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老年的尊严(随笔)
一
年老了,我常常乘坐公交车。
其实,我是可以自己开车外出的,但我不愿行驶在年轻的车流之中,如同不愿和年轻人并排奔跑。这情形很像一条年老的孔雀鱼,总是孤独地游弋在玻璃鱼缸的角落里,虽然它还能疾速地游泳,但还是把更辽阔的水域留给那些年轻的鱼去驰骋。尽管我并不服老,但我尊重年轻的时代和年轻人。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老年人最起码的宽厚。
于是,我把车子停在车库里。外出时,我会瞥一眼车辆,它像一艘墨色的船,泊在安静的港口。我快活地笑了,然后徒步走到车站,乘坐公交汽车、有轨电车、轻轨电车,或者地铁。
我渴望在公共场合吸吮城市的空气,感受人们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善与爱。
二
大城市的公交车,常常是拥挤的。
通勤时段外,乘坐公交车的大都是一些老年人,有与我一样刚刚步入老年的,也有七八十岁的,车厢里总是充满花白的胡须或者头发。也总有一些年轻人起身,把座位让给那些老年人。不过,还是有许多老年人站在车厢里,扶着把手,这令车厢里的气氛些许尴尬。
我是个知趣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年龄,同时避免某种尴尬,在穿戴上总是要装饰得年轻一些,尽量避开老年之属。这样站在年轻人的座位边,不至于带给年轻人某种压力,避免那种尴尬发生。
我理解年轻人,他们正在这座城市里奔波、奋斗,他们更需要坐在座位上,利用乘车的时间休憩,下车后,投入繁忙的劳作之中。这座城市需要他们去建设。我已然没有能力再度参与建设这座城市,却不能不敬重这些当下的劳动者。如同街道旁的花坛里开着各种鲜花,虽然我不是栽种者、浇水者,却不能折损那些花朵。所以,我心安理得地站在车厢里,在颠簸中享受一种理解与包容的快慰。
有时,座位上的年轻人忽然发现了我的年龄,会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去坐。我就红了脸,惶恐地摇摇头,或者摆摆手,并匆遽向车门处走去,暗示年轻人,我很快就要下车了。年轻人的举动让我感动,那是一种被爱的感受,仿佛一缕阳光从云层中照射下来,心底瞬间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巴尔扎克说:“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我为自己是一名老年人而感到羞赧,同时也感到自豪。
三
公交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从公交车上上下下。乘客之间或擦身而过,或短暂相处,人性也在颠簸中显露出来,仿佛大海的礁石,在潮汐的潮水中显现或隐没。
一个傍晚,我从海边散步回来,车上,一位老年乘客与一个年轻女孩争吵起来。老年人手扶着扶手,对着坐在他前面的女孩怒吼,训斥女孩没有及时给他让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没修养的年轻人。他七十岁左右的年龄,情绪激动,胡须比声音还要颤抖。其实,女孩已经站起,把座位让了出来。但他还是不依不饶,一边坐下,一边数落女孩。周围的乘客开始议论纷纷,低声谴责老人。他却大声吼道:“尊重老人,天经地义,她就应该给我让座!”人们瞬间愕然,车厢里一片静寂。
一个男青年忽然说道:“你首先应该尊重人,才会得到尊重,人家没有义务给你让座!”
另一个女子声音说:“是的,你应该感谢,而不是批评。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应该的!”
老人一时语噎,片刻后,兀自低声嘟囔道:“反正她就应该让座,我凭什么感谢?”
人们不再议论,不过,都朝老年人投去鄙视的目光。几站后,老年人默默下了车,在车辆启动后,人们可以看见,他忽然对着车辆大声说些什么,似乎是咒骂。
车厢里又一次愤怒起来。更多的话语是:为老不尊。
我为那位陌生的老年人感到无比羞耻,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口罩拉得严实一些,怕周围的人发现,我也是一个“为老不尊”的老年人。很快,我到站,逃也似地跳下车厢。
四
我的身体逃离了车厢,但灵魂却无法逃脱那种尴尬的境地。
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个老年人的胡须一直在我脑海里颤抖。作为老年人,我理解那位老年人,他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社会善良与和谐给予老年人的精神福利。必须明确,这是“给予”,而不是“颁发”,更不能“索取”。索取尊重本身就意味着对对方的不尊重。尊重的起点应该是首先尊重他人,进而换取对方的尊重。卡耐基说过:“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以指责他人来换取他人的尊重,无疑,是一种道德上的巧取豪夺。
其实,让座这种社会行为,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两难境地。年轻人劳累一天,利用坐在车上的时间缓解疲劳,无可非议。老年人身体孱弱,不堪车辆颠簸,渴望坐下来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作为公交车,也只是提倡为老弱病残让座,并不构成一种对乘车者的必须要求。所以,让座,是一种高尚无私的行为,不让座,也无可非议。对此,只能相互宽容,以理解、同情他人为出发点,彼此尊重,相互温暖,让爱意在公交车厢里涌动。
我们反对社会冷漠,自私自利,同时也反对利用道德绑架他人,为自己谋取私利。老年人的行径之所以引起众怒,并不在于人们冷漠,不同情、不尊重老年人,而在于他向别人索取善、索取爱、索取尊重,恰恰他又没有这个资格,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资格。叔本华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是你我相同的性灵。”
想到这里,我为那个老年人羞惭不已。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在他索取尊重的同时,失去的恰恰就是尊严。在我看来,索取尊重,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尚且不如一个乞讨者。
五
那个老年人颤抖的胡须已然湮灭在我的记忆之中,但那种灵魂的刺痛却时不时让我的思想颤抖。
孔子很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年的尊严是年岁冲击而成的河岸,是风霜雪雨雕琢的石碑,默默屹立在时间的前沿,自带令人景仰的风骨和气场,无须自我表述,自我表白,自我表现。像一块老石,淡然存在,豁达生活。不必刻意追求他人的关注,固执以老自尊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年龄并不是傲慢的资本,只是谦卑的基石。人类最真实的尊严,就是能够轻视自我。
事实上,那位老人只是一种个例,虽然代表了一部分老人的心理和行为,但更多的老人还是具有宽厚的包容心和善良的理解力,他们更愿意看到年轻人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是一种博大的爱。
我心目中的老年人,是冷静而善良的智者,像一座山,默默固守着岁月赠与的淡然的尊严。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