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吾洲里(散文)
一
橘子洲之前叫“樊洲”,三国以后才称“橘子洲”,沿袭至今。其实,我更愿意称之“吾洲里”。心想,只有称吾洲里,才能更好地表达那份亲切与热爱,心里才觉更安宁,更痛快,更自豪,更霸气!
从2号线的地铁口出来,我满腹猜疑,四下张望:这就到了橘子洲?这就是吾洲里?洲枕着水,水挽着洲,洲头洲尾,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橘树告诉我,对,你已在橘子洲,你在吾洲里。
橘子洲一手挽着岳麓,一手牵着长沙古城,从三世纪的春秋走来,投入湘江的怀抱,平铺十里,从此与湘江做了永恒的恋人,与天地共长情。其实,在我眼里,橘子洲是湘江开出的花,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是花蕊,错落有致的路是花脉,葱葱茏茏的各种植物是花瓣。而我们人,是暂时流连在花瓣上的一只小虫子,或者是蜂蝶。这朵花啊,轻灵、高贵、朴素,充满激情而又深沉内敛。
来橘子洲的,不仅仅是人,还有飞鸟、白云和四季的风。与它们比起来,我们靠双腿或车船出行的人类,是多么弱小不堪啊!鸟来,迎着霞,乘着风,扇动着翅膀,轻悠而至。云呢,如果思念橘子洲这片枕江入梦的土地,把自己染成湖蓝或靛青,或披一件七彩的衣裳,飘飘悠悠,花枝招展的,说到就到。它或慵懒或浪漫,一会儿凝眸沉思,一会儿活泼游弋,她随意的一扬手,一扭腰,都动人魂魄。对了,来橘子洲的还有雾。雾不是远客,它就栖息在橘子洲,只要某天动了心思,一觉起来,遮住云天,把橘子洲幻化为镜花水月,让它犹抱琵琶半遮面。而风,似乎是吾洲里的主人。七月的太阳将大地照得泛出白光,它不急不躁,时不时以清新喜悦的风姿,让湘水弄波,花木起舞,弄出万千姿态,让人赏它的万种风情。哦,那是给我们关于橘子洲足够的意境,我有些期待了,快进洲吧。
我是什么?我想做一阵风,抚摸橘子洲。我始终觉得风长着手,一摸,橘子洲就有了凝脂般的手感。
二
我静静地在洲里来回穿梭。我看竹浪高摇,香樟远动。看木荷流香,紫薇摇铃欢笑。看橘红柳绿,柔肠百结,说不尽的甜言蜜语。看梅凝枝静气,待到雪花纷飞时,凌寒怒放。黄桷兰的香如潮水般涌起,一浪叠过一浪……尘世的纷繁,抵达这里,都变成只不过如此。在这儿,我只想做个纯粹厚朴,灵魂有香气的人,水一样纯粹,洲一样厚朴,花一样香气。我摸摸这个,闻闻那个,空气中,满是花香水味,润润的,甜甜的。七月的天空,本是流火,我却染一身香,一身甜,一身的清爽。一个上午,我就浪费在这儿,浪费得心甘情愿,心满意足。我忽然对身边的人没头没脑说一句,我们要幸福啊!
