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炊烟袅袅最乡愁(散文)

精品 【东篱】炊烟袅袅最乡愁(散文)


作者:欣然花开 秀才,151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0发表时间:2023-11-30 05:11:32


   中午,简单地煮了面条,儿子突然说了一句:“邻居今天肯定烧了红烧肉!”哈哈,确实,空气中飘来一股肉香。“晚上做红烧排骨给你吃。”我笑着说。这样的话,我好像在哪里听到过,时光影像在记忆长河缓缓流动,故乡的回忆在心灵深处慢慢涌现,那时,我也是孩子。
   吃的方面,最好的词就是“红烧”,所有的许愿都不如晚餐的排骨来得实惠和快捷,仿佛这时的等待最好,毫无怨言。
   如果能够看着房顶袅袅的炊烟,就更有肉味了。曾经,我们私下里还相约到楼顶看炊烟,并且捏着鼻子,只看各家炊烟,猜一下每家都做什么好吃的,特别是能够猜到谁家在做红烧肉,那更兴奋。一定为了验证一下,跑到那家去从门缝瞧瞧。
   食欲,首先是被炊烟勾起的。
  
   二
   乡下,什么时候种油菜,什么时候割稻子,什么时候点黄豆,有着固定的时间节点,农事得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耽误不得。乡下,还有一特别之物,它也很准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我们小时候就知道那句谚语,并把“日落而息”改成了“日落而吃”,母亲说,那不能改,老话改了就没有规矩了。我们不能接受,吐着舌头,无言以对。
   “姐,我去厨房看了,妈妈饭还没做好!”“走,我们到楼上去看炊烟!”我们一前一后,十几级的台阶,我们三步并做两步,一溜烟上了阳台。站在阳台上,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我们喜欢在上面玩,在上面打闹,在上面看过星星、做过雪人,喜欢站在上面看乡野田间、白云飞鸟,我们还常在上面看炊烟。
   三餐四季,岁岁年年,炊烟袅袅仿佛是乡村的集结号。它唤醒了熟睡了世界,鸟儿扑打着翅膀,发出啾啾的欢快声;在外玩耍的我们,远远望着自家厨房的炊烟即将消失,马上飞奔回家;在外闲聊的大人闻着炊烟中的饭香,互道一声:明天再讲,回家吃饭啦。
   有时候它像屋顶升起的大片云朵,几家的云朵聚在一起,像是举行一场盛会;有时候它是丝带,想找寻可以依赖的伙伴,风一吹,身姿轻柔像在舞动一曲;更多的时候,它带着温暖和香氛,让我们迷恋,那是家的感觉。
   污染,不属于乡村。从未把炊烟和污染放在一起,也不愿那么看炊烟,炊烟,永远属于诗意的。
  
   三
   诗意,不是炊烟的样子,必须有一股勾人食欲的味道。
   “你看,大娘家烟囱的烟飘得老高的,定是做什么好吃。”从炊烟的高度判断是不是做了好吃的,几乎就没有道理。“嗯,今天我听彩哥哥讲,他妈妈给他做红烧肉呢!”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找到根据来证明炊烟的美味含量。
   “好香的红烧肉,妹妹你闻闻,闻到了没?”“嗯嗯。”我使劲闻,好像真的闻到了。“我肚子都饿了,我们家吃什么?”“好像是红烧鸡脚,还有豆腐。”“有鸡脚吃啊,太好了。”退而求其次。我们不肯在香味上输给邻居家。好胜的心,那么可爱。
   “你看那边,小奶奶家的烟囱还没动静,不知道她晚上吃什么?”“她一个人住,真可怜。”“还有平家,他家炊烟怎么还没有动静。”“该不是晚上他爸又不在家吧。”“一会我们跟妈说让他来吃饭吧。”
   我们的心思好细腻,说不出为什么。其中应该有显摆的心理,更有一直发自心底的关爱之情,不是泛滥,是骨子里本来就有这种情感吧。长大后我时常琢磨,人性的温暖,就是逻辑。
   “吃饭啦!”妈妈的呼叫声随着烟囱里炊烟中的饭香飘上阳台,“来喽!”“你们先吃,我把这碗饭端给你小奶奶吃。”“妈,平好像他爸又没回家。”“哎,没妈的孩子可怜啊,去叫他来吃饭吧。”“妈妈真好!”此时,妈妈和我们站在一起。
   不知道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看袅袅炊烟升起,可能是炊烟里有温情、有人气,我常常想,炊烟弥漫的农家小屋,住在里面的人一定很温暖。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但没有被苦难击垮的就是这种人性吧。家园可以破败,田野可以荒芜,但相互关照的心,总是会跳出来。
  
