕子、秋梅家已由木板房变成气派的三层大楼房。母亲曾告诉我,小燕子和秋梅的哥哥在浙江打工,混得不错,看他们家的房子就知。
   本想去她们家,打探她们的消息,但皆院门关闭,想来无人居住。
  
   三
   看到我家的老房子了,五味杂陈。
   老房子是母亲当年果断盖下的,因为旧房已无法居住,且随时有倾倒之危。父亲当时不肯,说没有钱,盖什么新房,可以租房住。母亲坚决要盖,为此他们大吵一架。盖新房时,父亲不闻不问。母亲四处借钱,买砖,买木材,请石匠,一直到房子上梁,落成,搬家,请客等,皆一人操持。三个月瘦了十斤。为还房债,母亲养了十多头猪,节衣缩食,五年之内还清欠款。这栋老房子,是母亲心血的凝聚。
   后来家里因事再次负债,母亲无奈卖了这栋房子。交房那天,一向刚强的母亲抽泣不已,她舍不得呀,这栋房子就像她的另一个孩子。
   买了这栋房子的人家因投资失利,房子充公,如今门前挂着“国有资产”的牌子。门锁着,透过门的缝隙,我们往里探看,黑魆魆的,什么也瞧不见。二楼的木窗,开着,油漆脱落。青砖有的深,有的浅,门前的树也被砍,台阶也铲平了。当年漂亮的房子如今显得那么寒酸,门前也变得逼仄,不免感慨。
   对面是金婶的家。金婶比母亲大几岁,夫妻两人是双职工,有两个孩子,当年是巷子里家境最好的。每天数她家早饭吃得最早。夏天,她喜欢搬把竹椅坐到我家门口吃早饭,因为没有太阳,有树,还有一条短短的小弄,时有凉风袭来,很凉快。他们的家也换成了新盖的三层大楼房,从外墙和院门看,很豪华。据母亲说,金婶的儿子强子去深圳打工,后来自己开公司,这几年发了大财,前年接了金婶去深圳住,金婶住了一个月,说住不惯,还是喜欢住在浒湾。
   一个瘦弱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金婶的院门口,看着我们。二姐说那是金婶,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了。强子的老爸已过世多年,强子请了一个亲戚照顾金婶。我们没有上前打招呼。我们想,她一定不记得我们了,就不去干扰她的记忆,这也是一种不打扰的方式吧。默默地看着吧,什么也不去回忆,自己心里也好受一点。
   隔壁是李奶奶的家,他们家有两栋房子,小时候家里盖新房,全家曾在她家借住过一段时间。李奶奶的房子还是昔年的模样,只是早已人去房空。李奶奶夫妻早已过世。两个儿子,大儿子四十岁时不幸遇车祸身亡,大儿媳带着儿女去了远方;二儿子一家搬去了县城。门上了锁,锈迹斑斑,灰白色的墙壁像一块巨大的伤疤,让人无端怅惘。
   终于碰到了一个人。那是一个老人,虽老,却很精神,背着一箩筐的菜蔬迎面走来。老人面熟,我绞尽脑汁才想起,住在巷子时,她就住在我们家屋后左边的一个大杂院里,那里曾租住过很多户人家,那时我经常会去大杂院里玩。老人姓方,我唤她“方姨”。方姨和丈夫年轻时靠种菜为生,他们曾种植过抚州最大的冬瓜,被称为“冬瓜大王”。他们有四个孩子,一家六口人租住一间小小的房里,和其他人家共用一个厨房,日子过得甚是艰难。每次见到方姨,她都在忙,不是挑马桶,就是挑箩筐;不是提着一大桶衣服要去河边洗,就是在做饭。难得有闲,还得管教孩子。方姨的话很少,日子过得再苦,也不抱怨,更不向人诉苦,她是一个非常刚强的女人。
   我们向方姨打招呼,她似乎已不认识我们,茫然地看了我们一眼,就走开了。
   走了半个浒湾镇,听不到孩子的打闹声,听不到车流声,甚至连摩托车和自行车也看不到,深入骨髓的静。我一向喜欢静,可是浒湾的静却让我的心颤颤的。我知道很多村庄变成了老人村,有些北方的县城也变成了老人县,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浒湾也会这样,变成老人镇。我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将来母亲这代人过世,浒湾会不会变成一个空镇,最后消失,那么我的故乡何在,我的乡愁将无所依附。
