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隐】林海中的和歌(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隐】林海中的和歌(征文·散文)


作者:桑子 秀才,2391.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9发表时间:2023-11-17 05:24:21

我走在春日大社被林荫遮蔽的表参道上,身后不远处,马路上的车流人流仍在来来往往。只是那片车水马龙的奈良喧嚣,都被春日大社千年的蓊郁繁茂隔绝在了这片林海之外。
   修学旅行团的孩子们正兴奋地跟着老师们前往兴福寺参观,车辆也依旧在穿行。可从踏入表参道的那一刻起,外面的声音,就似乎被这山林全部屏蔽了。
   这片茫茫无际的林海,是属于建御雷、经津主神、天儿屋命还有比卖神四位神灵的地界,而供奉这四位神明的春日大社本殿,便在这片林海的深处。神护景云二年(公元768年)名震一方的藤原家族奉称徳天皇勅命,开始建造春日大社本殿。千年以来,春日大社所在的春日山便被奉为神山,一千三百年来一直禁止任何砍伐与狩猎,以免触怒了神明从而遭神罚。
  
   一、神隐与鹿
  
   走上表参道的那一刻,我便置身于一片参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在这片似乎望不到头的林海里,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似乎比林海之外要慢了数倍。表参道在林间,如旅行的溪流蜿蜒向前流去,直到曲径通幽处的尽头。
   一排排高大的树木遮蔽了秋日的阳光,也阻挡着尘世之外的所有繁华,为林海深处的神社本殿编织出了一件密不透风的绿蓑衣,无声书写着一首绿色的和歌。
   也许,它们早已不是千年前春日大社初建时的那一批古树,可在这枯木逢春的千年轮回中,它们和它们的子子孙孙,一直在这春日山下凝视着每一位前来奉拜的人,聆听着他们的喜悦与哀伤、痛苦与遗憾,希望与失落。
   也许,每一棵大树的体内,都寄居着一位不知其名的陌生神灵,他们以自己那或强或弱的神力,共同维系着这片古老的绿色结界,不让这片古老的结界在工业文明的轰隆声中消散。
   望着这片似乎没有尽头的绿,有那么一瞬,我觉得唯有我一人走在这漫长的表参道上,走入属于《虫师》的神隐之中,去觐见那山林中的古老神明。我似乎能看到《夏目友人帐》里名叫雾叶的可爱小妖怪正笨拙地爬到树顶,想要去寻找夏目玲子绑在树上的那一纸友人帐。只要取到了友人帐,他就能在森林中看到远方的大海了。
   这片林海,也许本就是属于妖怪们的奇幻世界。他们无法被人类的肉眼所感知,可我相信,他们就在那树顶上好奇观察着人类,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像夏目玲子这样再也无法见到的故人。
   几只梅花小鹿踏着优雅的步伐,穿过大树下小小的红色鸟居,朝我走了过来。在那鸟居之后,一座与我差不多等身高的红色小神龛静静安卧在星星点点的光斑中。一般春日大社这样的大神社,往往其中还会有许多很小的小神社,而我面前这的这座无名小神社,便是其中之一。
   鸟居无论大小,都在咫尺之间划分了神与人的分界线。这么想来,这几只小鹿,可真的是穿越了神界前来与我见面。
   与基督教还有佛教不同,日本民间的神道教信奉万物有灵,并且神明多无具体形象。即便是我眼前这座不起眼的小神龛,也供奉着一位我不知名字的小小神明。也许,甚至于当地人也不一定知道他叫什么。
   也说不定,这位小神明只是因为力量被封印,所以不得不暂时寄居在此。他想等待一位名叫夏目贵志的少年来帮自己解除封印,释放出原本的更为强大的神力。若不是我凑巧经过,这几只小鹿,没准原本还在和这位陌生的小神灵说着悄悄话吧?
   与这几只林中精灵四目相对的时候,我脱离了这片现实世界,彻底走入了东山魁夷的画作《绿色回响》中。恍惚之间,我竟是不知道究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还是生活来源于艺术。
   在东山魁夷先生的画笔下,一片可望而不可即的山林绿海在我眼前如卷轴般缓缓浮现。一匹白皙的独角兽从尘世之外而来,优雅漫步在山林中,前往只有它自己才知道的梦幻之地。
   只是,在我眼前的并非独角兽,而是温顺的野生梅花鹿。不过在某种程度上,春日大社的梅花们似乎也是从尘世之外而来,最终选择旅居人间,旅居在这片春日山的山林中。
   早在藤原家族兴建春日大社本殿前多年,建御雷神从茨城县的鹿岛骑着白鹿来奈良,从那时起春日山便被奉为了神山,而春日山下的这些小鹿们便被视为神使。它们从未被圈养,而是在这片漫山遍野的幽绿中,自由自在度过了悠长的岁月。无论奈良是怎样一番日新月异,它们也从未失却这片千年的家园。
   我想起了一首出自《小仓百人一首》的和歌:奥山秋意染红林,鸣鹿声声悲不禁。我自驻足空感慨,凭谁安慰寂寥心?
   据传,这首和歌作者为奈良时代(也有说平安时代)的猿丸大夫。千年前,他在红叶遍地的深山中,听见了雄鹿在呼唤着它的伴侣,遂写下了上面的词句。
   我依稀看到我的身影倒影在它的清澈眸子中。此时此刻,神灵是否透过它的视线,对我投下了温柔的一瞥?我不过是一介来自异乡的过客,可也许,这些林中精灵会在这些仅有一面之缘的过客身上,看到无数个瞬间汇集而成的永恒岁月。
   我轻轻伸出手,摸了摸它的头顶。它就像我家的小猫咪一样,轻轻嗅着我身上的气味。也许是察觉到我身上没带好吃的,也许是闻到了后面游客手中鹿饼的香味,它立马转身离开了我,顺着鹿饼的香气去找后边的女士要吃的了。
   原来,神使就跟人一样,也得先解决下温饱问题才能有力气继续在这林中晃悠呀。
  
