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土地与人(散文)

精品 【暗香】土地与人(散文)


作者:鲁紫苏 秀才,298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7发表时间:2023-12-07 22:41:49

【暗香】土地与人(散文)
   在晴朗的冬日,阳光像柔软的羽毛,轻轻地抚摸着大地,田野似乎也在这温暖的怀抱中安然沉睡。走在路上,朦胧间会让人突然生出这是早春的错觉,春暖乍寒。然而,气温骤降,北风的突然造访,像是一位无情的旅人,带走了这份暖意,留下了寒冷和一片荒芜。这冰冷的变化,恰如我们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曾经亲密无间,如今却渐行渐远。
   记得过去在农村,农民与土地之间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夏日里,他们的汗水滴落在芬芳的土地上,好似播种希望的种子,化作一串串金黄的稻穗,飘散着沉甸甸的香气。然而到了冬天,他们踏过坚硬的土地,留下深深的脚印,仿佛在与大地对话。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挥汗,都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情对话。
   那时的农民,他们手握镰刀坚定有力,脚踏泥土稳重而踏实,眼望丰收满怀期盼。土地似乎也在倾听他们的心声,用丰收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夏夜,蛙声一片,那是大地的摇篮曲,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载入甜美的梦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现代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一袋袋昂贵的的化肥散发着刺鼻气味儿,化肥取代了牛圈里发酵一冬的牛粪的温暖;农业机械化的巨大轰鸣声,淹没了锄头敲击泥土的节奏。曾经,那些在泥土里挥洒汗水的手,如今握着方向盘,驾驶着农业机械,在广阔的田野上留下整齐划一的痕迹。
   这是一场变革,也是一种失落。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便捷与高效时,似乎忘记了那份最初的纯粹与朴实。城市化的呼唤让许多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追逐着另一种梦想。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流失——那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土地,这个哺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胸怀广大的老母亲,正在静静地观望着这一切。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感受了人类情感的冷暖。在每一次农事的变化中,她都在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的回归,等待着与自己子民共舞的春天。
   而当我们在阳光下感受到温暖,又在北风中颤抖时,是否还记得,那片曾经亲吻我们额头的土地?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与我们一起劳作、一起歌唱的田野?
  
