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说说懂事(杂文)
如果把明白叫做懂事,一岁过一点的小孙女已经有些懂事了:童车上把她抱出来,看见车子滑动,她马上说“跑”。我说害怕,她紧跟着说“吓”……这些无师自通的事情说明,她正懵懂地向明白的方向发展。如此小的她都要懂事了,让我有些紧张。因为时至今日,关于懂事我还不甚明了。按她的标准,我似乎也懂得了一些世事。是非,对错,冷热这些基本概念是健全的。努力才有收获,不可好逸恶劳、欺瞒诈骗等认知是清晰的。然而在工作期间的那些年里,我一直被某些领导或聪明人划作不大懂事的一类人中。曾有领导当面跟我讲:你怎么这么幼稚呢!深入反省,幼稚的地方是一直相信领导相信他人,相信公平正义不会迟到,相信明天会更好。时光过去十来年,退休也有四五年,但说话直截了当,做事总想对得起上下左右的习性还在。只好感叹:老毛病难有改观,做个聪明人眼里的“懂事”人,好难啊!
懂事与否,想来与时空环境和标准有很大关系。父母面前,明了甜酸,知道冷暖,晓得大小等等就算懂事了。师傅面前,眼里有活,踏实肯干就是懂事的。领导面前则难说了。跑得太勤,会说你单溜趟儿,啥实事也没做下;言拙的,说你连话都不会说;光说好话的,会说你的心思没用在正道上;老实肯干的,又说你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总之在他眼里懂事的,一定是投合脾气的,只要遂了心意,会不会干、干得成不成、话说成什么样儿都没关系。“说你行你就行”嘛!当然,在这里懂事的,在这个领导手下懂事的,换一个地方、在另一个领导那里未必还懂事。这倒符合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当然也有不倒翁。炼成不倒翁,一定经历了许多,或者熬出了身份,或者有了相当阅历。被上下左右都说很懂事的人,其本身并不觉得自己有啥特别,只是对世事看得更加通透,对人事把控得更加熟练。不能否认有懂事的天才,他们天生对环境敏感且应对得当,对社会有通达诠释,他们不必有什么生活原则,只需有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看菜吃饭的本领,就基本可以应对一切人事变化,获得不错的社会评价。然而更多的人想在社会生活中达到懂事程度,不经历些摔打跌落难以实现。而实现了懂事目标后的人,如果再去照一眼镜子,看到的自己已经面目全非。过去那个有气节、有原则、有志向的人,酽然成了一个从山顶滚落变成的鹅卵石,仅存的棱角也只是个印痕了。
客观说来,懂事是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天才有,极少。知道怎样做事让人满意的人不少,按“懂事”要求做到的人不多。到了某种生存环境下,谁都会在经历后悟出一些生存窍门,明白懂事的要义。甚至还可以对别人的“不懂事”指指点点。但轮到自己身体力行,则是另外一回事。所谓知易行难,在懂事这件事上体现得尤为显明。
懂事不懂事,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标准。如前所述,有些领导认为是极其懂事的人,到了不合胃口的其他人手下,很可能成了最不懂事的人。相对而言,大众对懂事的看法倒比较稳定。他们不会因时因人变化标准,只会就事论事。在单位,能得到多数群众一致公认,大可不用太关注某个领导脸色。因为领导的脸色变幻无常,今天觉得你很不得意,保不齐哪天一觉醒来公正回归,觉得你才是最懂得配合他工作,给了他支持的人。
由于标准不同,也就有了对懂事与否截然不同的认定。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人这一生,做到完全懂事、在什么时候、什么人面前都懂事,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有些人在单位可以成为“不倒翁”,不见得在亲人朋友面前是个懂事的人;即使有些人在平常人面前表现得非常自信,不见得能在黑夜来临时不恐慌、不忧惧。
有没有一个懂事的最大公约数?父母眼里孩子的懂事是听话,乖巧,聪明些更好。同事间的懂事是分内工作不靠别人,分外工作也不推辞,不说过头话,不干过分事。领导有父母的意思,他喜欢的手下也最好是听话,当然还得顺从。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基本要求。谁都说打小报告是卑鄙行为,但有些领导最喜欢属下把听到的各种小道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他。口头上还得故作姿态批评报告者:别整天把心思花在这上面,好好干出几样政绩来,组织也好择优提拔啊!夫妇之间的懂事大体相同,那就是忠诚,坦荡,不背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最好。然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也是常态。毕竟,从亲缘关系上讲,夫妻就是一纸婚约约束到一起的生活组合体,较之血缘关系的父母儿女兄弟姊妹还是有些差距的。当然这是极端现象。正常状态,夫妻相互敬爱,生活甜美的仍然是多数。
听到别人议论某某不懂事的,都是站在圈子外面讲话,并不了解别人生活的全部。这种观景台上看风景式地评价别人懂事不懂事,本身也是不太懂事的表现。说人家夫妻处理家庭关系中不懂事,你怎么会了解公婆亲家以及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的全部状况,以及生活过程中他们各自的态度?一句话可以上天入地,是说人们的表达方式在人际关系中有时起到关键作用。此时把托翁“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颠倒一下变成“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都一样”也很有道理,因为在那些发生不幸的人身上,都有自私自利的成分,没有一点勇于牺牲自我的自觉。
说回懂事,我以为只要做到问心无愧,便够懂事。至于他人评价,参考即可。像工作期间部分领导的懂事标准,回到自家生活中时,多得舍弃。只有通过生活历程悟出生活道理,从良善出发树立对人生世界的看法,才是珍贵的。
202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