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四马路烤饼(散文)

精品 【东篱】四马路烤饼(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85.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5发表时间:2023-11-29 05:55:24
摘要:只记得在烟台吃烤饼,却不知烤饼铺子叫什么,努力地想,还是无法想出它的名字,于是我还是称为“老邢饼”。为了烟台烤饼,我重返旧地,想来一次大吃,却没有找到烟台烤饼。那些关于烤饼的琐碎的故事,还常常跳出来,记下吧,不然心里老是惦记着。


   一
   我不知在别的城市有没有“四马路”这个街道名字,而在烟台,“四马路”可是一个“老味道”的别称。
   1979年冬,我们师范学校两个教学班临时搬至四马路烟台四中园内,我们便与四马路有了“烤饼之缘”。
   饼,在我的家乡,被称为“火烧”,在烟台,称之烤饼,是名副其实,功夫和工艺全在一个“烤”字上。
   等待取饼的档口,我观察过烟台烤饼炉。一截土造的铁桶,底部留出一个炭火入口,一个小铁门。中间是烧烤面饼的空间,半边的铁皮被裁去,也有一个铁门。上部和下部,很窄的空间,用来均匀地放置木炭。“烤间”有铁丝网支起面饼,不直接接触铁板,烤时要在面饼正反面涂抹花生油少许。上下烤的才叫烤饼。
   其实,那时吃烤饼,完全是奢侈之举。母亲还活着,那年寒假,我推着两袋地瓜干,带着学生身份的介绍信,去公社的粮管所,换了30斤粮票(山东省通用)。地瓜是母亲晚秋去人家收获完的地块里一镢头一镢头复收的,所以,当把粮票攥在手中,我感到很苦涩。母亲笑着说,垫吧垫吧,总不能饿着肚子读书。我曾经不知哪来的勇气和母亲说起“四马路烤饼”,香喷喷,真劲道,抵不住诱惑,挡不住食欲……可能是没有什么故事可讲的,看母亲脸上始终带着笑,就觉得母亲是喜欢听这个烤饼故事,尽管烤饼和我没有故事,我是为了让母亲觉得不要担心才唠叨。
   “祸”从口出。母亲记在心中。其实,每次我返校,母亲也都烙胶东火烧,起码可以吃上个把月。少不更事,不懂母亲的难。现在想来,真的很想跟母亲说,请原谅我不懂事,心太粗。
  
   二
   四马路是在烟台南山路之下,一道斜上山的路,路边还没有多少商铺,但有十几家烤饼铺子。我和好友班长曾就饼香有过闲聊。说北京有“香山路”,我们这应该叫“香路”。这个“香”字,我们是绕不开的。我们的宿舍是一个教室,大通铺,后窗对着四马路,饼香不散,缠绕在窗口,射进了我们的鼻孔。午休晚休,都要拿被头蒙住脑袋才能入睡。侧铺的志水同学喜欢吟诗,至今还记得两句——梦里不惜饼香味,醒来忽觉肚子饥。
   想起清帝弘历有句写饼香的诗——香风饼饵拂旌旗。旌旗是店铺的幡子,而四马路的饼店,都没有幡子,如果说幡子,那是多余的,酒香不怕巷子深,饼香何须幡子摇。我们校门之左就有一个店铺,早晚开门,饼香时时在,不必把着钟点,随去随时有。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城市市民的生活,觉得开一个饼店比种地好。尽管一天到晚守着饼店,不必风里来雨里去的。对城市的朦胧向往,居然来自一个饼店的启发。
   那时,我们读师范,除了有忠诚于教育的热情,还看重国家的补贴,每月有19块钱的生活费,尤其是捧着免费的白面馒头,抑制不住兴奋,粗粮很少,玉米面做粥,顿顿馒头,掉进了福窝子。我们那批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且年龄大,有的还结婚了,饭量惊人,每日一斤粮,用同学的话说,就像拿俩枣扔在空荡荡的肚子里,扎猛子进去捞都找不着。所以,100%的男生都要吃小灶,四马路的烤饼就成了最爱。
   我们私下曾想写“控告信”,并要求学校“改善”育人环境,最终都是笑话。浓郁的烟火气,可以安顿我们的乡愁,口舌之欲和乡愁,是一对矛盾,两难选择啊,为难了我们这些学子。
   本不想参加一场篮球赛,但为了在女生面前显出气派,必须上场,赛后,一定要补充一个烤饼。有时候馋虫子在肚里缠绕,也控制不住脚步,闭着眼也会找到饼店。
  
   三