   站在巷子的尽头,我看到浒湾的另一幅生活画面——清晨,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青石板的路上,人们来来去去,扛锄头的,挑粪桶的,握镰刀的,背箩筐的,挎竹篮的,牵牛的,纷纷向田地里走去。下午放学后,一群群孩子在巷子的空地上打陀螺,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跳绳,丢沙包……笑语声不绝。外婆坐在门前的竹椅上做针线活,边做边和斜对面的李奶奶唠嗑两句。母亲挑着两麻袋稻谷壳走入巷子。熊二的爷爷左手提着竹筐,右手拿着一把铁叉,扒地上的牛粪。彩华姐的外婆站在门口呼自家的猫来捉老鼠。秋梅的爷爷和外公坐在秋梅家的枣子树下喝茶。黄昏时,家家的屋顶渗出了缕缕炊烟,空气里散发着人家烟火的气息。饭熟了,母亲们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唤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声音悠长,如山歌嘹亮,然后孩子们哄地散了,飞快地往家跑去……
   突然,画面消失,只有无尽的空旷和寂寥,重重挤压我,那一瞬间,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捂住脸,捂住眼。心情稍好一点。可能这是阵痛,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受的痛。村庄乡镇都在变,不仅仅是浒湾。回来一趟,我把乡愁重温一遍,刻进记忆里吧。将来,我不必按图索骥,也找不到曾经的影子,那就用崭新的景象重新构筑故乡的梦吧。
  

共 49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离家的人才有故乡,有故乡才有乡愁。作者一别八年,终于再次踏上故乡浒湾镇的土地。马路右边,临里渠水潺潺,只可惜渠堤被铲平,儿时的记忆也被敲碎。马路左侧,店铺林立。经过粮管所,其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进入铺了水泥的田堤,走进粮管所宿舍——作者生活多年的地方。曾经最气派的楼房,如今陈旧不堪。见到苦命的彩华姐,丈夫病逝,女儿出嫁,如今独身一人住在这里,消瘦苍老,让人心疼 。打开自家房间,让房间通风,去走廊走动,但见人影寥落,彩华姐说,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少许中老年人。人去楼空,故乡已远,游子盼归,却无法归来。顺着田堤,去河边。站在河堤,驻足凝望。曾经丰沛的河水,清瘦苍凉,河畔空荡。曾经清晨傍晚,河边洗衣洗菜、说私房话等情景早已消散,河被遗忘了。小弄里拐出,进入红星路。土路铺上柏油,路边新旧房子鳞次栉比,和谐相融。进入红星巷,作者童年在此住过,邻居打枣、大家捡枣的情景浮现眼前。经过童年玩伴小燕子、秋梅的家,百感交集,如今她们出嫁,天各一方,已断了联系。看到已卖掉的自家老房子,五味杂陈。周边人家,物是人非。碰到老人“方姨”,跟她打招呼,她似乎已不认识作者,眼神茫然,兀自走开 。令人担忧,浒湾将来也会成老人镇,甚至空镇,故乡何在,乡愁将无所寄托。伫立巷子尽头,作者眼前浮现出童年时欢乐的画面——青石板路上,行人往来穿梭,笑语不绝,熊二爷提筐扒牛粪,彩华姐外婆门口呼猫抓老鼠,秋梅爷爷外公枣树下喝茶。黄昏又见炊烟升起,山歌般响起叫儿回家吃饭的声音……想起这些,眼角湿润。作者以纪实的文笔,记叙了姐妹回家乡浒湾的经历,家乡和家乡人的变化,令作者感慨万千,并流露出淡淡的隐忧,今后,怎样才能守住故乡,乡愁该如何安放。语言细腻唯美,感悟深刻独特,深情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05 06:11:07
  老师的回乡之旅,圆了思乡的梦,也勾起一系列思考。笔触所及之处,不只有今昔场景的描写,也有对家乡、家乡人变化后的困惑和隐忧。时代发展了,家乡该何去何从,可贵的是,一个心怀家乡的人,除了歌颂赞美,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关注现实,或许是这篇文字更高的价值。感谢老师一直对东篱的支持,祝秋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3:59:02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真的为浒湾的未来而忧虑。浒湾历史悠久,有江南风味,曾申请过古镇,但未能成功,这也是浒湾老房子保留,新房子格局和色泽相似的原因。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岚亮        2023-11-05 06:51:35
