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岁月里的书铺街(散文)

精品 【东篱】岁月里的书铺街(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1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7发表时间:2023-11-20 06:21:30


   家乡浒湾镇,处于金溪境内,东枕峻拔的疏山,西依俏丽的灵谷峰,南濒秀美的抚河。青砖瓦屋和古旧的木板房泼洒着江南风韵,也流荡着岁月的苍凉。悠长的小巷,飘出人间烟火的气息,也抖落尘世的风霜。蜿蜒的堤坝,如素色的丝带,环绕在河边、渠边、田野间。广阔的田野,有稻谷、菜蔬、果树、草木、蝴蝶、蜜蜂、虫儿,各自以妩媚和倔强的姿态安身立命。
   浒湾在历史上是“朝庭之漕仓、赣东之商埠、江南之书乡”,明清时浒湾兴起木刻印书,凡经、史、子、集类书,均能刻版刊行,于是铺栈、书店、作坊纷纷涌现,遂形成了一条街,名书铺街,分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名为街,实如巷,狭窄而幽深。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书铺街达至鼎盛,有六十多家刻书作坊,从业工匠有上千人,可谓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名动一时。
   时光如海水,滚滚流淌,有惊涛骇浪腾空跃起,也有清莹的小水花缓缓荡漾。至民国,木刻印书最终被时代淘汰,书铺街不再繁盛,走向没落,走向衰败,最终沉静如一池春水,在时光里矜持着,悄然着。
   初去书铺街,是读小学二年级时,时在一月,寒风瑟瑟,枯枝消瘦,枯叶在地上铺成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因贪睡晚起,错过拿成绩单的时间,只得去班主任于老师家拿,她便住在书铺街。
   踏进书铺街,人来人往,挎竹篮的,骑自行车的,拉大板车的,推独轮车的……塞满逼仄的街。
   老人背着手,在街上闲逛,碰到熟人就唠嗑两句,一个说这天真冷,另一个说,看天色灰蒙蒙的,怕是要下雪。
   一个妇人挑着箩筐,里面有少许菜蔬——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左手拎着一块猪肉,用稻草系着,走动时,猪肉在她手下起伏如浪。
   一个老人提着火笼,穿着厚厚的棉袄,带着灰色的毛线帽子,站在自家的门前,看到妇人,说:“今天回来得早,买肉了呀。”
   妇人说:“丫头这次期末考试年段第一,给她打打牙祭,家里一个月没吃肉了,丫头馋得慌。”
   一个男子挑着两桶水从我身后晃悠悠地走过,天气那么冷,他只穿了一件黑色的毛衣,领口脱了线,袖口磨了边。水桶里的水随着他的走动一晃一晃,不时有少量水溅落于青石板上,弄湿了青石板,望之生寒。
   两个女孩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银铃般的笑声被高墙挤压,变得尖锐,绵长,冲向天际。
   顺着门牌,在后书铺街,我找到于老师的家。那是一栋古朴而气派的房屋,高大的门楼,上方雕刻着图案,已模糊不清;马头墙雪白;瓦是黑的,如墨,如炭;砖泛青,泛灰,泛红;木门宽大,门上的两个拉环黑得发亮。
   门内是一个敞亮的院落。一半是菜地,菜叶上蒙着薄薄的霜。一半是空地,立着竹叉、竹竿之类。院子的一角搭着一个小小的凉棚,棚上覆盖着瓦。棚里有压水井,一个木制的洗脸架,上面搁置着一个雪白的脸盆,还有一条长条木凳。
   我站在院外徘徊,不敢入内。我是个胆小的人,一向怕见老师,何况单独相见,又担心考得不好,心越发“突突”地跳。此时于老师从屋里走出,看到我,笑着向我招手:“进来呀,站在外面多冷呀。”
   看到于老师的笑容,不由释然,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于老师并没有质问我缘何迟到,热情让我在火笼边坐下烤火,把成绩单给了我,表扬我考得不错,还抓了几颗糖放进我的口袋里。我的心美滋滋的,心里似有一万朵桃花在绽放。