   守店的是一位大叔,四十多岁的样子,很苍老,我倒觉得年纪大手艺也老道。烤饼,在他的火炉里拿出来,就像经过一道幕后化妆,立刻摇身一变。饼皮,斑斑点点的酥黄,哪怕用眼光一碰,都会掉渣,怪不舍得,铁夹子好像懂得我们的目光,一张黄草纸接住,在手心里颠来倒去,是散热,也是表达喜欢。店主总是说“趁热吃,别烫着”,有时客不多,他拿过一柄芭蕉扇,扇动几下。有时候,我们三五个同学去了,他会赠一个烤饼,数数几个人,把饼放在案上切出几块,算是一点心意,后来知道他姓邢,我们便称他的烤饼是“老邢饼”。我喜欢夸张的吃法,主要是吃相,在店主面前大咬一口,是喜欢的表示,喜欢是对店主和美食的最好表达,省却了许多口舌。
   老邢饼,卖得不贵,属于平民饼。这是让我们最认可的好处。最普通的小烤饼是五分钱一两粮票一个;稍大的是八分钱,二两粮票。夹层加油的是一毛钱,加了芝麻粒和猪碎肉夹心的是一毛二分钱。如果买两枚好烤饼,两毛钱。我们贪心,也跟他讨价,能不能加上一个五分钱的饼。也不说不行,走的时候,就夹一个给我们。我们也知他舍不得,养家糊口也得算计着来,老邢告诉我们,就是这粮票紧张,没粮票买不到面粉,他只能托亲戚从乡下私收一点,这是违反政策的事,有点为难。我们知道这一点,出门时都要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不知他看见没有。
   只有我们这帮子穷学生才那么喜欢光顾他的饼店,纨绔子弟们哪里能享受这样的美味,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倒为那些拘谨的丫鬟小姐担忧。
   那时,我们同学之间没有请客一说,但相处很好的,往往就舍得一把,多买一个烤饼,傍晚散步时,结伴而出,塞一张烤饼。志水同学上课给我的笔记本做了一些花边和插图,除了夸他多才多艺,总要表示一下。那次电话聊天,他还说我请过他吃烤饼,至今那饼香还时时袭来。他却不知,我那个周,一个饼也没有吃,我要算计着布兜里的钱和粮票。所以,毕业第十个年头,他突然造访我,见面就说“闻着饼香来的”,友谊,其实并不是因为一张饼,而是那种彼此相知而不言透的心思。他也发现我,故意疏远那个饼店很多日。后来他买过好几张烤饼请我吃,我也不肯多吃,掰下一半分食之,他上学是他母亲做纳底布鞋(即墨老布鞋)换几个钱的,他也不容易。
   临近毕业,我们要告别那家烤饼店了。其实,我有自己的心思,毕业回到老家等待分配,要住在招待所,招待所的饭属于大众饭,但囊中羞涩,掏出几毛钱,很心疼,就像在身上割下一块肉。我一次买了8个烤饼,档次也升级了,要的是一毛钱一个的中档饼。老邢听说要离开四马路了,就特别加上一个。行囊里装满了书,一个毛巾包装的是9张烤饼。小时候听我的老师讲他考学的故事,是用线绳穿了10张火烧(烧饼)去的。追忆过往,似水流年,没想到,我也成了昨天的你,都是背着饼寻找自己的前程。
  
   四
   翻阅烟台网,看到一句话——要闻老味道,就去四马路找。2019年,我终于按捺不住了,那股饼香,直袭脑门,直奔四马路。
   有过疯狂的打算。直扑“老邢饼”,不管那间铺子多么简陋,不管那个火炉是否换过,进门我就要嚷,嚷着老邢把烤饼拿来,每一种各三张。
   唤来老邢坐下,我请客。听老邢说这些年怎样把老味道坚持到底的故事,听他说,烤饼怎样不断变换味道。不要什么菜肴,一杯酒,咬一口烤饼;一句话,离不开烤饼。
   老邢老了吧?他做饼辛苦,我不再眼巴巴地等他添上一枚,欠下的饼钱,我想表示一下。老邢一定会百般推脱。
   如果老邢在,我电话吆喝志水赶来,吆喝老班长快来。我们不去学校旧址,听说早就搬迁,找到了影子也会伤感。
   44年了,耄耋之年的老邢,应该后继有人了吧?“四马路烤饼”的“群像”应该被一块块明晃晃的招牌排满了吧?那些花色的烤饼,一定有一个个好听的名字吧?菱香(有一种烤饼是菱形的),芝麻香,肉末香,千层香……我已经给了好听的名字,一定说出来给个参考。
   但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饼仍“在灯火阑珊处”。
