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小镇有批“最可爱的人”(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小镇有批“最可爱的人”(散文)


作者:周春军 布衣,36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7发表时间:2023-11-23 09:24:50

2021年春季,部编版七下语文课本新增进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隔多年这篇抗美援朝题材的文章又重回语文课本,那些淡出视野的英烈们又回到人们的心中。
   尤其是《长津湖》《为了和平》等影视作品的播放,让年轻人更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那段历史,更加敬仰那些为祖国安宁、为世界和平不怕流血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当年我们小镇上也有一批“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视死如归,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败了美国侵略者,捍卫了正义与和平,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赞歌。七十年岁月沧桑,老兵不断凋零,小镇上赴朝作战的志愿军老兵尚存六位,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孙培雨,关门打狗擒铁兽
   孙培雨,1926年4月生,现居住灌云县杨集镇城西村五组。194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野第三十军九十师(师长朱国华)师部警卫连(属特种兵),能驾驶装甲车、汽车,会使用包括火炮在内的各种轻重武器。
   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一江山岛战役。在渡江战役中担负侦察任务,过江潜入敌前阵地侦察敌情,在上海战役的高桥战斗中英勇杀敌荣获二等功,解放一江山岛战斗中火线入党。1949年后江南再无战事,部队在南京集训准备解放台湾,后朝鲜战争爆发,部队撤回江北驻扎开封,学习坦克作战技术,1950年11月改为华东军区装甲兵战车独立六团四连,奉命开赴朝鲜战场,
   在上甘岭战斗中,所在部队担负阻击任务,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机械化军队,开着坦克军车肆无忌惮地进攻,埋伏在公路两旁的自愿军数次冲锋都没有战果,还付出不小伤亡。孙培雨和几个战斗小组长紧急召开战地诸葛亮会议,决定兵力撤到山上让出山口,居高临下采取“关门打狗”战术,先放敌军战车进入山间公路,待整队坦克进入山谷后,爆破手把最后一辆战车炸坏,在狭窄的山路间敌军战车无法掉头回撤,迫使敌军丢下战车上山作战,失去战车铁兽的依护,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缴械投降。
   志愿军在敌军预想不到的时间地点,运用敌人料想不到的战法,使敌人纵然拥有数倍于我的优势却一筹莫展,处处挨打,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缴获了大量坦克战车,收复了阵地,剩余敌军见势不妙向南后撤退回三八线……
   孙培雨在朝鲜战场上耳朵受爆炸震动听力受损,不适宜继续留在部队,1952年6月复员回乡,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指导员等职务,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一心为公热心为民,处处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不标榜自己的功劳荣耀,从不给社会和他人添乱。
  
   孙朝祥,冲锋号声慑强敌
   孙朝祥,1926年10月生,现居住灌云县杨集镇通榆村大汪圩庄。1949年5月上海战役中随部队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第23军68师203团警卫连担任司号员,参加宝山、定海等战斗,上海战役结束后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3军69师207团,驻防吴淞口。
   1950年,美军越过三八线把侵略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孙朝祥响应号召,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207团3营11连司号员,先后参加元山、上甘岭、下围山等战斗。
   司号员也是战斗中的指挥员,更是敌军要打击的首要目标,消灭司号员部队就失去了指挥。所以,每次战斗孙朝祥的战位就是主要着弹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战斗中,为了节省弹药更精准地打击敌军,指挥员往往都是等敌军靠近阵地才命令开火。在石岘洞北山上的战斗中,敌人攻上来离阵地掩体只有30米的时候,连长才下达战斗命令,整个连200多人发起冲锋,一举歼灭敌人300多。回忆起战场经历,孙朝祥很是激动,“我们绝对服从命令听指挥,每次战斗都在100米之内交锋,哪怕敌人的炮弹子弹打到身上也不慌张,指挥员指向哪里我们就往哪里打,坚决消灭来犯之敌。”
   在下围山的阻击战中,阵地上弹药耗尽,敌军开始反扑,孙朝祥突然从战壕里爬到阵地前,站起来吹响冲锋号,敌军以为志愿军援军部队到来,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孙朝祥也在这次火线上交上入党申请书,可作为入党介绍人的排长却在战斗中牺牲,后部队回国集体复员,首长建议回地方入党,因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是老人一生的遗憾。
   1955年孙朝祥复员回乡后,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多年来他从未炫耀过在部队的经历,遇到困难也从不向政府伸手,但每逢清明节、国庆节他就会到学校讲述战友的英雄故事,给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
  