   从于老师家里出来,仿佛卸下千斤重担,感到狭窄的书铺街变得无限辽阔,灰暗的天空也变得明亮起来。突然,天上飘起了雪花,轻轻,悄悄,盈盈,每一朵都是有姿色的,用手捧起一朵雪花,如捧着万丈阳光,捧着鲜花朵朵,又温暖,又欢喜。
  
   二
   在年少的心里,书铺街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街巷,虽然经常经过街口,但从未进去。但是因为振光,再次走进书铺街。
   认识振光因好友芳芳,他是芳芳的哥哥——小勇的初中同学,比我大两岁,当时在抚州技校读书。振光家境艰难,幼时随父母从东乡迁来,租住在书铺街的一个大杂院里,父母没有工作,在浒湾也没有地,他的父母靠打点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家境甚是艰难,但振光从不自卑,很阳光,很开朗。
   认识振光那年的暑假,他邀请我和芳芳、小勇、秋梅去他家玩,说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不在,天黑才会回来,我们可以不受拘束。
   那是我第二次走进书铺街。阳光耀目,在墙壁上勾勒出璀璨的线条,墙角的苔藓明媚而细腻,人家的窗台上,一盆盆小花风情万种。
   振光的家在前书铺街,木板屋,木门开关起来咿呀地响,如昆曲,如民歌,缠绵而悠扬。木板上纹理凸显,如老人头上的皱纹。房子是两层楼,二楼有一个阳台,晒满了衣服,滴滴答答地滴着水。一个小小的天井,有薄薄的阳光洒入。屋里住了四户人家,厅堂与厨房共用。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厅堂你追我赶,笑得如爆炒豆子般;一个年老的妇人坐在门边的竹椅上缝补衣服;一个中年男子在天井里锯木板,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一只狗在一旁“汪汪汪”的叫;一只猫蹿来蹿去,发出“喵喵”的叫声。
   振光住的房间很小,很暗,一床,一桌,一柜而已,家具都脱了色,但收拾得很整齐,桌子上有一瓶怒放的野花,艳艳的红,让黯淡的屋子有了光彩。
   我们在屋里打扑克,将近中午,振光真诚地留我们吃中饭。振光说:“暑假时父母忙,家里都是他在做饭。”难以抗拒振光的热情,我们答应了。
   厨房很大,四个土灶,灶台上皆摆了调料、碗碟之类,凌乱而有序。厨房真热闹,其他三户人家正在做饭,烟雾缭绕,灶火烧得滋滋响,菜在锅里“哗哗”响,香气四溢。
   我和芳芳给振光打下手。振光行动利索,颇有厨师风范。芳芳边烧火边偷偷看振光,碰到他的眼神,赶紧低头,那脸比灶火更红。我知道,芳芳喜欢振光,平日就很关心他,家里有水果和糕点时,总要留着自己那一份,等振光来一起吃。一次我偷偷看到她把一块钱塞给振光,让他买一个新书包,振光当时气愤地把钱扔到地上,说以后她再这样,就不理她了。
   很快,饭菜做好,辣子煎杂鱼,空心菜梗炒油渣,葱花蛋,凉拌空心菜,爆辣子,冬瓜汤,饭菜摆在振光的房间里吃。振光的厨艺真好,我们吃得很香。小勇调侃说:“谁以后嫁给振光,有口福了。”芳芳端着碗,低头抿着笑。吃完饭,芳芳抢着洗碗,又麻利地把振光换下的衬衫洗了。振光拦不住,只好随她。芳芳边做,边哼着歌,眼里跳跃着喜悦的光。
   吃完饭,我们沿着书铺街散步,往另一个出口走去。经过于老师的家,门锁着。听说于老师前几年调入县城,举家搬迁。我已多年没有看到她,但心里挺惦记的。
   出了街口,是一片草地,长长短短,深绿、浅绿、碧绿纵横交织。一头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男孩在脸上盖着斗笠,在一旁睡着了。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蚱蜢在草丛里蹦蹦跳跳。
