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港行拾忆(散文)

精品 【东篱】港行拾忆(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1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5发表时间:2023-12-12 07:30:14
摘要:素有东方之珠的香港,一直是许多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笔者于香港回归祖国十二周年之际,夙愿得偿。不期却遭遇了比在美国纽约唐人街还尴尬的境遇……


   香港回归12周年时,我偕老伴儿第一次亲见了这颗镶嵌在祖国南大门的东方之珠。
   从深圳的罗湖口岸通关时,我脑子里根本没有那种去异国他乡的心理准备。都是中华大地,通用的也都是汉字,只不过就是仍然坚持着1956年之前的繁体字写法。口语交流也应该没有问题吧,虽然常用的是岭南特有的地方语言粤语广东话。窃想,毕竟紧贴着祖国母亲的怀抱,不会连畅行祖国大地的母语普通话也听不懂,也不会说吧。
   虽然理想要求并不高,但现实却还是意外地骨感硌了人。过境香港的第二天,就给了我一个眼罩戴。去一个政府部门办事,想去洗手间。可楼里的走廊曲曲弯弯,访客说的又都是跟外语有得一比的粤语,就想找一个能够沟通交流,吃官家饭的差佬儿打听一下。
   想啥来啥,转了一个弯儿,迎面楼梯口正站着一个穿制服的保安,我便走上前。
   “先生,请问去洗手间怎么走?”
   当然,我说的是非常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没有任何反应。我犹疑了,保安执勤,总不会规定,连客人的问询都不能回答吧?如果不是,那肯定就是他耳朵听力有问题了。哦,也不对,看形象,英挺帅直,最多不超过30岁,与老迈耳聋当无关系,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只能是我的问题了,可能是自己声音不够大吧。于是我又提高了分贝。
   “这位先生,请问洗手间在哪儿?”
   这一次他有反应了,却还是没张嘴,只是用鼻子表达了一个类似于“哼”的音,是那种连汉语拼音,新华字典也无法界定表述的疑问声,我又愕然了。恰逢其时,落地窗闯入一片西照日光,蓦地给我带来了神来之思,莫非真是听不懂中国话?好,那就再换一个问法试一试。
   “ExcusemesirWhereistheresteroom?”
   “Resteroom?”哎呀,他双目一亮有反应了,总算开了金口,还用英语反问,确认了洗手间这个词。
   “Onthesecendfloor ,Upstairsplease.”
   我听明白了,噢,请我上楼梯,是在二楼。
   我边上楼,边画着魂儿,这么年轻,又是在公众场合站岗,真听不懂中国话?我不信,难道从小就是在英国人襁褓里长大的苗?即便偶尔听点儿、看点儿央视或广东台的广播电视节目,只言片语也总该能懂会说吧!还是看人下菜碟,瞧不起北方来的“大陆客”,故意充假洋鬼子装聋作哑!我嘴里不禁吐出了“崇洋媚外”四个字。
  
   二
   实实在在,很多港人把说普通话的人,不,应该是所有不说广东话的人,都叫大陆客,滑稽得就好像他们自己不是大陆的一部分似的。幸亏这两句常用的“瓶子底儿”英语,给我解了急。
   办完事情,总是要逛一圈儿,也算不负港行一回。女人天性就是喜欢逛商场,老伴儿偏偏乐此不疲。我没了办法,就得舍命陪君子了,可烦心事儿又来了!香港行车,都是左行,和内地完全不一样。噢——想明白了,这还是延续着当年大英帝国的制式,我俩也需要立马入乡随俗了,就往与认同了多少年,完全相反的车行方向的公交车站走去。   
   香港的公交车都是那种双层的大巴士,前上后下。司机既开车,又把门收验车票。我担心坐过站,又想周围肯定是说广东话的乘客多,还是打听这个公众岗位上的公众人物吧。就一边交钱一边礼貌地问询,距离我要去的地方,还有几站应该下车。我自然只会说普通话,可又一个没想到,司机虽然开口应答了,却说的是广东话。出门在外,脸皮不能太薄,我又表示自己听不懂广东话,能不能用普通话告诉我,可我的期待又落空了,他木格张地撩了我一眼,再就一言不发了。
   好不容易下了车,本来就是一个逛,多走少走也都是逛,无所谓。可此时我却有了目标,想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去路边的报摊儿上买香港地图。不买地图,问路又听不懂,再不自己研究研究,不就寸步难行啦!万万没想到,脚踏华夏大地,却遭遇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也没受过的憋,因为在异国他乡的那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找黄皮肤的国人,而且还多是广东人问路,也没有感觉到这么“冷”!
