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猪油渣(散文)

精品 【东篱】猪油渣(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22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7发表时间:2023-11-21 08:17:34
摘要:那天朋友送了一大块土猪肉,膘肥厚实,妻子就把肥膘切下来炼油。炼好的猪油渣做成了油渣饼,香气四溢。久违的美味让大人孩子们都吃得不亦乐乎,也让我也一下子陷入关于猪油渣的回忆中去。

那天朋友送了一大块土猪肉,膘肥肉实,妻子就把肥膘切下来炼油。炼好的猪油渣做成了油渣饼,香气四溢。久违的美味让大人孩子们都吃得不亦乐乎,也让我也一下子陷入关于猪油渣的回忆中去。
  
   一
   我们这里是沙陀地,有着悠久的种植花生的历史。自大航海时代起,美洲丰富的物产开始遍植于旧大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花生。光绪二年(1876)的《永平府志》载“落花生昔无今有”。而据民间相传,滦县种植花生的时间至少始于明代。
   至少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贫瘠的沙土地能结出胖墩墩留香溢脂的花生,并没有让这里辛勤劳作的人民变得丰腴起来,有时候反倒成了负担。
   我小的时候,土地已经分田到户,每年的公粮是必须按数上缴的。还记得有一年花生遭遇旱灾,很多秧苗早早枯死了,花生角小而瘪,收成不及往年的一半。母亲都舍不得给家里人做一顿煮花生,但国家的公粮还是必须如数上缴啊。母亲前一阵还提起,说那时候的人觉悟高啊,不够缴公粮就想办法来缴。那年母亲带着三婶两个人推着小车去到徐寨子村一个远方亲戚那里,用半车玉米换来几袋花生,又推车缴到了粮库。徐寨子村的地在滦河东岸,他们不怕旱灾,倒是怕水灾,滦河一发大水,地就绝收了,赶上天灾,他们村只能来我们这几个地势高的村庄采购去缴公粮。几个临近的村形成了一个闭环,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公粮缴纳。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可爱朴素的农民,保证了国家稳定,换来外汇,支持国家建设。这份觉悟,不会因贫穷而减损分毫。
   就算是花生丰年,除了公粮和留种,也所剩无几,花生油要等过年用来炸年货,平时基本吃的大多还是猪油。
  
   二
   猪油分肥膘油、板油和挂油。过去的人好不容易买一次肉,都喜欢要肥点的,就是为了从肥膘里多炸出点油。如果想炼油还得是用板油和挂油。板油为佳,出油高,油味道醇香,适合炒菜。肥膘适中,出油少于板油,挂油最次。挂油就是肠油,像大肠一样有一股脏器味,炒菜不好吃,多用来拌馅。
   不论是那种用来炼油,最终都会产生美味的猪油渣,这是苦涩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不管母亲怎样精打细算,躲在锅台角落里的粗瓷油罐总有空的一天。这日清晨,母亲从柜缝里小心翼翼取出皱皱巴巴的零钱,上街买来一挂肠油。我一见,本来欣喜的心情有点失望,埋怨母亲,怎么又是挂油,熬油有点臭烘烘的,钻鼻子,油渣也不像板油的好吃。母亲笑着说,过日子要节省,要从点滴做起。这就是潜移默化,我这半生的日子也都是在精打细算中过来的,是母亲一声声细语,谆谆教导的结果。
   别看我是男孩,烧锅燎灶的活儿我也同样是把好手,做什么样的饭,烧什么样的柴,多大的火候,我基本上门儿清。今天炼油用的是玉米芯,火不软不硬。
   母亲先是把挂油用温水清洗几遍,接着切成小块儿,简单焯水一下,去掉浮沫,再捞出倒入盆里。把锅清理干净后,母亲又倒入半瓢清水,母亲说,熬油过程中飞出油烟里会因为有水而减少流失。接着倒入挂油,扔几段葱段、姜片、八角、香叶,说是能去除一定的脏器味儿。母亲用铲子慢慢翻动,同时让我把锅底火扒拉开,要满灶膛均匀地上火。随着滋滋啦啦的出油声和偶尔脆生生的油爆声,整个屋子,甚至院里院外都飘起了略带脏腥的油香味。隔壁的大黄狗路过门口,我见它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抻长脖子努力嗅一嗅,口水就挂在了嘴边。
   终于,灶膛里的最后一个火星跳动了一下变成了一粒灰白的尘埃。白嫩的挂油变成了一锅热油,一层焦黄鸡冠状的猪油渣漂浮在油锅上吐出最后的几个泡泡,不再打转。母亲用笊篱捞出猪油渣放进盆里,我拿一个空碗乐呵呵在边上等着奖励的几片猪油渣。