  故乡浒湾,永远在游子的乡愁里。那个浒字,很有文化的,水边的意思,让人不由的想起了水浒。故乡情是深沉的,也是缠绵的,写得很细腻。很动情,那渠、那堤、那粮管所、那彩华妲、那小弄、那个田野以及那个种大冬瓜的人,无一不关情。浒湾,好地方。拜读妹子佳作,一万个赞!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00:39
  乡愁是一种相思病。走遍千山万水,家乡是心中绵绵不绝的情感。谢谢亮兄美评。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40:43
  浒湾这个名字好听,我也喜欢。浒湾水多,有河,有渠,有池塘,小桥流水人家,有江南的温婉细腻。谢谢亮兄。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5 08:04:39
  曾经盛着快乐的浒湾,曾经是一幅画的浒湾,如今,连记忆也是碎片,一片废墟的样子,那些坚守浒湾的人,老了,死了,记忆有时候伤害人的,所以,宁愿相信这是一个村庄的阵痛,这样的阵痛,持续一段时间,希望这段时间不长。可能浒湾是目前中国农村的一个影子,除了那些重新精心打造的美丽乡村,像浒湾这样的地方,可能逐渐就会消失。但乡愁还在,感情沉重,但依然没有被击垮。这是乡愁的现状,非常喜欢这篇。能够将那些曾经的和现在的景象收归在笔下,实在不易,梦就是这样,零零碎碎,也把乡愁全勾了出来。心怀家乡,是最美的感情,也是每个人必须要表达的东西,乡愁不仅仅属于游子,也属于守望的人。很美的作品,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09:30
  浒湾如诗,如画,山俏丽,水清秀,老房子古韵悠悠,盛放了年少的时光,寄托着我对田园生活的所有梦想。记忆醉人,也很惆怅。乡愁缠绵,也忧伤。愿浒湾永在,永远古朴又明媚。谢谢怀才老师精彩解读和鼓励,谢谢您的精彩润色,辛苦,感恩。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05 09:01:12
  有些记忆,是不堪对比的。或者是我们走出去之后,眼界变宽了,故乡的一切就变得逼仄局促了,但并不影响我们把太多太沉重的感情安放其间。简柔老师的文章,深度还原了曾经的样子,现实地描写了如今故乡的变化,着笔并不在于故乡的美好变化,而在于对故乡的另一种期待,不是恢复,而是缅怀之下的蝶变,这种变化,一直在期待。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13:57
  怀才老师的留言温暖入心。浒湾始终是朴素的,矜持的,变化小。我喜欢这种样子,如此才可安放乡愁。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58:03
  我又害怕这个样子,刻骨铭心的静,有些小路荒草丛生,有的房子倒塌了,千疮百孔,让人心酸。我期待的故乡应该是既现代又朴素,喧闹里有安静,老时光与旧时光交叠吧。这也许是一种理想,更是梦想。
5 楼        文友:枫桦        2023-11-05 09:04:30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思乡的情结是难以磨灭的。文章里所描写的家乡,在变化之中的陌生与熟悉,在不停地变幻交织着。文字之中所包含着的忧患,让文章上升到了一个高点之上。那些永远都回不去的曾经与过往,让人怀念,是永远的怀念!拜读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17:02
  谢谢枫桦老师精彩留墨。远离故土,于是开始眺望故乡。经年未见,重新踏入,一切那么亲切,又带着距离,五味杂陈。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1-05 11:04:12
  简柔的故乡浒湾曾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只是时过经年,往日的村庄在漫漫岁月的侵蚀下已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作者回故乡,看自己的老宅,那曾是母亲心血的结晶,如今的模样令人唏嘘不已。儿时的伙伴已各奔诗与远方。曾经的少年成了中年,曾的青壮年已步入老年,那些面庞、背影,似曾相识,却又那么陌生。曾经烟火袅袅的村庄,现在如此安静寂寥。有的邻居子女打拼成果斐然,回老家造房,有气派,彰显实力。有的家庭呈潦倒之势,让人心酸。该文情景交融,作者心绪起伏,五味杂陈,每字每句都裹挟故乡的沧桑巨变,情感浓郁,乡愁弥漫,有沉重感,也有对故乡未来的憧憬。好文,文笔娴熟,表达动情,内容丰盈,字字闪烁,问候简柔,深秋吉祥!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22:53