   二
   但是,现代化的浪潮如何席卷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机械的轰鸣声代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旋律,化学品的刺鼻味道掩盖了泥土的芳香。农田里,曾经饱满葱绿的叶子和和散发芬芳甘甜的稻麦,如今似乎也在迷失方向,不再向日光倾诉,没有了生气和香气,而是沉默地仰望着冷漠的天空;怎么说呢,就像是一幅大师张大千、徐悲鸿的仿制精美的赝品,虽然花草还是那堆花草,骏马还是长着马鬃四蹄,但只有形貌和色彩,没了声音和灵魂。没了声音和灵魂的作品被批量复制,可做挂历,可以挂墙上装样子,也可以糊窗户、包书皮儿等被人们拿来阔气地使用。
   因为人与土地日渐疏远,土地上生长的庄稼蔬菜瓜果从种籽到果实,从春到秋,从内到外,每个细胞里都充满了人工制造化学的东西。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吃在嘴里味如嚼蜡,老人们也困惑,如今物质丰富的时代,之前向往的红烧肉怎么吃不出那年的香了呢?不仅猪肉,连粮食、蔬菜、瓜果,味蕾中也感知不到当年的味道。大自然中的食物链紧密相连,哪个环节与之前不同,整个世界也就全变了。
   记忆中的棉花田,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棉花如云朵般柔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棉铃虫的威胁愈发严重,那些坚韧的小生命,似乎在对抗着人类的侵扰。农民们无奈地使用化学农药,却发现这些小生命越来越难以驱赶。直到“改良品种”的出现,抗病的棉花似乎才让田野重现宁静。但是,这种宁静真的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化学与机械的介入,虽然提高了产量,但也剥夺了土地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田野不再是汗水与希望的交织,而变成了效率与收益的计算。
   转变最为明显的是,曾经的农民,大半的时间在城市里奔波打工,他们的步伐不再是在泥泞中的艰难跋涉,而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轻松前行。汽车和摩托车成了他们新的伙伴,而不是田间的泥土和作物。
   即使是种地,也变得简单粗暴。不再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而是在收割季节匆匆归来,将一切交给现代化的机械。除草、打药、施肥,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化工产品的介入,土地的自然循环被打破,变成了人工化的控制。
   在这一切现代化的便利背后,我们失去了什么?是对土地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我们忘记了,土地不仅仅是产出粮食的工具,它还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我们农村的孩子,在这变化中慢慢长大。他们不再像我们那一代似的,与土地有着直接的联系。一年中有限天数的春种秋收,简单农作物的生长,好多家长舍心疼孩子,没有让孩子参与劳动。他们的初衷是美好的,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脱离农村,这个朴素的想法,叠加了三代人的殷切希望。其实这些放养式的孩子们,他们的手机是他们亲密的玩伴,他们的世界是数字化的,是由屏幕和键盘构成的。他们或许能够迅速地打出一串指令,却不知如何在泥土中播种庄稼,空有一个农民家庭标签的孩子,却与泥土不再亲近。
   是的,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与土地的对话,失去了对自然的感悟。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根从何而来。
   然而,这片土地的变迁,不仅仅是农业的现代化。更深刻的,是那些离开田野的农民们,他们在城市的钢筋森林中追逐着另一种生活。他们,带着对土地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踏进了城市的喧嚣。
   在城市的边缘,这些曾经的农民,变成了“农民工”。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拼搏着、挣扎着。每一天,他们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为了家庭而劳累。城市给了他们工作的机会,却很少给予他们归属感。他们就像失根的浮萍,在城市的海洋中漂泊,渴望被这座城市接纳。
   他们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留下了汗水,却很难在这里扎根。即便有些人买下了城里的房子,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家,但心中那份对土地的思念,习惯性的春种秋收,瓜果菜蔬,却始终难以割舍。在城市的夜空下,他们的心灵仿佛仍在田野上飘荡,寻找着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纯粹。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田野上的景象也在悄然变化。那些曾经强健的身体,现在已经逐渐远离了田间地头。曾经,他们能够轻松地走过几十里的田野,如今却更多地依赖于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取代了过去那种与土地密切接触的日子。
   在这一切变化中,最让人心痛的是,土地上那份纯朴的生活方式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正在逐渐消逝。农业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让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人们开始忘记,土地不仅是生产粮食的场所,它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精神的价值。
   如今,田野上的工作已经变得简单而高效。收割、耕种、施肥,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来完成。农民只需在关键时刻回到田野,其他时间则可以远离土地。这种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虽然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也让我们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这片土地上,新一代的农民正在成长。他们的世界与父辈大不相同,他们对土地的感知也越来越淡薄。在他们的生活中,电子屏幕和虚拟的网络游戏的沉迷取代了对泥土和庄稼的眷恋。他们在数字世界里自由翱翔,却很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三
   土地正在呼唤,呼唤着我们回归到那片广袤的田野,感受那股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但我们似乎已经迷失在城市的喧嚣中,忘记了土地的声音,忘记了那个曾经密切相连的自然世界。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重新建立起与土地的联系?这不仅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更是对我们精神家园的寻找。农村中寂寞的老旧房屋,住着步履蹒跚的留守老人;而装修一新瓷砖一贴到顶的高屋大院,大多闲置。只有等到春节的那几天,打扫蒙尘的房屋,休探亲假似的回到自己的家园,家乡湿润的空气留不住这些人,家乡孤独的父母也拴不住这些人的脚跟。
   我们真的需要对孩子们重视普及对土地热爱的教育,从小培养起对土地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只有了解土地,才能真正地爱护它。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一代走进田野,亲身体验农耕的辛苦,了解食物的来源。这种直接的体验,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能触动人的心灵。
   我们要寻找与土地和谐共处的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土地的生态平衡。现代农业应该更多地采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让土地得以休息和恢复。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心灵上回归土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归乡的渴望。我们应该倾听这种内心的呼唤,抽时间回到乡村,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泥土的温暖,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憩。
   土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的根——那片养育我们的土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土地的依赖似乎越来越淡漠。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繁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忘记了田野的宁静和土地的温暖。然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那片哺育我们的土地始终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回归。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越来越需要土地给予我们的安宁和慰藉。我们需要重新学会倾听土地的声音,感受它的脉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回归,更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探索和反思。
   重回土地,也许可以是一次简单的乡村之旅,感受田野的广阔和土地的肥沃。在那里,我们可以摆脱城市的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净化。
   或者,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阳台上种植绿植,感受一颗种子发芽、生长的奇迹。这种亲手呵护生命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理解生命的宝贵。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都应该教育孩子们尊重自然,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下一代才能继续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家园。
   回归土地,不仅是身体上的行动,更是心灵上的觉醒。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不能忽视了对土地、对自然的基本尊重和珍惜。当我们用心感受土地的温度,聆听它的故事时,就一定会找回那份被遗忘的链接。
   在土地上,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根源和精神的慰藉。在这片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土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生命的繁荣,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满足。无论世界如何变迁,让我们永远记得,土地是我们永恒的归宿,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
  