   鸡冠状的猪油渣里有色泽像瘦肉球状的颗粒,那时候我不懂,母亲也不懂,说是肉枣,吃吧,都是好东西。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淋巴结,含大量的细菌、病毒,是不能吃的。那时候大家的日子缺油少肉,紧紧巴巴的,别说是淋巴,我记得那时候有一户人家的猪杀完了,发现是“痘猪”,也就是寄生虫的幼虫卵泡,人们都说扔了可惜,煮肉时多滚几个开锅,吃的时候挑一下就没事儿了,最后也被村民们吃得骨头不剩。
   猪油渣的最好吃法是烙饼。把猪油渣切碎,用擀面杖研细了,加入葱花,卷入饼胚里,烙熟来吃,可以香上好几天,美上还几天。
  
   三
   大概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镇上的食品站接到一个长期往天津送屠宰好的白条猪的买卖,还上了当地的滦县新闻。老一辈人都知道,食品站不是卖烟酒茶糖的副食商店,是猪的屠宰场兼肉铺。屠宰好的白条猪都是半夜装车发货,赶着一大早到达天津农贸市场,新鲜出售。
   那段时间,父亲白天忙农活儿,晚上去抗肉筒子。那时候还没有冷藏车,用的就是普通箱货,里面有一排排的架子,架子上有铁钩子。装车就是从屠宰车间把半扇猪肉扛出来,通过车尾搭的一条门板,进去车厢再挂到钩子上。是又脏又累的活儿。冬天还好点,白天宰杀的肉冻硬了,容易扛,夏天差一些,肉软塌塌的,还会有猩红的血水流到身上。那时候的猪都是各家散养,成体都比较大,即使是半扇也有百十斤重。每次父亲回家都在夜里一两点钟,虽然他走路很轻,有时候会把我吵醒。昏暗的灯光下,父亲盘坐在炕沿上,吸溜吸溜喝着母亲刚刚沏好的红糖姜水。母亲说,红糖姜水驱寒,干活儿出了一身汗,汗毛孔都张开了,走夜路回家,一着凉,就容易生病。喝下一大茶缸红糖姜水,往被窝一钻,就什么都不怕了!后来我在砖窑打工半夜回来,也享受过这个待遇。
   挨着屠宰车间有一个炼油车间。猪皮上刮下的碎肉、淋巴肉、肠头脖头,病猪肉,甚至卖不完变质的肉都被通通扔进一口脏兮兮的大锅用来炼油。名义上是工业猪油,其实很多有门路的也买这种油当食用油。炼油车间门口平台上堆满了猪油渣,被当作饲料出售,稍有动静,里面就会钻出体型很大的黑色或者棕色甲虫,也会有肥的跑不动的大小老鼠。
   那年月穷啊,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每天和猪肉打交道的父亲虽然弄了一身油,但肚子里却没有油水。猪肉是公家的,是万万不敢想的。但满地的猪油渣可以拿,是食品站默许的。当时食品站大头领导摇着肥硕的脑袋跟大家说,猪油渣可以拿,每次一袋(洗衣粉袋子),别贪,放进口袋,警卫也不会难为你们,但我可有言在先,要是吃出了问题,食品站可不负责任。有了他这句话,父亲总会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在猪油渣堆上仔细地捡上一袋子成色好些的,新鲜些的猪油渣拿回家,让母亲煮菜放进去一些。
   我心里想着猪油渣被虫咬鼠啃,心里开始还有些抗拒的。但是面对香味的诱惑,我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已荡然无存,对着猪油渣品头论足,大快朵颐。多年后,回忆这一段,非常感慨,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吗?我更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经历过挨饿是什么滋味的人,是没有理由嘲笑穷人的。
  
   四
   我在老家的时候并不算多,但每次回家都要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聚上一聚。一次,一位同学在饭店点了一道“猪油渣沾白糖”让我眼前一亮,以前穷人家的“犒劳”也登上大雅之堂了?同学挺着大肚子,笑眯眯地说:“风水又转回来了,你看这里还有棒子面菜饽饽,野菜团子,懒豆腐,都是调剂你我高血糖,高血脂的好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这里做不到的忆苦思甜饭。”
   我捏起一块儿鸡冠状的猪油渣放进嘴里,细嚼细品。这生活呀,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什么受不了的罪,也没有什么吃不下的苦!
