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箩筐】现时若不洗清白 历史终将蒙尘埃(赏析)

编辑推荐 【箩筐】现时若不洗清白 历史终将蒙尘埃(赏析) ——杨金龙同志自传《此生招财为大众》序言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1发表时间:2023-11-07 09:41:02


   一位传奇老人的传奇人生,由一位“传奇作者”根据这位传奇老人口述亲历生平事件本末,并进行细致调查,实地考察,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反复修改,爬梳究底,几经易稿,终臻其成。
   这部长达20余万字的被誉为“改革先锋”的传奇老人的自传体回忆录《此生招财为大众》,受传主杨金龙老人的委托,代为整理撰写回忆录的“传奇作者”陈晓江,于两个月前便将文稿通过邮箱发给了笔者。笔者收到文稿后,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将文稿通篇浏览了一遍。凭我已愈80的年龄,在伍60年的军龄,加入组织58年的党龄,长期所历练的经验、体悟,所熔铸的理智、良知,深觉这位比我年长10多岁的老乡亲、老革命、老基层、老先进杨金龙同志,确确实实是一位很不简单的传奇式人物,是一位遵法纪、守规矩、有作为、敢担当的先锋式斗士。其中,给我印象深的有五点,我将其概括为“五人”:
   一曰“红人”。杨老先生的出生地,是诞生红十三军的著名革命老区,是当年红军、新四军三五支队和地下党频繁活动和时常集结的据点,向有“红军村“和“共产窝”之称,杨金龙从少受到红色传统和革命家风的熏陶和影响,是一位“红色少年”。1943年,他在小学读书时,他家是地下党的永嘉十区落脚点,关榕、胡国洲等领导人经常到他家开会,他则自动充当机智灵活的哨兵,深受地下共产党员陈逸仙先生(真名关少娴,女,关榕之妹)的教育。她希望他读好书,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能为劳动大众谋利益的人,他听了觉得为劳动大众谋利益很新鲜、很深刻。一天晚饭后,母亲叫他跟大伯(杨庆顺,红十三军战士,农会主任)去大若坑地方一个寺庙里听农会主任的报告。农会主任叫大家团结起来,实行减租、减息运动。会后他向母亲如实汇报,母亲补充说这就是为我们劳动大众谋利益,劳动大众不光是种田人,包括工人、农民、地方上做手工的人及知识分子等等。革命老区长辈的这些“红色言论”,对于少年杨金龙来说,都是入心入脑、溶入血液的。当然,说杨金龙是“红人”,还包含杨金龙参加革命后,不辞劳苦、走南闯北、舍生忘死,业迹卓著,成为各级领导抢先任用的“红人”的意思。
   二曰“会人”。杨金龙的老家温州市永嘉县大若岩镇蒋山村,原属田垟乡,位于风光旖旎有“秀绝江南第一溪”之谓的悠悠三百里的楠溪江畔,“盖乾坤清淑之气钟聚融结必有玮瑰俊秀杰出于其间”。也许是应了古人的这句名言,1932年从这灵秀之地诞生的杨金龙,从小就聪明伶俐,脑子灵光,很会办事。楠溪山底的山民,管这样的儿郎叫“会人”。杨金龙上小学读书,就比一般孩子表现突出,特别是在他母亲的影响和熏陶下,也成了很会“招财”的“会人”。他母亲未上过学,识字不多,却精明能干有魄力,有爱心,自家缺粮还救济别人,在村中主持公道,甚至出头上公堂打官司,外号“叶大人”,人人尊敬、信赖。杨金龙小学毕业欲跟同学去枫林考简易师范学校,人到船埠头待渡时被母亲赶上拉回,因为家里缺劳力,更缺资金供他读书。于是他进山烧炭。炭山生态极佳却是大量毒蛇出没的地方,进山砍炭柴非常危险。烧炭人视他为嫩笋,非常心痛,却又不好拒绝他母亲所托,只能吩咐把刀磨快,万一被毒蛇咬伤,迅速削掉伤口皮肉。不久,杨金龙在母亲的安排下成为贩卖杨梅蔸(渔民做染渔网的染料)的伢郎(经纪人),同时成为肩头担贩咸鱼虾皮的少年郎。可惜母亲在1948年英年早逝,年仅42岁,家境陷入更深的窘境。正如他自述:“我用整整一辈子的时间,见证了自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大陆最艰难岁月的全过程。从抗日战争到抗击新冠病毒,一件不拉地全部被我赶上了,但我因毕生招财而有所超脱。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显示,1977年我在永嘉县沙头镇响山村成功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打赢粮食翻身仗,这是继名扬全国的温州地区永嘉县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在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包产到户’即‘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之后,全国第二位农村改革先锋。”1978年冬18位农民签字实施农业大包干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如从时间顺序说,均在李云河和杨金龙“农村改革”之后。正在他干得非常出色的时候,县里一些老干部极左思潮抬头,不愿意让他成为第二个李云河而惹出麻烦,将他平调到本县永临区当副书记。他的政绩有目共睹,当地人常谈起当年搞“农田责任承包”给全村带来热火朝天蓬勃发展的景象,至今有什么重大建设项目还都请他谋划!