   四
   “彩!你来干嘛呢?”“听我妈妈讲,明天我们家做汤面,你们俩放学来我家玩,吃汤面皮包菜。”“好啊,那我妈不是要去帮忙?”“当然啦。”看见炊烟,农妇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系上花围裙,迈着小碎步,走进炊烟中。不需要客套,没有人来相邀,炊烟升起,就是信号。你家包粽子,我来帮忙;我家洗红薯粉,你来帮忙。农妇们嘴上说着家长里短,手中的活一点也不耽误,你看我这个怎么样,互相夸一夸,活做得更漂亮。有时候一起研究怎么把菜园的菜做出新花样,我们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一个个偷着笑,仿佛好吃的菜肴已经进嘴了,说不定明天我们的饭桌上就能看到。农妇们,每日与柴米油盐打交道,难免辛苦,还好,她们懂得互相扶持,会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给自己找乐子,炊烟弥漫中,大家说说笑笑,家务的辛苦又何止减半呢,这应该是独属于农妇们的快乐。
   忙完的父亲们聚在一起,你递给我一根烟,我递给你一根烟,我给你点火,你给我点火,抽着烟吐着烟雾,看着炊烟里忙碌的妇人们和玩耍的孩子们,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享受这份自在与放松。
   炊烟袅袅,让农村平淡的生活更轻松、更快乐,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农家的诗情画意。
   许是在城里待得久了,越来越羡慕炊烟袅袅的乡村生活,它们一直就在我的记忆深处萦绕。“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问这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当下的村庄,炊烟难见了,用上的天然气,成了无烟的村庄,但每当做饭吃饭的时刻,那股饭香依然萦绕在村庄的上空,炊烟变了,不变的是聚居一起的温暖始终在。
   每当想起故乡,便想起那炊烟,那些被落日余晖笼罩的傍晚,一缕缕炊烟从家家户户中缓缓升起,心中涌起久久不能停息的温暖和幸福。那炊烟是家的象征,家之所在,便是心的依靠。
   有时候,为了那份记忆,我便结伴到郊外一游,特别是看到偏远的小村落还有炊烟,免不了一番感慨。母亲说,平时做饭用天然气,觉得饭香不如柴草烧出来的好,就在院子里,支起锅灶,蒸馒头,煮大骨头,烧年货。
   袅袅的炊烟,勾起了乡愁。我总认为,那些农户,应该也是怀念炊烟,才放弃天然气,临时烧柴草的。
   或者,他们的孩子要求家长,想看看炊烟吧?如我少年时那样,也爬上楼顶,看着炊烟。我是老师,有时候给学生出个命题作文,总是想让学生写炊烟,却生怕他们没有炊烟的印象。能不能把这个题目安排在假期,他们一定会回到乡下,去寻找那缕炊烟吧?
   炊烟最乡愁。
   袅袅炊烟像什么?炊烟里有什么?你家亲戚在炊烟里说些什么?
   作文课上,我要把这些问题一股脑抛给学生,让他们写出最深刻的炊烟。让那一缕缕炊烟,记住他们的乡愁。备课的时候,我一直为难,怎样解释“乡愁”呢?习总书记说,乡愁是什么?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孩子们总要离开这个地方,或一辈子离开,或短暂地离开,离开是常态,但乡愁是永恒。炊烟,是乡愁的引线,一旦点燃,就会窜出火焰。
  