   二、石灯笼之间的影子
  
   我始终相信,石头是有记忆的。它们看似铁石心肠,却又凝固着这尘世间万万千千的愿望。如果说春日大社的林海和小鹿是这人世繁华的见证者,那么,春日大社里最富盛名,最具代表性的三千石灯笼,便是万千祈愿的守护者。
   春日社里最古老的石灯笼可以追溯到长元九年(1136年),奉纳人为太政大臣藤原忠通。一开始只有贵族与武士才会捐赠,后来从室町时代开始,普通平民百姓也开始向春日社奉纳石灯笼,许下自己的心愿,求得神明的恩赐。
   从平安时代到令和时代,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最初的石灯笼看着越来越多的同伴在自己身边如春笋般不断破土。最终在春日大社本殿与若宫神社的间道两侧,原本还有些分散的石灯笼开始彼此紧密相依,跨越了不同的时空,汇聚成一条承载了万千祈愿的桥梁,连接起神界与俗世,串联着古老的过去与不断向前的当下。
   毕竟,人类的寿命相比于这石头,实在是沧海一粟。唯有最为坚固的磐石,才能在无情的岁月流逝里,将他们的愿望牢牢封印在岩石中。
   一条小鹿从两个石灯笼的缝隙之间探了个脑袋出来,水汪汪的大眼睛正在打量着我这个外来之人。这只小鹿看上去还很年幼,在我过来之前,它大概率正在试图透过石灯笼,用自己简单的小脑瓜去理解石灯笼中沉淀下的人类情感。作为神使,它要花多少心思多少时间,才能够真正理解人类的愿望呢?
   眼前这座斑驳的石灯笼立于江户时代,表面早已爬满了苔藓。这苔藓是来自林海的温柔,它们不忍心让这石灯笼一直经受风吹雨打,于是便在石灯笼的头顶上蔓延成了一小片青绿色的原野,为它遮风挡雨。几片枯叶静静躺在这青苔上,仰望着枝杈缝隙之间露出的蓝天白云,回味着自己短暂的一生。就在枯叶的身侧,几株小小的四叶草在在这片小小绿叶上撑开了它的绿色伞盖,悠然自得晒着头顶的太阳。
   青苔之上,一曲生命轮回的小调在无声中奏响。你我唯有仔细聆听,才能听到那其中润物细无声的吟唱。
   石灯笼的底部,大片的青苔遮住了奉纳人的名字,只能隐隐看见“松村”的字样。也许,青苔只是不想让外人来窥探他们的愿望。毕竟,“愿望”有时候也种秘密,只能告诉给神明听,不能让太多外人窥探到。这片青苔甚至爬上了石灯笼旁边大树的树根,在盘根错节的树根上涂抹出一深一浅的印记。
   此时的阳光,如树叶之间垂下的流苏,缓缓垂落在这树根上。长且弯曲的树根就如同女子华丽的宽大的裙子般铺开,宛如要和漫天的落叶一起在秋日时节翩翩起舞。青苔在光的间隙之间交错,流动着光阴的故事。
   几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当石灯笼的奉纳人站在这里的时候,究竟对着石灯笼许下了怎样的心愿呢?
   每年二月节和万灯节(八月十四和十五号)时,这三千盏石灯笼便会被悉数点亮。望着这片如时光卷轴般不断蜿蜒向前的石灯笼,我已然能在想象中看到了它们被点亮的瞬间。
   此番壮观的景象,或许就是《虫师》里那曾经惊艳了我的光脉吧?在这三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在石灯笼中所寄托所有愿望,汇集成一条跨越了千年的岁月星河。
   我看到遣唐使藤原清河在春日山下祈祷海路平安,而后许下“社苑梅花绽,常开待我还”的心愿。当年,遣唐使节乘船离国前,照例必于春日山下礼拜天地神灵,以祈祷海路平安。
   我看见在平安时代,一位身着和服浴衣的秀美女子正撑着一把红伞,在石灯笼面前祈求暗恋之人能回应她的爱。
   我似乎能看见镰仓时代的佚名画师,正聚精会神拿着画笔,细细勾勒着春日山的一草一木,为创作大型画作《春日宫曼荼罗》进行前期准备。一只小鹿趴在他身边,安静看着他作画,并未扰乱了他的专注。
   在一个个若隐若现的身影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那是20岁的阿倍仲麻吕。那时的他还不是历史教科书上所画的苍老模样,还带着些许青涩的少年气,眉宇间却是意气风发。他回头望了我一眼,而后转过头,缓缓往山林的深处走去。
   按照春日大社的典籍碑文所记载,20岁的他在离开奈良前往长安之前,也来到了春日山里祈求此行顺利。神明回应了他,他在长安考上了进士,一路官至秘书监,深得唐玄宗的信任,还认识了李白王维等一干优秀的文人才子。
   在异国待了四十年,他终于得以启程返乡。出发前,他在苏州黄泗浦写下了一首思乡的和歌《望乡》: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御盖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首和歌后被收入《古今和歌集·第九卷》,其中的“御盖山”就是我此时此刻所身处的春日山。
   跟随着他的身影,我穿过了这片石灯笼之间的表参道,走入了春日大社的本殿。在这座红色的壮丽大殿旁,矗立着一座阿倍仲麻吕的和歌纪念碑,上面镌刻着这首《望乡》,由春日大社现任宫司花山院弘匡所题写。
   凭借自己那点粗浅的三脚猫日语基础,我体会着《望乡》日文原版当中的独特韵律。不知怎么的,明明这是在即将归乡前所作的和歌,本该充满了期盼与喜悦,可我竟然品出了些许莫名的悲欣交集与近乡情怯。
   四十多年了啊,出发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此刻早已是鬓角斑白。即便乡音未改,可故乡的人是否还会记得他?
   他未能成功回到奈良。在归乡途中,他所在的船队遭遇了海难,一路飘到了越南,被当地土著袭击。他和同行的遣唐使藤原清河大难不死,折腾了快两年才得以返回长安。隔年安史之乱爆发,往来大唐和日本之间的海路变得极其危险,他只得跟随唐玄宗一同前往遥远的四川避难。
   身处那畏途巉岩之间,他终于明白了好友李白所写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究竟是何含义。在这乱世之中,他注定无法再次见到我眼前这座郁郁葱葱的春日山,再也无法得见从我身边走过的梅花鹿们。
   回过头,我瞧见那个幻影站在春日大社的紫藤萝下。他双目微闭,正对着紫藤萝中的神灵虔诚祈祷着什么。
   礼毕,他转过头,又一次与我四目相对。
   “那个……您知道么?”我朝他走了两三步,而后停住了脚步,“您的故乡听到您的思念了,他们……他们一直都记得你。“
   他嘴角似乎扯出了一丝欣慰的浅笑,向我点了点头。那道年轻的幻影开始渐渐消散,化作了一片又一片秋风中零落的花瓣,朝着远方飘去。