是的,要幸福啊!我今生无所大志,也不贪求,只愿随着天地欢喜,愉悦从容。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像一阵风,在洲上风来风去的,不用看得深,漂浮着就好。
在洲上漫想,也很幸福。桃花飞红,翠竹幽韵,青梅酸甜;陶家曾居,李家落户,梅家有屋在洲上。每一种景树,都能摇曳出洲上的醉人风光;每一个姓氏家族,都有一段段幸福的故事。而人们为何称为橘子洲?答案很长,让我慢慢说来,话题不得不追溯到三国时期。
李衡官至孙吴丹阳(今镇江市)太守。他为官清廉,治家严谨,从不利用职权谋官贪财,在他晚年之时,在老家樊洲(现橘子洲)栽种木奴(橘树)千株,以度时日。自谓“吾洲里”。
其妻习氏,知书达礼,为人善良仁厚。李衡去世后,母子俩在樊洲,过着清苦的日子。当地百姓感慨不已,为了帮助母子俩,把之前橘林扩植到万株。洲头洲尾全是橘树,郁郁葱葱,流芳溢香,成了洞庭西滨一道精美的景观。后来,樊洲的叫法慢慢就成了“橘子洲”。
我放眼橘子洲,正值仲夏,一个绿莹莹的世界啊。橘叶是绿的,橘枝是绿的,橘子是绿的。满树满枝满叶满果涌动着浓郁的绿。几只鸟儿在墨绿丛中跳跃,叽叽啾啾,活活泼泼,给橘子洲添着诗意。悄隐在叶间的绿果相互挑逗,绘就着一幅灵动的画面。有人替我可惜,告诉我说来早了,若是再晚些时日,这些橘子全红了,才叫好看呢。我笑而不言,心中满是欢喜。心里自在地默默吟诵着杜甫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颜色,不是决定风景的唯一元素,有情趣才是我们喜欢的。橘子洲适合四季,何时来,都是风景。
我知道,这些橘树早已不是“吾洲里”的橘树,但那么漫长的历史,橘子洲依然种植着橘子树,证明太守种橘的清廉美德没有丢,中华文明没有丢,跨越千年为我们留下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依然存在。
一阵风吹来,柔情款款,似花吐蕊,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家乡的禾溪。禾溪江心也有一片沙洲,春来桃红柳绿,沙洲睡鸳鸯。夏来竹林听风,鸥鹭点点。秋来水光粼粼,能解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冬来梅香剪冰,江风戏雪……突然生了想法,某日,我回家,也学太守李衡夫妇,在洲上建草房两间,种花、种菜、种水果,养鸡三五,牛羊数只,也曰“吾洲里”,有朋来访,我们吃酒赏花,与江花风月相伴,是风景,也是生活。任我想,谁会说我妄想!不能把橘子洲搬至禾溪成洲,那就再建一个“吾洲里”。
三
橘子洲北面,有一亭子,曰“朱张渡”。亭,长方形,深棕色,黛瓦覆顶,檐角高翘,四面通透。柱子、梁架、藻井,都有着精致的雕花和秀美的彩绘,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空灵飘逸的感觉。
其实,我迷恋的并不是亭子的外观,我更在意它的文化意象和人文内涵。在“亭”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闻之张栻得衡山胡宏之学,甚喜。于是他们往返湘江两岸的“城南书院”与“岳麓山书院”,一段游学,成为佳话。
望着朱张渡亭,我想得更多的是张栻。在文本上,我对张栻早有认知,我几乎搜读了所有关于他的传记。一个人的伟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二是人格,精神。对张栻来说,这两方面他都具备,而且超群绝伦,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和学习。
张栻,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他在二十七岁那年闻五峰先生(胡宏,程颢、程颐再传弟子)在衡山传“二程”之学,遂去信求教。通信三年,在二十九岁那年终于拜五峰先生为师,拜师学道,精益求精,可谓倾心。他是天下英才,心中有正气,日进不息,学派之门,后继有人,真是幸事。
朱熹是这样评论张栻的: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
想想张栻,真的想写下一页决心书,像他那样,以苦读治学而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这个世界上躺平?
当然,我还要把“张栻拜师”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不耻下问,学无止境才是人间正道。
吾洲里,不断注入人文内涵,在那些人物的内心,逐渐成为“吾洲里”,成为治学的园庭。
我从亭头走到亭尾,又从亭尾走到亭头。我感觉一柱一木,梁台檐角,都是有表情的,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古渡口,它承载着巨大的空间体量和严整的礼拜仪式,更承载着思想和寄托,是走进学术的“吾洲里”的入口。
我轻轻地倚在亭边,望着滔滔的湘江水,恍惚中,江面上仿佛盛开着一叶小舟,正从远处悠悠地荡来,我仿佛看到了朱熹和张栻手扶船舱,或在诗词唱和,或在开展着学术辩论,或在指点江山。我很想跑过去告诉他们,如今湘江之上建了八座大桥,两座过江隧道,我今天就是坐地铁来到橘子洲的。我还想告诉他们,你们经办和任教的两所学校依然在,并都升为高等学府,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江水滚滚,江风猎猎,仿佛在回应,是的,即使滔滔江水干了,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妙高(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原址)、麓山(岳麓山书院原址)在望,湘水前横,给了我思维高度和宽度,它让我一再盘桓不舍离去。