   我不得不掏出老花镜,蹲在路边,捋着那密如蛛网的区街地图,费劲巴力地搜寻下一个目标的路途。
   老伴儿倒是挺想得开,没跟我言语,就手一伸,叫了一辆出租。开车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师傅。想着家乡的老人,这个岁数不是含饴弄孙,就是去跳广场舞了,哪还有几个出来讨生活的!就先生了一种同情他们很不容易来的慈悯之心。
   跑出租,当然见多识广,香港又是国际大都市,需要与八方来客,各色人等都打交道,使用祖国普通话交流,应该不是问题吧。听了我们要去的地方,他点了头,启动了车子。没想到又演了一出“节目”。
   我这个人出门在外,总有一个起早出去溜达的习惯,对下榻之所周边的地标建筑,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铜锣湾广场,虽然不大,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就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了。老司机转了不大一会儿就停车了,说这就是目的地了。我从车窗探出头仔细一看,不对呀!对过儿的那幢大高楼我认识,再回头,恍然大悟了,他绕了几圈儿又把我们拉回了原点,只是从广场这边换了两个街口停了车。我有些沉不住气了,老师傅,这儿不是天安门广场吧?就这么几步路,你绕了几圈儿就收钱,你以为我不认识路,就应该乖乖掏钱给你吗?他先是盯着我,可能意识到我看出了他的小九九,一张口就又搬出了广东话,哇啦哇啦了好几句。我也没惯着他,大声喊了句——请说普通话!老伴儿拉着我,算啦、算啦,随手就把起车费给了他。
   我下了车,兴味索然,游兴全无。同是长着一个模样的中国人,不说普通话倒也罢了,可这么大岁数了不长良心,还连蒙带唬,可也叫人惊掉了下巴。真应了我们共同的老祖宗那句话,人心不古,江河日下呀!
  
   三
   春雨沥沥啦啦下个不停,还不是很大,颇有点儿那种“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浪漫。正赶上礼拜天,政府也不办公,我俩就按图索骥,奔了附近的维多利亚公园。公园里的游人不多,站岗执勤的警察却不少。想着从铜锣湾一路上见到的“西洋景”,我来了好奇心,就跟警察搭讪,想要弄清一个“大概其”、“所以然”。
   大马路两侧像早市儿一样,都被占了道,一溜排开,连着用纸板儿一类的轻质物,隔成了一个个小“孬目”。雨丝绵绵,燕语莺声,小隔间里坐着三三两两的中年妇女,衣着打扮都还比较体面,正在促膝交谈着。可细细一看,又好像是在摆摊儿做生意。因为临街敞开的那一侧,还摆着不同种类的手工食品。可做生意也没见有这么漫不经心、如此休闲的呀!这真叫人丈二金刚,云里雾里地摸不着头脑。
   又一次没有想到,就为了想寻求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我竟然惊动了好几个香港警察。好像他们也都听明白了我的表述,可那两个年轻警察却就是回答不上来,普通话说得只能让人听懂三成。幸亏比内地警察还显威风凛凛的港警,接警待人却不像外表那么酷,还颇为友善耐心,我原想都要放弃了,可他又喊过来一个同事。谢天谢地,这个警察的普通话还基本上能够交流了。但往高了说,也就能听懂个七八成。原来,他是在台湾读了小学二年级,后随父母移民香港的。也就是说,在以普通话为官方语言的台湾,才打下了眼前这点子基础。
   这位年轻热情的警官,比比划划才为我俩解开了街路所见之谜。原来,这是在香港工作的南洋人,尤以菲律宾来的“菲佣”居多。礼拜天休息,在这个地方临时构建的一处与同乡聚会恳谈,聊解乡愁的场所。随身带来的食品,也多用于相互馈赠,分享品尝的。尽管影响交通,但也是约定俗成了。
   一阵急雨下来,她们却都有备无患,纷纷撑起了花伞,不少人披上了透明的塑料雨衣,还有的就躲到了过街天桥的下面。真构成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恍然大悟之余,我也是有些杞人忧天地发了句感慨。
   问这位警官:“Officer,香港都回归祖国12年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说普通话?”