   杨金龙虽然学历不高,仅只小学毕业,但因是“会人”,在1949年就被组织选中,当上了税务干部。从那之后,至改革开放前夕的40年间,他历任税务干部、公安干部、民政干部等几乎涵盖了农村基层的大部分工作项目,无论干哪个工作,任哪个职务,都干得很出色,多次获奖,还因单枪匹马深入匪窝捉拿潜伏特务而荣立四等功。
   三曰“真人”。在温州地区楠溪山底一带,管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说真心话,办真心事的干部为“真人”。读了《自传》后深深感到,杨老就是真心实意为山区老百姓服务的“真人”。《自传》中说到,1954年杨金龙正式调入永嘉县公安局侦查股任侦查员。在肃反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表扬。1956年,报纸上登载了关于讨论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包产到户”的文章。杨金龙对此很关注。这年11月19日《浙南大众》报发表《不能采取倒退做法》的评论文章批评包产到户,说包产到户有10大祸害,是右派分子用来射击农业合作化的一支毒箭,是包着糖霜的砒霜。杨金龙看了之后对老搭档说:“看来包产到户又没戏了。我肯定,这报社因这篇文章出名,留下永久的耻辱。”他的惋惜和不满言论受到同事善意的批评,说这些不是咱们所要关心的事,咱们专心搞肃反就是了。杨则认为肃反要搞,但不能扩大化。许多事情都是过眼烟云,农业经济才是根本。古人说的本,就是农业。同事说他选错职业了,你应该去当管农业的干部,管经济,不该来拿枪当警察的。杨金龙无奈而认真地说人生没有更多选择,许多事都是阴差阳错的。1977年杨金龙在沙头区委工作时,在响山抵制“割资本主义尾巴”大力开展扩种、科学种田、实行农田责任承包的大胆探索实践,使老百姓“锅里有了,仓里满了,肚子饱了,脸上笑了”,这是杨金龙“真人”本色最典型的体现。
   四曰“财人”。杨金龙生财有道,“招财“有方。1984年永嘉瓷厂连续5年亏损,县领导点将调他去当厂长,仅一年就扭亏为盈;可因有人红眼告状,他愣是被挤走,他一走,瓷厂立马又由盈转亏,“新貌换旧颜”。后来,组织上要他组建啤酒车间,仅3年投资3000万元就建起了原计划5年投资5000万元年产5000万吨的啤酒车间。县里要奖他1万元,被他拒绝:“那不行,那不行,这样我不是成了万元户,变成全县干部中的资本家?多难听呀!算了吧!”殊不知,此前幸运之神眷顾,他家已有十几万元的储蓄。这时,县领导又调他重返永嘉瓷厂,他又使出“三板斧”使瓷厂起死回生,效益扶摇直上,其事迹上了《温州日报》,他也连续三年被县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厂长,受嘉奖,立了功。人们都称这位“财人”是“招财爷”,走到哪里就“招财”到哪里!