   猪油渣还是原来的味道,我也还是当初的少年!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29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猪油渣,在我们胶东这里叫“肉吱吱”,我也琢磨过这个名字,可能是榨油时发出了“吱吱”的声响才得名吧。美味啊,我知道。我也喜欢。正如作者所言,有了花生,才吃上了油,但种植面积不大,且遇到灾年,花生减产,连公粮都不够缴的,只能以猪大油来凑了。这段玉米换花生缴公粮的故事,可能在各地都有版本,人们对公粮的忠诚度极高。猪大油分三种,的确如作者所说的,最好就是肥膘油,且炸出的渣而更是美味。母亲取钱买猪油料,是那时的一个缩影。智慧,在贫困的日子里并不短缺,那些香料佐料的加入,猪油的脏器腥味就减少了。那些剩下的鸡冠状的猪油渣,就成了孩子们的美食。在过去的农村,生病的猪,或者是死猪,都舍不得丢弃,猪油渣那才是美味之源,烙油饼里放点猪油渣,那是一道人间绝美的东西。滦县距离天津很近,于是有了农产供应的可能,作者的父亲就当了装车工,扛起了猪片子。额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每次带那么一小袋猪油渣,那时哪有什么食用标准,这份额外的获得已经让人满足了。如今,食用猪油渣,成为历史,历史有时候也回光返照,我也和作者一样,近饭店也遇到上盘猪油渣伴大葱头的菜肴,我不敢吃,只能凑近了闻一闻,感知曾经的油香。曾经的时光,一碗猪大油,一碗猪油渣,那就是香了生活。文章写出了一段情怀,读后细思,极有温度。乡亲们玉米换花生,尽管不知比例,但写出了一份忠诚和觉悟。一碗猪大油,一碗猪油渣,让人觉得芳香的生活还没有离开。如今的回顾,并非为了回到从前,而是缅怀,把生活的香甜提炼出来,给今天的日子注入沉厚的味道。作者的行文,很讲究情节布局,用故事的细节来解读那时的生活和农民的内心世界,每个细节都滴着眼泪,又洋溢着芳香。从容地叙述,风格自然,这是作者文章一贯的特点,越写越有味道。文学,不能让曾经消失,也要让今天的生活更有味道。这是本篇表现最美的主题。如果与作者相逢在京津,会不会上一盘“肉吱吱”呢?一顿饭,有了共同的回忆,那才是一顿饭的最大价值。【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2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1 08:22:17
  为了一滴食用油,曾经的年代,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请欣赏天方老师的新作。感谢投稿东篱,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14:01:57
  感谢老师的亲自编辑,按编精彩绝伦,让小文增色不少。其实我们也不叫猪油渣,只是方便行文采用了通用的叫法,我们叫“油梭子”或者“油缩子”。小文只是记录了一下小时候真实的经历,跟父亲谈起那时候食品站,他说猪肉0.85元,猪蹄子0.15元,过年就啃猪蹄,那时候穷人才啃骨头吃。哪像现在,反过来了。这是社会的进步!祝老师冬暖顺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1 09:54:54
  油,是喷香的;渣,是可口的美味。我们的农村,走过缺食缺油的年代,那些故事,都远去了,但那份感恩和怀念,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底,我们这一代,可能是在苦难和幸运之间,我们的上一代以及远祖,可能比我们知道的更惨。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读了天方老师的乡愁文章,认识更深刻了。我也在考虑写“肉吱吱”,始终不敢对比,母亲怕我抓多了,剩下的肉吱吱不多,包萝卜丝包子就没有个香味了。苦难总是牵拉着笔尖,想写,却又不忍写出。期待天方老师更多这样的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14:11:15
  说到远祖,有一篇报道,说上推300年,也就是明末清初,到现在,男性只有百分之13留下了后代(DNA只能测男性Y染色体)大部分人都绝了后代,现在的人大部分能延续下来的,祖上都是非富即贵。要不其后代大部分在一场场的自然灾害,兵荒马乱中死于非命了。每个人或者就是一个奇迹!就像您写的“地瓜娃娃”一样。还有为什么我们会得糖尿病?远了说是尼安德特人与智人杂交留下的隐患,近了说,我们的饮食结构改变太快,获得糖分,油脂过快,身体来不及调整。感谢老师再次留墨。祝开心快乐!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1 10:23:51
  我们家现在还会熬猪油,猪油渣炒青菜,做粑馅,独特的香,从小吃惯了吧,猪油渣沾白糖,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对我们来说很美味,不管什么样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快乐。满满的回忆,回忆艰苦的岁月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拜读天方老师佳作。冬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14:14:30
  记得欣然老师比我们年龄小一些,条件已经改变了很多,这些年的变化太大,总有一些需要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是我们的责任。猪油渣是美味,存在几代人的记忆中。祝老师冬暖顺祺!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21 11:05:28
  猪油渣,又唤起我童年的回忆,东北叫肉吱啦(音),母亲一炼油,我们就在锅边守着,吃在嘴里,那个香啊!前几年回老家,家人用这个和酸菜包饺子,我倒是有点不习惯了,难道忘本了?老师的文,选材非常新颖,细节描写生动,感悟也非常深刻,那句没“有经历过挨饿是什么滋味的人,是没有理由嘲笑穷人的。”我深有体会。好文章,拜读学习,祝工作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14:22:24
  感谢韩老师的一贯支持,我小的时候基本不挨饿了,但是缺油少盐,肚子寡淡呀,猪油渣的香是贫苦日子里少有的在吃上能让人快乐的。其实还有一种油,是“汤油”卖熟食煮肉的肉汤上撇下来的油,那个最难吃,只是跟猪油渣离得远,没有写。而写花生油是为了作对比才写的。祝老师冬暖顺祺!