  谢谢莲香精彩解读。浒湾的确如诗,如先秦的诗;如画,简约的水墨画。有一条书铺街,在明清时是印刷一条街,繁盛之至,人流如织,声名显赫。书铺街其实是小巷,还是年少的样子,踏在青石板的路上,似踏入旧时光。谢谢莲香热情鼓励。
7 楼        文友:夕泠        2023-11-05 11:22:28
  简柔老师写得很是动人,读完,总有一种情绪在心底涌动。家乡的未来在哪里,还能回去吗,这些都是令人思考的。有童年的地方才有寄托。老师文美情深,欣赏喜欢。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25:13
  谢谢夕泠美评。你说得对,家乡让我们牵挂,是因为里面放着童年,有着太多的记忆,记忆是可以慰藉人心的。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11-05 11:29:04
  “浒湾”,看名字,当年也是一个灵秀之地,无奈岁月的风尘已经遮掩住过去的一切模样,少时的趣味都深深的留在了记忆里。眼前已经时过境移,怎能不令人怅惘?还好,!老师能用睿智的目光去衡量一切,给自己又找到新的坐标。点赞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30:04
  谢谢郑老师美评。浒湾很美,也曾有过荣光和繁华,只是最终在岁月里淹没。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05 13:30:05
  读到妈妈卖房那里,我眼睛一热,流出了眼泪。我们平时出门一段时间,对家都不舍,何况被迫卖掉。有时人生就是那样无奈!现在乡村普遍是这个样,不忍目睹,满目空寂,有时走遍整个村都看不到一个人,那么静,那么静。不妨讲个真实笑话,我隔壁村不知何时来了一个陌生人,在村里一家人家住了二个多月才被村里人发现。当时村里人听见锅碗瓢盆声,以为是那家的人回来了。心想,他家回来了怎么也不出来打个招呼,于是打了电话去,他家说没回。才发现是陌生人,后来报了警,是个在逃偷盗犯。哎呀。简柔老师文写得好,总是不知不觉把人带入情境中。好文!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安精彩纷呈!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35:20
  现在很多乡村都寂静了,这是时代发展的痛楚,是城市对乡村的一种侵略。曾看过一篇散文《一户人的村庄》,一个小山村,只剩下一户人家——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其他的人家都搬走了。只有这家人还在坚守,老人不舍离去。他们过得充实也过得寂寞。谢谢湘莉。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35:42
  谢谢鼓励。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05 13:32:37
  回不去的故乡,有些伤感,不过还好,老师可以用文字记录那些难忘的事,难忘的景,述说那份乡愁。我们也离开家乡很多年,不大回去了,经常做梦梦到回到了家乡,不管在哪里,不论过了多久,故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拜读学习老师佳作,情深动人,感人肺腑。老师创作辛苦了,问好老师!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3-11-05 14:38:35
  其实真的很想回去,只是人生有很多身不由己,没有人能够绝对选择你喜欢的生活方式。城市对乡村的冲击,让一代人的乡愁变得沉痛。谢谢花开美评。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