   四马路两侧,早已经被改造,楼房沿街林立。饼店不知几个,目寻不知几遍,那些烤饼店,似乎在某一时刻都荫蔽起来,并非是与我这个来寻味的当年学子捉迷藏?好吧,我沿街深嗅,希望捕捉那缕烤饼的香。纷杂的香,我已经找不到当年的香味了。我不甘,盲目地在附近位置,问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摇摇头。我也应该摇摇头,做一个告别吧?失去的东西,永远也不能回来了,但搁置了多年的心情却更加强烈。我想,如果老邢还健在,一定会想到我这样痴情烤饼的人会回来的。走远的东西,即使再回来,也不是从前的样子。我准备了看到一切后会惊惧,惊惧之后会惊喜。
   就在那个位置坐下吧。留下的美好记忆,不一定寻找到,对时光的最好态度就是重温。
   陕西的肉夹馍,是饼的变种,有“馍”有样,难忘那种包容的美。山东阳谷的炊饼,带着民间的炊烟之香,把梁山好汉的故事放进去了。天津的煎饼果子,外热内脆,一口咬着就是天津腔。这些,都可以实地体验,唯有四马路的烤饼,我只能梦里闻香。
   味道,也老了。老了就应该退出舞台?我这样矛盾地安慰自己。很多东西,我们只能放进记忆的仓储里。
   有些东西,不一定非常有名气,我们就投给关注的目光,往往是因为曾经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慢慢地沉淀了感情在其中,可能这就是生活的含义吧。
  
   五
   我向来认为,作家是很会安慰人心的。迟子建认为,人应该有伤怀之美的体验,否则人生不完整。无法复原的东西,都会伤怀。她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伤怀之美”,她说,“伤怀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我算不算与之重逢?重逢了,无疑,不然我为何如此伤怀。
   站起来,怅惘远眺,城市的西边,挂着一轮夕阳,黄黄的,酥酥的,车水马龙的曲调为之送行。多么像那时的烤饼,在我们的咀嚼声里,慢慢下肚。
   痴恋着,怀念着,陷入其中,这是一种颇似宗教的情怀。一个人一生最值得珍惜的是为数不多的几次经历,几个片段,所有的过往必然伤怀,因为都带着遗憾。四马路留下了我的脚步,老邢饼给我了艰难求学时以慰藉,四马路烤饼,在一个人心底,成为一种唯美的回忆。足够了。
   再也没有吃到四马路烤饼,但总有一股饼香萦绕着我。
  
   2023年11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全国的城市中,叫“四马路”的街道挺多的,而烟台的“四马路”却和一个“老味道”相连——四马路烤饼。1979年冬,作者所在的师范学校临时搬至四马路烟台四中园内,从此与四马路结下“烤饼之缘”。作者仔细观察过烤炉,也深知那时吃烤饼,完全是奢侈之举。曾跟母亲说起“四马路烤饼”,母亲在别人家地里刨来的地瓜,切成干换粮票给自己带上。后来,每次返校,母亲都烙胶东火烧,起码可吃个把月。少不更事,惟愿母亲原谅。宿舍对着四马路,饼香缭绕不散,午休晚休,要蒙头才能入睡。想起清帝弘历有句写饼香的诗——香风饼饵拂旌旗。饼香何需幡子,作者对城市生活朦胧的向往,居然来自一个饼店的启发。那时,作者和同学们年轻,读师范,又运动,饭量惊人,每天,都要吃小灶,四马路的烧饼则成为最爱。守店大叔四十多岁,但显苍老,当然,手艺也老道。后来知道他姓邢,大家便称他的烤饼是“老邢饼”。老邢饼,卖得不贵,属于平民饼,只有穷学生经常光顾。志水同学还记得作者请他吃过烤饼的往事,当然,后来,志水也回请过作者吃烤饼。烤饼,成了同学友谊的媒介。临近毕业,要回老家住招待所等待分配,作者一次买了8个烧饼,老邢特别加上一个,背着烤饼,开始寻找自己的前程。2019年,作者终于按捺不住那股饼香袭脑,直奔四马路。44年了,耄耋之年的老邢还在否?如在,请客老邢,一杯酒,一口饼,话往事。但愿是,那饼仍“在灯火阑珊处”。只是,四马路两侧,已被改造,饼店多不胜数,却闻不到当年的香味。就在那个位置坐下,对时光最好的态度就是重温。四马路烤饼,作者只能梦里闻香,很多东西,只能放进记忆的仓库,慢慢沉淀情感在其中。站起来远眺,夕阳酥黄,宛如一张烤饼,在一片咀嚼声中,慢慢下肚,令作者感受一腔“伤怀之美”。四马路留下了作者的脚步,老邢饼给作者艰难求学时以慰藉,四马路烤饼,在作者心底,成为一种唯美的回忆。有些东西,不一定很有名气,但却令人难忘,甚至魂牵梦萦。老师就是娓娓道出了这样一段故事,四马路烤饼,至今香气扑鼻。文笔精粹,文采斐然,文风沉稳,深情佳作,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2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29 05:56:22