5 楼        文友:岚亮        2023-11-21 12:36:58
  曾经的猪油渣,是舌尖上的仙味。天方夜谭兄弟的猪油渣,质地独特,余味悠长,拜读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12:44
  感谢亮哥一贯的鼓励和支持,一个点拉成一条线可以反映出时代的进步,成长的历程,我们孩子特别爱吃猪油渣烙饼,也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从食品站捡回猪油渣,回来熬着吃是真是的经历。祝亮哥冬暖顺祺!
6 楼        文友:简柔        2023-11-21 12:41:51
  小时候,家里吃猪油渣,兄妹打抢。如今我依然爱吃猪油渣,香喷喷的,有嚼劲,感觉比肉好吃,用辣椒炒,放豆豉,可以多吃一碗饭。猪油渣,在天方老师里的记忆里绽放永恒的香气,也有淡淡的心酸。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18:27
  这大概就算是共鸣吧,我们都有相似的经历,赶上社会的变革,都说70后是最后一代有过艰苦记忆的。我带孩子去吃自助餐,我只吃贵的,孩子就吃蛋炒饭,在他眼里,没有贵贱,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祝老师冬暖顺祺!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21 12:59:40
  小小的猪油渣,道尽了人生百般况味。读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哪天,我去市场上买一扇猪油,榨它两海碗,炒蔬菜吃。小时候,有猪油炒小菜,有猪油拌饭,那是人间至味!我记忆中,小时候没吃过油渣,每年都养猪,但没吃过猪肉。成只成只卖掉了。七零后,是最后一批吃过苦的人。好文!大赞!遥握问侯天方老师,谨祝冬暖,万事顺利!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22:41
  小时候要是赶上大人赶集不在家,往往留下一句话,干饭在锅里,中午拌点荤油,酱油,盐,自己吃,这就是美味了。我的孩子到了自助餐也只吃蛋炒饭,哪像我没出息的样子,净捡着贵的吃,时代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了!祝老师冬暖顺祺!
8 楼        文友:枫桦        2023-11-21 13:40:24
  那个曾经的年代,猪油是最好的东西了。我记得每年过年以后,母亲都会用猪板油,熬上一大坛子猪油,每每做菜的时候,会用勺子挖上一勺子。夏天的时候,豆角下来了,就靠猪油来炖。老师的文章让人觉得心暖,不由地想起了很多。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26:55
  现在我母亲包包子,饺子也喜欢用荤油,说吃着香。估计外面卖的包子也用荤油。那时候,东北总体条件要好于其他地方,小文能引起老师的共鸣,荣幸之至。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鼓励。祝老师冬暖顺祺!
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11-21 14:04:02
  我想,每一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曾有猪油渣的经历和体会。吃猪油渣,是一种幸福一种感受。天方夜谭老师这篇有关猪油卡渣的文章,说出我们的心里话,文章内容饱满而深情,拜读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30:37
  感谢小溪老师驻足留步,这种题材相比来说容易把握,也容易引起共鸣,只是父亲捡猪油渣拿回家吃这一段属于我独特的回忆,也是真实的经历。肚子里缺油水,也就不会顾及卫生问题了。祝老师冬暖顺祺!
10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21 14:20:02
  猪油渣,真是美味,好久没吃了,上高中时,食堂的师傅用猪油渣包包子给我们吃,那个香啊,想想就口齿噙香,让人回味无穷。天方老师这篇《猪油渣》,写的很有味道,父亲搬运猪肉的艰辛,母亲精打细算的节俭,还有那些被虫咬鼠啃的猪油渣,展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生活的不易,从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人,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天方老师这篇文写的很精彩!拜读佳作,大赞!问好天方老师,遥祝冬暖吉祥!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1 21:37:50
  如菊老师晚上好,咱们是同龄人,我上高中时候也吃过猪油渣白菜馅包子,确实美味。一听说打饭今天是包子,跑的都很欢实。猪油渣的记忆大家都有,也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只是父亲晚上扛猪肉,捡回来猪油渣,回来做成菜的经历可能是我独有的,也是真实的。采访很精彩,真人和行文真如江南女子灵修。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