   孟祥华,援朝重建洒汗水
   孟祥华,1937年1月生,现居住灌云县杨集镇沂河村王头庄,1953年1月自愿报名参军,原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72师225团,入伍后部队驻镇江大港,参加6个月的新兵连集训,后于7月底进入朝鲜。
   此时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虽然交战双方从7月27日晚10时起就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但停战后的朝鲜却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成批的伤员滞集在战场上。此时孟祥华在72师师部担任警通员,主要任务是从战场上撤下伤员运回战地医院救治,协助打扫战场掩埋牺牲战友遗体。
   如果说停战前入朝的部队是战斗队,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冲锋拼杀,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了侵略者,那孟祥华这批停战后入朝的部队则是建设队,他们在朝鲜废墟上挥洒汗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这期间孟祥华担任副班长,他和志愿军战友们一道,帮助朝鲜百姓开荒、耕地、插秧、播种、除草、收割,修堤坝、挖新井、建桥梁、筑新房、建学校,极大提升了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速度,减少了战争“后遗症”带给朝鲜人民的痛苦。
   战争爆发时,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冲锋陷阵,为朝鲜的和平出生入死;战争结束后,中国志愿军积极参与工农业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而在撤离朝鲜之前,中国志愿军认认真真修葺、打扫营房,交给朝鲜人民,不带走一草一木。因此,朝鲜人民发自内心地认为,中国志愿军可敬可爱。
   1957年10月,孟祥华随部队回国后,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为响应回乡务农建设祖国的号召,1957年底孟祥华放弃提干的机会,以预备党员的身份复员回到家乡,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潘生才,为国分忧当农民
   潘生才,1930年7月生,现居住在灌云县杨集镇利华村。1944年参加游击队,1947年2月2日参加掩护中共灌云县委机关撤退的大兴沟战斗,胜利突围后在板浦跟随部队转为正规军,参加刘邓首长的第二野战军,在15军45师134团2营6连担任六零炮兵,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云南解放后参加大西南剿匪,在进行西康战役中途部队接到命令撤向东北,改编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参加大小恶战多次,在夺取汉城的战斗中升任134团2营6连3排长。在上甘岭战役五圣山的战斗中身受重伤,一块炮弹碎片深深插进左肩胛骨下深入腔内,离心脏只差毫厘,撤出阵地后转入吉林军医院救治。
   因伤残(伤好后被定为二级伤残)不能继续留在部队作战,1953年复员回乡,分到灌云县交通局工作,在国家困难时期响应号召,主动为国分忧献掉一级伤残待遇(二等甲变成三等甲)和交通部门的工作,回到老家灌云县杨集镇利华村务农,长期担任村民兵营长,农闲时训练民兵,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学雨,正确选择永不悔
   张学雨,原名张孝雨,1929年2月生,灌云县杨集镇邵庄村七组,现在连云港疗养所。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任第35军105师34团机务连电译员,参加济南战役。1949年2月任第35军105师232团1营机务连任班长,1949年4月20日,随部队参加渡江战役占领南京,1949年8月随部队南下奔赴浙江省金华地区剿匪,解放战争胜利后部队整编为工程兵。1950年5月入团,1950年10月随工兵部队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从1951年6月开始,美军就对我志愿军进行绞杀战,从鸭绿江边到三八线进行旷日持久的炮击和轰炸,先后采取了“全面控制”、“空中绞杀”和“重点破坏”三种方式,妄图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但志愿军工兵团战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牺牲排查炸弹地雷,艰苦耐劳利用简陋工具整修公路、架设桥梁、挖掘防空洞,做到“随炸、随修、随通”,使得美军想要绞杀志愿军交通线的企图全部落空,以难以令人置信的顽强毅力,创造了“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为此也感叹地惊呼道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运输线上的奇迹。
   坑道战术是志愿军的指战员在朝鲜战争中逐步摸索创造出来的,这种战术成为了我志愿军破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在上甘岭战役中,张学雨和志愿军工程兵战友们,集思广益进一步改进坑道掘进方法,打造了密集的坑道防御体系,使得美军以及联合国军的炮轰和轰炸,在这个防御体系面前造成不了任何杀伤,坑道战术挫败了美军的“绞杀战”。
   在坑道抢修时突遭敌军冷炮轰击,张学雨右脸颊被炸弹碎片炸伤,昏死过去,被战友们撤进坑道医院救治,由于伤势过重伤及肌理造成右眼球破裂,因严重感染危及生命,1954年9月9日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医院救治,摘除破裂感染的右眼球,定为二级伤残,伤口愈合后拒绝组织照顾安排,选择复员回乡务农。
   和其他几位受访的志愿军老战士一样,张学雨说自己不是英雄,但非常庆幸一生做出的两次正确的选择。一是为了民族大义,于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前夕,在国民党军实力尚存战局尚未失控情况下,战场起义调转枪口,解放济南后投入淮海战役。1949年4月渡江作战占领南京,推翻了蒋家王朝。二是为了世界和平,1950年部队移驻浙江杭州后,部队整编为守备军、海军和工程兵,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工程兵,奔赴朝鲜战场抗击侵略者,树立了中国的国威,保卫了世界的和平,粉碎了美国霸权。
  