  老师对四马路烤饼记忆犹新,不只是因为求学时代,生活条件艰苦,烤饼于己几乎就是美味佳肴,而是烤饼散发的香味里,缭绕着老师和老邢的淡淡的友情。读后,我们回味的不只是44年前的烤饼,还有经久不衰的人间真情。没有找到老邢,给文章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岁月流逝,物事皆非,令人感慨。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祝身体健康,编创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08:27:32
  韩老师的这个编按,十分精粹。读之流畅,有懂我如同学的感觉。谢谢韩老师的美评。“四马路烤饼”,只能算一个群象,那时还不兴什么招牌,没有名字,我几次试图回忆烤饼叫什么,就是想不起来。只能称之“老邢饼”了。原本是在烟台的新世界那一带读书,很繁华,没有烤饼,搬到四马路,有了烤饼,对新世界那一点印象没有了,真实性那有一个霓虹闪烁的电影院。2019年驱车赶到四马路,有一番见老邢的设想,皆成泡影,时光远遁,物也不是,人也非了,一切都在记忆里涌动,不能还原。还是那个想法,写出来心安一点。遥握,问候冬祺,辛苦了。期待韩老师的美篇,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29 08:17:01
  读怀才老师的散文,是怎么读都不够的,总能在质朴平和的文字中感受到别有一番滋味。犹如品一杯经典茗茶,虽苦涩,但口齿留香,令人回味。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却总能做到轻描淡写,把温暖和美好留给读者,营造一个美丽诗意的意境。我忍不住找饼吃,明明知道家里没有,还翻箱倒柜一番。找到了两颗生花生,剥了吃了。挺好!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08:36:30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誉和鼓励。四马路烤饼,属于大众化美食,那时是穷学生,囊中羞涩,凡是美食都不敢照面,别说是尝一尝,难!四马路烤饼,是我们那批学生(男)的最爱,很有感情,虽不算美食,我们还是拿它列入美食行列。给那段时光做一个注脚吧,否则就跑没了。湘莉老师被我惹的想吃烤饼了?江西美食也很多,我在九江和南昌略有涉及,只是匆匆,记住了吃感竹笋炖肉,吃了东坡肉,吃了麻辣烫。撩几粒花生米,滋味也好,据说养胃,湘莉老师吃法很保健,向你学习。感谢湘莉老师与我交流。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1-29 09:01:56
  哈哈刚刚过早吃完武汉的热干面,就闻到了怀才老师的文章烤饼香。
   品读怀才老师这篇回忆性的散文,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当读到母亲给自己回学校时带饼那一段,虽然文字少,一笔带过,但读者看后,定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母爱是多么无私和伟大呀!这种表达方式与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美。
   本文语言简洁,叙述方式精美绝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生活给作者的过往留下苦涩的记忆,但作者的文章却给读者带来阳光和希望,未来的生活更值得期待,会更美好的!