   五曰“强人”。杨金龙的“强人”性格和“强人”形象,集中表现在任职期间的各个时期、各个岗位上,无论是任税务员下乡征粮,还是任公安民警、派出所所长进山剿匪、侦查捉拿美蒋特务、审理案件;无论是担任区乡领导,主抓上级布置的某项任务,还是分管的某件专项突击业务,都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势精神,在工业和农业战线上都作出过重大贡献。事迹多多,试举一例。1984年,他52岁,在永临区委副书记任上因消极抵制计生干部乱作为而让他退二线,调任县计经委副局级巡视员。县委金书记点他的将,要他到连续亏损5年的永嘉瓷厂任厂长。其时,一方面他为争得和坚持任职的合理要求,强势到同县委书记拍了桌子,另一方面,他雄心勃勃地走马上任,即强力推行他的“三刀六洞”方案,把在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法,灵活移用到瓷厂企业管理上,结果仅一年就立见成效扭亏为盈。进厂前夕,他感觉要上火线了,当了永嘉瓷厂厂长,踏上工业之路,就没有退路了。该厂在1984年4月前连续五年调过五任厂长,县财政局补亏53万元,人称“三五”牌企业,还负债37.7万元,两项合计是该厂固定资产净值35万元的2.57倍,是个资不抵债的严重亏损企业。进厂第一天早上,他左脚一脚踏进永嘉瓷厂的门,感觉有情况,立即停步,然后抽回左脚,一个“三刀六洞”的计划马上形成。厂区院子陶瓷废品堆积如山,要来一刀:把废品率降到最低,应该有很大的效益;大门两旁墙外是国道线,将是清水埠镇上最繁华的地段,可修建营业房,以后陶瓷库存不多的话可外租抓收入,也算一刀;厂里的人很懒散,有些出格,要先拿这些人开刀。这就是进厂“三刀”。公安出身的他,到厂第一天就着手调查。经过反复调查和测算,他这位从事过农村体制改革的老干部认定永嘉瓷厂的出路还在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养成一批“工资照拿,生产好坏与我无关”的懒虫,胡须蓄起老嫩分不清,头发蓄起男女分不清,干起事情病人好人分不清,形成一个僵局,他经过对瓷厂的大刀阔斧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不仅把当年产品全部销出去,还把往年积压的30多万元产品销售一空,只一年就扭亏为盈,并为来年落实了90万元的任务。
   杨金龙的“强人精神”,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到退休年龄,从公职岗位退下来后,他还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发挥余热,尽献智慧。他老伴10多年前有奖储蓄获特等奖得市区一套房子,折得现金15万元,在万元户还很稀有的时候他家就有十几万元可观的积蓄,于是他以这自有资金,凭借自己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的热忱,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推动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良好愿望,于2001年以年届70的高龄,同瓯北镇和田村联合组建“和田房开公司”,共同开发“和田大厦”,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于公司有他这位既有长期乡镇工作经验和市场工作经验,又有政策水平和法纪观念的董事长掌舵和运作,和田房开公司风生水起,业务开展得很好,使集体土地转化为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收入,村民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同组建公司前相比,是村民种11亩田收入的60多倍!村民们得到了相当可观的红利,人人喜笑颜开!
   杨金龙踔厉奋发,和乡亲们一起擘画和构建“和田大厦”成为共同富裕的典范。2007年又参与了新桥村新桥商贸大厦的建设。经村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决定由和田房开代建新桥商贸大厦,大厦建成后,村集体不用支付一分钱,即可获利1.9亿多元,还可给村民安置100多个就业岗位,这一似锦前程,对于新桥村来说,是史无前例,千载难逢的。可正在干劲十足信心满满的杨董事长和村干部们按法规遵政策及市场运作的规则,有条不紊地将在建项目顺利地向前推进时,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不知道得罪了衙门内何方神圣,也不知道触动了仇富者的哪根神经,他们联手精心制造了一起莫须有的罪名,即所谓“杨金龙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他们所构陷的这起严重的冤假错案,像一柄硕大无比的闷棍,猝然无声地恶狠狠地砸向他时,不仅使他的身心遭受重创,使他的人生陷入从来未有的低谷,也使蒸蒸日上前景无量的共富事业毁于一旦!