四
橘子洲中部,各种花树掩映,有两座风格独特的“小洋楼”。小洋楼粉墙红瓦,上下两层。宽阔的走廊,豪华的门洞,粗大的罗马柱子,还有房顶上耸立着分外耀眼的壁炉烟囱。这些,仿佛都是宣示着它的主权和与众不同。我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走了进去。
里面游人如织,每一间房,每一个柜台,甚至每一角落都站满了人。奇怪的是,大家像相约好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没一点儿嘈杂声,有的,只是静静地观看和用手机默默地留影。
里面的史料告诉我,这两座楼是曾经的英国领事馆和长沙海关旧址。话题要回到咱们中国晚清时期。1904年,长沙被辟为对外开放商埠。于是,很多国家都来长沙开工厂、建洋行、设教堂、办学校……而美丽的橘子洲更是红房别墅,洋楼林立,什么英国领事馆,德国俱乐部,美国福音堂,日本巡捕房……事实上,当时的橘子洲已沦为外国殖民地,我们中国人踏入,他们将进行驱赶殴打。更可气的是洲头还建了一个“万国球坪”,专供外国人打球、娱乐、休闲,四周围有铁丝网,并挂上“华人与犬勿入”的牌子。呜呼,从此,吾洲里不再是吾洲里……
当我走出小洋楼时,尽管外面烈日当空,四周风景如画,可我怎么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曾经的不幸和难以抹掉的耻辱。我的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郁与悲凉。尽管事情已过几十年,祖国人民早已当家作主,早已繁荣昌盛,可我恨不能还捡块石头,砸向这座“小洋楼”。可门头的牌子告诉我,它早已不是什么领事馆,现已成为“长沙近代历史陈列馆”。它的存在,让我们懂得什么是落后、什么是软弱、什么是欺凌、什么是强盗、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什么是奋斗。
这些过往,不能称之“厚重”。是什么?是邪风袭来的一阵低鸣和重音。
五
离开“小洋楼”,我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游览了整个洲,在各个景点反复移步。占地350平方米的扇形问天台,让我联想了毛主席青年时代在此发问的场景,我默读着毛主席气吞山河的词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景物的壮丽,我更感受到了毛主席深沉的思虑与担忧,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感受到了毛主席火热的革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与博大胸怀。望着高32米,长83米的毛主席的雕塑,除了给我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外,我想到的是他领导中国人民赶走倭寇,与反动势力抗争,改变人民命运和祖国面貌。我想到了长沙保卫战,想到了抗日号角响彻神州大地,想到了一个个中华儿女奔赴沙场视死如归的画面,想到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惨烈,想到了日寇在湖南芷江如同丧家之犬投降的历史镜头。看着广场上百米喷泉、焰火广场、水上运动看台……千般绮丽,显示了吾洲里的特色与繁华,正如韩愈预言的“川波岸柳春全回”。(《感春》)一切仿佛在宣告,今天的橘子洲是真正的吾洲里,我们尽情欢畅,高歌,自豪吧!
湘风无遮无拦,自由如马,驰于吾洲里的天空,这才是湘风的主旋律。
一辆又一辆的观光火车环洲奔忙,发出轰轰之声。有人在我耳边嘀咕,免去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就好了。我笑而不答。我知道,那是驮载着一个南来北往的经济大流畅,驮载着诗和远方,驮载着扬鞭千里的英武气,驮载着幸福的感觉。
朋友,如果你不满足于文本钻研,我提议你来这里走一走。这里是文明的现场,是生态之洲,是文化之洲,是生命之洲。也许这里文物古迹并没有多少保存,也许这里并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但你只要在这里站一站,靠一靠,一定会把你推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里,让你审视、对比、碰撞。
橘子洲的历史太长,故事太多,可惜啊,我与橘子洲相遇时间太短,还有许多遗迹和现代文明来不及踏足染目,那就留作我下一次相逢的念想吧。我与橘子洲初遇,还会离别重逢。
朋友,一生中,“吾洲里”要来一次。一定。
站在洲外,我做了个拥抱的动作。
湘风款款,抖动着我的衣袖,如有乐伴奏,不胜美妙。
本篇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结构严谨,作者说她没头没脑的一句“我们要幸福啊!”正因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结合文章厚重的人文历史,才让读者体会到“吾洲里”真正的文化内涵。并引起对幸福从何而来的深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文中最后点出这百年之问。世界上最大的伟人雕像,屹立在“吾洲里”的前方。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定会也定能实现伟人所想所愿:让我们的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炎黄子孙都公幸福啊!
品读学习欣赏湘莉老师这篇对民族未来充满希望的佳作!向湘莉老师问好,远握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