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蚕丝被(散文)
夜晚,我躺在柔软温暖的蚕丝被中,被子如云朵般轻盈,倍感温暖。这是我花费千余元精心定制的珍品。它的面料是纯棉的,内里填充的则是质地上乘的双宫蚕丝,每当夜风轻拂,它就像一个温柔的怀抱,给予我无比的舒适和温馨。我对这份高品质的选择感到自豪,甚至为孩子再购买了一床相同的蚕丝被,希望在远离家的学校,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就在某个午后,一则网络广告无意中闯入了我的视线。它宣称仅售139元就能买到一床百分百蚕丝的被子。虽然内心深知“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但那个瞬间,我却被广告中的画面和主播的故事所吸引。屏幕上,蚕茧包在阿婆的手中被淘洗晾晒,主播哽咽地讲述她的困境:原本是做出口到欧盟的高标准产品,如今因国际形势危机转为内销,以低价处理剩余库存。
那一刻,我的理智似乎被情感所左右。主播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诚恳,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开始在心里盘算,如果真如她所说,那么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明明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但那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听信了她的承诺和她的哽咽,进而相信产品品质,下单,付款,很快地商家发货。蚕丝被很快地来到我的家,我打开看时,大失所望。其实也是意料中的,包装只用一个编织袋子加一塑纸的简易袋子,没有外包装箱,没有软包装袋。
然而,当我第一次触摸到那所谓的蚕丝被时,所有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面料不是承诺的120支棉纱,而是一种质感粗糙、稀薄的化纤。每一次触碰,都伴随着令人不快的静电。我的心情由期待转为失望,我不甘心地剪开了被子的一角,想要一探究竟。但见到的只是些泛黄的纤维,与我期待中的蚕丝迥然不同。仍是不甘心,铰开一点小口,我点燃了一小撮纤维,期待中应有的浓郁的烧焦发丝味道并未出现,我如黑夜里寻灯塔似的大睁着眼睛,用鼻子仔细地嗅烧焦的发丝味儿,偶有一点若有若无的发丝味儿,像远方传来的音乐,含混模糊。占比更大的状态和味道是塑料烧后的样子,聚成一小点儿,刺鼻。
坐在那床假蚕丝被旁,我感到一阵迷茫和自责。是的,没有人逼我按下支付键,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深深反思着自己的轻信和贪小便宜的心态。在那个刹那,我仿佛明白了网络诈骗和现实欺诈的本质:它们总是巧妙地利用人们的占便宜心理和善良同情心理的盲从。我回忆起无数次在网络上浏览时,被各式各样的广告和承诺所吸引,大多都没有剁手购买,一向节俭的我对购物的判断力还是有的。但这一次,却是冲动的决定,最终却换来失望。
那床蓝底黄花的假蚕丝被,就躺在我的眼前,它不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堂生动的教训。我轻抚着它粗糙的面料,心中却泛起了一股莫名的悲哀。我想起了那句古诗:“梦回吹角连营,一夜蚕丝变塑影。”原本以为是获得珍宝的梦想,却在一瞬间化为幻影。
印发的跟货卡都附有产品品质验证报告,上书白纸黑字的百分分桑蚕丝,卡着圆圆的红章,显示出权威性,还有个扣子大小的白色的蚕茧,仿佛是死鱼眼珠儿似的充满嘲弄。在我刚想把那个塑纸大袋子丢掉时,从里面忽然落下一个红通通的纸片,上面有至少十个左右的感叹号,“有任何问题,请与客服沟通!”“收到货后,给好评都返还30元奖励!”而且同样的信息三条。一个念头袭来,好评也行,相当于这件被子花了一百元,省一分是一分的。但后来,我想想,还是没有给好评。
在网络上购物,因见不到实物,图片和描述往往会失真。这需要买家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卖场中,根据信用度、商品价格谨慎选取。我也常在某宝某猫上买东西,不用逛街,方便嘛,而且在那个平台上沟通时反应迅速,偶尔退货退款,商家极快处理解决,心情还是很愉快的。但在这个平台上第一次买东西,因收货时我没在场,是快递师傅把邮件放在门卫上代收的。退货还要和店家联系,百十块的东西,也懒得浪费时间再理会,也怕沟通过程中,搞得心情不快。因为我记得有个同事也是看了主播的什么除螨仪的神奇,价格不高,五十多块钱,冲动之下买了个仪器。不料,根本不像主播宣传的那么夸张,吸力极低,连头发吸入都很困难,更何况什么螨虫呢?哪什么会有十多条的保健功能呢?同事那个生气啊,感觉被骗,申请退货,客服却迟迟不理;他偏偏又是个极认真的人,没有结果誓不罢休。最后无奈他拨打了当地的消费者热线,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商家才同意退款,那一个多月,同事整天唉声叹气,忧心忡忡。
我站起身,决定将这床被子收好,作为一个提醒自己的标记。商家店铺评价页面上千份极夸张的好评,大概也是用30元的红包换来的,以此吸引下一个诸如我这样盲目的人购买。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团团圆圆,包装后的谎言仍是谎言啊。我若也去重复好评,那不是助纣为虐了吗?因此我也不再违心好评了,宁可不要这虚假的红包。这床被子的事件,提醒我,在这个复杂纷繁的世界中,不应轻信表面的华丽和虚假的诺言。它教会我,要有辨识真伪的智慧,更要有抵抗诱惑的勇气。
外面的风依旧轻柔地吹着,但我的心已不再动摇。那床蓝底黄花的假蚕丝被,虽然是一次失败的购买,却给了我一次难忘的生活课程,让我在现实的世界中更加坚韧和明智。
在这个教训中,我不仅学会了识别,还学会了反思。我思考着我们为何如此容易受到诱惑,为何总是期待着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这床蚕丝被成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标记,提醒我在冲动和理智之间找到平衡。
日子慢慢流逝,每当我看到那床被子,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它不仅是一次购物的失败,更是一次关于人性的深刻启示。我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每一次的选择,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重要的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分享给有缘读小文的朋友,通过了解我的这次真实经历,给大家有所帮助。
2023-11-24
紫苏老师这篇很有警惕意义,问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