   “这个问题蛮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他显得有点儿无奈。
   “现在内地发展越来越好,连酒店的前台都说,这两年来香港旅游的,海外客日渐减少,大陆客却越来越多。会说普通话,不就可以优先抢占商机,更多了一种机会,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他两手一摊,双肩一耸,微微咧嘴,又摇了摇头。
   语言交流与意识观念是息息相关的,毕竟已一个世纪没回娘家了。2019年7月,香港发生的无政府暴乱,在一定程度上,也由表及里地反映出,长达99年的殖民统治之后,回归祖国后的香港社会,尚存在的从语言到观念,以至于更多方面林林总总不相适应的问题。
   想起了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就是历史的脚步。坚信,一个与祖国母亲密不可分的香港,这颗闪耀在祖国南天的东方之珠,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祖国的灿烂阳光普照映浴之下,更加熠熠生辉。而这是遮不住、阻不断的沧桑大道。
  
   2023年2月于纽约
  

共 35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和作者的感觉高度的一致,约20年前吧,我去中英街,一脚踏进香港的地界,一个警察就举首示意止步。我曾想,是不是不会说普通话,才用肢体语言。作者往香港去,就想到了繁体字,想到了粤语广东话,想到了普通话。第二日,作者进政府部门办事,向保安打听“洗手间”,使用的是标准普通话,但就像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当使用了半拉子英语交流,这才有了反应。香港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了,为什么简单的普通话交流语还没有推广,作者疑心,还是假装洋鬼子,一定要来点蹩脚的港英语。作者和老伴又遇到打车的尴尬,总算遇到一位年龄稍大的出租车司机,觉得应该有畅达的交流,可坐上了车,转来转去,又回到近似于原点,而且还用哇啦哇啦的广东话开始唇枪舌剑。春雨倒是知情知意的,那就趁着杏花语,去跟维多利亚公园来一次约会吧。但在那里,作者又看到一幕令人费解的场景。那些女人,并不想做生意的,却齐聚于此,如此休闲,真的是天下奇观啊。作者带着好奇心,又问香港警察,好在这位警察在台湾读过书,略通汉语言,原来那些女人凑在一起的是菲佣,为了乡愁,他们找到了共同点。出乎意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已经12年了,但使用的语言还是沿袭了从前的英语,夹杂着广东话。这种现象,作者理解了,并不奇怪,长达99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从各个方面,都根深蒂固,包括人们的语言。但“青山遮不住”,历史的潮流,必将裹挟着过去送到历史的岸上,千帆一定飘舞在维多利亚的港湾。这篇散文,作者截取了几个使用语言交流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香港回归之后还遗留着从前的影子,怎样理解这些呢?作者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一定要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着期待着香港的慢慢改变,这是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我想,一个语言习惯,可能伴随人的一生,改变是要以代际而论的,但只要中华民族的血脉在,这种改变就是必然的。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一排垃圾箱,前些日子撤销了,但还是有居民往原址放垃圾,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大约三个月,最近才好转,一个习惯的改变,从教育养成理论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确是这样。而语言习惯,恐怕不止三个月。作者走南闯北,给我们带来了旅行的新体验,内容绝对是新颖,触及的问题也是有深度的。这篇散文,并非肤浅地表达香港风景如何,而是向我们展示了香港的一个层面,让我们有了深度的思考。作者的文章,情境化很强,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读之入境,其情共振。【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12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2 07:41:28