   2023-12-7
  

共 41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仅在如今的时代里,中国数千年来,从古至今,都与土地是最分不开的。历朝历代,都有过土地改革的,都强调“以农为本”,在秦朝统一中国时,以法家思想统治,提出重视农业和重农轻商政策。可在如今的年代,化肥、科技等的出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忽略了人与土地是最有情感的,还有化学物质对土地,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渐渐地与土地越来越没有情感,缺失了对土地的重视,现在,我们没有了曾经对土地的热爱与尊重。其实,在如今的时代里,美好的田园风光,往往能让身处尘世间的人们抛去烦恼,清净自己的心灵。还有如文中所说道的,土地永远是我们的归宿与避风港。土地是根,是我们的根。行文流畅,文笔细腻,品读学习,问好老师,感谢分享好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阅读!【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0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3-12-07 22:50:03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大都是靠种植的,花生玉米,番薯芋头等等。人要吃,家里圈养着的牲畜同样也要吃,那时常常跟在母亲身后看她种田,总觉得就这样的几垄田就能养活一大家子和圈养着的牲畜们,顿时才觉得土地是如此的伟大!
   品读学习,问好老师,推荐阅读!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鲁紫苏        2023-12-08 10:34:13
  是啊,之前的春种秋收,那是全家总动员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沐浴风雨,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体验到庄稼的四季景色,家养的牲畜也是家庭成员之一似的亲切,非常感谢易辞老师深夜辛苦编辑,按语精准洗练,充满哲理。问好老师,祝您快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08 17:27:42
  有些年了,土地,遭受着伤害。我深有感触。曾经我是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主力,规划过一些地方的土地,其中被规划的还是那些土地,有的盖了工厂,有的架起了高楼。给土地划上一条红线,红线挡不住人们发财的热情,还是照样去冲刺啊。我们的归宿,无疑是土地,土地无言,作家有话要说,听紫苏说土地,特别深沉。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鲁紫苏        2023-12-14 16:17:43
  好的,抱歉老师,因这几天有事情,回复迟了。大概物以稀为贵吧,有时在小区门口看到有老人出售自己种的菜或粮食,价格比附近小超市的还要高,老人说菜是没打药没上化肥,就是自己种的吃不了,拿来卖的;虽商品其貌不扬,包装袋子也简陋,但口感不知是心理原因还是啥的,就感觉不错。因此,我在想,土地与人的距离,无法形容,本是农家孩子却不知庄稼如何生长。我们这里又下雪了,而且非常大,而且没有停的迹象,老师也要注意保暖防寒,天寒地冻的暂且在家休息吧。祝老师开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