共 2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由邻居菜香味引发回忆,展开叙述。乡下,一切按照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当煮饭时,“我”总喜欢跑到楼上看炊烟。三餐四季,岁岁年年,炊烟袅袅仿佛是乡村的集结号。作者从各家的炊烟闻出了谁家炒什么菜,也可以从谁家烟囱还没冒烟知道谁家还没煮饭。农家生活,不需要过多的客套,谁家包粽子,谁知洗红薯粉,只要炊烟一升起,妇人们便系上了花围裙,互相帮衬着,生活中的一切鸡零狗碎,一切的不如意在谈笑中淡化了。而男人们相互一根烟,看着在炊烟中忙碌的女人和玩耍中的孩子,享受着这份自在与满足。本文语言简洁,有着灵动活泛的人物对话。笔触细腻流畅,构建了一座美丽宁静的乡村家园,塑造了一群纯朴善良的乡亲,浓郁的农家日常生活气息跃然纸上。营造出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的散文意境。好文,力荐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2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30 05:15:49
  文章写得好,字里行间荡漾着温馨朴素的情感,读罢,令人心生怀念与向往之情。遥握问侯欣然老师,谨祝冬暖,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00:51
  辛苦湘莉老师,强大的编按,致谢!看到老师们写故乡,引起了我记忆深处炊烟袅袅的故乡,那一幕场景太深刻,又怕写不出写不好,却还是想分享,谢谢老师鼓励,遥握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30 06:12:03
  炊烟袅袅,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故乡的炊烟,多么让人怀恋!欣然老师这篇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语言简洁灵动,乡情浓郁,一幅幅乡村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鲜活而生动,温暖又温馨。拜读佳作,大赞!问好欣然老师,遥祝冬暖吉祥!
回复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04:58
  特别怀念柴火煮饭的时光,现在看到饭店写了什么柴火灶,农家饭,就很亲切,袅袅炊烟,心一直牵挂。深谢如菊老师鼓励,遥握问好老师,佳作频频!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11-30 07:33:55
  欣然,早上好!炊烟袅袅,那是一个时代的集结号。小时候,我也常到屋后山上看村庄的袅袅炊烟。像云朵、像羊群、像丝带,轻轻盈盈,飘飘荡荡,学着白云的模样,舒展乡村温暖的情怀,传出迷人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在记忆深处,那缕炊烟,总是袅袅不息,飘荡不止,令人回味。好文章,拜读学习,祝欣然冬日吉祥创作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08:31
  谢谢吴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在我教书的这个地方,老师的家乡,我去当地吃过农家饭,锅巴汤,在灶膛烤火,烟囱升起的炊烟袅袅给我很多温暖,以后有机会要写出来。问好老师冬安笔丰!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30 09:08:54
  欣然老师延续了她有关的行文风格,简约而婉丽,清新而唯美。乡愁什么?每个时代的乡愁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那缕炊烟,那阵子飘来的饭香,就是乡愁,怎样重温乡愁,留住我们的乡愁,欣然老师的文章很有情趣。热爱每一顿饭,就是热爱生活。乡愁是生活的主题,否则我们的日子的味道就不纯了。散文大量使用了对话,很活泼,将少年的生动写出来,乡愁更跃动,仿佛是顽皮的孩子,与作者一起玩耍。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智慧,那个乡愁作文,已经有了孩子们的作品了吗?乐于一见。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12:56
  深谢怀才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老师说想知道我的乡愁是什么,这是给老师的答案,袅袅炊烟最难忘,老师,您还喜欢吗?文字写得很粗糙,很匆忙,我不满意,有了老师的润色,顿觉香了几个级别,要好好写,不辜负老师的厚爱。问好老师,天冷了,注意保暖,您辛苦了!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30 09:20:43
  炊烟是乡村的集结号,这一句移觉的修辞,不直接写归家,炊烟如号,号手是那些围着锅灶转悠的女人们,这就是乡愁的氛围。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20:10
  谢谢老师再次留墨鼓励,小时候在外玩,要看好自己家的炊烟,总想在外面多玩会,又怕回家晚了会被妈妈骂,说我们吃饭了还不知道回家,于是,就想到了这个好方法,看炊烟,我们孩子总是想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办法。乡里乡亲农活上互相帮衬,忙碌的炊烟就是信号,把大家召集一起,让我觉得很温暖。父辈们聚在一旁无声的交流,记忆也很深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理解了他们,也觉得那种场景很温馨。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30 11:10:44
  现在城里高楼大厦,真怀念小时候乡村暮色笼罩大地,炊烟袅袅的时光。老师文中,望着炊烟猜每家烧了什么好吃的过程,很特别,很美好。文笔精粹,感情真挚。拜读美文,冬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30 13:23:28
  很喜欢邓丽君老师的这首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嘴里很自然的就哼出了这首歌,柔柔的,绵绵的,炊烟是乡村特有的景色,怎么会忘呢!这也是我记忆深处的乡愁!深谢韩老师百忙之中留墨鼓励,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11-30 14:26:33
  民以食为天,炊烟袅袅正是体现了这一情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只有炊烟袅袅,才能反映人民的安居乐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欣然老师这篇散文虽短,但内容精辟,内蕴丰富,很值得欣赏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01 13:05:55
  深谢小溪老师留墨鼓励,炊烟是一个时代独有的风景,也是我记忆深处温暖的记忆,写乡愁,就想起了那些炊烟袅袅的乡村生活。遥握问好老师,冬暖笔丰!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1-30 18:46:10
  炊烟袅袅,现在的孩子看到烟囱的恐怕很少很少了,现在大都是现代化的厨房,组合橱柜,哪里有炊烟呢?不过我家里还有烟囱,嘿嘿。文章再现昔日烟火情怀,温馨暖人的画面栩栩如生,渺渺的炊烟,淡淡的乡愁,美美的文章,点赞学习,问候老师!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01 13:08:36
  我们老家房子还在,有柴火灶,只不过回不去的故乡,炊烟已经冷了,我父母说把房子留给我,我退休不知能否实现回乡下住的愿望,羡慕花草老师,每日能见炊烟,温暖舒心。问好老师,冬暖笔健!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30 22:57:31
  炊烟,细想还真有区别。做什么样的饭,烧不同的柴,烙饼,软????,满堂烧,用茅草最佳,燃烧充分,应该是轻烟;蒸窝头,红薯,贴饼子,烧锅底,中火,中烟;馇猪食,煮饺子,大火,浓烟,说的不一定对,哈!目前农村不让烧柴烧煤做饭取暖,让用统一的煤,灶,有点一刀切,老百姓很有怨气,甚至为此出了很多矛盾,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老师可以试着切中社会痛点,文章更有深度,只不过好像江山不喜欢这个针砭时弊的文章!祝老师冬暖文丰!
回复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01 13:04:29
  那天在教学时,有学生不认识韭菜也不认识芹菜,炊烟袅袅的烟火气息,可能不会再进入他们的记忆中了,是一种进步还是遗憾呢。感谢韩老师的鼓励,周末,就让孩子们寻找下生活中的烟火吧。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