   张世俊,脱下军装育桃李
   张世俊,1933年12月29日生,居住杨集镇邵庄村,1995年4月离休。1937年日寇进犯时举家由杨集鱼市街迁移邵庄乡下避难,1949年3月跟随父亲到南京谋生,经熟人举荐到国民党南京警备团部医务室预备科班学习医术,读书两个月后南京解放,解放军接管学校。
   随后于1949年4月,在南京参加中国人解放军,任三野九兵团20军59师通信连通讯兵,担负架设电话线、无线电收发等任务,随部队南下解放京沪杭,解放上海后就地驻军准备解放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9月份部队开往山东留守曲阜,担任营教导员通信员。1951年9月15日赴中朝边境,10月份随20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志愿军20军59师通信连任通讯员,参加元山海防守卫等任务,参与部队对敌情报战,摧毁美军妄图从东海岸再次登陆的图谋。
   在朝期间获全国政协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和平万岁纪念章”。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班师回国,继续在部队服役,服役期间担任医务员、通信员、电话员、报话员,荣立四等功一次,1955放弃深造提干机会选择复员,回到家乡小学教书育人41年,培养无数农家子弟,于1995年光荣离休。
   ……
   七十年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世界和平,面对强敌义无反顾奔赴朝鲜战场,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塑造了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记录这批尚存的志愿军老兵,旨在提醒人们: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和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但和平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岁月在流逝,老兵在凋零。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世长存,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不畏强暴捍卫和平!
  

共 4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文介绍了六位尚还健在的英雄,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报名参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光荣负伤后。他们先后离开了部队,回到地方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们从不居功,努力做好本职,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新的成绩。他们是平凡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品用朴实的文字,简要介绍了这六位老军人的生平和事迹,把我们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到了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他们曾经的战斗和战争胜利后平凡的生活。感谢赐稿心灵,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11-23 09:26:58
  拜读了,向这六位英雄致敬!也感谢你的介绍!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11-23 09:27:16
  愿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11-23 09:27:29
  恭祝冬安!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