   我们坐在草地上,看天,看云,聊现在,聊未来。小勇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体育老师。”振光说:“技校不分配工作,他打算毕业后去深圳打工,他一定要闯出名堂,要赚钱,让父母享福。”芳芳赶紧说:“我要跟你一起去。”振光陷入沉默。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春风如酒,春雨如歌,映山红开得轰轰烈烈,街巷间传来妇人叫卖栀子花的吆喝声。振光在栀子花的香气里,在濛濛烟雨中,提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坐上了开往南昌的班车,然后在南昌转火车去了深圳。芳芳终是未能跟去,振光不让,她的父母也坚决不肯,说她敢走,以后就不要回来。芳芳只好作罢,她写了很多信给振光,却无回音。振光给小勇的信也从未提及她。后来听说振光找了女朋友,她大哭了一场。几年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芳芳进入金溪粮管所工作,嫁了人,但我知道她心里终究忘不了振光。
   十年后,振光在深圳买了房,父母、哥哥姐姐皆迁往深圳,从此,再未踏足浒湾,与我们也彻底断了联系,仿佛他从来不曾来过浒湾。对浒湾,振光没有乡愁。他的乡愁,赋予给了那个叫“东乡”的地方,那才是他的根,他为之牵系的地方。但是,他却不知,芳芳在每年春天他离开的那天,都要站在他曾住过的房前驻足,凝望。她一直在等待他,在思念他,没有任何奢望,只想远远地看他一眼,问他一句:“你过得好吗?”
  
   三
   光阴如黑洞,吞噬一切。韶光似水流,不再复返。
   自母亲退休到抚州居住,我也很少回浒湾,偶尔去,也是匆匆一瞥,书铺街更未踏足。
   这些年居于城市,面对高楼、车流、人流、尘霾,内心常会兵荒马乱,特别渴望安静,渴望清新的空气和清爽的山水,于是开始重新眺望家乡,打量家乡,乡愁变成一种富足的精神记忆,慰藉着琐碎平淡的流光。
   今年国庆,我们三姐妹回抚州探望父母,次日迫不及待地去了浒湾。一路,野花斑斓,田野如锦,远山苍茫,白云闲逸,让人心旌摇曳。
   我们从马路边进入。路口做了门楼,巍峨,高耸,有遗世独立的美感,门楼上写着“书铺街”三个字,遒劲而飘逸。上了台阶,穿过门楼,当年的草地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园子,有亭,有几棵挺拔的树,还有一汪小水塘,清亮得逼人的眼,几间房舍古风横陈——那是资料室和管理处。由此可见,当地领导对书铺街的重视。虽然终年没有几个人来看书铺街,但是他们洞察到了书铺街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纯真的情怀,更是一份浩大的精神格局。
   进入后书铺街,特别的静,空荡荡的,一切都是昔年的样子,老房子已经很老很旧了,上了锁。蜘蛛在窗棂上结网。电线在屋檐下凌乱穿行。墙壁像一张发黄的旧纸,青藤如一支柔韧的毛笔,在墙上笔走龙蛇,留下绿色的诗行。青藤与高墙,演绎着鲜活与古老,演绎着生命的相依和对决。
   看到于老师的家了。院门开着,往事奔来眼底,只是物是人非,欲语谁来听。房子早已换了主人,那么如今住的又是谁。我站在院外好奇地往里探望,满院杂草,有隐逸之姿,有孤寂之态,荒凉与生机俱显。凉棚还在,棚上的瓦残破了,压水井锈迹斑斑,时光在这里留下了印迹,又似乎不曾来过。
   抵达前书铺街,一户人家的门开着,门前放着一辆摩托车,立着竹叉,竹竿上晒着两床被子,呈现着生活的迹象。房子一半新,一半旧。大厅里的摆设还是八十年代的样子,八仙桌,长条凳,竹椅,案几,素素的。小妹很兴奋,走进去,喊道:“有人吗?有人吗?”无人回应。
   终于看到一栋稍新的房子,门前坐着一个丰腴的少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欣喜之至。走了半个浒湾,见者不是老人,就是中年人,终于看到一个年轻人,看到一个孩子,仿佛看到浒湾的生生不息,看到生命的蓬勃迹象,稍感欣慰。
   我对这个少妇不禁心生敬意,在这个寂寥的小镇生活,需要从容的生存姿态和淡泊的心境,更需忍得住寂寞的勇气。
   路过当年振光居住的房屋,一半尚好,一半已破损,有的木板塌陷,斜斜地靠着,每一根都像岁月的枝杈,一头戳向未来,一头沦陷在时光里。时光多情又无情,是剑,在心间刻下了无数的印痕;是沙,埋葬了昔日的一切。当年振光居住的小屋已被塌陷的木板覆盖,正如振光在浒湾的日子被时间带走,如今他在都市里雄视阔步,可否还记得当年他居住过的这个小屋。