共 4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日大社本殿坐落在春日山,供奉着四位神明,因此,春日山便被奉为了神山,这是一片净土,一千三百年来禁止一切的砍伐与狩猎。日大社本殿最具盛名的是三千石灯笼。这些石灯笼是江户时代立的,是守护万千祈愿的,每年的二月节和万灯节,这三千盏石灯笼便会被全部点亮。当年,年轻的阿倍仲麻吕前往长安之前,来到了春日山里祈求庇护,神明显灵,使他在长安考取了进士,并一路官运亨通,深得唐玄宗的信任,还认识了李白王维等。可这位功成名就的大才子,由于当时的原因,终没有回到故乡,永远留在了中国。这篇游记美文虚实结合,知识性强,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1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11-17 05:33:01
  禁止春日山捕猎、砍伐,日本政府做的非常好。敬畏神灵,亦是在敬畏大自然,在保护生态平衡,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文章信息量大,格调清新,描述细腻,让人受益。感谢分享,问好,祝福冬日安康!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11-18 17:05: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11-19 15:20:02
  读作者的文章,读到的不光是文字,更多的是知识的多面性。信息量大到让我目不暇给,拿小本本记都没有记全哈!
   作者的这一波虚虚实实相结合的操作,让读者感受到时大自然和神灵们的完美结合,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遥祝老师佳作连连,冬日安康。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3-11-21 20:08:05
  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异族文化,让人耳目一新。细致的场景描写和想象相结合,形成了虚实相映的效果。委婉缠绵的倾诉,具有独特的滋味,耐人品味。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11-26 21:14:43
  一篇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优美游记散文,且语言凝练诗意,读来非常熨帖。异域的风光和人文,以及阿倍仲麻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闲云落雪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