  难忘一次香港之行,因为语言,有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并非是一问一答的问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因子,带着几近100年的殖民影子,怎样认识这样的现象呢?尴尬与深思,明辨与畅想。正如作者引用的诗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满篇都会是今天的诗句。感谢投稿东篱,带来这么精彩的作品。遥握,问候冬祺,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2 09:56:28
  痴叟老师的散文,捕捉力强,从文章里总是看到一个精神气十足的老头,穿梭于都市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气息。这个题材,写着写着容易俗套,无非就是逛一逛,能够逛出滋味,的确不易,尤其是对殖民的理解,殖民后的生活回归道路的坎坷,人的改变,做了正确而深刻的理解。读着,有一杆到底的精妙。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斯潜        2023-12-12 10:26:12
  我去香港的时间和痴叟兄弟的时间可能差不多,我大约是2010年,和亲家母结伴同行。我俩不懂粤语,英语,没有办法与香港人沟通,我索性不问路,瞎走,走到哪里算哪里。走了一天,全在地铁里转了,只摸到星光大道,维多利亚湾,去太平山还赶上下大雾,扫兴而归。痴叟的故事我感同身受。如怀才老师所言,痴叟向读者展示香港的一个层面,让我们有了深度思考。美文,学习了。问候冬祺,期待精彩佳作。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2 11:52:06
  若论闲逛,我反觉,痴叟老师是有着境界的,绝不在一个饭馆,或一个小场所待着,我是宁肯躲进一个地方,静静地看。可能就难以获得如此丰富的体验。我去深圳,也不到处看,居然躲进一个茶馆,白喝茶,居然遇到了老乡。都说人走茶凉,的确。但茶味,唯这次沉厚,至今有味于唇。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周丽纯        2023-12-12 13:44:02
  拜读老师佳作。去香港虽然处处遇难老师却知难而进,进而发出很多感慨。百年的殖民统治,香港人已经洗了脑,对大陆客一点不热情,不像咱们对待香港人,亲人一般。回归真的非常及时,我们的国土回归了,华人的意识思维还没有回归。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2-12 14:42:08
  老师写了去香港的经历,赞同老师的观点,香港人必须要学好普通话,已经回归了,从情理上讲,从方便上讲,港人必须适应祖国的发展。当然,接受一种文化是很难的,需要过程。文章朴实,内容丰厚,感悟深刻。拜读学习佳作,祝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带着影子散步。
7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12-12 21:18:04
  杂事琐事烦多,刚看手机,才发现怀才老师在那么忙的编务,自己还写作,精品迭出的情况下,还好给我写了那么多、好的编按,与评语,非常感动!斯潜老师看、写小字儿已经力不从心,又坚持倾情热评,心里也是非常温暖。周丽纯老师、韩格拉图老师的颇有见地的评点,又让我得到鼓励和支持。说句心里话,这篇小文儿或许看着不很轻松,于自己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段比较沉重的记忆。匪夷所思,吮吸着母亲乳汁,紧挨着母亲怀抱,却就是不说母语,去了那儿感觉比到了外国还外国,任是谁也高兴不起来。拙文结尾,不禁生发感慨,不管从心理感情上想不想回归,历史从来都没有刻意青睐过,惯过谁,天之沧桑大道,纵然千回百转,也阻不住的,翻看中华文明史,现成的答案俯拾即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谢谢诸位老师的阅评。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