   品读分享怀才老师这篇充满乐观主义思想的美文佳作,启权在武汉向怀才老师问好,惟愿怀才老师在精品不断的同时,冬日寒冷,创编辛苦,更要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呀!远握,问候怀才老师吉祥安顺!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09:26:24
  非常感谢代老师精彩留墨,问候早上好!武汉的热干面,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疫情期间,空间电视报道市民们为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送热干面,我觉得那热干面真是风光了,无限的。我没吃过,哪天去外面这里的美食街找一找吧。烟台烤饼,陪同了我一段时光,记忆抹不掉,可能在当时并不属于美食,美食的概念可能是因人而异,我就记得是了不起的美食。
   一个母亲所能做的,可能这样那样,默默地,背后,她要忍饥挨饿,我是知道的,母爱无私。史铁生的风格是夹叙夹议,表达非常透彻的人生见解,为了写烤饼,我只能一笔带过,当然比不了史铁生的功夫。
   我的叙事方式,可能沉闷了一些,可能是那段时光里,就是甜,也带着苦涩的感觉,只能如实地写出当时的情形和心境。之所以写,我是想,如果没有烟台烤饼,那段日子还真不好过,肚子总是咕噜,年轻人都会懂得那个滋味。所以,我非常感恩老邢饼。
   谢谢代老师的深情问候和祝愿,也愿你注意身体,工作很累,要悠着点。东篱人非常感谢你每次对东篱文章的热情推介和广发,扩大了东篱的文章影响力,功不可没。遥握,问候代老师冬祺,谨祝安康,期待佳作。
4 楼        文友:枫桦        2023-11-29 09:30:19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复合体,遇见是一个人生的必然结果,或者是欣喜,或者是忧愚,生活不为谁而宽容,也不会为谁而悭吝。遇见,我非常感谢遇见,感恩所有。每一次遇见,都是人生所得,也因此理解这样的遇见。老师的文章厚重,把一次次的遇见,都表达得十分洽切,是我学习的榜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1:31:22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的确,一切缘分首先在于遇见,遇见那个新校址,遇见那个烤饼店,遇到那些同学,遇到了美味,所以,应该珍惜自己的遇见,烟台烤饼,可能是众多美食里,名声并不显赫,但对于曾经的我,比现在的某些美食还有意义,所以为之记。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谢尚尧        2023-11-29 10:04:50
  怀才老师的烤饼,让我不由想起了我们小时候吃的烧饼。一种用两节铁桶做的盛炭器具,红彤彤炭,芝麻饼放中间,烤出来酥香金黄,诱人无比。老师可把我们过去吃的烧饼的韵味写出来了“饼香不散,缠绕在窗口,射进我们的鼻孔”“饼皮,斑斑点点的酥黄,哪怕用眼光一碰,都会掉渣”等等,非常生动的语言。老师由饼回味母亲烙的饼,由饼想起同学的走势情谊,由饼想到做饼的老邢,由饼追忆生活的味道……生动的描写,清晰的脉络,朴实无华的语言,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1:37:05
  非常感谢谢老师的美评。烟台烤饼,可能不太出名,但那段记忆对我而言,太重要了,所以记。可能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烧饼烤饼就是特别有香味的美食了,现代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美食的概念应该有时代性。回到农村,有的人家还在院子里支起那么一个铁桶,蒸馒头,也做烤饼,滋味很浓。过去的日子,如果能够在自家安一个铁桶烤饼,那真的是最令人羡慕的。饼香缠绕,可能是肚子太需要,所以一直难忘了。烤饼的滋味可能食后就忘记了,但那时的生活,同学之间的情谊,就凝固在那抹香气里,始终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遥握,问候冬祺,期待谢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6 楼        文友:谢尚尧        2023-11-29 10:09:31
  不好意思,上节评论“真挚情谊”笔带成了“走势情谊”无法更改,抱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1:38:27
  谢老师客气了,打字有误,我是经常犯这个错误,东篱人都习惯了我的错。老师认真了,完全看得明白的。祝贺谢老师的小说摘精!遥握,问安!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1-29 11:42:24