   后面传来笑语声,我回头,一对中年男女带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走来,他们仰头,凝望,感慨。他们讲的是普通话,但是女人的口音分明有浒湾口音。小妹和其聊天,得知他们从南昌过来,女人的母亲是浒湾人,她年少时逢暑假就会回浒湾陪外婆。外婆就住在红星路。外婆过世后,房子卖了,她就来得少了,有时会和母亲回来扫墓。这次带着老公孩子一起来瞧瞧,一来她惦记浒湾,二来儿子学的是建筑专业,对老建筑很有兴趣。
   男孩和女孩很活泼,看什么都新鲜,好奇,笑语朗朗,让萧瑟的书铺街变得无比生动。
  
   四
   坐在亭子里,我陷入一种复杂的思绪里。书铺街特立独行,孤傲高标,没有被盛大的光阴席卷,吞没,游离在滚滚红尘之外,古风浩荡,矜持谦卑,仿佛在等待谁。它是在等待一个羽扇纶巾的书生,为它写下一阕沉郁顿挫的词;还是在等待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子,为它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也或者,它在回忆过往——作坊终日印书,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书坊里的顾客如云,掌柜把算盘拔拉得铿锵有力,一本本书被搬进马车里,进入人家的书房和后院,在书生们、在深闺佳人的手里翻阅着。风流倜傥的才子轻摇折扇,一袭白衫,流连在书坊、铺栈间,眼光瞄着书,顺便瞟一下老板千娇百媚的女儿。知府家美貌如花的小姐女扮男装,到书铺街闲逛,遇到一个落魄的书生,彼此一见倾心,小姐勇敢与之私奔,隐居在浒湾的一个村庄里,从此一身素服,与书生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彼此爱了一辈子,那真是一段佳话和传奇。如今,那些往事如尘,被岁月深深淹没,销声匿迹,但是书铺街还在,在坚守,在追忆,在凝望,更在期待。
   我又感到怅惘,甚至忧伤。浒湾已陷入当代乡村的窠臼——老人镇。当年的人儿何在?我思索他们的去处——有的回归到大地之下,那是每个人无可逆转的结局,是人生必然的走向和永恒的归宿,谁也无法抗拒;有的人因为工作和婚姻,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不得不离开;还有的人嫌弃故乡贫穷,落后,去了大城市打工,最后定居在城市,不再回归,也无法回归。
   老人镇、老人村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常态,这是城市对乡村的一次冲击,是时代发展中的一场激烈碰撞。这个冲击是好是坏,一言难尽。这个碰撞撞出的是火光,还是泪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考量,也是一场智慧的角逐。浒湾的未来何去何从,令人深思,我期待浒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消失;我期待书铺街永远古老,又永远鲜活。
  

共 53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故乡,在一个人的漫漫旅途中,总会牵系着千般情思,万缕乡愁。而乡愁是盘踞在心底的一条根,每每面对,又剪不断,理还乱,情思绵绵……本文是作者继《乡愁里的浒湾》后,又一篇以怀念故乡为主题的美篇佳作!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温情妙笔,去领略作者故乡浒湾——这一方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之地的魅力,来体味作者情系其中的绵绵情缘……作者是通过三次莅临家乡的书铺街,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怀。第一次去是在作者年少时。故乡的书铺街,是在明清时代大兴木刻印书,建成规模,遂城街市的。鼎盛时,商古云集,生意兴旺。后因时局变迁,此印书术也被淘汰。虽由盛转衰,仍人丁兴旺,充满着浓郁的烟火气。留给作者的深刻印象还有自己老师那宽慰的笑容,和其古朴的家。第二次来到书铺街,给作者记忆中留下的深刻印记的,是一道难忘的人文风景。一位多情女子的芳心,因阴差阳错,没有换来任何结果,只留下空空的哀怨。第三次,作者成年后再次光临故乡,已是十室九空。