  
   二
   今年8月6日,笔者在杨老《自传》整理者文友陈晓江的引领下,专程登门拜访了早已耳闻心生敬意的这位“一生招财为大众”的传奇人物杨金龙同志。陈晓江的150万字的长篇小说《芙蓉外史》2008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2016年在他老家芙蓉村举行的有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参加的该作品研讨会上,著名散文家韩小蕙说:“作者是奇人,古村是奇村,其小说是奇书。”于是就有“传奇作者”之说。杨老说,我的自传,只有请晓江来写,才能写好。可谓“奇人写奇人,写出精气神”。他知道我是一位助人为乐有侠义心肠的军旅作家,于是抱出一大摞多年来寄给各级领导的申诉材料复印件,然后含泪带血地、一件不拉细枝末节地向我详细倾诉了他比“杨乃武和小白菜”还要冤枉的这宗冤假错案,听得我热血贲张,心潮难平,扼腕而叹,感慨连连!
   笔者囿于本人是军队退休老干部这一身份,无权、无力、无意对杨金龙案件本身妄加议论,只能就杨老《自传》读后发一些感慨:
   感慨一,改革开放,大潮奔涌,洪波激荡,鱼龙混杂,但对大潮中的弄潮儿,要爱护,要支持,要看主流,看本质,不要看到一点缺点,动辄上纲上线,一棍子打死。特别是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风向标”式先锋人物,如当时苏州的“傻子瓜子”,“温州模式”的代表人物乐清“八大王”以及深圳的任正非,都是在改革思维强势的当地领导保护关照下,才安然无恙得以发展壮大的。己如上述,杨金龙是个经商“会人”,如果领导上给予关照关切,他的那点事儿决然不是那个结局的。一个精英被打下去,一张蓝图被毁掉了!

共 72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基于客观事实的公正文学赏析,也是正能量的“檄文”。一个敢为正能量的人去鼓与呼,作者本身就具有超越他人胆识和博识。在此。先向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文章以传奇主人公的《此生招财为大众》的人生说,从他不平凡,甚至是起起伏伏人生经历,让读者看到了这位曾被誉为“改革先锋”的艰难人生。他一生可谓功劳卓著,虽历尽坎坷,但不失其伟大和不平凡。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例举了主人公的“五人”,这既可以安慰战友,也可让大众明白主人公的人生是非曲直。这五方面的正确评价,也算是对主人公最真挚的祝愿。最让读者钦佩的作者发自肺腑的“十大感慨”。这种能从文库或别人嘴口得到的保护性材料,基于最基本的客观事实,让读者心服口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主人公所面临的困难和坎坷就不难理解了。但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相信这样的是非曲直,冤假错案一定会得到正解,得到昭雪,坏人受到惩戒,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正如作者所言:“现时若不洗清白,历史终将蒙尘埃。”这一切终将大白。欣赏作者正能量的,敢于向邪恶挑战的正义之声。相信一切将会走向公平公正。欣赏佳作,推荐共享,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祝老师创作快乐,佳作连连!【编辑:华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3-11-07 09:43:38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欣赏作者的鼓与呼,能为正义发声,精神可嘉,值得敬仰!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3-11-07 09:46:05
  再品佳作,在振撼中感到一种正义的力量。唯有在拨乱翻正中社会才能停不下前进的脚步!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箩筐文学        2023-11-07 16:02:52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感人至深的赏析,真理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缺席,相信杨老有沉冤昭雪的那一天,拭目以待!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11-08 14:48:28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有温度有情怀的序言,精准生动地概括了杨金龙老人传奇人生经历,“五人”是他一生写照和美好品质的体现,一生正气凛然,一心为公,能力出众,让人心生敬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襟怀坦荡,问心无愧,相信杨老有平反昭雪的那一天。赏析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力强,富有感染力,十条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杨老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让人唏嘘感叹。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陈老师的大力支持,问好老师,祝您身体安康!写作愉快,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