  四马路的烤饼,从四十多年前香到现在的东篱来了,就是不知道年迈的老邢或者他的子女有不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那个时候条件都很差,他的烤饼成了许多学子解馋填肚的奢侈品,浓浓的母子情,淡淡的同学情,与老邢弥久的真情,都是满满的回忆。很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1:47:16
  音乐有余音绕梁之效,烤饼有余香饶舌之美。40多年,饼香不散啊,的确,舌尖是有记忆功能的,不然再就淡了。老邢不知何处,儿女是否建成他的烤饼手艺,一切茫然了,但愿老邢的子女能够看到这篇小文,理解他们的父亲的伟大,起码,他对我们学子很好。重温美好的记忆,当下的日子就格外滋润丰满起来。我觉得。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很期待你的 作品,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11-29 12:20:46
  四马路?听起来很亲切,因为上海就有条四马路,但是解放前的路名,现在叫福州路。烧饼烤饼,都是记忆中的美食。岁月流淌,带走的是曾经的烟火,带不走人间的真情实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2:38:58
  谢谢小溪老师美评,谢谢我们的交流。四马路,可能是一个城市的早起标配吧,我后来知道很多城市都有四马路。去上学,见识了马路,我们老家的村里,老街不如四马路繁华,宽窄差不多。城里的就叫马路,第一次感觉城市的样子。烤饼和四马路在一起,这是我的记忆,真的很香,记下来存档。烟火盈香。回忆满足了。遥握,期待小溪老师的佳作,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29 12:25:54
  四马路烤饼,带给怀才老师太多美好的记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烤饼无疑是最诱人的美味佳肴,母亲在艰难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只为了能让儿子吃上香喷喷的烤饼,母爱的伟大令人动容!饼店老板老邢在有限的条件下,还能做到赠送烤饼,温暖而感人,还有同学之间互赠烤饼的场景,非常温馨。怀才老师重返故地,除了寻找旧时的味道,也想向老邢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意,但时隔44年,物是人非,徒留下遗憾与怅惘,也留下伤怀之美。时光远去,但那些美好的记忆永恒!怀才老师这篇文章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字里行间不仅飘逸着醉人的饼香,也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乡情、同学情,读来美好而温馨,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感怀。文章语言精美精粹,文采飞扬,细节描写生动,情感深婉真挚,令人动容。拜读老师佳作,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4:52:31
  谢谢 琳达如菊老师的美评。的确,昔日一定是不能复原,但还是希望找到蛛丝马迹,找不到了,一点影子也没有了,于是感到伤怀,伤怀也是一种时光留下的东西,当作审美看待吧。很多事,是抓不住的,一过去就成了往昔。因为珍惜那段碎片式的故事,所以才记下来。写下来,感觉留下的都是相遇的美,也值得了。遥握,期待如菊老师的美文,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一切安好!
10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9 13:59:32
  无法复原的事物,回不去的时光,用文字缅怀,美好和温暖被定格。四马路的烧饼的故事,那些难忘的旧时光,在老师的人生中熠熠生辉。很美的回忆下散文,情感徐徐铺开,向老师学习,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9 14:54:31
  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是啊,只能重温旧时光了,那段时光,说不上是什么故事,都是碎片,我努力拼接起来,作为一次回首的文字旅行吧。这也是一种珍惜的方式,对别人可能意义不大,但对于自己,又是一次温暖的拥抱。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