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成】请别叫我姐(随笔)
在该叫姐的年龄没人叫,老了老了反而还被人当姐对待了。
首先我申明一下,人是有辈份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没大没小,再图亲近感或年轻态,也不能乱了辈份。一个年龄段就是一辈人,往小哩说,相差十岁以上就是一代人了,往大哩说,二十岁,妥妥地两辈人。当等同你儿女的下一代人叫你姐时,你有没有感觉到辈份被拉乱了?或被人不尊重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全社会流行起了“姐”这个称呼!起初是同代人,也就是一个年龄段的人称呼女性为姐,这一叫,让人措手不及!慢慢地,接受了“姐”这个称呼,也觉得理所当然。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叫外姓人或不是一母所生的大龄女子为“姐姐”,这是一种尊重,是一个礼节,不敢直呼其名。但是,对外姓人叫姐姐时,必须前面加上姓氏,比如张家姐姐,王家姐姐,李家姐姐……或不知道姓氏时,就叫“这个姐姐”或“那个姐姐”,意思是只有一母所生可以直接叫姐姐,或大姐、二姐、三姐……对其他同龄女性决不直接叫姐姐。人与人,是有分别感的。
青年时代,对同龄人一律称呼“小”什么,比如小刘、小张、小杨……这是最礼貌、最大方的称谓。除非在专业性单位,比如科研教学领域,如我们医院,同事之间对工龄长、年龄大的女同事叫老师,因为专业技术人员有带教新人、传授技术的义务和过程,因此叫老师也是比较恰当的。师者,授也。所以我们一代代就这么叫老师叫习惯了,即便没有亲自传授技术,也尊称老师。至今,我们的小同事见了还是叫我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的人也开始互相称呼老师了,这让人很难接受,因为我认为老师不能随便叫,只有传授知识的人方可称之为老师,那么问题来了,我没有给谁传授过知识,忽闻一声“老师”,有些惊惶失措,受之有愧的恐慌。我何德何能啊,配得上呼之为“老师”?前几年,有一次文学圈活动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称呼我老师时,诚恐诚惶,顿觉承受不起,急忙说:“老师,不敢叫我老师呀!”这位老师笑呵呵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推脱不了就硬着头皮接受了。其实我认为,只有教师才配得上被称呼为老师,再就是专业技术性单位的相关人员——带教老师。
到了社会上,突然被年龄相仿的人叫姐姐,起初还有些不适应,甚至尴尬,上下错个十岁八岁的,起码还能接受。这几年发现,好像人人都能把我叫“姐”了,比如买东西时,做理疗时,取药时,总有一些年龄不相仿的年轻人叫一声“姐”,不答应嘛,人家已经叫了,答应嘛,到底是两代人,总觉得有降低辈份的感觉,岂止是尴尬,应该是一种羞辱。就像现在的人把女人统称美女一样。美不美自己心里清楚,过了青年时代,就谈不上美女了,更年期了还美女啥呢。
如果我们那个年代,把和父母亲一个年龄段的人叫一声姐姐,定会被暴打一顿的,不论家长还是被叫姐姐的那个人,肯定不会饶恕你这么没大没小的称呼,人家会认为你在贬低人家的辈份,没教养。一直以来,我没有把比我大二十岁的陌生人叫过姐姐或大哥,要么叫叔叔、姨姨,要么叫老人家。
那么,现在的人为啥总喜欢称呼别人哥或姐呢?一个是自以为称呼年轻了对方高兴,本来有些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属啥的、几岁了,喜欢被人叫年轻点,把他们称呼成阿姨或叔叔还不高兴,认为把自己叫“老”了,但忘了自己的年龄段和辈份。一个是有利可图,为了拉近关系,好做业务,所以不论大小都叫姐或叫哥,为了套近乎,有亲近感,有些甚至把比自己年龄小的也叫姐或哥,据他们所说,这种称呼已经叫习惯了,改不过来。
有几次,被二十岁十几岁的小年轻叫姐时,当面我就纠正了:“请叫我姨,我家孩子都比你大得多。”这些娃娃说,他们习惯了叫姐,就忘叫姨了。我说:“你再习惯了,总得看年龄吧,怎么能把比你大二三十岁,和你父母同龄的人叫姐呢?”他们的回答是:“有些人不喜欢被人叫姨,就喜欢叫她姐,叫姨还骂呢”!
我听了真是无语透顶了,怎么连一点年龄界限都没有呢?明明那么稚嫩的脸蛋,甜甜地叫一声姐,你不觉得难堪吗?难道你家孩子叫你姐你也觉得开心?再者,小年轻叫自己父母一声姐或哥也那么顺口吗?辈份,辈份很重要,辈份在那里放着呢,你再虚伪,再喜欢年轻态,也不能越辈份吧?这是规矩,也是年龄界限,更是尊重和教养。
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想写一句话,送给那些小青年:“请叫我姨,不要叫我姐,我都到当奶奶的年龄了”!
听来太刺耳,让人极不舒服。说话的艺术得讲!
南姐姐慧心,一篇随笔激起无穷思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