苍凉显现。自己所瞩目的老师和伙伴的家,都已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好在有当地政府的关注和扶持,和年青一代的青睐,才迟滞了老街衰落的脚步。作者用一种温暖的笔调,写出了故乡的变迁,表达了自己一份对老人镇的隐忧。更有着对故乡未来的期望与信心。文章沿袭了作者的委婉细腻的笔触,结尾处用虚实手法,把一份浓浓的乡愁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致的语言,烁烁的文采,让读者沉浸其中,享受到绝美的艺术享受!美文先睹为快。感谢投稿东篱!老师创作辛苦!遥祝冬暖,精彩纷呈!【东篱编辑:郑德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2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11-20 06:30:56
  这是简柔老师又一篇寄思乡愁的力作,堪称《乡愁里的浒湾》的姊妹篇。老师沿袭了她温婉细腻的笔调,把一份浓浓乡愁和对未来的憧憬,表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美文不容错过,请诸君咸来赏读之!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6:12:36
  谢谢郑老师精彩编辑。曾经对书铺街并不在意。抵城市,乡愁汹涌,对老建筑兴趣浓郁,于是特别青睐书铺街。谢谢老师鼓励。辛苦,祝冬暖,编创愉快。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20 08:25:16
  在乡愁中,老街永远是浓重的一笔。老师笔下的书铺街,充满幸福和苦涩的回忆,于老师、芳芳等这些人物,也不知都去了哪里?岁月流逝,唯老街永在。老师在尾段的感慨,带给人无限的思考。深情的美文,耐人回味。拜读学习,祝冬暖,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6:55:43
  岁月悠悠,乡愁袅袅,如烟缥缈。往事如昨,故人遥遥,一切都远去了。谢谢韩老师留言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0 08:40:59
  书铺街,是一个时代的影子,曾经的繁华和热闹,曾经的店铺作坊,都悲尘封。复旧,留住的是一些记忆。梅骨时代都有山东的影像,如今的书铺街只能供人缅怀,我觉得这也是时代给与的温存。脚步声声,给书铺街敲响时光,笔下精彩,精彩不输老街。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6:57:41
  书铺街这样的老街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欣喜它始终未变,又惆怅它如此寂寥。谢谢怀才老师留言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4 楼        文友:岚亮        2023-11-20 09:14:07
  浒湾是个好地方,倚山傍水,粉墙黛瓦,路巷悠长,更长的是它的故事和灿烂的历史。书铺街,一听就是那么富有书香味,明清的木刻印书虽已远去,但文脉尚存,墨香不散。成勇和芳芳的爱情故事清新如画,想不到芳芳的芳心暗许,换来的竟是一场单相思,但那不变的痴心,却也让人感动。文章写得婉约柔美,诗风香远。而老人镇、老人村的出现,既是时代的造化,也是乡愁的痛。拜读学习了,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01:55
  亮兄在江南,想必领略无限江南秀色。浒湾,有江南之韵,至今清新扑面。芳芳的爱情,有怅惘,她一生都陷入对振光的相思里,令她苦,也令她日子有了滋味。谢谢亮兄留言鼓励。祝冬暖,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0 09:17:21
