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我看三大不幸的演变(随笔)(外一篇)
我开始上初中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初一学习《青少年修养》,印象中是老师给我们第一次讲人生三大不幸,还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那时父亲因为得病的缘故已经成了残疾,最后在我高考前去世。尽管我是踏进青年的大门才丧失了父亲,我也尝到了很多生活的辛酸!
到后来我教学七八年过去了,包括我家在内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摆脱了贫困,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听到了人生三大不幸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身豪门”,也渐渐由质疑到越来越认可这种新的“三大不幸”的内涵。
虽然“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身豪门”仍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少年得志易轻狂,却不可能永远得志,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很难正确面对;飞来横财毕竟有限,往往横财花完了,人也惰落了,难以适应横财终了后的清贫;出身豪门,从小就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一旦出现风云变故,往往无所适从,搁浅了自己。因此,“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身豪门”往往是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与尽欢,却打乱了你正常的发展规律甚至夺去了你健康发展的道路。
尤其是少年得志和出身豪门的孩子,如果不能正确引领,往往会废掉孩子一生。因为与生俱来的的优势往往容易使其父母老师忽视对其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青年甚至少年出现很多轻生的现象,仅仅是因为他们成长的压力大吗?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压力,别的孩子却能够承受?
过去的三大不幸,虽然给三大不幸的人带来了现实中的困难和阻力,但是是暂时的,也可以锻炼人的智商、情商、尤其有利于培养逆商(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新的三大不幸,却往往使人膨胀自己的优势、欲望等,忽视根本的能力的培养甚至存在,带给人长期的甚至终生的废弃!
三大不幸的演变,是人们思考问题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引发的注重眼前利益到注重人生格局规划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不正确的爱及其引发的结果的日益严重的变化。
2023年11月3日星期五
欠钱
我欠别人钱,也有人欠我钱。
我欠别人钱,无论是否到归还的期限,只要有还钱的能力就一定归还,没能力还钱也会在重要的节日到来时发送信息表达感激之情。
别人欠我钱,按时归还的多,但也有不还也不会主动给我联系的,甚至我给他联系多次电话不接信息不回。
我很感激帮助过我的所有人,他们基本上还没有驳过我的面子,能在我张口之后很快给我以帮助,就是近日遇到难处多次要债无果不得不向一位同学和一位宗亲求助不到半天就被帮助到位。
我非常遗憾欠我钱的极个别人。“有钱还钱,没钱说句话”,这是俗话也是欠钱最起码的道理,这里的“话”是指感激和歉意的话。可是这个最起码的道理不知道被多少人多少次践踏了。
说实话,有时候感到生活中有些人,你借给他钱还不如让一个骗子骗走,骗子骗走你的钱带给你是短期的伤痛,而你借给他钱却是开始了长期的伤感:从借钱那时开始他就不会再主动给你联系,甚至你联系他时他除了抱怨和委屈也从没有歉意和谢意,更不用说是还钱了,甚至还会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如果催要的次数多了还会说一些比你还急躁难听的话,甚至还会成为仇人。手机那端再也没有了借钱时的温情暖意。
于是有人总结:“借钱凭交情,还钱看人品。”
我觉得需要补充一点,第一次借钱凭交情,第二次借钱也是靠人品。
2023年11月6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