  空巢,空街,涌入城市,这是一个时代的样子。我觉得,留住,然后告别,总有人回顾,回来,重新拭去尘埃。生活总在破和立之间运动,书铺街,将来的命运如何,无论怎样,留给几代人记忆,足以温暖。作者的少年,曾经在这里沉放,物是人非,总是一个个现实,感慨和忧伤,或许也是生活给我们的东西。读简柔老师的文章,别样的滋味,思考性强,写得很深刻。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06:36
  怀才老师看问题总是如此通透,入木三分。空巢,空街,是时代馈赠的痛。我期待书铺街似空非空,有清幽,有喧闹,脱离世俗,也飘荡着人间烟火味,那该多好。再谢老师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6 楼        文友:夕泠        2023-11-20 12:00:19
  书铺街,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思考。有回忆总是美好的,老街老村何去何从,无法预料。只能用细腻婉转之笔,写出心中的思乡之情。于是,就留下有一份憧憬吧。很美的文笔,拜读欣赏,祝简柔老师冬暖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09:07
  旧时光留存在记忆里,也是一种美好。记于笔端,化为永恒,温暖日子。谢谢夕泠留言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1-20 13:54:13
  简柔的故乡浒湾真是个迷人的地方,那里的书铺街,青砖灰瓦,悠长的街道,一家家店铺,藏着或温暖或苦涩的故事,倾洒一地斑驳。任时光辗转,那些熟悉的风景仍在弹拨着岁月的琴弦,在光明的诗笺上留下芳菲几许。作者重返故乡路,想起教过自己的亲切善良的老师,想起振光和芳芳有缘无分的从前,徒留慨叹了。该文文笔轻盈飘逸,也不乏厚度和深度,作者是怀旧之人,与旧时光对语,与过去的环境与人相望,面对现状,对故乡的未来依然有憧憬有祈盼。诗意的文字,裹挟动人的乡愁,绽放于读者的心田,温婉柔美,余味无穷。盛赞才情,问候简柔冬祺文丰!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15:17
  浒湾的一切还是老时光的样子,山水清爽,老房朴拙,田野趋向荒芜,贴近原生态,越来越寂寥,令我欢喜,又令我怅惘。如今物是人非,人去楼空,这就是岁月刻下的烙印吧。留言诗意飘香,谢谢莲香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8 楼        文友:枫桦        2023-11-20 14:22:16
  曾经的那段影像都印在那条街上,都留在那段岁月里,让人留恋的那些过往,至今都让人难忘!镌刻的深度,在这篇文章里,力透纸背。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17:58
  曾经的人和事,当时知道是寻常,可是记忆里,却动人了。谢谢枫桦老师留言鼓励。祝冬暖,创作愉快。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0 15:31:46
  老师的文,我总是会多读几遍,文字很柔,清幽宁静,就像来到了书铺街,跟着老师一起回忆,绵绵的情,淡淡的愁,思故乡、爱故乡、赞故乡。拜读学习简柔老师佳作,心也柔柔的。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19:49
  身在喧嚣,向往安静。踏在书铺街,心变得无限清幽。谢谢花开老师留言鼓励。祝冬暖,编创愉快。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0 17:21:33
  电脑有记忆,打字总出现错误的记忆,见谅。纠正一下吧。都悲尘封——都被尘封。梅骨时代——每个时代。(梅骨老师高兴了,他可以创造一个时代了)山东的影像——生动的影像。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0 17:24:50
  不要紧。我倒觉得这句“梅骨时代都有山东的影像”有诗的味道呢。祝怀才老师安康。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